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中原,牛逼,楚人终于做到了。”

    “嗯,感觉很励志,楚人用时400多年,终于得到了中原诸侯国的认可。”

    “热泪盈框,楚庄王,一鸣惊人,威武。”

    这一刻,无数粉丝,学子,都是激动不已。

    不过。

    历史没有永恒的霸主,楚国也是一样。

    陈凡说道:“齐国在齐桓公死去之后,霸主地位就此丢失。晋国在晋文公死去之后,楚国得以争霸。而楚国在楚庄王去世之后,也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讲到这里,陈凡停了一下。

    众人也是不由得感叹。

    “唉,可惜了。”

    “是啊,楚国刚刚称霸,结果楚庄王死去之后就失霸。”

    “没有什么可惜的,哪里有万世的霸主,哪里有万世的帝皇。”

    “说的也是。”

    众人虽然有些感慨。

    但想想几千年来,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任何霸主,任何朝代,都不可能传承千年。

    秦朝以为可以传万世。

    但后面如何?

    二世而亡。

    “其实楚国虽然失去了霸主地位,但楚国的实力仍很强。不过,在这里,我先不再讲楚国,我再跟大家讲一位楚国名人。”

    一边说,陈凡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了李耳两个字。

    “李耳,字聃,唐朝被李氏皇家尊称为李氏先祖,他是楚国苦县人。”

    是的。

    陈凡今天要讲的就是李耳,也就是老子。

    至于老子的出生地,这里有争议。

    有说老子是陈国人。

    也有的说老子是宋国人。

    而陈凡采用的说法,则是《史记》中认为老子是楚国人。

    “据说,李耳出身的时候就有异象,因为他是虎年出身,所以外号又叫小狸儿。因为当时人们将猫叫做狸,而猫又是小老虎。所以,到了后来,狸儿也就叫做李耳。李耳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有一次,他问老师,天为何物?老师就回答说,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李耳又问,上之清清者也又是何物?老师回答,清清者,太空也。李耳再问,太空之上又是何物……结果把老师问头痛了。他只好说,书上没有写,别人也没有说,所以我也不知道。”

    “又有一次,李耳问老师,日月星辰,是谁推着走的,山川江海,又是何人造出来的?老师就说,这都是神做出来的。李耳又问,神怎么能做到这一些呢?老师再次回答,说,神有各种变化的能力,又有造物的能力,所以可以做出来。但李耳还是不解,问道,那既然如此,神的能力,他的变化,他又是怎么来的呢?老师一听又头痛了,说道,先师未传,古书上也没有记载,所以我也不知道。”

    “还有一次,老师说道,君是代天理世者,而民则是君所御者。李耳就问,那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昏君,暴君呢?老师就说,君出世就是将在外,天命有所不不受。李耳却再次问道,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上天不造一个听话的君主呢?这一问,老师又是傻了,说道,先师未传,古书上没有记载,所以我也不知道。”

    这三个提问,一下子让大家对于李耳变得无比的感兴趣起来了。

    “哈哈,这个李耳,好玩。”

    “三个问题直接就将老师给问倒了。”

    “别说是他们,就是这几个问题拿到现在,我们也得晕倒。”

    是啊。

    正如李耳所问的,天之上有什么?

    如果用现代的科学来阐述的话,天之上,那就是有太阳系。

    那太阳系之上呢?

    或者你会说银河系。

    那银河系之上呢?

    那是本星系团?

    那本星系团之上呢?

    你会说宇宙。

    好吧。

    宇宙之上呢?

    结果就是没解了。

    再第二个问题,日月星辰,山川江海,这又是谁造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恐怕又是一个未知题。

    因为至始到现在,科学家也没有搞清楚,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至于第三个问题,明显是对君权神授的反对。

    如果君权真是神授的,那君主应该很厉害才对,怎么会有昏君暴君?

    神应该创造一个无比牛叉的君主出来才对。

    “感觉李耳是一个哲学家?”

    “嗯,陈凡老师单独讲李耳,这家伙肯定不简单。”

    众人继续听着陈凡的讲述。

    陈凡则继续说道:“因为对于太多问题的不解,他的一些老师也回答不出来。所以,李耳就前往周朝求学。因为他觉得,周朝是天下所有学问的来源。要了解这个世界的学问,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只能前往周都。”

    “前往周都之后,李耳学习了一系列的书籍,并成为了周朝守藏室史,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位并不是很高,但优点就在于,他可以阅读所有周朝的藏书。就这样,李耳遍读无数的书籍,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了一位先贤大哲。

    有一次李耳前往鲁国,17岁的孔子听说李耳来了,于是执弟子之礼向李耳问礼。26岁之后,孔子来到周朝观光,又一次拜访李耳。51岁时,孔子已经名满天下,但仍然到李耳的故里向李耳问学。并且,孔子还向弟子评价李耳说道,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李耳厉不厉害,他有多少水平,可能一时半会你还难分清。

    但是。

    当这时陈凡提到孔子之时,众人对于李耳却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去,这个李耳也太吊了吧。”

    “孔子都尊李耳为老师,诸子百家里面恐怕还没有一位有如此牛逼吧。”

    众人叹为观止。

    其实说实在的。

    诸子百家当中,有很多学派都是相互不招待对方。

    比如孔子的儒学,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就有一大堆诸子对于孔子有意见。

    可以说。

    这位儒家创始人对李耳如此尊重,这是诸子百家当中少有的。

    一边说。

    陈凡在大屏幕上展现了一张图画:“这是孔子问礼图。”

    “当年孔子曾经向李耳问礼,孔子说,天下诸侯争乱,是因为礼崩乐坏。如果恢复周礼,那天下则能安定。孔子说完以为李耳会同意他的说法,因为此前孔子一直在周朝,拥护的也是周礼,可以说天下对于周礼最为了解的就是李耳了。可是,这一次孔子再次说到礼,老子却摇头说道。礼只不过是表向,周王朝当年定下的周礼已经完全崩坏,想要再次建立起来,已经不可能。就算是再次建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用处。至于原因,不是礼崩乐坏了,而是世人失道,失德了。没有了道,没有了德,也就无所谓礼。”

    李耳的回答让一众学子,以及一众粉丝产生了巨大的冲动。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自小就学习儒学。

    对于孔子所说的恢复周礼,其实他们本意上是认可的。

    正如孔子所说。

    为什么春秋战国这么争乱,那就是因为春秋战国一众诸侯国,所有人都失去了礼。

    如果恢复礼,那就相当于恢复了周朝盛世。

    如果大家都如此有礼,那就不会有现在的争乱情况。

    可是。

    李耳的一翻话,却是让众人猛的一惊。

    礼只不过是表向,真正大家失去的,不是礼,而是道与德。

    这给大家产生的冲击是巨大的。

    “道与德?”

    “这个,兄弟们,大家觉得李耳说的是对的吗?”

    “我不知道。”

    不少人摇摇头。

    但虽然摇头,可是李耳所说的逻辑,却是没有一丝问题。

    礼好像真的是表向。

    你强行的恢复礼又有什么用?

    礼崩乐坏不是大家不遵守礼,而是大家失去了道,失去了德。

    他们已经视周礼为无物,再恢复有什么用?

    事实上。

    对于孔子提到的礼,当时春秋战国有一系列的诸子都明确反对。

    比如说晏子。

    【当年孔子前往齐国,并通过高昭子见到了齐景公。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将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

    晏婴这时就进言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后来孔子再次见到齐景公,齐景公就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听完之后,感觉到齐国有危险,于是便离开了齐国。】

    应该可以说。

    晏子说的就是老子所说的简单版本。

    周礼太过于繁琐,不只是一众君王将相不太想遵守了,就是一些平民百姓他们也不太想遵守。而且周礼残缺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去制定这一些礼仪,不但没有什么效果,反而还会起到反作用。

    “陈凡老师,既然李耳不赞同孔子恢复周礼。那么,他又应该用什么治世呢?”

    有学子虽然觉得李耳所说的有道理。

    但是。

    如果仅仅只是否定孔子的周礼,而自己又没有拿出其他的可行办法,那这也没什么用处。

    对于此。

    陈凡自然也明白有学子的疑惑。

    毕竟。

    孔子的儒家思想传承了千年,他已经根深蒂固。

    你要否定孔子,基本上一大堆的人都有意见。

    当然。

    陈凡也不是否定孔子。

    陈凡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要不然。

    汉朝也不可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只是诸子百家,每一家的思想都不一样。

    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家的思想还没有完全统一,一系列的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

    不说是儒家了,任何一家学派,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而且真要说。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未必真的适合各个国家的治理。

    所以。

    孔子虽然名气很大,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混得也并不怎么样。

    “别急,我慢慢向大家解释。”

    陈凡并没有一下子直接回答,而是继续开讲老子:“公元前485年,李耳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与之同时,他自己也开始质疑起周礼。此外,因为读得书够多,李耳有了一个自己对于世界,对于天下治理的理念。随即,李耳离开了周王朝,他准备离开故土,云游四海。当李耳来到函谷关,并准备出关之时。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李耳,于是设宴邀请李耳。可是听到李耳要出关云游,又觉得无比的可惜。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留下李耳的法子。尹喜就说,先生出关可以,但出关之后世人可能再想遇见您就非常困难了,何不在此时著书一部,将您的研究与理念留传下来。李耳听后,于是就在函谷关呆了几天,几天之后,他交给尹喜一部5000字的著作,随后,李耳骑青牛就此离去。”

    “陈凡老师,这部5000字的作品叫什么名字?”

    “叫做《道德经》。”

    道德经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德经,一个是道经。

    后世汉朝独尊儒术之后,道家玄学占据了上风,于是就将道经放在前面。

    最终,流传下来的,于是便成为了《道德经》。

    说完。

    大屏幕上,闪现了道德经的第一段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017k

                

章节目录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天下第一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12章:老子《道德经》出场……(求订阅),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笔趣阁并收藏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