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温很少有暴跳如雷的情况,现在却即将出现了,不是要变身成为黄州狼人,而是长史卫玄所说“并刀如水”四个字点燃了他的怒火。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宇文温知道这首词名为《少年游·并刀如水》,为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做,还知道据说这位周才子和名妓李师师是知己,某日两人于李师师卧室幽会,赵官家(宋徽宗赵佶)忽然来了。
因为赵官家来得太突然,周邦彦无处可藏只能藏在卧榻下,默默听着李师师用并州刀为赵官家切橙,谈音律、调情,然后赵官家就在榻上临幸李师师,周邦彦只能在榻下默默听着。
心上人被别的男人各种姿势各种爽,自己却只能在一板之隔下倾听,不敢冲出去,无力改变什么,然后就有了这首词。
在宇文温看来,这首词体现了绿帽男的悲哀和无奈,换而言之,是许多小黄文常见的经典场景,作为读者看起来很爽,而作为苦主就不妙了。
卫玄莫名其妙说出个“并刀如水”,对“绿帽”极其敏感的宇文温忽视了时间顺序,条件反射认为对方骂他是“绿帽男”。
那一瞬间,他不由自主把自己带入苦主视角,所以杀气蹭蹭蹭就往上冒。
这种侮辱,宇文温绝不接受,上一个想给他戴绿帽的宇文赟,即便贵为天子也已经被他手刃,那么...
“卫公,寡人不知并刀如水的含义,不如解释一二?”
宇文温几乎是从牙齿里迸出这些话,虽然敬称对方为“卫公”,却目露凶光、杀气腾腾,站在卫玄身后的田六虎见状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在田六虎看来,无论面临什么情况,西阳王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一直都是笑眯眯的,从没见过西阳王如此杀气腾腾的模样。
宛若一头吃人猛虎,即将咆哮着扑向猎物,将其撕碎、吃掉。
卫玄感受到宇文温那强烈的敌意,但他毫不退缩,迎着宇文温的目光说:“大王,可记得晋阳之役?”
“数百年来,晋阳爆发大小战事无数,寡人不记得那么多。”
“就是灭齐之时的晋阳之役。”
“嗯?”宇文温一时语塞,他不知道卫玄说起的往事,和现在的战事有何相似之处。
卫玄见着宇文温的敌意降低,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他可是第一次见到宇文温濒临发怒的模样,若对方真是一刀把他砍了,怕是有冤也无处申。
“大王,那是建德五年...”
卫玄开始解释起来,十四年前,周国攻齐,周天子宇文邕御驾亲征,经过一番苦战后攻到并州州治晋阳城外,这是高氏霸府所在,极其重要,于是有了周齐晋阳之役。
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周军围了晋阳,从四个方向同时进攻城池,守城齐军孤立无援,迟早要完蛋。
宇文邕亲自指挥攻打晋阳东门,得天子督阵的将士们士气高涨,率先攻破东门,宇文邕大喜过望之下领兵冲入晋阳城,要拿下破城首功。
结果入城周兵在城中遭到顽强抵抗,而出城在城北野战的齐军得知周军入城,忽然迂回包抄过来,由东门杀入城内,将宇文邕堵在城里。
腹背受敌的周军,在血腥的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宇文邕差点死在城内,是新降不久的齐将贺拔伏恩拼命护送他逃出城,才避免了一场大逆转。
宇文温听到这里回过神来,随后觉得十分尴尬,这个时代当然不可能有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所以刚才纯粹是他自己想多了。
为了掩饰尴尬,他沉吟着:“晋阳,并州州治,并州刀锋利,天下皆知,并刀想来是指军队?卫公是想劝谏寡人,莫要轻易出击,以免被溃兵反咬一口?”
“下官正是此意。”卫玄见着宇文温敌意完全消退,继续说道:“大王,若战事不利,大王亲率骑兵踏阵,下官不敢阻拦,而现在,大王无需为了争功而冒险。”
“寡人不是争功,也不需要争功。”
“啊,是下官失言了。”
“无妨。”
宇文温摆摆手以示谅解,放弃了上马追击的念头,卫玄拦他算是为他好,虽然自己不是为了争功,但道理没错:己方大胜,自己身为全军主帅亲自追击,这大晚上的万一马失前蹄摔死了,可冤枉得紧。
活捉尉迟佑耆的想法,经过对方这么一折腾,宇文温再没那么执着。
如果天意让他尽快和妻儿团聚,那么追兵必然能活捉尉迟佑耆,如果天意不是这样,他亲自去追也没有用。
若捉不到尉迟佑耆,无法进行人质交换,他就一定要率军打到邺城,把妻儿接回来。
念头通达的宇文温,开始布置追击事宜,卫玄在一旁看着,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当年。
晋阳之役,对于死里逃生的宇文邕来说,真是一场噩梦,因为那一战太惨烈,随着宇文邕率先入城的将士,真的可以用伤亡惨重来形容。
能作为天子亲随、亲卫的人,都是及其可靠的勋贵子弟、青年英彦,还有天子提拔起来的心腹,那一战,几乎都阵亡,可谓惨烈之至。
李弼之子李晏、杨忠之子杨整、贺兰祥之子贺兰璨、韦孝宽之子韦总,为了保护天子都战殁了,这都是周国一等勋贵、外戚的儿子,家族精英。
还有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近臣:莫仁诞,鹿善等,这都是宇文邕极其信任并且着重栽培的心腹,迟早要委以重任,前途无量,结果为保护天子都战死了。
莫仁诞战死在东门门洞,鹿善战死在城内巷道,两人都是各自家族支柱,阵亡后直接导致家族衰败,从此没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周军将领也死于此役,譬如现在正追击敌军的行军总管史万岁,其父史静也于晋阳一役阵亡。
如此触目惊心的伤亡,就是源于当时的天子宇文邕急着入城,结果陷入敌军的两面夹击之中,为了护送天子突围,那些忠于天子的权贵子弟、心腹武将,还有许多忠诚勇敢的将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齐军之所以未能关上晋阳东门困住宇文邕,是这些忠臣良将的尸体顶住了城门使之不能闭合,宇文邕才得以逃出城去,而他踩在脚下的无数尸体,全都是自己苦心培养的栋梁之材。
如果当时宇文邕不是急着争功,自己坐镇城外、分兵入城,哪里会有如此惨剧?
如果当时宇文邕于城中遇害,那么周、齐两国的局面会瞬间逆转,搞不好灭亡的会是周国而不是齐国。
作为宇文邕信任的大臣,卫玄经常出入皇宫,他偶尔会瞥见宇文邕于身边无人之时,摸着佩刀发呆。
那佩刀是并州所出宝刀,阳光照在刀刃上闪闪发亮,如同水面一般将阳光反照在宇文邕脸上,似乎映射出点点泪光,那是天子在缅怀于晋阳之役战殁的忠臣良将,懊恼不已、黯然神伤。
并刀如水,润面如泪,那时的宇文邕也许在自责当日不该急着入城,那种宛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让卫玄印象深刻。
卫玄觉得,如果那些人没有阵亡,在大象二年的变乱之际,杨坚应该没那么容易掌权、篡位。
杨整,和杨瓒一样都是故随国公杨忠的儿子,都为宇文邕信任、重用,而这两位和兄长杨坚向来不对付,其夫人尉迟氏、宇文氏和杨坚夫人独孤氏也不对付,整日里吵架。
要是当时杨整还活着,和杨瓒一起掣肘杨坚,想来杨坚也不会走到那一步。
过去的事情,想多了只会伤感,卫玄自从当了东南道行军元帅长史,亲眼看到西阳王对其培养、提拔的人才是多么自豪,值此关键时刻,他不想让悲剧再度重演。
更别说杞王郑重拜托他,要给西阳王这匹烈马套上笼头,不能任由其为所欲为,以至于弄出祸事。
所以方才当宇文温要出击时,卫玄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对方,避免其为了争功而轻率出击,无端身处险境,宇文温这种举动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宇文温此战作为全军主帅,大功肯定是不会少的。
收回思绪,卫玄望向东面的旷野,那里火光闪烁,到处都是呼喊声,己方士兵正在追逐溃兵,此战终于尘埃落定,毫无疑问,是一场大胜!
40135/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宇文温知道这首词名为《少年游·并刀如水》,为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做,还知道据说这位周才子和名妓李师师是知己,某日两人于李师师卧室幽会,赵官家(宋徽宗赵佶)忽然来了。
因为赵官家来得太突然,周邦彦无处可藏只能藏在卧榻下,默默听着李师师用并州刀为赵官家切橙,谈音律、调情,然后赵官家就在榻上临幸李师师,周邦彦只能在榻下默默听着。
心上人被别的男人各种姿势各种爽,自己却只能在一板之隔下倾听,不敢冲出去,无力改变什么,然后就有了这首词。
在宇文温看来,这首词体现了绿帽男的悲哀和无奈,换而言之,是许多小黄文常见的经典场景,作为读者看起来很爽,而作为苦主就不妙了。
卫玄莫名其妙说出个“并刀如水”,对“绿帽”极其敏感的宇文温忽视了时间顺序,条件反射认为对方骂他是“绿帽男”。
那一瞬间,他不由自主把自己带入苦主视角,所以杀气蹭蹭蹭就往上冒。
这种侮辱,宇文温绝不接受,上一个想给他戴绿帽的宇文赟,即便贵为天子也已经被他手刃,那么...
“卫公,寡人不知并刀如水的含义,不如解释一二?”
宇文温几乎是从牙齿里迸出这些话,虽然敬称对方为“卫公”,却目露凶光、杀气腾腾,站在卫玄身后的田六虎见状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在田六虎看来,无论面临什么情况,西阳王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一直都是笑眯眯的,从没见过西阳王如此杀气腾腾的模样。
宛若一头吃人猛虎,即将咆哮着扑向猎物,将其撕碎、吃掉。
卫玄感受到宇文温那强烈的敌意,但他毫不退缩,迎着宇文温的目光说:“大王,可记得晋阳之役?”
“数百年来,晋阳爆发大小战事无数,寡人不记得那么多。”
“就是灭齐之时的晋阳之役。”
“嗯?”宇文温一时语塞,他不知道卫玄说起的往事,和现在的战事有何相似之处。
卫玄见着宇文温的敌意降低,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他可是第一次见到宇文温濒临发怒的模样,若对方真是一刀把他砍了,怕是有冤也无处申。
“大王,那是建德五年...”
卫玄开始解释起来,十四年前,周国攻齐,周天子宇文邕御驾亲征,经过一番苦战后攻到并州州治晋阳城外,这是高氏霸府所在,极其重要,于是有了周齐晋阳之役。
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周军围了晋阳,从四个方向同时进攻城池,守城齐军孤立无援,迟早要完蛋。
宇文邕亲自指挥攻打晋阳东门,得天子督阵的将士们士气高涨,率先攻破东门,宇文邕大喜过望之下领兵冲入晋阳城,要拿下破城首功。
结果入城周兵在城中遭到顽强抵抗,而出城在城北野战的齐军得知周军入城,忽然迂回包抄过来,由东门杀入城内,将宇文邕堵在城里。
腹背受敌的周军,在血腥的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宇文邕差点死在城内,是新降不久的齐将贺拔伏恩拼命护送他逃出城,才避免了一场大逆转。
宇文温听到这里回过神来,随后觉得十分尴尬,这个时代当然不可能有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所以刚才纯粹是他自己想多了。
为了掩饰尴尬,他沉吟着:“晋阳,并州州治,并州刀锋利,天下皆知,并刀想来是指军队?卫公是想劝谏寡人,莫要轻易出击,以免被溃兵反咬一口?”
“下官正是此意。”卫玄见着宇文温敌意完全消退,继续说道:“大王,若战事不利,大王亲率骑兵踏阵,下官不敢阻拦,而现在,大王无需为了争功而冒险。”
“寡人不是争功,也不需要争功。”
“啊,是下官失言了。”
“无妨。”
宇文温摆摆手以示谅解,放弃了上马追击的念头,卫玄拦他算是为他好,虽然自己不是为了争功,但道理没错:己方大胜,自己身为全军主帅亲自追击,这大晚上的万一马失前蹄摔死了,可冤枉得紧。
活捉尉迟佑耆的想法,经过对方这么一折腾,宇文温再没那么执着。
如果天意让他尽快和妻儿团聚,那么追兵必然能活捉尉迟佑耆,如果天意不是这样,他亲自去追也没有用。
若捉不到尉迟佑耆,无法进行人质交换,他就一定要率军打到邺城,把妻儿接回来。
念头通达的宇文温,开始布置追击事宜,卫玄在一旁看着,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当年。
晋阳之役,对于死里逃生的宇文邕来说,真是一场噩梦,因为那一战太惨烈,随着宇文邕率先入城的将士,真的可以用伤亡惨重来形容。
能作为天子亲随、亲卫的人,都是及其可靠的勋贵子弟、青年英彦,还有天子提拔起来的心腹,那一战,几乎都阵亡,可谓惨烈之至。
李弼之子李晏、杨忠之子杨整、贺兰祥之子贺兰璨、韦孝宽之子韦总,为了保护天子都战殁了,这都是周国一等勋贵、外戚的儿子,家族精英。
还有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近臣:莫仁诞,鹿善等,这都是宇文邕极其信任并且着重栽培的心腹,迟早要委以重任,前途无量,结果为保护天子都战死了。
莫仁诞战死在东门门洞,鹿善战死在城内巷道,两人都是各自家族支柱,阵亡后直接导致家族衰败,从此没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周军将领也死于此役,譬如现在正追击敌军的行军总管史万岁,其父史静也于晋阳一役阵亡。
如此触目惊心的伤亡,就是源于当时的天子宇文邕急着入城,结果陷入敌军的两面夹击之中,为了护送天子突围,那些忠于天子的权贵子弟、心腹武将,还有许多忠诚勇敢的将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齐军之所以未能关上晋阳东门困住宇文邕,是这些忠臣良将的尸体顶住了城门使之不能闭合,宇文邕才得以逃出城去,而他踩在脚下的无数尸体,全都是自己苦心培养的栋梁之材。
如果当时宇文邕不是急着争功,自己坐镇城外、分兵入城,哪里会有如此惨剧?
如果当时宇文邕于城中遇害,那么周、齐两国的局面会瞬间逆转,搞不好灭亡的会是周国而不是齐国。
作为宇文邕信任的大臣,卫玄经常出入皇宫,他偶尔会瞥见宇文邕于身边无人之时,摸着佩刀发呆。
那佩刀是并州所出宝刀,阳光照在刀刃上闪闪发亮,如同水面一般将阳光反照在宇文邕脸上,似乎映射出点点泪光,那是天子在缅怀于晋阳之役战殁的忠臣良将,懊恼不已、黯然神伤。
并刀如水,润面如泪,那时的宇文邕也许在自责当日不该急着入城,那种宛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让卫玄印象深刻。
卫玄觉得,如果那些人没有阵亡,在大象二年的变乱之际,杨坚应该没那么容易掌权、篡位。
杨整,和杨瓒一样都是故随国公杨忠的儿子,都为宇文邕信任、重用,而这两位和兄长杨坚向来不对付,其夫人尉迟氏、宇文氏和杨坚夫人独孤氏也不对付,整日里吵架。
要是当时杨整还活着,和杨瓒一起掣肘杨坚,想来杨坚也不会走到那一步。
过去的事情,想多了只会伤感,卫玄自从当了东南道行军元帅长史,亲眼看到西阳王对其培养、提拔的人才是多么自豪,值此关键时刻,他不想让悲剧再度重演。
更别说杞王郑重拜托他,要给西阳王这匹烈马套上笼头,不能任由其为所欲为,以至于弄出祸事。
所以方才当宇文温要出击时,卫玄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对方,避免其为了争功而轻率出击,无端身处险境,宇文温这种举动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宇文温此战作为全军主帅,大功肯定是不会少的。
收回思绪,卫玄望向东面的旷野,那里火光闪烁,到处都是呼喊声,己方士兵正在追逐溃兵,此战终于尘埃落定,毫无疑问,是一场大胜!
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