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曹军从林中冲出来的三千马步军兵,以及从芦苇荡中间杀到眼前的千余步卒,陶家军六百余人都吃了一惊,纷纷转身,往河边撤退。

    四百来个还在河中的陶家士兵前进不得,也都转过身来,准备退往东岸。

    尚在岸上的陶家军督战队事先已经得到了孙观的命令,上前喝止,并杀了十来个溃兵。

    西岸以及河中的陶家军将士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都挤在一起,队伍一时陷入了混乱。

    臧霸见状,大叫不好,将手一招,喝道:“第二队随我上前支援孙司马,第三队跟上!”

    他又冲第一队士兵叫道:“所有人马强渡廖沟河,敢退者军法从事!”

    说完,命令号手吹号,鼓手擂鼓。

    “呜呜呜……”

    “咚咚咚……”

    战鼓声中,陶家军前锋第一队将士硬着头皮,再次转身,上前和曹军激战。

    然而,先机已失。

    两路曹军已然杀到陶家军阵前,将敌兵杀得人仰马翻。

    曹恪骑马引领本部军兵冲破敌阵,将岸上和水面的陶家军将士分隔开来。

    陶家军的阵型就这样被截成了两段。

    曹恪踩着马镫,稳坐马上,命令潘璋:“潘军候,你带本曲军兵协助友军围歼岸上之敌!”

    潘璋轰然应命,指挥本曲五百兵马朝孙观的将旗逼近,与曹德、曹仁的大部人马形成合围之势。

    曹恪又扭过头来,望着骑马跟在身侧的路招,大声道:“路军候,你带本曲人马守住渡口,杀退来援之敌!”

    “得令!”

    路招随即将手中长枪一挥,命令他手下五百士卒朝东边冲锋。

    曹恪之所以让路招守渡口,而不把这个任务交给潘璋,不是因为路招是什么名将勇猛无比,而是因为他帐下大半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有战斗经验。

    潘璋的五百士卒都是新兵,其中一小部分是当初跟随他投奔曹德、曹恪父子俩的宗族,大部分则是不久前招募的流民。

    让老兵守渡口,对抗汹涌而来的陶家大部人马,曹恪觉得这样的部署才算比较妥当。

    尽管这些老兵人数很少,不过两百余人,可面对尚在河中且阵型散乱的陶家兵马,还是有些胜算的,更何况他们有邓展的千余弓箭手的配合,

    目前陶家军上到西岸的士卒只有六百余人,大部分人在曹军的四面围攻下,伤亡过半。

    还有近四百人在臧霸大部人马的驱使下,披着铁甲,冒着箭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踏水而行,要上岸救援被围困在岸上的胞泽。

    他们中的部分人被曹军的利箭射中,倒在水中。

    无数的鲜血,将河水染成了红色。

    还有部分人在行进的过程中被激流冲倒,淹死在河里。

    真正能够冲到岸边和曹军厮杀的,不到原来人马的五成。

    当然,陶家军前锋的第二队也没有闲着,很快下了水,跟在第一队士兵的后面,加入战局。

    曹恪举目东望,见陶家军大部人马并没有退缩,反而在臧霸的统领下朝东岸杀来,心说好好的伏击战,给打成硬仗了!

    他不禁有些佩服起臧霸来。

    那个姓臧的,不愧是一代名将,指挥有方啊!

    自己还是大意了,低估了臧霸的实力。

    己方面对目前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尽快消灭岸上之敌,然后挥师东向,和臧霸的大部陶家兵马决战。

    曹恪转过头来,见西边大半里远处,孙观及其数百亲兵在曹军的围攻下,已成困兽之势。

    孙观和他手下的亲兵凭借手中长枪,已然杀死杀伤百余名曹家骑兵。

    然而由于力量过于悬殊,这队人马在两路曹军的夹击下,死伤惨重。

    半刻钟之后,曹仁纵马杀散孙观的亲兵,手上举着一杆长枪,要和那位臧霸的义弟见个高低。

    孙观想要突围东撤,却被潘璋的兵马挡住,过不去,只得举起手中大刀,来和曹仁交战。

    曹仁骑的黄马配有马镫,是不久前由曹操帐下仓官配发给他的。

    马镫这东西还是几个月前由曹恪发明出来的。

    曹仁脚踩马镫,稳坐马上,举起长枪就朝孙观猛刺。

    孙观急忙挥刀,将曹仁的长枪架住,然后奋力推开。

    曹仁不慌不忙,举枪再战。

    孙观面对曹仁的攻势,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很快就被打得跌落马下。

    他要起身时,曹仁的长枪早已经架在他的脖子上。

    孙观无奈,只得束手就擒。

    曹恪瞧见这一幕,连忙叫亲兵去见潘璋,要他带兵驰援还在岸边和陶家大部人马厮杀的路招。

    曹仁这时命几个亲兵将孙观绑到一匹战马上,等回樊县之后再作处置。

    带步兵跟在自家骑手后面冲锋的曹德听说曹仁已将孙观生擒,大喜过望。

    他随即将手一招:“传令:全军过河,向东岸冲锋,击败敌军前锋!”

    曹仁得了将令,引两千骑兵绕开曹恪的步兵,杀到岸边,然后开始涉水过河。

    曹恪也指挥路招、潘璋两部追赶陶家败兵。

    陶家军孙观部此时大部被歼,余众见本部将旗已倒,再无战心,开始后退。

    后面的陶家军士兵也纷纷掉头,顾不得考虑水流缓急以及河底的沙石,争先恐后地脚踏水面,往东岸狂奔。

    撤退的过程中,又有不计其数的士兵死于自家人马的踩踏以及流水的冲击。

    臧霸不知孙观死活,一心要救义弟,不肯下达退兵之令,然而手下战心已失,都要后撤。

    他挥舞双锏,打死了几个企图夺路逃跑的溃兵,想要稳定军心,以图再战。

    然而无济于事。

    陶家军的汹汹溃兵都想保命,哪肯再战。

    臧霸无可奈何,只得含泪下达了撤军之令,并派人前去报知陶谦。

    陶家军中军这个时候已经行进到距离前锋只有大约四里路的沼泽地中。

    这支人马的中间,有辆宽大的无篷马车在泥泞不堪的官道上跟随大军赶路。

    马车上坐着个白发老者。

    这个年过六旬的老者就是徐州刺史陶谦,表字恭祖。

    陶谦本是扬州丹阳县里的一个诸生,后出仕任职,历经宦海沉浮,于五年前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自此据有徐方诸郡。

    他治理徐州五年,世人对其评价毁誉参半。

    有人说他仁义爱民,也有人说他只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有人赞扬他在境内推行屯田,恢复生产,使百姓修养生息。

    也有人骂他宠信小人,疏远君子。比如徐方名士赵昱美名在外,却不受陶谦重用,甚至屡次遭到他的排挤,倒是有个叫曹宏的小人却备受他的宠信。

    后世名著《三国演义》的作者因为他曾经在死前将徐州让给刘备,特意把他描写成一个大德之人。

    然而历史上的陶谦却也是个枭雄,心怀荡平天下之志。

    不说别的,就说这次曹陶大战,也就就是历史上的曹操第一次伐徐州的战事,其实是他陶某人主动挑起的。

    陶谦坐在马车之上,心里面却在想事。

    不久前,他得到前锋塘报,臧霸已经引着三千人马赶到廖沟河东岸,即将渡河。

    那位臧都尉为此还派人前去后军领取将士们的铠甲,说是防止敌军半渡而击。

    陶谦当初听到这件事,还笑话臧霸小题大作。

    樊县曹军的大将曹德据说是曹阿瞒的亲兄弟,从徐州到兖州后,以一介白身入仕,担任东平相领扬武校尉,之前没有任何军功,更无带兵作战的经验。

    他哪里懂什么半渡而击?

    我大军攻城之时,他不弃城而逃就不错了,还敢主动出击?

    陶谦没把曹德放在眼里,不过他在得知臧霸派人去后军索要衣甲的事情之后,并没有阻止。

    不知道为什么,他时不时地觉得有些心慌。

    忽然,他看见有个骑手策马赶到自己的车边,拱手禀道:“前锋营河边遇袭战败,正往后方撤退。”

    听到这个消息,他顿时大惊失色,急忙传令:“大军后撤十五里,出沼泽之后再安营!”

    ……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三国之大伯是曹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夜观星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59章 半渡而击(下)-曹操 祖父,三国之大伯是曹操,笔趣阁并收藏三国之大伯是曹操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