侧厅,蜀太上妃王氏正独坐发呆,几位文武官员刚刚退出厅外,方才大家说得口干舌燥,建言“父死子继”,由世子继蜀王位,王氏心动,却始终拿不下主意。
心乱如麻,王氏要静一静,所以其他人都退了出去,然而即便一人独坐,王氏的心也静不下来。
她是不待见尉迟顺,不甘心蜀王位被非己所出的儿子占了,真的担心嫡孙落得凄凉下场,但这不是简单的家务事,稍有不慎,就会国破家亡。
对于王氏来说,真到了那一步,不但夫家(尉迟家)要倒大霉,连娘家(王家)也要倒大霉,这种时候,必须权衡利弊,求稳为上。
一想到“求稳为上”,王氏对“父死子继”、自己扶助嫡孙掌权的建议又有些心动。
儿媳的两个兄长生死不明,没有可靠的娘家人帮忙,但她有。
王家子弟在朝中多少有些实力,王氏觉得自己好歹还有个儿子,对于亡夫的门生故吏有些影响力,对亡夫的几个侄子也有威慑力,再加上儿子(尉迟惇)的心腹们,确实可以稳住朝廷局势。
所以这个建议确实是“求稳为上”,但有一个问题,她不得不面对,那就是领兵在郑州征战的尉迟顺,听了这消息后会失去理智?
尉迟顺的女婿,是邾王(西阳王)宇文温,宇文温此时就在亳州一带,手中兵马如狼似虎,万一尉迟顺因为蜀王位一事,气急败坏投了对方,那局面可就会崩坏了。
王氏偏心归偏心,但不代表蠢,她既不想让亡夫前妻所出之子继蜀王位,也要提防对方破罐子破摔,到时候尉迟顺也许能靠着女婿保命,她这边怕是要全家死光。
正是顾忌着这一点,王氏方才一直在犹豫,但若要把王位让出去,那是无论如何都不行的,所以左右为难。
就在这时,呼喊声起,王氏抬头一看,却是世子哭着跑过来,一头撞入她的怀抱,哭喊着要“阿耶”,随后跟来的崔氏,跪在王氏面前哭泣着:
“母亲!世子年幼,媳妇又无能,还请母亲护着世子,莫要让人害了大王的血脉啊!”
王氏闻言怒目而视:“谁敢!谁敢害世子!”
“如今没人敢,可日后呢?世子会长大的,母亲总不能护他一辈子,到时候媳妇和世子孤儿寡母,谁都可以欺负...”
崔氏说到后面已经泣不成声,母子嚎啕大哭,哭得王氏心酸不已,“孤儿寡母”四个字,让她心如刀绞。
数十年风雨,王氏见过也听说过孤儿寡母被欺负的事情,一家之主撒手而去,留下孤儿寡母无人照应,家产要么被叔伯以各种名义侵占,要么孤儿“走丢”寡母“暴毙”。
想到尉迟惇的遗孀和儿子会落得如此下场,王氏哪里能不揪心,而崔氏把儿子抱来一起哭,就是要为儿子继蜀王位而奋力一搏。
崔氏的两位兄长崔弘度、崔弘升如今生死不明,说不定已经没了,她没有娘家人倚仗,以后就只能靠儿子。
儿子若继蜀王位,现在小不要紧,有嫡祖母王氏护着,只要熬上几年等儿子长大,崔氏后半生就有依靠。
若是让尉迟顺继蜀王位,孤儿寡母就只能靠边站,待得王氏驾鹤西去,她娘俩就只能吃残羹剩饭,仰人鼻息。
所以,崔氏知道现在是关键时候,无论如何都得让儿子继蜀王位,只要有名分在,儿子的地位就稳,熬到长大就好。
关键就在王氏的态度,所以崔氏带着儿子嚎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不一会,又有不速之客在尉迟佑耆的带领下来到厅内,要向太上妃王氏辞行。
来人是王忻和几名王家子弟,他们来向姑祖母王氏告辞,说要辞官回乡,不在这里给姑祖母招惹麻烦。
如今关键时刻,王氏还指着娘家人来撑场面,结果见着孙辈如此无能,她气得话都说不利索:“你们...你们这些不中用的东西!”
“平日里大王是如何提拔你们的?嗯!”
“现在大王刚走,留下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就等着你们照应,现在倒好!一个个就想着跑!你们是不是连姑祖母也不管了!”
王氏气得站起身要打不肖孙辈,结果刚站直便觉得有些天旋地转,王忻见状赶紧上前扶着姑祖,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着:“姑祖母!不是孙辈不经事,实在是..”
“大王在时,提拔孙辈任要职,为朝廷效力,有许多人对此颇为不满,只是不敢说出来。”
“如今大王不在了,孙辈等还留在那位置上,必然有人趁机发难,为难姑祖母...”
“眼下,大王留下孤儿寡母,还眼巴巴等着姑祖母劳心护着,孙辈哪里能横生枝节,让姑祖心烦意乱..”
王氏闻言气得一把推开王忻:“谁敢聒噪,谁敢!你们这几个不中用的,听到人议论就往后退,连妇孺都不如!”
“那哪里是议论些许!都说我们王家子弟就是那什么..”
王忻欲言又止,王氏瞪着他喝斥:“是什么?嗯?说!”
“说...说我等王家子弟中迟早要出第二个王莽...”
“谁!是谁敢如此放肆,你说!”王氏气得浑身发抖,尉迟佑耆怕母亲气出病来,赶紧扶着对方坐下:“母亲莫要生气,都是小人嚼舌头。”
“所以,我,就该撒手不管是吧!就该任由别人欺负孤儿寡母是吧!王氏子弟都该辞官回乡、以示清白是吧!哈哈!”
王氏气极而笑,之前的犹豫已经被熊熊怒火烧得无影无踪,尉迟佑耆见着母亲气鼓鼓的样子,不好再提“弟终兄及”。
崔氏抱着儿子,两人哭得一抽一抽,孤儿寡母十分凄惨,而王忻几人低着头站在一旁,垂头丧气,宛若父亲去世、即将被嫡兄扫地出门的庶子。
如果尉迟顺继蜀王位,他们王氏子弟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王忻等人要趁着姑祖母还没脑袋发热时,奋力一搏,来个以退为进。
王氏坐在榻上不言不语,过了一会,开口说道:“父死子继,理所当然,四郎留下孤儿寡母,我决不让人欺负!”
“快,请房主簿、崔司录几位入内,把大事定了!”
40135/
心乱如麻,王氏要静一静,所以其他人都退了出去,然而即便一人独坐,王氏的心也静不下来。
她是不待见尉迟顺,不甘心蜀王位被非己所出的儿子占了,真的担心嫡孙落得凄凉下场,但这不是简单的家务事,稍有不慎,就会国破家亡。
对于王氏来说,真到了那一步,不但夫家(尉迟家)要倒大霉,连娘家(王家)也要倒大霉,这种时候,必须权衡利弊,求稳为上。
一想到“求稳为上”,王氏对“父死子继”、自己扶助嫡孙掌权的建议又有些心动。
儿媳的两个兄长生死不明,没有可靠的娘家人帮忙,但她有。
王家子弟在朝中多少有些实力,王氏觉得自己好歹还有个儿子,对于亡夫的门生故吏有些影响力,对亡夫的几个侄子也有威慑力,再加上儿子(尉迟惇)的心腹们,确实可以稳住朝廷局势。
所以这个建议确实是“求稳为上”,但有一个问题,她不得不面对,那就是领兵在郑州征战的尉迟顺,听了这消息后会失去理智?
尉迟顺的女婿,是邾王(西阳王)宇文温,宇文温此时就在亳州一带,手中兵马如狼似虎,万一尉迟顺因为蜀王位一事,气急败坏投了对方,那局面可就会崩坏了。
王氏偏心归偏心,但不代表蠢,她既不想让亡夫前妻所出之子继蜀王位,也要提防对方破罐子破摔,到时候尉迟顺也许能靠着女婿保命,她这边怕是要全家死光。
正是顾忌着这一点,王氏方才一直在犹豫,但若要把王位让出去,那是无论如何都不行的,所以左右为难。
就在这时,呼喊声起,王氏抬头一看,却是世子哭着跑过来,一头撞入她的怀抱,哭喊着要“阿耶”,随后跟来的崔氏,跪在王氏面前哭泣着:
“母亲!世子年幼,媳妇又无能,还请母亲护着世子,莫要让人害了大王的血脉啊!”
王氏闻言怒目而视:“谁敢!谁敢害世子!”
“如今没人敢,可日后呢?世子会长大的,母亲总不能护他一辈子,到时候媳妇和世子孤儿寡母,谁都可以欺负...”
崔氏说到后面已经泣不成声,母子嚎啕大哭,哭得王氏心酸不已,“孤儿寡母”四个字,让她心如刀绞。
数十年风雨,王氏见过也听说过孤儿寡母被欺负的事情,一家之主撒手而去,留下孤儿寡母无人照应,家产要么被叔伯以各种名义侵占,要么孤儿“走丢”寡母“暴毙”。
想到尉迟惇的遗孀和儿子会落得如此下场,王氏哪里能不揪心,而崔氏把儿子抱来一起哭,就是要为儿子继蜀王位而奋力一搏。
崔氏的两位兄长崔弘度、崔弘升如今生死不明,说不定已经没了,她没有娘家人倚仗,以后就只能靠儿子。
儿子若继蜀王位,现在小不要紧,有嫡祖母王氏护着,只要熬上几年等儿子长大,崔氏后半生就有依靠。
若是让尉迟顺继蜀王位,孤儿寡母就只能靠边站,待得王氏驾鹤西去,她娘俩就只能吃残羹剩饭,仰人鼻息。
所以,崔氏知道现在是关键时候,无论如何都得让儿子继蜀王位,只要有名分在,儿子的地位就稳,熬到长大就好。
关键就在王氏的态度,所以崔氏带着儿子嚎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不一会,又有不速之客在尉迟佑耆的带领下来到厅内,要向太上妃王氏辞行。
来人是王忻和几名王家子弟,他们来向姑祖母王氏告辞,说要辞官回乡,不在这里给姑祖母招惹麻烦。
如今关键时刻,王氏还指着娘家人来撑场面,结果见着孙辈如此无能,她气得话都说不利索:“你们...你们这些不中用的东西!”
“平日里大王是如何提拔你们的?嗯!”
“现在大王刚走,留下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就等着你们照应,现在倒好!一个个就想着跑!你们是不是连姑祖母也不管了!”
王氏气得站起身要打不肖孙辈,结果刚站直便觉得有些天旋地转,王忻见状赶紧上前扶着姑祖,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着:“姑祖母!不是孙辈不经事,实在是..”
“大王在时,提拔孙辈任要职,为朝廷效力,有许多人对此颇为不满,只是不敢说出来。”
“如今大王不在了,孙辈等还留在那位置上,必然有人趁机发难,为难姑祖母...”
“眼下,大王留下孤儿寡母,还眼巴巴等着姑祖母劳心护着,孙辈哪里能横生枝节,让姑祖心烦意乱..”
王氏闻言气得一把推开王忻:“谁敢聒噪,谁敢!你们这几个不中用的,听到人议论就往后退,连妇孺都不如!”
“那哪里是议论些许!都说我们王家子弟就是那什么..”
王忻欲言又止,王氏瞪着他喝斥:“是什么?嗯?说!”
“说...说我等王家子弟中迟早要出第二个王莽...”
“谁!是谁敢如此放肆,你说!”王氏气得浑身发抖,尉迟佑耆怕母亲气出病来,赶紧扶着对方坐下:“母亲莫要生气,都是小人嚼舌头。”
“所以,我,就该撒手不管是吧!就该任由别人欺负孤儿寡母是吧!王氏子弟都该辞官回乡、以示清白是吧!哈哈!”
王氏气极而笑,之前的犹豫已经被熊熊怒火烧得无影无踪,尉迟佑耆见着母亲气鼓鼓的样子,不好再提“弟终兄及”。
崔氏抱着儿子,两人哭得一抽一抽,孤儿寡母十分凄惨,而王忻几人低着头站在一旁,垂头丧气,宛若父亲去世、即将被嫡兄扫地出门的庶子。
如果尉迟顺继蜀王位,他们王氏子弟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王忻等人要趁着姑祖母还没脑袋发热时,奋力一搏,来个以退为进。
王氏坐在榻上不言不语,过了一会,开口说道:“父死子继,理所当然,四郎留下孤儿寡母,我决不让人欺负!”
“快,请房主簿、崔司录几位入内,把大事定了!”
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