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温对于在即将开始的决战中获胜很有信心,但这不代表他可以把尉迟佑耆大军当做土鸡瓦狗,己方兵马众多,而对方同样兵力充沛,甚至还稍占上风。
敌军大阵同样一望无边,黑压压一大片,对方的骑兵明显比他这边多。
望车上用千里镜观察敌阵的士兵传来消息,尉迟佑耆摆出的大阵和己方不同:敌军前校是步兵横阵,应该是虚张声势的虚阵,因为后面的中校阵型是骑兵在中间,步兵在两翼,再外面又是骑兵。
其阵最后,似乎还有为数不少的骑兵。
一般而言,列阵时以居中步兵为砧、以左右两翼骑兵为锤,是比较“正常”的阵型,若反其道而行之,是建立在骑兵优势之上的强攻阵型。
骑兵居中,意味着主帅会采取轻骑兵中央突破战术,这种战术是以两翼进攻来调动敌军,己方寻觅到战机后,用中军处移动速度快的轻骑强行冲击敌人中军本阵。
中央突破战术极其依靠速度,需要轻骑快速切入对方大阵后反复穿插,借以引发一连串崩溃,所以移动速度慢的重骑兵(具装甲骑)反倒不合适承担主攻任务。
这种战术已经多次出现在战场上,六十年多前,尔朱荣七千骑破葛荣数十万大军,靠的就是骑兵中央突破,列阵数十里、箕张而进的葛荣大军瞬间就被打崩。
后来的韩陵之战,有明显优势兵力的尔朱兆对高欢实施中央突破战术,结果被高敖曹以同样的战术横向侧击打崩,这一战,成为尔朱氏灭亡的挽歌。
而“历史上”,唐、夏、郑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以三千玄甲骑兵突破窦建德军(夏军),一战定鼎。
‘面对我这一群步兵,你还真是有信心呢,尉迟佑耆。’
宇文温心中念着,收起千里镜,大声下达命令:“擂鼓,进攻!”
。。。。。。
决战开始,东西两军十余万人在旷野里展开厮杀,各自射了几轮箭、投掷了一轮轰天雷后,双方军阵前校撞在一起,以长矛、步槊互捅,以盾牌防御。
前排士兵与对方交战,后排士兵继续向前投掷轰天雷,双方战列时不时绽放出火光,大量浓烟升起,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此起彼伏。
轰天雷的问世,引发一连串新战法的出现,但能用手投掷的轰天雷毕竟威力有限,爆炸时能直接炸死的人不会太多,巨响和冲击大多只能让炸点周围的人受伤,这些人并不会立刻丧失战斗力。
所以还要以白刃战见分晓,双方左、中、右军同时进攻,看看谁先露出破绽。
一场大战通常要打上一天,甚至要熬到次日凌晨,所以一开始接战时东、西军都未尽全力,都在以添油战法,逐次投入军队。
在步兵厮杀的同时,两军左右翼骑兵也在互相追逐厮杀,既要骚扰敌军侧翼,又要驱赶敌骑护卫己方侧翼。
战事从清晨开始持续到中午,战线胶着,不分胜负,暂时处于势均力敌状态。
东西两军军阵绵延十余里,主帅指挥起各自队伍极其不便,靠着传令兵骑马传令有延迟,所以主要依靠鼓声、号角声来传递信息。
然而双方的鼓和号角没什么实质性差别,所以战场上各种鼓声、号角声混杂,加上杀声震天,雷声隆隆,许多士兵根本就分不清哪些声音是己方的,哪些是敌人的。
所以还得靠传令兵传令,背插靠旗的传令兵们策马疾驰在小阵和小阵之间的缝隙里,这些缝隙宽的有十余步,窄的也有六七步,是特别留出的通道,方便调兵和传令兵往来。
也方便运水。
一辆辆小推车穿梭在各小阵之间,伙夫们将一份份热乎乎的炊饼分发给席地而坐备战的将士,然后将对方空荡荡的竹筒打满水。
前方战事激烈,血肉横飞、断手断脚,结果后方待战的将士却在吃东西喝水,会不会太过分了?
不会,势均力敌的仗要打一天,时值中午,没参战的将士不抓紧时间喝水填肚子,一会投入作战时哪里有力气?
伙夫们给将士补充的水是熟水,昨日就已经烧开,存储在水车里随军出战,而为了避免将士们吃冷食、喝冷水拉肚子,这些食物和水都是经过再加热的。
大阵后方,除了驮马、辎重就是野战餐车,随军伙夫们在战场上为大军提供热饮、热食,野战餐车是黄州军的最新军备,可以确保将士们在战场上及时喝水解渴、吃东西填饱肚子。
一场大战可以打上一天,清晨吃过早餐的士兵,到了中午肚子会饿,随身带着的水囊、竹筒,到中午时里面的水早就喝完,如果不能及时补充饮食,咳得喉咙冒火、饥肠辘辘的士兵哪里还能撑过“下半场”。
右军主阵,李靖拿着个热乎乎的炊饼,看看面前一辆奇怪推车,周围将士、部曲们都在抓紧时间喝水吃东西,发呆的李靖显得十分扎眼。
李药王见着弟弟发呆,用手肘碰了一下对方:“三郎,赶紧吃,午后怕要开始打硬仗了。”
“呃,兄长,他们在做什么?”
李靖指着那些围着推车忙碌的人问道,推车上竖起一个支架,支架里有木棒连接起来的长棍,末端有铁制钻头,垂直向下插入地面,而那些人正围着支架下端转悠,就像是拉磨的驴。
“啊,那是在打水井呢。”李药王笑了笑,“这器具是用来打井的。”
“打井?”李靖闻言觉得难以置信,“既然有水车储水,何故多此一举打井?更别说在战场上打井,这不是...”
李靖没有把“乱来”二字说出口,毕竟让那位听到了怕是有麻烦,不过他无法认同那一位的做法:在战场上打水井,脑子是不是有毛病?
李靖熟读兵书,又有带兵经验丰富的舅舅指导,当然知道一场仗打下来耗上整天是常态,那么及时给将士补充饮食是必须注意的细节。
战事胶着,他观察了一上午,觉得西阳王所摆大阵中规中矩,虽然兵员素质参差不齐,却能做到阵型整齐、各部听从号令,以此看来,此战有希望获胜。
西阳王注意中午时给将士提供饮食,李靖觉得这是一个合格主帅必须考虑到的事情,当然能有热饮热食确实不错,但他觉得就地挖水井这种事是不是太夸张了。
士兵体力是有限的,总不能就这么在野地里昼夜无休的打上数日,而一场大战打了一天,也该见分晓了,随军水车储备的水量已经足够,还打井做什么?
“出水了!出水了!!”
欢呼声打断了李靖的思绪,他抬头一看,果然地面上打出的碗口大洞眼里冒出水来,一开始很浑浊,不一会就变得清澈,只是水量有些少。
李靖觉得这种水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却见那些人拿来个竹筒插在洞眼上,折腾了一会,摇动竹筒顶部的一个铁杆,竹筒侧面的口子就源源不断流出水来。
这玩意应该是打水用具,虽然解决了打水问题,但李靖还是觉得战场临时打井十分多余,一旁调兵遣将的行军总管韩擒虎见着外甥眉头紧锁,笑道:“药师是想不通为何打井?”
“舅...总管,这无非是未谋胜、先谋败,然则十余万兵马决战,败者兵如鸟兽散,想要原地据守、靠着几眼水井熬到援军抵达,在下觉得这不可能。”
李靖没有军职,所以在公众场合下只能自称“在下”,他认为自己看出了西阳王的打算,对方是在为战事不利时原地据守做准备。
毕竟没干粮吃还可以杀马,忍上一段时间,而没水喝的话将士们是忍不住的。
韩擒虎见外甥没开窍,反问:“谁规定了决战就必须当日分出胜负?”
“嗯?这...”
李靖闻言哑然,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情景:
敌军若不求今日决胜,而是采取另一种战术,以步兵对峙,然后以优势骑兵在外围驱散、压迫己方骑兵,最后极有可能将己方步兵困在这里,进退不得。
到时候数万将士们饿了可以吃干粮,渴了的话,那些水车的储水量未必够这么多人喝,更别说在对峙状态下,人会很紧张,流汗多,口渴得更快。
战场附近有小河,但在敌人优势骑兵的拦截下,己方去打水的士兵怕是有去无回,到时候再对峙上一日,口渴得喉咙要冒烟的将士们会崩溃。
想到这里,李靖只觉得背后有些凉飕飕,他虽然和舅舅谈论兵法时不落下风,但毕竟从没有经历实战,所以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决战,谁规定了当日就要分出胜负的?
40135/
敌军大阵同样一望无边,黑压压一大片,对方的骑兵明显比他这边多。
望车上用千里镜观察敌阵的士兵传来消息,尉迟佑耆摆出的大阵和己方不同:敌军前校是步兵横阵,应该是虚张声势的虚阵,因为后面的中校阵型是骑兵在中间,步兵在两翼,再外面又是骑兵。
其阵最后,似乎还有为数不少的骑兵。
一般而言,列阵时以居中步兵为砧、以左右两翼骑兵为锤,是比较“正常”的阵型,若反其道而行之,是建立在骑兵优势之上的强攻阵型。
骑兵居中,意味着主帅会采取轻骑兵中央突破战术,这种战术是以两翼进攻来调动敌军,己方寻觅到战机后,用中军处移动速度快的轻骑强行冲击敌人中军本阵。
中央突破战术极其依靠速度,需要轻骑快速切入对方大阵后反复穿插,借以引发一连串崩溃,所以移动速度慢的重骑兵(具装甲骑)反倒不合适承担主攻任务。
这种战术已经多次出现在战场上,六十年多前,尔朱荣七千骑破葛荣数十万大军,靠的就是骑兵中央突破,列阵数十里、箕张而进的葛荣大军瞬间就被打崩。
后来的韩陵之战,有明显优势兵力的尔朱兆对高欢实施中央突破战术,结果被高敖曹以同样的战术横向侧击打崩,这一战,成为尔朱氏灭亡的挽歌。
而“历史上”,唐、夏、郑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以三千玄甲骑兵突破窦建德军(夏军),一战定鼎。
‘面对我这一群步兵,你还真是有信心呢,尉迟佑耆。’
宇文温心中念着,收起千里镜,大声下达命令:“擂鼓,进攻!”
。。。。。。
决战开始,东西两军十余万人在旷野里展开厮杀,各自射了几轮箭、投掷了一轮轰天雷后,双方军阵前校撞在一起,以长矛、步槊互捅,以盾牌防御。
前排士兵与对方交战,后排士兵继续向前投掷轰天雷,双方战列时不时绽放出火光,大量浓烟升起,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此起彼伏。
轰天雷的问世,引发一连串新战法的出现,但能用手投掷的轰天雷毕竟威力有限,爆炸时能直接炸死的人不会太多,巨响和冲击大多只能让炸点周围的人受伤,这些人并不会立刻丧失战斗力。
所以还要以白刃战见分晓,双方左、中、右军同时进攻,看看谁先露出破绽。
一场大战通常要打上一天,甚至要熬到次日凌晨,所以一开始接战时东、西军都未尽全力,都在以添油战法,逐次投入军队。
在步兵厮杀的同时,两军左右翼骑兵也在互相追逐厮杀,既要骚扰敌军侧翼,又要驱赶敌骑护卫己方侧翼。
战事从清晨开始持续到中午,战线胶着,不分胜负,暂时处于势均力敌状态。
东西两军军阵绵延十余里,主帅指挥起各自队伍极其不便,靠着传令兵骑马传令有延迟,所以主要依靠鼓声、号角声来传递信息。
然而双方的鼓和号角没什么实质性差别,所以战场上各种鼓声、号角声混杂,加上杀声震天,雷声隆隆,许多士兵根本就分不清哪些声音是己方的,哪些是敌人的。
所以还得靠传令兵传令,背插靠旗的传令兵们策马疾驰在小阵和小阵之间的缝隙里,这些缝隙宽的有十余步,窄的也有六七步,是特别留出的通道,方便调兵和传令兵往来。
也方便运水。
一辆辆小推车穿梭在各小阵之间,伙夫们将一份份热乎乎的炊饼分发给席地而坐备战的将士,然后将对方空荡荡的竹筒打满水。
前方战事激烈,血肉横飞、断手断脚,结果后方待战的将士却在吃东西喝水,会不会太过分了?
不会,势均力敌的仗要打一天,时值中午,没参战的将士不抓紧时间喝水填肚子,一会投入作战时哪里有力气?
伙夫们给将士补充的水是熟水,昨日就已经烧开,存储在水车里随军出战,而为了避免将士们吃冷食、喝冷水拉肚子,这些食物和水都是经过再加热的。
大阵后方,除了驮马、辎重就是野战餐车,随军伙夫们在战场上为大军提供热饮、热食,野战餐车是黄州军的最新军备,可以确保将士们在战场上及时喝水解渴、吃东西填饱肚子。
一场大战可以打上一天,清晨吃过早餐的士兵,到了中午肚子会饿,随身带着的水囊、竹筒,到中午时里面的水早就喝完,如果不能及时补充饮食,咳得喉咙冒火、饥肠辘辘的士兵哪里还能撑过“下半场”。
右军主阵,李靖拿着个热乎乎的炊饼,看看面前一辆奇怪推车,周围将士、部曲们都在抓紧时间喝水吃东西,发呆的李靖显得十分扎眼。
李药王见着弟弟发呆,用手肘碰了一下对方:“三郎,赶紧吃,午后怕要开始打硬仗了。”
“呃,兄长,他们在做什么?”
李靖指着那些围着推车忙碌的人问道,推车上竖起一个支架,支架里有木棒连接起来的长棍,末端有铁制钻头,垂直向下插入地面,而那些人正围着支架下端转悠,就像是拉磨的驴。
“啊,那是在打水井呢。”李药王笑了笑,“这器具是用来打井的。”
“打井?”李靖闻言觉得难以置信,“既然有水车储水,何故多此一举打井?更别说在战场上打井,这不是...”
李靖没有把“乱来”二字说出口,毕竟让那位听到了怕是有麻烦,不过他无法认同那一位的做法:在战场上打水井,脑子是不是有毛病?
李靖熟读兵书,又有带兵经验丰富的舅舅指导,当然知道一场仗打下来耗上整天是常态,那么及时给将士补充饮食是必须注意的细节。
战事胶着,他观察了一上午,觉得西阳王所摆大阵中规中矩,虽然兵员素质参差不齐,却能做到阵型整齐、各部听从号令,以此看来,此战有希望获胜。
西阳王注意中午时给将士提供饮食,李靖觉得这是一个合格主帅必须考虑到的事情,当然能有热饮热食确实不错,但他觉得就地挖水井这种事是不是太夸张了。
士兵体力是有限的,总不能就这么在野地里昼夜无休的打上数日,而一场大战打了一天,也该见分晓了,随军水车储备的水量已经足够,还打井做什么?
“出水了!出水了!!”
欢呼声打断了李靖的思绪,他抬头一看,果然地面上打出的碗口大洞眼里冒出水来,一开始很浑浊,不一会就变得清澈,只是水量有些少。
李靖觉得这种水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却见那些人拿来个竹筒插在洞眼上,折腾了一会,摇动竹筒顶部的一个铁杆,竹筒侧面的口子就源源不断流出水来。
这玩意应该是打水用具,虽然解决了打水问题,但李靖还是觉得战场临时打井十分多余,一旁调兵遣将的行军总管韩擒虎见着外甥眉头紧锁,笑道:“药师是想不通为何打井?”
“舅...总管,这无非是未谋胜、先谋败,然则十余万兵马决战,败者兵如鸟兽散,想要原地据守、靠着几眼水井熬到援军抵达,在下觉得这不可能。”
李靖没有军职,所以在公众场合下只能自称“在下”,他认为自己看出了西阳王的打算,对方是在为战事不利时原地据守做准备。
毕竟没干粮吃还可以杀马,忍上一段时间,而没水喝的话将士们是忍不住的。
韩擒虎见外甥没开窍,反问:“谁规定了决战就必须当日分出胜负?”
“嗯?这...”
李靖闻言哑然,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情景:
敌军若不求今日决胜,而是采取另一种战术,以步兵对峙,然后以优势骑兵在外围驱散、压迫己方骑兵,最后极有可能将己方步兵困在这里,进退不得。
到时候数万将士们饿了可以吃干粮,渴了的话,那些水车的储水量未必够这么多人喝,更别说在对峙状态下,人会很紧张,流汗多,口渴得更快。
战场附近有小河,但在敌人优势骑兵的拦截下,己方去打水的士兵怕是有去无回,到时候再对峙上一日,口渴得喉咙要冒烟的将士们会崩溃。
想到这里,李靖只觉得背后有些凉飕飕,他虽然和舅舅谈论兵法时不落下风,但毕竟从没有经历实战,所以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决战,谁规定了当日就要分出胜负的?
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