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1-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小说下载
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1-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小说下载-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笔趣阁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作者:钢指戒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1
由于晋愍帝被杀,晋王司马睿做皇帝已是水到渠成。所以南方政权准备的司马睿的登基大典非常隆重。直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司马睿才正式登基,东晋建国,史称司马睿为晋元帝。晋元帝虽还是司马懿的后代,他的爷爷是司马昭的弟弟。所以,晋元帝不再属司马昭、武帝司马炎这一支。
司马睿的母亲叫夏侯光姬。她是夏侯渊的曾孙女。曹魏皇室在晋朝世袭‘陈留王’,夏后氏也没有彻底衰败。进入贵族社会,贵族们又以婚姻结盟,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小圈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的地位和名望并不高,所谓五马渡江,一马化龙。五个过江的司马王室,三个比司马睿地位高。他所以能够称帝,完全是靠着他的幕僚王导和其堂兄王敦的扶持。事情还得从司马睿被东海王司马越派到建康作镇守讲起。那时,王导是他的府中参军,深得司马睿的信任,司马睿把他当作知心朋友。
他们一同来到了建康。原以为到这里会受到隆重的欢迎,可没想到江南有名望的大士族嫌司马睿地位低,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一个也不来拜见他。司马睿心里很不高兴,要王导想办法。王导也知道要在江南站住脚,没有这些大士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堂兄王敦当时在扬州做刺史,很有点势力。王导就把王敦请到了建康。两人商量了半天,总算想出了个主意。
王戎、王衍死后王敦、王登成为琅琊王氏的旗手。王敦是扬州刺史;王澄是江州刺史。尤其是王敦,他还是晋武帝的佳婿。在做扬州刺史之前,曾经做过中书监(实权宰相),名士地位只低于没有过江的荀藩,高过过江的每一个名士。永嘉之乱后,司马睿手下就王敦、王澄两个封疆大吏,外加王导是其长史(首席幕僚)。司马睿不依靠琅琊王氏是不可能的。
这年的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高擎着琅琊王的旗号。并布置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侍立两旁,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也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往江边。迤逦有一里多长。
司马睿、王导他们故意绕道走建康城里最繁华的街道,这一天,在建康城里看热闹的人本来就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纷纷围观,人声鼎沸。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这个阵势。都被镇住了,又见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毕恭毕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都纷纷出来迎接,拜见司马睿。
这一闹,司马睿在江南土族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了。王导接着又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拢过来,就不愁别人不紧跟我们。”
司马睿马上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很高兴地接受了官职,并开始在江南士族中大力推崇司马睿。打这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也就站稳了脚跟。
由于西晋的军事武装在北方损失殆尽。司马睿依靠士族部曲建国。使士族统治达到顶峰。
晋元帝上台,以王导为骠骑大将军、中书监;刁协为尚书令;荀崧为尚书左仆射;王敦为江州刺史。王敦的六州大都督只是战时称号,淮南基本平定,王敦的六州大都督称号自然不能再用。王敦的地位暗里是被抑制了很多。而东晋最高的军事长官,太尉一职,却给了远在幽州的刘琨。
元帝还把士族的民役免除,涉及二十万人,这里大多是寒士。这在西晋是没有发生过的。寒士往往与士族对举。东汉末出现寒门一词。寒,即官位低微之意,和大姓、冠族相对而言。他们宗族弱小,力量单薄,得不到把持乡议的大姓、冠族的品第、推荐,往往仕进困顿,沉滞下位。不过魏晋时无论士庶,只要家族在一段时期中仕宦不达,都可被称寒门。寒人作为一个阶层,是东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他们属于地主阶级,有的在经济上还很富裕,但没有士族那样的豁免兵役、徭役的特权;在中正品第中只能得下品(见九品中正制),一般充任低级官吏、武官、浊官,所以有“士庶天隔”之说。
东晋元帝登基,大宴文武。士族大员们交杯换盏,美酒熏得士人醉,只把建康当洛阳。侍中刘槐喝的大醉,还是高兴得举杯相庆:“我大晋终于又见盛世啊!天下名士又一次汇集一堂啊!”
大众鼓掌欢呼。尚书令刁协也举杯叹道:“是啊,经历十几年磨难,我们终于又聚在一起,除了幽州的刘太尉家族,当年的洛中名士家族基本都有了。”
王敦正在郁闷之中,听了刁协又提刘琨,气不打一处来,就接过刁协的话说道:“咱们庙太小,人家刘琨是看不起,不肯来。”
王敦此言在当时的确令人震惊。因为,当时寺庙只称寺,而著名大臣的庙称祠,如武侯祠。只有皇家宗庙称庙。此一句就是直接污蔑刘琨瞧不起东晋王朝,有不臣之心。众大臣岂能不震惊。
东晋朝廷封刘琨为太尉,并赐刘琨宝刀一把。刘琨一把抽出宝刀,用手轻轻的抚摸了一下,眼前又浮现出如佳的笑容。在洛阳时,刘琨也爱宝刀。有一次他花大价钱买来一把名剑,拿到如佳面前炫耀。谁知如佳不仅没有称赞,还说了一句让他听不懂的话。如佳说,世有锋刃宝刀,是因为炼钢的技术落后,不能把握成熟的炼钢技术。
在如佳的眼中当然看不上这两千年前的宝刀。为何明清再不闻名剑、宝刀?晋朝这些宝贝刀一定不如超市中一把一百元的菜刀锋利、坚韧。
想着如佳的音容笑貌,刘琨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如佳总是时不时得说出一些他听不太懂的话。有时刘琨都认为她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专为他而来。
钢指戒(未完待续。。)
由于晋愍帝被杀,晋王司马睿做皇帝已是水到渠成。所以南方政权准备的司马睿的登基大典非常隆重。直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司马睿才正式登基,东晋建国,史称司马睿为晋元帝。晋元帝虽还是司马懿的后代,他的爷爷是司马昭的弟弟。所以,晋元帝不再属司马昭、武帝司马炎这一支。
司马睿的母亲叫夏侯光姬。她是夏侯渊的曾孙女。曹魏皇室在晋朝世袭‘陈留王’,夏后氏也没有彻底衰败。进入贵族社会,贵族们又以婚姻结盟,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小圈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的地位和名望并不高,所谓五马渡江,一马化龙。五个过江的司马王室,三个比司马睿地位高。他所以能够称帝,完全是靠着他的幕僚王导和其堂兄王敦的扶持。事情还得从司马睿被东海王司马越派到建康作镇守讲起。那时,王导是他的府中参军,深得司马睿的信任,司马睿把他当作知心朋友。
他们一同来到了建康。原以为到这里会受到隆重的欢迎,可没想到江南有名望的大士族嫌司马睿地位低,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一个也不来拜见他。司马睿心里很不高兴,要王导想办法。王导也知道要在江南站住脚,没有这些大士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堂兄王敦当时在扬州做刺史,很有点势力。王导就把王敦请到了建康。两人商量了半天,总算想出了个主意。
王戎、王衍死后王敦、王登成为琅琊王氏的旗手。王敦是扬州刺史;王澄是江州刺史。尤其是王敦,他还是晋武帝的佳婿。在做扬州刺史之前,曾经做过中书监(实权宰相),名士地位只低于没有过江的荀藩,高过过江的每一个名士。永嘉之乱后,司马睿手下就王敦、王澄两个封疆大吏,外加王导是其长史(首席幕僚)。司马睿不依靠琅琊王氏是不可能的。
这年的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高擎着琅琊王的旗号。并布置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侍立两旁,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也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往江边。迤逦有一里多长。
司马睿、王导他们故意绕道走建康城里最繁华的街道,这一天,在建康城里看热闹的人本来就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纷纷围观,人声鼎沸。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这个阵势。都被镇住了,又见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毕恭毕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都纷纷出来迎接,拜见司马睿。
这一闹,司马睿在江南土族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了。王导接着又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拢过来,就不愁别人不紧跟我们。”
司马睿马上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很高兴地接受了官职,并开始在江南士族中大力推崇司马睿。打这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也就站稳了脚跟。
由于西晋的军事武装在北方损失殆尽。司马睿依靠士族部曲建国。使士族统治达到顶峰。
晋元帝上台,以王导为骠骑大将军、中书监;刁协为尚书令;荀崧为尚书左仆射;王敦为江州刺史。王敦的六州大都督只是战时称号,淮南基本平定,王敦的六州大都督称号自然不能再用。王敦的地位暗里是被抑制了很多。而东晋最高的军事长官,太尉一职,却给了远在幽州的刘琨。
元帝还把士族的民役免除,涉及二十万人,这里大多是寒士。这在西晋是没有发生过的。寒士往往与士族对举。东汉末出现寒门一词。寒,即官位低微之意,和大姓、冠族相对而言。他们宗族弱小,力量单薄,得不到把持乡议的大姓、冠族的品第、推荐,往往仕进困顿,沉滞下位。不过魏晋时无论士庶,只要家族在一段时期中仕宦不达,都可被称寒门。寒人作为一个阶层,是东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他们属于地主阶级,有的在经济上还很富裕,但没有士族那样的豁免兵役、徭役的特权;在中正品第中只能得下品(见九品中正制),一般充任低级官吏、武官、浊官,所以有“士庶天隔”之说。
东晋元帝登基,大宴文武。士族大员们交杯换盏,美酒熏得士人醉,只把建康当洛阳。侍中刘槐喝的大醉,还是高兴得举杯相庆:“我大晋终于又见盛世啊!天下名士又一次汇集一堂啊!”
大众鼓掌欢呼。尚书令刁协也举杯叹道:“是啊,经历十几年磨难,我们终于又聚在一起,除了幽州的刘太尉家族,当年的洛中名士家族基本都有了。”
王敦正在郁闷之中,听了刁协又提刘琨,气不打一处来,就接过刁协的话说道:“咱们庙太小,人家刘琨是看不起,不肯来。”
王敦此言在当时的确令人震惊。因为,当时寺庙只称寺,而著名大臣的庙称祠,如武侯祠。只有皇家宗庙称庙。此一句就是直接污蔑刘琨瞧不起东晋王朝,有不臣之心。众大臣岂能不震惊。
东晋朝廷封刘琨为太尉,并赐刘琨宝刀一把。刘琨一把抽出宝刀,用手轻轻的抚摸了一下,眼前又浮现出如佳的笑容。在洛阳时,刘琨也爱宝刀。有一次他花大价钱买来一把名剑,拿到如佳面前炫耀。谁知如佳不仅没有称赞,还说了一句让他听不懂的话。如佳说,世有锋刃宝刀,是因为炼钢的技术落后,不能把握成熟的炼钢技术。
在如佳的眼中当然看不上这两千年前的宝刀。为何明清再不闻名剑、宝刀?晋朝这些宝贝刀一定不如超市中一把一百元的菜刀锋利、坚韧。
想着如佳的音容笑貌,刘琨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如佳总是时不时得说出一些他听不太懂的话。有时刘琨都认为她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专为他而来。
钢指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