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焱朝天下九州之内,淮州可算是少有的丰饶之地,甚至在地方志的描述中,将其称之为“一岁丰稔,足匹三州”和“淮半熟,天下足”,意为淮州一年丰收,可抵其他州郡三年收获量,而淮州有半数地区作物成熟,便能供给焱朝天下臣民一年的衣食。
这种说法当然有些过于夸大了淮州的物产丰富,不过有此评价,也足见淮州的富饶。
而说起淮州与焱朝北疆各州郡不同,就在于当地的气候,时近年关,北疆暨阳郡一线早已是朔风大起、动辄便化为冰天雪地,而淮州却因为远在南方,又有安淮山脉的相隔,比之暨阳温暖甚多。
在淮州诸郡当中,临琊郡不仅气候宜人,还因为东靠清波海、南有注玉河,水运之便天下少有可比,因为其郡城修筑于注玉河以北,所以更有‘注玉以北,风物最美’的说法。
这时节虽然已是腊月中旬,可在这个临琊郡城中,却丝毫不减往日的热闹景象,城内四条井字形龟背大街上固然是摩肩接踵,就连其他窄街小巷之中也有此起彼伏的货卖之音。
忙碌了近一年的人们,好像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有心思放慢自己的脚步,甚至停下来感受往日不曾细察的美好和快乐,又仿佛只有眼见耳闻这等繁荣景象,才能确信自己所在之地还是如往年一般平安祥和。
就连在临琊郡城门处,那些镇守城门,防备不良之人出入的卫兵,也想要早些安歇休息,好去亲身感受一下城中的氛围,不过职责所在,他们即使心中发痒,也需等待换岗时方能自由活动。
百无聊赖之际,值守城门的几位焱朝士卒到底有些按捺不住,终于开口对自己的伙长问道:“张头,如今正是佳节将近,弟兄们各自都有些耐不住啦,今日是否能早些换岗,若是再晚些,只怕各街上都没了热闹可瞧。”
身后的伙长身形高大,嗓门颇响,闻听此言,并不徇情,而是耐心应道:“兄弟们尽可放心,这些日子你们也须瞧得见,咱们临琊城中哪天不是到了半夜方才逐渐安静下来?现下太阳还没下山呢,你们又急些什么?”
几位将士又道:“这道理诸位兄弟岂能不知?只是眼看着旁人都各自安乐,咱们却还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心中难免有些度日如年之感,若能早些归去,那可多好。”
不过几人终究只是嘴上说说,想起焱朝军中纲纪不容轻犯,到底还是无人敢于擅离职守,只得将自己的目光转而看城外,同时有人自我安慰道:“都说‘军规严过法,军赏甜胜蜜’,好歹还有倍于平常的赏赐,咱们也算是不枉啦。”
言语声中,众卫兵一边相谈,一边望着城外,忽然之间,有人便见在目光所能及的远处,有若干黑点向着自己所在之地而来。
随着距离越来越短,终于瞧得真切,原来是几个人各自拉着马匹渐渐靠近城门,只是此时不在眼前,瞧不清楚他们的马上都携带了些什么东西,只看出东西种类和数量确然不少。
军规有言,身为卫兵者,必须要对一切可能的危险都多加小心,这些城门处的将士不敢怠慢,虽然还不知对方来意,但却都已经下意识地抄起自己的随身兵刃,准备盘查。
虽然这一行人并未纵马驱驰,但似乎彼等的脚力远胜常人,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已经来到了临琊郡城门处,这才各自停下脚步。
卫兵们见来人中有六人穿的都是军中制式服色,想必都是身在行伍之人,但还有三位年轻男女,身上穿的都是华贵锦袍,但却也都是随身带着兵刃。
尤其是最右边的那位姑娘,身形看起来纤细较弱,但腰间的那一口长刀倒是较之军中壮汉所用还有大些,几名卫兵瞧出他们身份必定不同常人,当即喝令他们准备接受检查。
一行人似是都明白焱朝军中规矩,各自站在原地,并不稍动,可那位张头却瞧着为首的少年有些面熟,好像自己曾经在哪里见过,故而有些愣怔。
等到他目光转向左侧的那名年轻姑娘时,忽然想起一人,连忙出言问道:“来的莫非是‘梨花娘子’杨姑娘么?”
看守城门的卫兵并不认得那位年轻姑娘,但对于‘梨花娘子’这个绰号却是再熟悉不过,当下有人低声问道:“张头,你是不是瞧错啦,‘梨花娘子’杨妙裳怎么会忽然来到此地?”
还不等那位张头答话,身居众人中的少年便已经笑了起来:“好姐姐,看来你的名望比我还要厉害,他们不认得我,却都知道你。”
听这少年的话中之意,已然算是承认了那位姑娘便是淮州奇女子杨妙裳,而那位张头注意到少年所用的称呼,又将自己的目光转到少年身上,上下不住地打量。
少年见领头的卫兵不住地端详自己,也不说话,便主动抱拳问道:“这位大哥可是认得我?我等此来便是为了进城探亲,身后马匹上带得都是年节礼品,你为何总是这般端详?”
听闻少年吐露来意,那位张头更不迟疑,面上显现激动神色,连声音都有些发颤:“瞧我这眼力价,你......你是少将军?你可有好些年不曾回咱们临琊郡瞧瞧来啦!”
这话一经出口,那位少年固然是面露疑惑神情,其余的卫兵们也都是懵然不解,心中都道:“张头平日里极为稳重,如今这是怎么啦,这少年到底是谁,又是从何而来?”
还不等众人明白过来,张头稳了稳自己的心神,又复问道:“在下曾在大将军部下任职,两年前随军出征时,曾见过你一面,你便是叶家少将军,对不对?”
听完张头的话,尚自身在城外的数人倒都是面色如常,居中的那位少年面带微笑,点了点头,以示自承身份;而把守城门的卫兵们都是不由得吃了一惊。
这种说法当然有些过于夸大了淮州的物产丰富,不过有此评价,也足见淮州的富饶。
而说起淮州与焱朝北疆各州郡不同,就在于当地的气候,时近年关,北疆暨阳郡一线早已是朔风大起、动辄便化为冰天雪地,而淮州却因为远在南方,又有安淮山脉的相隔,比之暨阳温暖甚多。
在淮州诸郡当中,临琊郡不仅气候宜人,还因为东靠清波海、南有注玉河,水运之便天下少有可比,因为其郡城修筑于注玉河以北,所以更有‘注玉以北,风物最美’的说法。
这时节虽然已是腊月中旬,可在这个临琊郡城中,却丝毫不减往日的热闹景象,城内四条井字形龟背大街上固然是摩肩接踵,就连其他窄街小巷之中也有此起彼伏的货卖之音。
忙碌了近一年的人们,好像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有心思放慢自己的脚步,甚至停下来感受往日不曾细察的美好和快乐,又仿佛只有眼见耳闻这等繁荣景象,才能确信自己所在之地还是如往年一般平安祥和。
就连在临琊郡城门处,那些镇守城门,防备不良之人出入的卫兵,也想要早些安歇休息,好去亲身感受一下城中的氛围,不过职责所在,他们即使心中发痒,也需等待换岗时方能自由活动。
百无聊赖之际,值守城门的几位焱朝士卒到底有些按捺不住,终于开口对自己的伙长问道:“张头,如今正是佳节将近,弟兄们各自都有些耐不住啦,今日是否能早些换岗,若是再晚些,只怕各街上都没了热闹可瞧。”
身后的伙长身形高大,嗓门颇响,闻听此言,并不徇情,而是耐心应道:“兄弟们尽可放心,这些日子你们也须瞧得见,咱们临琊城中哪天不是到了半夜方才逐渐安静下来?现下太阳还没下山呢,你们又急些什么?”
几位将士又道:“这道理诸位兄弟岂能不知?只是眼看着旁人都各自安乐,咱们却还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心中难免有些度日如年之感,若能早些归去,那可多好。”
不过几人终究只是嘴上说说,想起焱朝军中纲纪不容轻犯,到底还是无人敢于擅离职守,只得将自己的目光转而看城外,同时有人自我安慰道:“都说‘军规严过法,军赏甜胜蜜’,好歹还有倍于平常的赏赐,咱们也算是不枉啦。”
言语声中,众卫兵一边相谈,一边望着城外,忽然之间,有人便见在目光所能及的远处,有若干黑点向着自己所在之地而来。
随着距离越来越短,终于瞧得真切,原来是几个人各自拉着马匹渐渐靠近城门,只是此时不在眼前,瞧不清楚他们的马上都携带了些什么东西,只看出东西种类和数量确然不少。
军规有言,身为卫兵者,必须要对一切可能的危险都多加小心,这些城门处的将士不敢怠慢,虽然还不知对方来意,但却都已经下意识地抄起自己的随身兵刃,准备盘查。
虽然这一行人并未纵马驱驰,但似乎彼等的脚力远胜常人,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已经来到了临琊郡城门处,这才各自停下脚步。
卫兵们见来人中有六人穿的都是军中制式服色,想必都是身在行伍之人,但还有三位年轻男女,身上穿的都是华贵锦袍,但却也都是随身带着兵刃。
尤其是最右边的那位姑娘,身形看起来纤细较弱,但腰间的那一口长刀倒是较之军中壮汉所用还有大些,几名卫兵瞧出他们身份必定不同常人,当即喝令他们准备接受检查。
一行人似是都明白焱朝军中规矩,各自站在原地,并不稍动,可那位张头却瞧着为首的少年有些面熟,好像自己曾经在哪里见过,故而有些愣怔。
等到他目光转向左侧的那名年轻姑娘时,忽然想起一人,连忙出言问道:“来的莫非是‘梨花娘子’杨姑娘么?”
看守城门的卫兵并不认得那位年轻姑娘,但对于‘梨花娘子’这个绰号却是再熟悉不过,当下有人低声问道:“张头,你是不是瞧错啦,‘梨花娘子’杨妙裳怎么会忽然来到此地?”
还不等那位张头答话,身居众人中的少年便已经笑了起来:“好姐姐,看来你的名望比我还要厉害,他们不认得我,却都知道你。”
听这少年的话中之意,已然算是承认了那位姑娘便是淮州奇女子杨妙裳,而那位张头注意到少年所用的称呼,又将自己的目光转到少年身上,上下不住地打量。
少年见领头的卫兵不住地端详自己,也不说话,便主动抱拳问道:“这位大哥可是认得我?我等此来便是为了进城探亲,身后马匹上带得都是年节礼品,你为何总是这般端详?”
听闻少年吐露来意,那位张头更不迟疑,面上显现激动神色,连声音都有些发颤:“瞧我这眼力价,你......你是少将军?你可有好些年不曾回咱们临琊郡瞧瞧来啦!”
这话一经出口,那位少年固然是面露疑惑神情,其余的卫兵们也都是懵然不解,心中都道:“张头平日里极为稳重,如今这是怎么啦,这少年到底是谁,又是从何而来?”
还不等众人明白过来,张头稳了稳自己的心神,又复问道:“在下曾在大将军部下任职,两年前随军出征时,曾见过你一面,你便是叶家少将军,对不对?”
听完张头的话,尚自身在城外的数人倒都是面色如常,居中的那位少年面带微笑,点了点头,以示自承身份;而把守城门的卫兵们都是不由得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