焱朝太子顾霄清身居自己青麟宫中,正自盘算着如何利用自己和一些朝臣的职权和影响力,再为远在北疆暨阳的秦王重新出点难题的时候,自然不会想到,现今暨阳城内的场景。
在他看来,秦王虽然有些本事,但终究名位早定,自己身为焱朝储君,又身在帝都之内,可以随时通过一些手段对边塞诸军进行遥控指挥。
纵然秦王麾下不乏能征惯战之人,在此前与北戎的交锋中,他们也曾凭借着周详的策划和各人的能力占得上风,可他们终究是国家臣子,不能不听从自己的调遣。
其实就本心而言,身为太子的顾霄清并非不知道父皇安排在自己身边的众臣都有可取之处,也并非不愿让自己在将来心愿得偿。
就如新近被驱逐出太子府的魏元昌一样,顾霄清知道其人所言都是全心为自己谋划,其人所主张的事情也都对自己没有坏处,但就算是心中十分明白,他也不愿接受那些出自魏元昌之口的意见和建议。
盖因包括这位太子在内,世上所有人都喜欢听自己想听到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时即便已明其理,也不会真有其行,只有那些能够将自己的内心锻炼得足够强大,足够开阔的人,才能当真容得下别人对自己的非议。
但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身居太子之位的顾霄清还没有这样一份心胸,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皇帝顾秉业才会同意秦王统帅诸将士,赶到北疆。
这样一来,无形之中更是使太子为之不悦,以为自己的父亲已经有了改换储君的念头,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将自己从这个位置上拉下来,换别人担此重任。
已经尝过权力和地位的滋味,顾霄清自然不愿旁人威胁到自己,哪怕秦王本无夺嫡之念,也并无要与太子分权的心思,在有心人的挑唆之下,在顾霄清眼中,却将之看成是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正是因为产生了这样的认知,太子对秦王等人成见越来越深,对他们的厌恶也越来越多。
然而相反的,每日深居于青麟宫中的那位太子妃,却是因此对秦王等人越来越是好奇。
倒不是太子妃不知妇德,也不是她不守妇道,只因这位太子实在并非良配。
想自己好歹也是丞相之女,皇帝皇后亲自封定的太子正妃,太子却时常因为性情之故凌虐不堪,动辄伐挞,无论自己是哀求也好,还是顶撞也罢,反而只会助长他的欲望。
有些时候,她甚至想过,哪怕是能够与太子保证相敬如冰,互不干涉,自己这个太子妃也尚能做得下去。可惜皇天长不从人愿,就是她的这等期盼,终究也没能化为现实,又羞又恨的太子妃便由此将心思转到了极少与之谋面的秦王等人身上。
然而这位太子妃心中明白,自己的父亲在朝中各位从龙功臣的行列里实在不算德高望重,也不算能耐过人,全是靠着自己与太子的亲事,这才一步步做到丞相之位,人臣之贵已极。
更有甚者,当年为了做出几件惊人之事,自己的父亲和太子一道,在暗中运作出了焱朝立国以来的几桩所谓的‘谋反案’,双方通力合作、各取所需,太子之所以为太子,自己的父亲之所以为丞相,很大程度上便是由此而来。
这些事情给太子妃的娘家带来了名望、官爵、财富,也带来了无穷的隐患,经此一事,太子算是亲手攥住了归氏一门的把柄,一旦以之为据,告知皇帝,整个归家只怕是要家破人亡乃至鸡犬不留。
想来太子顾霄清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有恃无恐,这才对太子妃时常凌虐,可称得上是肆意妄为。
有时候将太子妃折磨得狠了,她自然也会心怀愤恨、口出怨言,太子便会扯出陈年旧事以对,太子妃顾念家族安危,自然也就只能任其所为,不再反抗。
有些时候,那位太子妃会在心中暗自设想,假如当初自己的父亲不愿位极人臣,那么自己现在将会过着怎样的日子?
焱朝皇子不止一位,假如自己当初是嫁给了秦王顾霄霆,抑或是齐王顾霄颖,那么自己现在又会过着怎样的日子?
思来想去,太子妃总是觉得这深宫之中的日子其实并没有自己原本想象的那样好,自己父亲的所谓位极人臣,达成目的之后,也不见得便轻松快乐了多少。
也许人性就是这样,没有得到的时候,想得抓心挠肝,恨不得花费上自己全部的心力,只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哪怕只能维持须臾,也在所不惜;可等到目的当真达成之后,却往往会觉得,自己原本所拥有的快乐和安闲,才是更为重要的,
就在这种心思的转变之间,太子顾霄清尚还不知道,自己的那位结发妻子,一颗芳心已经渐渐偏转,不再想着一味顺从自己,而是对秦王等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当然,顾霄清一向自恃握有关系归氏一门生死存亡的信息和证据,从来也不将自己的这位原配妻子放在心上,若是让他知道了现下太子妃对秦王等人的态度变化,只怕还不等真的做出事来,太子便已经让归家满门尽灭。
况且在太子顾霄清的心中,与秦王交好的人,如越朗、越盈歌兄妹等,当初都是在归遇乐丞相的法刀之下侥幸逃生,自然不会对归家女子有什么好感,纵使太子妃一厢情愿,要与秦王有些瓜田李下,恐怕他们也未必容得下这位曾经的名媛。
不过世间诸事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千言万语也挡不住‘心之所向’四个字,顾霄清当然不会想到,这位太子妃逐渐偏转的心思,在将来到底会为自己带来些什么样的后果。
话又说回来,太子与太子妃相距近在咫尺,尚且不能洞察和控制她的心思,秦王眼下身在边陲,自然更加无从得知自己这位皇嫂究竟在想些什么。
在他看来,秦王虽然有些本事,但终究名位早定,自己身为焱朝储君,又身在帝都之内,可以随时通过一些手段对边塞诸军进行遥控指挥。
纵然秦王麾下不乏能征惯战之人,在此前与北戎的交锋中,他们也曾凭借着周详的策划和各人的能力占得上风,可他们终究是国家臣子,不能不听从自己的调遣。
其实就本心而言,身为太子的顾霄清并非不知道父皇安排在自己身边的众臣都有可取之处,也并非不愿让自己在将来心愿得偿。
就如新近被驱逐出太子府的魏元昌一样,顾霄清知道其人所言都是全心为自己谋划,其人所主张的事情也都对自己没有坏处,但就算是心中十分明白,他也不愿接受那些出自魏元昌之口的意见和建议。
盖因包括这位太子在内,世上所有人都喜欢听自己想听到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时即便已明其理,也不会真有其行,只有那些能够将自己的内心锻炼得足够强大,足够开阔的人,才能当真容得下别人对自己的非议。
但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身居太子之位的顾霄清还没有这样一份心胸,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皇帝顾秉业才会同意秦王统帅诸将士,赶到北疆。
这样一来,无形之中更是使太子为之不悦,以为自己的父亲已经有了改换储君的念头,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将自己从这个位置上拉下来,换别人担此重任。
已经尝过权力和地位的滋味,顾霄清自然不愿旁人威胁到自己,哪怕秦王本无夺嫡之念,也并无要与太子分权的心思,在有心人的挑唆之下,在顾霄清眼中,却将之看成是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正是因为产生了这样的认知,太子对秦王等人成见越来越深,对他们的厌恶也越来越多。
然而相反的,每日深居于青麟宫中的那位太子妃,却是因此对秦王等人越来越是好奇。
倒不是太子妃不知妇德,也不是她不守妇道,只因这位太子实在并非良配。
想自己好歹也是丞相之女,皇帝皇后亲自封定的太子正妃,太子却时常因为性情之故凌虐不堪,动辄伐挞,无论自己是哀求也好,还是顶撞也罢,反而只会助长他的欲望。
有些时候,她甚至想过,哪怕是能够与太子保证相敬如冰,互不干涉,自己这个太子妃也尚能做得下去。可惜皇天长不从人愿,就是她的这等期盼,终究也没能化为现实,又羞又恨的太子妃便由此将心思转到了极少与之谋面的秦王等人身上。
然而这位太子妃心中明白,自己的父亲在朝中各位从龙功臣的行列里实在不算德高望重,也不算能耐过人,全是靠着自己与太子的亲事,这才一步步做到丞相之位,人臣之贵已极。
更有甚者,当年为了做出几件惊人之事,自己的父亲和太子一道,在暗中运作出了焱朝立国以来的几桩所谓的‘谋反案’,双方通力合作、各取所需,太子之所以为太子,自己的父亲之所以为丞相,很大程度上便是由此而来。
这些事情给太子妃的娘家带来了名望、官爵、财富,也带来了无穷的隐患,经此一事,太子算是亲手攥住了归氏一门的把柄,一旦以之为据,告知皇帝,整个归家只怕是要家破人亡乃至鸡犬不留。
想来太子顾霄清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有恃无恐,这才对太子妃时常凌虐,可称得上是肆意妄为。
有时候将太子妃折磨得狠了,她自然也会心怀愤恨、口出怨言,太子便会扯出陈年旧事以对,太子妃顾念家族安危,自然也就只能任其所为,不再反抗。
有些时候,那位太子妃会在心中暗自设想,假如当初自己的父亲不愿位极人臣,那么自己现在将会过着怎样的日子?
焱朝皇子不止一位,假如自己当初是嫁给了秦王顾霄霆,抑或是齐王顾霄颖,那么自己现在又会过着怎样的日子?
思来想去,太子妃总是觉得这深宫之中的日子其实并没有自己原本想象的那样好,自己父亲的所谓位极人臣,达成目的之后,也不见得便轻松快乐了多少。
也许人性就是这样,没有得到的时候,想得抓心挠肝,恨不得花费上自己全部的心力,只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哪怕只能维持须臾,也在所不惜;可等到目的当真达成之后,却往往会觉得,自己原本所拥有的快乐和安闲,才是更为重要的,
就在这种心思的转变之间,太子顾霄清尚还不知道,自己的那位结发妻子,一颗芳心已经渐渐偏转,不再想着一味顺从自己,而是对秦王等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当然,顾霄清一向自恃握有关系归氏一门生死存亡的信息和证据,从来也不将自己的这位原配妻子放在心上,若是让他知道了现下太子妃对秦王等人的态度变化,只怕还不等真的做出事来,太子便已经让归家满门尽灭。
况且在太子顾霄清的心中,与秦王交好的人,如越朗、越盈歌兄妹等,当初都是在归遇乐丞相的法刀之下侥幸逃生,自然不会对归家女子有什么好感,纵使太子妃一厢情愿,要与秦王有些瓜田李下,恐怕他们也未必容得下这位曾经的名媛。
不过世间诸事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千言万语也挡不住‘心之所向’四个字,顾霄清当然不会想到,这位太子妃逐渐偏转的心思,在将来到底会为自己带来些什么样的后果。
话又说回来,太子与太子妃相距近在咫尺,尚且不能洞察和控制她的心思,秦王眼下身在边陲,自然更加无从得知自己这位皇嫂究竟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