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互相言谈之中,秦王顾霄霆等人及其所部五千余人,也各自依照序列,先后进入到暨阳郡城中。
待到各人都来到郡守府正堂,按班排序落座后,杨君爱终于按捺不住,对秦王问道:“殿下,不知此来可带来了陛下圣裁,如今暨阳郡中民吏流失严重,虽是驻守兵马被我等管制,不曾随众南下,可若是长此以往,单凭目下这两万余守军,可不足以在北戎窥伺之下守住这偌大的暨阳。”
顾霄霆此时虽是一脸正色,但心中却在不断盘算,如今自己虽得父皇首肯,能在边地实行‘以边民守边土,以边土养边民’之策,但是到底如何实行,施行效果到底如何,却难以在事前料定。况且边疆之地,民众繁杂,多有双方之人互相往来,在施行方略之时,若是不能认真核查,那么国策虽好,却难保真能惠及军民。
眼见秦王默然不语,杨君爱等人便又扫视座上众人,可当此之时,却也并无其余人发声说话,一时之间,堂上竟是一片静默,掉针可闻。
所幸没让各人等待太久,顾霄霆便转头看向下首的刘道和,开言问道:“如何实行朝廷方略,统御军民,乃是事关我等日后安身立命之本,容不得麻痹大意,不知道肃之先生可有什么要说的么?”
刘道和此时见堂上众人都将目光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心中倒是波澜不惊,面色也如旧时一般,略一沉吟便道:“此前陛下首肯殿下之策,准许暨阳郡在皇子监察之下实行以边人守边土,以边土养边民之法。以愚意论之,当有四个要点,是我等需要详加思索的。
“其一在于授土之规,其间标准不能定的过高,却也不能定的太低;过高则全员无望,策无可行,过低则人皆裂土,地难保全。既然此地居于前线,我等倒不妨便以军功而定,功大者得广,功少者得狭,辅以清丈田亩,务必要公平无二。
“其二在于取民之道,此地位于我朝与北戎交汇之地,其中之人,既有我焱朝子民,也有南迁的北戎诸部边人,彼此之间或有市利往来,或有切齿之恨,不一而足。但在肃之看来,殿下若想能统驭大众,便要尽量消弭仇怨,纵然有外邦子民来此,也应当一视同仁。不过倘若有敌军所使,居心不良,前来我朝边境滋事之人,那便应当严责不贷,依法惩处。
“其三在于固疆之法,这一节倒是不必由在下多说,来时已见杨侯爷等人的堡寨之略,此后我等也可照此施行。如此一来,我方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北戎实控疆域,只怕要不了一年半载,便能推进至北宁郡城下。到时敌军战则少资,守则无成,纵然有名将坐镇,只怕他们也绝难讨得好处。
“其四在于行政之选,毋庸讳言,无论是我等秦王府众人也好,还是霍山侯等人也罢,其中鲜有北人,各人祖望、籍贯,乃至于父母亲友,都在南边。北境之民对我等所知不多,急切之间,也难以全心信任我等,若是贸然行事,只怕好心也能办成坏事来,反倒加剧了边境民生的矛盾。”
他这番话说得有条有理,无论是早知其非凡才的秦王、叶珏等人,还是今日初见的杨君爱、傅燮等人,都听得连连点头,眼神闪烁。就连向日久有纨绔之名的夏侯和,也是听得目光之中异彩连连,心中暗自钦佩。
只是如他所言,前面三条还则罢了,唯独这第四个要点难以解决,诸人都是南人北来,急切之间却又从哪里寻出适合的施政之人?
就连久历戎马的霍山侯杨君爱,熟思所知,也难从这暨阳郡中挑选出几位堪当大任的北人,何况他之所知,大部都在军中,若是让他们统兵作战或可成行,但统管民生,便说不得是强人所难了。
思虑良久,各人心中都无定见,傅燮便问道:“方才听肃之先生所言,确然是驭民正论,所言俱中窍要,但是我等之中,只怕并无先生方才所说的那般适合行政之人,不知先生心中,可有人选么?”
刘道和此时一派君子之状,其举动之间,大有文人雅士风流之态,只是他不即回答傅燮之问,反而向着秦王处拱手施礼,问道:“殿下,肃之久为饕餮之,常听人言北境之地獐鹿肉质之美,甲于天下,倘若今番推举贤能,不知可否有劳杨校尉屈尊,为肃之打些野味来,以饱口腹之欲?”
杨君爱、傅燮等人此前从未见过这位刘道和先生,看他今日行动举措,本以为此人乃是文士中的君子之属,谁料想他竟会在此时突然出此言语?顾霄霆、叶珏等人倒是这些日子以来与其多曾相处,知道在他心中甘美佳肴才是重中之重,故此并无诧异之感。只是叶珏如今心中不免还在想着如何与林馨宁在此安家落户,听他又要借此机会劳烦自己,不免有些惫懒神色。
只是叶珏即便心中不甚情愿,也得听从秦王差遣,眼见顾霄霆满面笑容,点头应允,也只好苦笑着出班遵命,不曾有违。
见此事商议已定,刘道和方才说道:“在下有一位故交,姓王,名景略,祖籍原是齐州人士,但却是自小随父母在北地长大,暨阳郡中也必多有知其名者,甚至有人以之与古时卧龙贤相相提并论。如今此人近在西边离城五十余里处盈昃谷中避世隐居,殿下何不聘之?若是他来郡中安排北人相关事宜,想必定能令优劣得所。”
此时殿上众人多有不知其人者,但杨君爱年岁既长,阅历又丰,此前倒也听说过这位王景略之名,传闻此人文武兼资,虽是风雅之士,但当年却以一柄金刀驰名江湖,他的‘清晏诀’心法在五年前甚至曾被誉为天下五大气兵心决之一,确是难得之才。此时听得刘道和提起,才知道原来此人如今便在左近。
待到各人都来到郡守府正堂,按班排序落座后,杨君爱终于按捺不住,对秦王问道:“殿下,不知此来可带来了陛下圣裁,如今暨阳郡中民吏流失严重,虽是驻守兵马被我等管制,不曾随众南下,可若是长此以往,单凭目下这两万余守军,可不足以在北戎窥伺之下守住这偌大的暨阳。”
顾霄霆此时虽是一脸正色,但心中却在不断盘算,如今自己虽得父皇首肯,能在边地实行‘以边民守边土,以边土养边民’之策,但是到底如何实行,施行效果到底如何,却难以在事前料定。况且边疆之地,民众繁杂,多有双方之人互相往来,在施行方略之时,若是不能认真核查,那么国策虽好,却难保真能惠及军民。
眼见秦王默然不语,杨君爱等人便又扫视座上众人,可当此之时,却也并无其余人发声说话,一时之间,堂上竟是一片静默,掉针可闻。
所幸没让各人等待太久,顾霄霆便转头看向下首的刘道和,开言问道:“如何实行朝廷方略,统御军民,乃是事关我等日后安身立命之本,容不得麻痹大意,不知道肃之先生可有什么要说的么?”
刘道和此时见堂上众人都将目光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心中倒是波澜不惊,面色也如旧时一般,略一沉吟便道:“此前陛下首肯殿下之策,准许暨阳郡在皇子监察之下实行以边人守边土,以边土养边民之法。以愚意论之,当有四个要点,是我等需要详加思索的。
“其一在于授土之规,其间标准不能定的过高,却也不能定的太低;过高则全员无望,策无可行,过低则人皆裂土,地难保全。既然此地居于前线,我等倒不妨便以军功而定,功大者得广,功少者得狭,辅以清丈田亩,务必要公平无二。
“其二在于取民之道,此地位于我朝与北戎交汇之地,其中之人,既有我焱朝子民,也有南迁的北戎诸部边人,彼此之间或有市利往来,或有切齿之恨,不一而足。但在肃之看来,殿下若想能统驭大众,便要尽量消弭仇怨,纵然有外邦子民来此,也应当一视同仁。不过倘若有敌军所使,居心不良,前来我朝边境滋事之人,那便应当严责不贷,依法惩处。
“其三在于固疆之法,这一节倒是不必由在下多说,来时已见杨侯爷等人的堡寨之略,此后我等也可照此施行。如此一来,我方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北戎实控疆域,只怕要不了一年半载,便能推进至北宁郡城下。到时敌军战则少资,守则无成,纵然有名将坐镇,只怕他们也绝难讨得好处。
“其四在于行政之选,毋庸讳言,无论是我等秦王府众人也好,还是霍山侯等人也罢,其中鲜有北人,各人祖望、籍贯,乃至于父母亲友,都在南边。北境之民对我等所知不多,急切之间,也难以全心信任我等,若是贸然行事,只怕好心也能办成坏事来,反倒加剧了边境民生的矛盾。”
他这番话说得有条有理,无论是早知其非凡才的秦王、叶珏等人,还是今日初见的杨君爱、傅燮等人,都听得连连点头,眼神闪烁。就连向日久有纨绔之名的夏侯和,也是听得目光之中异彩连连,心中暗自钦佩。
只是如他所言,前面三条还则罢了,唯独这第四个要点难以解决,诸人都是南人北来,急切之间却又从哪里寻出适合的施政之人?
就连久历戎马的霍山侯杨君爱,熟思所知,也难从这暨阳郡中挑选出几位堪当大任的北人,何况他之所知,大部都在军中,若是让他们统兵作战或可成行,但统管民生,便说不得是强人所难了。
思虑良久,各人心中都无定见,傅燮便问道:“方才听肃之先生所言,确然是驭民正论,所言俱中窍要,但是我等之中,只怕并无先生方才所说的那般适合行政之人,不知先生心中,可有人选么?”
刘道和此时一派君子之状,其举动之间,大有文人雅士风流之态,只是他不即回答傅燮之问,反而向着秦王处拱手施礼,问道:“殿下,肃之久为饕餮之,常听人言北境之地獐鹿肉质之美,甲于天下,倘若今番推举贤能,不知可否有劳杨校尉屈尊,为肃之打些野味来,以饱口腹之欲?”
杨君爱、傅燮等人此前从未见过这位刘道和先生,看他今日行动举措,本以为此人乃是文士中的君子之属,谁料想他竟会在此时突然出此言语?顾霄霆、叶珏等人倒是这些日子以来与其多曾相处,知道在他心中甘美佳肴才是重中之重,故此并无诧异之感。只是叶珏如今心中不免还在想着如何与林馨宁在此安家落户,听他又要借此机会劳烦自己,不免有些惫懒神色。
只是叶珏即便心中不甚情愿,也得听从秦王差遣,眼见顾霄霆满面笑容,点头应允,也只好苦笑着出班遵命,不曾有违。
见此事商议已定,刘道和方才说道:“在下有一位故交,姓王,名景略,祖籍原是齐州人士,但却是自小随父母在北地长大,暨阳郡中也必多有知其名者,甚至有人以之与古时卧龙贤相相提并论。如今此人近在西边离城五十余里处盈昃谷中避世隐居,殿下何不聘之?若是他来郡中安排北人相关事宜,想必定能令优劣得所。”
此时殿上众人多有不知其人者,但杨君爱年岁既长,阅历又丰,此前倒也听说过这位王景略之名,传闻此人文武兼资,虽是风雅之士,但当年却以一柄金刀驰名江湖,他的‘清晏诀’心法在五年前甚至曾被誉为天下五大气兵心决之一,确是难得之才。此时听得刘道和提起,才知道原来此人如今便在左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