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起义军杀了新野王,进而威胁豫州。长沙王不敢怠慢,问策于丞相东海王越。司马越推举其堂弟范阳王虓坐镇许昌,督豫州、荆州、兖州三州军事。

    东海王为八王之乱收官,是八王之乱中最重要的人物,其是司马懿弟弟的后代,比惠帝高一辈,是惠帝、长沙王的堂叔辈。但他的封国势力并不强,齐王冏用东海王为中书监(类比宰相)。西晋诸王不等同于西汉诸王。西晋诸王只能在封国收一点税,不能管理封国。但是他们却在全国各地专督兵权。

    长沙王灭齐王冏执政之后,仍用他为宰相,由于都外强王不太听话,而更加依靠东海王越。东海王趁机将自己一位堂弟,三个亲兄弟安排为重要方镇。东海王越开始崛起,最终成为八王之乱的终结者。长沙王年轻,以前军事实力弱。所以同盟东海王,拉拢方镇。

    从此时起藩镇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军了。要知道以前省级单位的州刺史只允许有一百个兵。刺史大多出自士族大家。士族要崛起了。公元303年西晋正好二十个州。州刺史被允许扩军,可是太守不允许扩军。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由当地的“中正”来给士族子弟评级,中正大多偏向自家子弟,当然也不排除他对自家子弟也更了解一些。

    虽然刘舆、刘琨的确有才华,但二十岁出头的刘琨就号称“洛阳奕奕,庆孙、越石”,乃是他的舅舅尚书郭奕的功劳,郭奕还是贾后的舅舅。

    王衍名重天下,说起才俊,就说亲弟王澄天下第一,庾敳第二,堂弟王敦第三。

    和王衍齐名的清谈领袖乐广马上开始宣传“三王不如一卫”。你王衍的三个弟弟(包括王澄)捆一块儿,也没有我女婿卫玠一个人能干。

    从后来的发展看,被王衍吹为天下第一的王澄,政治才干差劲。但名气太大,被王敦妒忌,而被杀。庾敳也因贪财、无为,被世人所讥讽。卫玠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因太帅而被世人“看死”的那一位,没有表现政治才华的机会。但从他凡事“穷思极理”来看,他不会有太大才干。

    东海王越凭着长沙王的拉拢而把自己四个兄弟拉上高位,都成了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尤以堂弟司马虓最为重要。

    长沙王年仅二十七岁,是被贾后杀死的楚王玮的同母弟。早在十二年前就被贬为常山王,没有自己的势力。在他打败齐王冏执政之后,对河间王和成都王非常尊重,希望相互妥协,尤其对其弟成都王颖更是尊重异常。司马乂虽然总掌朝政大权,但事无巨细都会向邺城的大将军司马颖禀报,成都王同意才施行。成都王简直是遥控朝廷。

    西晋不设府兵,太守、刺史无兵,只在几大要塞设重兵,最重要的是邺城(安阳)、许都和长安,在朝廷连年战乱之后,最强的禁军实力大减,身在邺城的成都王和长安的河间王成为实力超强的大军阀。

    不管长沙王怎么尊重这二王,只要他不办一件事,就永远不会叫二王满意。

    对于河间王来说,不拥立成都王,自己假传圣旨之事,永远是个隐患,这是最大逆不道的事。不管什么时候,朝廷也可以以此事来征讨他,皇太子将来上台,也会记恨这件事。

    在赵王和齐王之乱中两次出兵攻打京城的成都王,已经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皇太弟之位势在必得。洛阳连年战乱,人口凋零,邺城成为当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战争潜力最强。荆州之乱,成都王要求去平乱,短短一个月,要求参军的人超过二十万。后来朝廷派司马虓去。成都王才解散了这些人。成都王在邺城唯一的错误是没有建立一支人数不少于五万的常备军。步兵需要长期的训练,短期拼凑的步兵没有太多的战斗力。

    立嗣的事还没有完。其实长沙王比齐王冏更该离京去职,至少齐王冏当时的实力最强,但是依靠皇威侥幸战败齐王冏的长沙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要知道英武的长沙王能侥幸获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含的十万大军和成都王的军队。

    第一,他们牵制了齐王军主力;第二,他们的压力使禁军中的中间派投向长沙王。因为打赢了长沙王,还要迎来更大的战争。而打赢了齐王冏就可能直接和平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大了,富贵逼人,煞是厉害。长沙王执政的根基就是不能废除“皇太子”。

    强大的成都王成为皇太弟,长沙王还有什么理由执政。或许在他心中,即使立皇太弟,也该立自己,因为自己是惠帝最大的弟弟。

    而且废立皇太子这个事也不好干,皇帝从兄弟那里找来个继子,于礼并无不妥。历来只有皇帝突然驾崩而皇子幼小,才会选弟弟继承皇位,废皇太子没有合法的理由。当然了你要说“强权”就是理由,也算是个理由吧。

    时间越长,皇太子越名正言顺,既成事实,谁废他,谁没理。

章节目录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钢指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章 长沙王乂 03-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小说下载,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笔趣阁并收藏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