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典礼正在进行访谈环节,各路记者对于《建国大业》这部贺礼剧也是憋了一肚子的问题。

    当然,提问的问题还是正面的,没有几个媒体敢跟中影老大哥扎刺。

    贺礼剧其实很早就有,像这种明星扎堆的贺礼剧,港岛的tvb每年都会制作一部。让旗下的艺人汇聚在一起,演一出满满正能量给人带来温暖和笑声的电影,博个好彩头。

    《建国大业》只不过是把他放大了,两岸三地华语电影顶尖的巨星或者影响力颇大的艺人才有资格进入剧组。

    这部《建国大业》集合了170多位明星的鸿篇巨制,即使经过剪辑后的时长也达到了2小时15分钟,影片除了明星阵容最强之外,同时还创下了拷贝最多、删戏最狠的“纪录”,可谓创下了多个“华语电影之最”。

    《建国大业》是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爷18年后拍摄的惟一一部电影,为了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影片赶制的过程也非常紧张。

    首映礼现场,主演张国力开玩笑地说:“这部片子副导演最多,有时候一个人拍戏,大家全在监视器那儿指手画脚,挤得韩三爷都没地方待。”

    韩三爷拿着话筒也是十分感慨:“为了节省时间,请了很多导演拍摄他们擅长的戏,比如港岛的戏份就要陈珂辛执导,阅兵的戏让陈凯哥来,他们拍的时候我就去忙活别的镜头。”

    坐在台下的邱毅也适时的,跟着众人鼓掌。这部贺礼剧的名头太响了,影片剪辑后,请全国36个院线的老总看片,最后定下的拷贝数量是1450个。这绝对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拷贝数量最多的一部。

    而且170多位明星加盟,最终出现在镜头中的只有80多位。像程龙大哥、李莲杰、国际章这样的世界巨星也不过只有几个镜头而已。

    台上的张国力也说:“自己做这部片子的副导演,但事实上正导演多不胜数,有一场戏,8个导演在那指手画脚,刘王天就问过:‘你们这些人。我们到底听谁的?’”

    张国力抱怨最多的就是删戏删得太狠了,光他和陈厂花的戏就删了好几场。

    对此,韩三爷也只能苦笑:“影片开始是3个小时,后来删了90分钟,确实很多人都被删掉了,但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一名记者提问:“三爷,观众不看剧情,光数明星怎么办?”

    坐在下面的邱毅也乐了,这正是海纳发行宣传的手法之一。

    韩三爷脸上带着轻笑:“之前我也担心过。观众只顾着数演员,没工夫看片怎么办,后来发现没什么问题,整个结构还是非常紧凑,也很感人。”

    几个问题之后,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下,大屏幕上也出现了广电龙标。

    邱毅和坐下来的张国力打了个招呼,竖了个大拇指。

    张国力低笑道:“阿毅。这回还多亏了你,要不然国立影视也参与不进这次投资。”

    在《建国大业》投资的时候。邱毅就按照自己的记忆跟韩三爷说了几个不错的投资伙伴,而且张国力绝对是《建国大业》戏份颇多,比伟人分量稍次的主演。

    要说这张国力绝对是娱乐圈的常青树,演技没的说,公司也经营的风生水起,可唯一有点遗憾的是那个儿子。龙太子和张太子不仅长得像。在一定程度上,“坑爹”的水平也很像。

    多个朋友多条路是娱乐圈的不二法门,张国力再次开腔:“听说亚视内地台明年在国内一线城市落地?”

    嗯?老张有想法?

    邱毅点点头:“张叔,国立影视有没有什么想法?海纳一家公司绝对满足不了亚视在内地的业务。”

    张国力心里一喜,感慨道:“那成。有空细聊。海纳现在不得了,居然有了自己的电视台,让我们这些老家伙情可以堪”

    《让主旋律主流 ,让明星主票房!》一篇出自大豆瓣,资深影评人的影评掀起了《建国大业》的观影风暴。

    “经过几十年几代电影人的努力,‘主旋律’这一具有褒奖意义的类型影片终于被献礼者们卖弄成一种立意鲜明的命题作文,电影只要贴上主旋律的标签就肯定不卖。主旋律成了导演的黄纸符,观众对着银幕每念多一遍——主旋律,导演的脑袋就贴多一张纸符,直至再也没有跳动的能力。

    韩三爷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掌镜《建国大业》的,从剧本入手到影片全国院线的公映,《建国大业》无疑成为“献礼”片突围的典范之作,3000万的低成本投入与预计数亿元的票房盈利,影片170多个角色中83位一线演员的全明星阵容,主旋律类型片的全商业化运作。

    影片的这些噱头一度占据了各大报纸和网站的娱乐头条,也让坐中影头把交椅的韩三爷再度成为媒体的聚焦点。

    然而,《建国大业》的成功却有着无可复制的缺憾,《建国大业》从立项开始就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2006年春天,大领导做了批示,同意立项,到2008年10月14日,大导演看过电影剧本《建国大业》后,亲自批示,表态“全国政协大力支持”。可以说,从一开始《建国大业》就比同年几百部影片高出数个身位。

    韩三爷不是第一位成功实现低成本高票房的影市操盘手,也不会是最后一位在电影中大量启用明星的导演,《建国大业》显现了让主旋律主流,让明星主票房的现实意义,使得献礼片再次出现全国热映,全民讨论的局面。

    且全明星阵容也显现了无可比拟的票房号召力量,让更多年轻人走进了影院去了解我们的历史,但这一药方对于积弱成疾的“主旋律”影片是毒药还是补药。现在说来,还真的有些为时过早。”

    邱毅看到之后也不知道是该哭该笑,不过幸好的是,还有不少影评能够传递点正能量。要不然

    优豆时光网的影评也开始迅速发酵,其中一篇不错的影评也被不少人认可。

    《建国大业,何罪之有?》

    “看了很多言论。说此电影垃圾,说此电影是马屁片,这个权当一笑,但是有人居然扬言要抵制这部电影,诸如此类的极端“愤青”言论着实叫人难以理解,我觉得反映过激了,你真能抵制得了吗?我要问《建国大业》何罪之有?这只是一部电影。

    发表这些言论的人大概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建国大业》是有关部门召集史上最海量的明星拍的所谓献礼片,因此断言它一定是一部假大空的“类型”作品;

    其二。由于《建国大业》的拍摄和发行属于“政府行为”,一定会有许多单位和部门组织大家集体观看,由此而更加激发了许多崇尚“自由”的影迷的抵触情绪,使之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更加难以言喻的反感,甚至一提本片竟然到了暴跳如雷的地步;

    其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广电局限制了许多电影和电影内容的引进和公映,这让很多影迷十分不满。对广电局的口诛笔伐可谓“波澜壮阔,此起彼伏”。有些影迷把这种不满情绪迁怒到《建国大业》身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明星扎堆又怎么了,要知道大部分明星只是客串,戏份很少,关键在于演主角的几位明星的表演。如果到时候,他们的表演实在不到位,对不起这样一部大制作的电影。那么到时候我们一起批他们,往死里批,“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脚”——是不是有点狠了?而现在下定论真的为时尚早;

    其次,我也敢肯定,《建国大业》问世时。各学校、工厂、机关、企事业单位必定会组织大家观看,到时必然是“票房大热”,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也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特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这样的国家一般都喜欢搞集体运动和群众运动,组织大家看一场电影,恐怕还不至于上纲上线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建国大业》这部电影本身质量或许未必多高,这个是可以批判的,毫无疑问这也是一部宣传片,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对于片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觉得应该表示足够的尊敬,而不是把现在的社会不公和阴暗现象算到他们的头上。”

    有人捧就有人黑,况且还是在互联网这个大染缸里?互联网口碑两极化并没有影响《建国大业》的入账票房,三天半破亿让拉开了华语电影迄今为止最高票房的序幕。

    不少国外媒体也对这部汇聚了,华语电影顶尖演员的电影十分关注,而且还是有一定政~治意义的电影,相对于国内影评人的委婉评价,国内外媒体却是更加的两极分化。

    “《建国大业》票房已成功超越亿元大关。而从弘扬主旋律的角度看,这样一部政治性极强的影片获得如此广泛关注和传播,宣传效果也十分突出。讲政治和赚钞票在这部片子身上实现了理想的结合。”

    ——《新华网评》

    “这部电影摆脱了对蒋介石的丑化,较能符合当时蒋介石在抗战后人格的形象。”

    ——(《国际先驱导报》

    “《建国大业》的发行和宣传又有市场化运作,因为有明星的号召力,加之宣传到位,所以拷贝投放数量史无前例,志在必得要创中国影史上的国产片票房新纪录。”

    ——《新闻晨报》

    “《建国大业》对于不同的年龄层已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在较为长辈的阶层看重的是历史情节,而年轻阶层则较为看重电影内的众多明星,并称为‘数星星’。”

    ——《南方周刊》

    “此部片子矮化红党,并且在影片中毛看起来像土匪,而蒋看起来却像末路英雄。”

    ——《苹果周刊》

    “虽然《建国大业》票房很高,但其中也不乏组织观看而来的。影片对毛的描写有许多不符史实之处,还是‘高大全’、‘大树特树’那一套。那些参加新政协的数百位代表或是开国大佬没有多少是寿终正寝。”

    ——《**》

    “尽管ccav大力宣传如何考究当时时代背景及服饰,然而剧中许多将领所配戴之勋表杂乱无章,甚至使用我军07式级别资历章滥竽充数,就连蒋所配戴之青天白日勋章竟然为1958年中华民国政府所颁布之金瓯甲种奖章。”

    ——《天涯论坛》(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重生之大经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都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七十三章 华语电影之最-顶流小花重生为经纪人小说,重生之大经纪,笔趣阁并收藏重生之大经纪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