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秉业闻言微微一怔,似是未曾想到杨君爱能有此语,不仅皇帝一人如此,阶下众多文武大臣之中,绝大多数人也没能料到。毕竟这位霍山侯、镇远将军、协理山南六郡使帅是纯粹的武臣出身,在很多人眼中,他这次出班必然是要为大将军等人做势,甚至是要为秦王、叶珏等人说话。
可是各位大臣谁也没想到,杨君爱非但没有替叶瓒等人抱不平,也没有非议太子这一次的失败,反而主张将两位进士调入军中。虽然他选的是排名最末的两位新科进士,但哪怕名次再低的进士,也是经过了科举一道的各种考核,才有如今的功名,算得上是板上钉钉的文臣一系。
有些文臣出于对国库所承受的压力和文武相竞的因素,本来是打算阻止杨君爱所提出的应对方式,可是听到最后,不由得又不再相拦。只因就一般情况而言,武官若转做文职,难度要比文臣转做武官容易得多,若能借杨君爱北上之机,培养出两位充任武职的进士,对于各位文臣而言,都不是什么坏事。
然而当他们细思起来,想到今科进士之中排名最末的两位究竟是谁,却又各自苦笑起来,觉得那二人只怕难以承当重任。
还不等各位文臣熟思完毕,顾秉业便已然出声询问丞相公孙隆道:“公孙爱卿,今年的闱试大比是你主持评判,不知道方才杨爱卿所言的两人,到底是哪两位士子?”
公孙隆面带苦笑,随即出列行礼,答道:“启禀陛下,今年大比共选出进士一百五十六人,排名最末的十人中,有三人因年纪高大,未等到名次公示,便已然寿终去世;剩下七人中,又有五人选择‘弃功名’,未曾接受朝廷今年的封赠。是故如今在帝都同文馆中的进士里,名次最末的二人,其一是原排名一百四十八位的傅燮,其二便是原排名一百五十三位的夏侯和。”
所谓‘弃功名’一说,是指有些士子觉得在科举考试中自己发挥失常,或是认为考官评判名次时夹杂个人偏好,故而对功名暂时不受,以待下次大比能够在成绩上更进一步,获得更好的名次。
本来这是自焱朝立国以来的成规,他人也都无可厚非,但顾秉业听公孙隆报出这二位进士的性命,却不由得起了废除成规之念。
方才丞相公孙隆所说的这两位进士,顾秉业也有所耳闻,傅燮今年方甫十六岁,想来孩气未脱,这倒也罢了,只要好生照料些,当无大碍;但那个夏侯和,却是帝都中有名的纨绔,却怎么能随军行动、上阵杀敌?
但杨君爱既已说出这二位来,一时之间旁人却也没什么好的理由阻止他偕同这二位共上疆场,何况在场众人里,颇有一些是当年十几岁起便跟着顾秉业一同建功之人,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有些话确也不太好说。
过了半晌,顾秉业才又道:“杨爱卿,这二人一个年幼,一个纨绔,恐怕不适宜投身军旅,依寡人想来......”
他这句话尚未说完,便见杨君爱摇头道:“陛下,若说年幼,大将军之子叶珏今年不满二十岁,一样可以从军报国,何况臣只是想让二位进士参赞军务,并非定要他们亲自厮杀。再说夏侯和这个纨绔子弟......”说到这里,他不由得笑了笑:“陛下莫非忘了,当年微臣可也算是著名的纨绔子弟呀。”
顾秉业和殿上诸臣听了他这话,先是一愣,继而却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才想起这位霍山侯在少年时确也是纨绔子弟中人。可自从他跟随当今陛下以来,竟是一改往日作风,凭着自己手中的鎏金碎影枪,和家传的一百二十路‘交牙枪诀’,终于打出了自己的功名地位。
也正因为此,若说现如今哪位焱朝大臣最善于体会纨绔之心,纠正纨绔之行,想必这位霍山侯一定是名列前茅。
若论焱朝众将之中,到底何人武艺最为高绝、用兵最为有效,各人心中答案自不相同,但要是说起当初何人身上最有纨绔之气,当年的霍山侯杨君爱却堪称是所有人心目中的第一人。然而他后来下定决心,先从前朝的金刀大帅赫连铎学武,后又拜入号称“海北枪术第一人”的夏叔起门下,得传了一手过人的枪术。
也正因为他的这份经历,算起来他与如今的燕德侯高白驹称得上是同出一门的师兄弟。而他做纨绔时喜欢广蓄姬妾,而后来则爱上了广收天下武学,单单是用枪之法,便先后通过各种办法,或多或少地学习了前朝桓侯张燕北、越侯罗韶维、襄平侯姜续等人的招数。
如此博采众长之下,才有了现在的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其枪法已与高白驹所使得招数大有不同。他所用的鎏金碎影枪虽在天下十大名枪中只位列第五,但他本人甚至被民间认为是枪术次于孟元敬的天下第三名枪。
顾秉业自然也对杨君爱往年的经历颇为了解,望着他现下依然有些骄傲之色的面容,不由得轻轻笑将起来,终于点头道:“好罢,杨爱卿,我今番就将这两位进士交给你,望你能在行军作战之余,将他们好生调训,让他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杨君爱躬身行礼,答允道:“陛下放心,论起如何照顾军中少年,以及如何调训纨绔子弟,不是微臣夸口,朝中众多武将,只怕没有一位能胜得过我去。”说完这话,他方才依着武臣礼节,不紧不慢地退入班中。
按理说,当日秦王设宴,傅燮曾经自荐相从,朝中大臣多有听说,但他们之中无人知道傅燮与秦王的详细关系,又不相信区区一顿宴席便能对双方关系产生极大地影响,故而此时无人出来以此为由进言。
既有杨君爱请缨,暨阳郡一处战事便有了着落,但随即顾秉业便又问道:“东线已有安排,那么西线靖尘郡处,又当如何?”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可是各位大臣谁也没想到,杨君爱非但没有替叶瓒等人抱不平,也没有非议太子这一次的失败,反而主张将两位进士调入军中。虽然他选的是排名最末的两位新科进士,但哪怕名次再低的进士,也是经过了科举一道的各种考核,才有如今的功名,算得上是板上钉钉的文臣一系。
有些文臣出于对国库所承受的压力和文武相竞的因素,本来是打算阻止杨君爱所提出的应对方式,可是听到最后,不由得又不再相拦。只因就一般情况而言,武官若转做文职,难度要比文臣转做武官容易得多,若能借杨君爱北上之机,培养出两位充任武职的进士,对于各位文臣而言,都不是什么坏事。
然而当他们细思起来,想到今科进士之中排名最末的两位究竟是谁,却又各自苦笑起来,觉得那二人只怕难以承当重任。
还不等各位文臣熟思完毕,顾秉业便已然出声询问丞相公孙隆道:“公孙爱卿,今年的闱试大比是你主持评判,不知道方才杨爱卿所言的两人,到底是哪两位士子?”
公孙隆面带苦笑,随即出列行礼,答道:“启禀陛下,今年大比共选出进士一百五十六人,排名最末的十人中,有三人因年纪高大,未等到名次公示,便已然寿终去世;剩下七人中,又有五人选择‘弃功名’,未曾接受朝廷今年的封赠。是故如今在帝都同文馆中的进士里,名次最末的二人,其一是原排名一百四十八位的傅燮,其二便是原排名一百五十三位的夏侯和。”
所谓‘弃功名’一说,是指有些士子觉得在科举考试中自己发挥失常,或是认为考官评判名次时夹杂个人偏好,故而对功名暂时不受,以待下次大比能够在成绩上更进一步,获得更好的名次。
本来这是自焱朝立国以来的成规,他人也都无可厚非,但顾秉业听公孙隆报出这二位进士的性命,却不由得起了废除成规之念。
方才丞相公孙隆所说的这两位进士,顾秉业也有所耳闻,傅燮今年方甫十六岁,想来孩气未脱,这倒也罢了,只要好生照料些,当无大碍;但那个夏侯和,却是帝都中有名的纨绔,却怎么能随军行动、上阵杀敌?
但杨君爱既已说出这二位来,一时之间旁人却也没什么好的理由阻止他偕同这二位共上疆场,何况在场众人里,颇有一些是当年十几岁起便跟着顾秉业一同建功之人,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有些话确也不太好说。
过了半晌,顾秉业才又道:“杨爱卿,这二人一个年幼,一个纨绔,恐怕不适宜投身军旅,依寡人想来......”
他这句话尚未说完,便见杨君爱摇头道:“陛下,若说年幼,大将军之子叶珏今年不满二十岁,一样可以从军报国,何况臣只是想让二位进士参赞军务,并非定要他们亲自厮杀。再说夏侯和这个纨绔子弟......”说到这里,他不由得笑了笑:“陛下莫非忘了,当年微臣可也算是著名的纨绔子弟呀。”
顾秉业和殿上诸臣听了他这话,先是一愣,继而却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才想起这位霍山侯在少年时确也是纨绔子弟中人。可自从他跟随当今陛下以来,竟是一改往日作风,凭着自己手中的鎏金碎影枪,和家传的一百二十路‘交牙枪诀’,终于打出了自己的功名地位。
也正因为此,若说现如今哪位焱朝大臣最善于体会纨绔之心,纠正纨绔之行,想必这位霍山侯一定是名列前茅。
若论焱朝众将之中,到底何人武艺最为高绝、用兵最为有效,各人心中答案自不相同,但要是说起当初何人身上最有纨绔之气,当年的霍山侯杨君爱却堪称是所有人心目中的第一人。然而他后来下定决心,先从前朝的金刀大帅赫连铎学武,后又拜入号称“海北枪术第一人”的夏叔起门下,得传了一手过人的枪术。
也正因为他的这份经历,算起来他与如今的燕德侯高白驹称得上是同出一门的师兄弟。而他做纨绔时喜欢广蓄姬妾,而后来则爱上了广收天下武学,单单是用枪之法,便先后通过各种办法,或多或少地学习了前朝桓侯张燕北、越侯罗韶维、襄平侯姜续等人的招数。
如此博采众长之下,才有了现在的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其枪法已与高白驹所使得招数大有不同。他所用的鎏金碎影枪虽在天下十大名枪中只位列第五,但他本人甚至被民间认为是枪术次于孟元敬的天下第三名枪。
顾秉业自然也对杨君爱往年的经历颇为了解,望着他现下依然有些骄傲之色的面容,不由得轻轻笑将起来,终于点头道:“好罢,杨爱卿,我今番就将这两位进士交给你,望你能在行军作战之余,将他们好生调训,让他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杨君爱躬身行礼,答允道:“陛下放心,论起如何照顾军中少年,以及如何调训纨绔子弟,不是微臣夸口,朝中众多武将,只怕没有一位能胜得过我去。”说完这话,他方才依着武臣礼节,不紧不慢地退入班中。
按理说,当日秦王设宴,傅燮曾经自荐相从,朝中大臣多有听说,但他们之中无人知道傅燮与秦王的详细关系,又不相信区区一顿宴席便能对双方关系产生极大地影响,故而此时无人出来以此为由进言。
既有杨君爱请缨,暨阳郡一处战事便有了着落,但随即顾秉业便又问道:“东线已有安排,那么西线靖尘郡处,又当如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