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牛的疑问,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做买卖,就得卖好卖的货物,大到木材,小到绣花针,都得有销路才能盈利,而大批量制作袜子拿来出售,很难盈利。
首先,做袜子和做衣物类似,由裁缝根据每个人的脚部尺寸来缝制袜子,不然袜子和脚的尺寸差太多,穿上去松垮垮的不舒服。
而一个作坊大批量制作袜子出售,别人买回去后穿在脚上很可能不合适,还得自己或者找裁缝来改,那不如一开始就找裁缝做,这是贾牛想不通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寻常布衣百姓可穿不起袜子,能每日着袜的人,家境必然殷实。
所谓穿不起,并不是指买不起,而是指用不起,一件衣服可以穿很久,袜子却时不时要换着穿,袜子相对衣物来说是消耗品,对于出行以步行为主的布衣百姓来说,袜子的消耗会更大。
想要每日着袜,会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原本就拮据的生活,会更加艰辛,有那点闲钱,还不如多做一套衣物,或者多买几升米。
夏天热,光着脚穿草鞋、木屐很凉快,脚脏了洗洗就行;到了冬天,有袜子为脚御寒当然好,但光着脚穿靴子或者布鞋,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自古以来,布衣百姓都穿不起袜子,日子照过,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那些穿得起袜子的人家,需要买袜子么?基本上不需要。
他们有裁缝,不缺布匹,所以让裁缝用布做袜子即可,何必多此一举去买?
所以贾牛想不通的是:能穿得起袜子的人基本不需要买袜子,而穿不起袜子的人肯定承担不起额外的生活成本,那么开一个袜子作坊,能有什么盈利?
吴明也有同样的疑惑,但他没有质疑过妻子司马令姬,现在贾牛提出来了,吴明也想听个明白。
胸有成竹的司马令姬正好作答,这也是她和贾牛之妻之前正在讨论的问题,拿起案上一本画册,司马令姬将其打开,开始借助上面所画各类示意图,来解释做袜子盈利的商机在哪里。
她从大掌柜王越那里听来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引用了:“生活成本,决定生活方式,这句话,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点头:“有道理。”
司马令姬继续说道:“黄州有大量养殖场,让蛋类、肉类的价格大降,许多往常一年都吃不上几次肉的百姓,现在也吃得起鸡鸭蛋和肉了,至少每月都能吃上几顿。”
“黄州有水力纺织作坊,让布匹的价格大降,许多往日全家共用一两件衣物的人家,现在每人一套衣物已经很正常了。”
“黄州有大量工坊、作坊、养殖场,还有各式各样的产业,雇佣了大量的百姓‘做工’,他们每月都能凭借劳动获取工钱,收入增加,生活成本又降低,生活方式自然就变了。”
”隔几顿吃肉,一人一套衣物,冬天还能有鸡绒被御寒,这种生活方式在黄州及邻近州郡已经司空见惯,如此种种,不就是生活成本决定生活方式的写照么?”
“那么,当黄州出现大批量、低成本袜子时,布衣百姓每日着袜的生活方式,不就应该出现了么?”
贾牛觉得有问题:“低成本?袜子都是要靠裁缝用布缝制,每个人的脚尺寸不一样,工坊做出的袜子,如何做到低成本的同时,又能让不同的人买到合适的袜子?”
“莫不是还要找裁缝改?那还不如直接找裁缝做。”
司马令姬将画册翻到新一页,指着上面的示意图,开始回答疑问。
袜子,数百年来都是用布缝制,缝合线在脚背处,这种袜子可以称为布袜,再高明的裁缝,也无法让袜子完全贴合穿袜者的脚部,就像一件衣物无法完全贴合人的身体那样,毕竟要考虑穿脱。
为了防止袜子滑落,还得在袜口使用系带,而穿在脚上多少有些松弛的袜子,因为无法贴合脚部,所以在走路时会滑动,时间久了,总是会让穿袜者觉得有些不适。
这对于以马或马车、牛车代步的富贵人家来说不是问题,但终归是缺点。
即便富贵人家所穿的罗袜,也是用丝绸所制,由布套变成丝绸套罢了,无法完全贴合脚部,总是有些松弛。
司马令姬继续解释:“每个人的脚其尺寸总会有区别,男子、女子的脚有区别,成人、孩童的脚也有区别,那么如何让作坊里做出的袜子,适合不同人的脚呢?”
既简单也不简单,那就是按着固定的“尺码”来制作袜子。
收集千千万万男女、孩童脚部的尺寸,然后按照男、女、孩童分成三类,每类有四个尺码,作坊做袜子,就分男袜、女袜、童袜三个类别五个码数来做。”
贾牛还是有疑问:“即便如此,总会有人的脚其尺寸不上不下,两个相近的尺码要么大要么小,那该如何是好?”
“很简单,这种袜子是针织袜,不是用布缝制的布袜,是用线织出来的袜子,有一些弹性。”司马令姬说到这里,拿出几对针织袜,用事实来说服别人。
这是几对短袜,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灰色。袜口有加强,有收缩性,不需要系带即可实现防滑功能,可以“卡”在脚踝上方,脚跟和脚趾部位有加厚,一看就知道相对布袜耐磨。
而这针织袜的缝口处不在脚背,在脚趾前端,司马令姬又拿出几个不同尺寸的木制脚模,将针织袜穿上去,可见袜子很贴脚,尺寸大些的针织袜穿上去,都比布袜贴脚。
这就是针织袜的优势。
布,是线织出来的,而线,是用丝、麻、葛纺出来的,直接用线来织袜,这样可以省去一些工序、降低成本,而针织的袜子会更有弹性,能更加贴脚。
这种针织袜,数年前已经在西阳出现,穿在脚上之后,其贴脚程度明显比缝制的布袜要好,穿着针织袜走路,舒适度也明显好一些,如果脚出汗,会被袜子吸走,走起路来不会“打滑”。
然而针织袜虽然有优点,但推广起来还是不如意,问题很简单:成本。
针织袜,需要靠人用双手拿针编织成,而针织手法很复杂,织起来很费功夫,即便经过数年改进,针织手法已经简化许多,但一个熟练工一日(白日)也只能织三到四对袜子。
这导致针织袜的成本居高不下,比布袜还高,没有太多竞争力,一切似乎都回到原点,所谓针织袜,不过是一种手工艺制品而已。
司马令姬将画册翻到新的一页,指着上面所画一个装置,激动的发问:“水力纺织机能降低织布成本,让布匹价格大幅下降,那么,水力针织袜机呢?”
“每个时辰织袜十对、昼夜可织袜一百二十对的水力针织袜机,半年前已经实用了,数十台织袜机一起开动起来,昼夜不停运转,针织袜的成本还是问题么?”
40135/
首先,做袜子和做衣物类似,由裁缝根据每个人的脚部尺寸来缝制袜子,不然袜子和脚的尺寸差太多,穿上去松垮垮的不舒服。
而一个作坊大批量制作袜子出售,别人买回去后穿在脚上很可能不合适,还得自己或者找裁缝来改,那不如一开始就找裁缝做,这是贾牛想不通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寻常布衣百姓可穿不起袜子,能每日着袜的人,家境必然殷实。
所谓穿不起,并不是指买不起,而是指用不起,一件衣服可以穿很久,袜子却时不时要换着穿,袜子相对衣物来说是消耗品,对于出行以步行为主的布衣百姓来说,袜子的消耗会更大。
想要每日着袜,会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原本就拮据的生活,会更加艰辛,有那点闲钱,还不如多做一套衣物,或者多买几升米。
夏天热,光着脚穿草鞋、木屐很凉快,脚脏了洗洗就行;到了冬天,有袜子为脚御寒当然好,但光着脚穿靴子或者布鞋,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自古以来,布衣百姓都穿不起袜子,日子照过,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那些穿得起袜子的人家,需要买袜子么?基本上不需要。
他们有裁缝,不缺布匹,所以让裁缝用布做袜子即可,何必多此一举去买?
所以贾牛想不通的是:能穿得起袜子的人基本不需要买袜子,而穿不起袜子的人肯定承担不起额外的生活成本,那么开一个袜子作坊,能有什么盈利?
吴明也有同样的疑惑,但他没有质疑过妻子司马令姬,现在贾牛提出来了,吴明也想听个明白。
胸有成竹的司马令姬正好作答,这也是她和贾牛之妻之前正在讨论的问题,拿起案上一本画册,司马令姬将其打开,开始借助上面所画各类示意图,来解释做袜子盈利的商机在哪里。
她从大掌柜王越那里听来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引用了:“生活成本,决定生活方式,这句话,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点头:“有道理。”
司马令姬继续说道:“黄州有大量养殖场,让蛋类、肉类的价格大降,许多往常一年都吃不上几次肉的百姓,现在也吃得起鸡鸭蛋和肉了,至少每月都能吃上几顿。”
“黄州有水力纺织作坊,让布匹的价格大降,许多往日全家共用一两件衣物的人家,现在每人一套衣物已经很正常了。”
“黄州有大量工坊、作坊、养殖场,还有各式各样的产业,雇佣了大量的百姓‘做工’,他们每月都能凭借劳动获取工钱,收入增加,生活成本又降低,生活方式自然就变了。”
”隔几顿吃肉,一人一套衣物,冬天还能有鸡绒被御寒,这种生活方式在黄州及邻近州郡已经司空见惯,如此种种,不就是生活成本决定生活方式的写照么?”
“那么,当黄州出现大批量、低成本袜子时,布衣百姓每日着袜的生活方式,不就应该出现了么?”
贾牛觉得有问题:“低成本?袜子都是要靠裁缝用布缝制,每个人的脚尺寸不一样,工坊做出的袜子,如何做到低成本的同时,又能让不同的人买到合适的袜子?”
“莫不是还要找裁缝改?那还不如直接找裁缝做。”
司马令姬将画册翻到新一页,指着上面的示意图,开始回答疑问。
袜子,数百年来都是用布缝制,缝合线在脚背处,这种袜子可以称为布袜,再高明的裁缝,也无法让袜子完全贴合穿袜者的脚部,就像一件衣物无法完全贴合人的身体那样,毕竟要考虑穿脱。
为了防止袜子滑落,还得在袜口使用系带,而穿在脚上多少有些松弛的袜子,因为无法贴合脚部,所以在走路时会滑动,时间久了,总是会让穿袜者觉得有些不适。
这对于以马或马车、牛车代步的富贵人家来说不是问题,但终归是缺点。
即便富贵人家所穿的罗袜,也是用丝绸所制,由布套变成丝绸套罢了,无法完全贴合脚部,总是有些松弛。
司马令姬继续解释:“每个人的脚其尺寸总会有区别,男子、女子的脚有区别,成人、孩童的脚也有区别,那么如何让作坊里做出的袜子,适合不同人的脚呢?”
既简单也不简单,那就是按着固定的“尺码”来制作袜子。
收集千千万万男女、孩童脚部的尺寸,然后按照男、女、孩童分成三类,每类有四个尺码,作坊做袜子,就分男袜、女袜、童袜三个类别五个码数来做。”
贾牛还是有疑问:“即便如此,总会有人的脚其尺寸不上不下,两个相近的尺码要么大要么小,那该如何是好?”
“很简单,这种袜子是针织袜,不是用布缝制的布袜,是用线织出来的袜子,有一些弹性。”司马令姬说到这里,拿出几对针织袜,用事实来说服别人。
这是几对短袜,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灰色。袜口有加强,有收缩性,不需要系带即可实现防滑功能,可以“卡”在脚踝上方,脚跟和脚趾部位有加厚,一看就知道相对布袜耐磨。
而这针织袜的缝口处不在脚背,在脚趾前端,司马令姬又拿出几个不同尺寸的木制脚模,将针织袜穿上去,可见袜子很贴脚,尺寸大些的针织袜穿上去,都比布袜贴脚。
这就是针织袜的优势。
布,是线织出来的,而线,是用丝、麻、葛纺出来的,直接用线来织袜,这样可以省去一些工序、降低成本,而针织的袜子会更有弹性,能更加贴脚。
这种针织袜,数年前已经在西阳出现,穿在脚上之后,其贴脚程度明显比缝制的布袜要好,穿着针织袜走路,舒适度也明显好一些,如果脚出汗,会被袜子吸走,走起路来不会“打滑”。
然而针织袜虽然有优点,但推广起来还是不如意,问题很简单:成本。
针织袜,需要靠人用双手拿针编织成,而针织手法很复杂,织起来很费功夫,即便经过数年改进,针织手法已经简化许多,但一个熟练工一日(白日)也只能织三到四对袜子。
这导致针织袜的成本居高不下,比布袜还高,没有太多竞争力,一切似乎都回到原点,所谓针织袜,不过是一种手工艺制品而已。
司马令姬将画册翻到新的一页,指着上面所画一个装置,激动的发问:“水力纺织机能降低织布成本,让布匹价格大幅下降,那么,水力针织袜机呢?”
“每个时辰织袜十对、昼夜可织袜一百二十对的水力针织袜机,半年前已经实用了,数十台织袜机一起开动起来,昼夜不停运转,针织袜的成本还是问题么?”
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