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顾霄霆所主导的这一次阵前与完颜宗辅的罢兵休战,在后世的史书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态度。有些史书称其为“宅心仁厚”、“老成谋国”,在民间的口口相传中,甚至有话本故事将其称为百年不遇的“仁心义气”。但同时,也有部分史书称其为“乱国法纪之始”、“包藏祸心之举”,以至于后世的官方与民间始终没有对顾霄霆这种行事风格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不过无论如何,此时身在前线的顾霄霆可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更没有理由去考虑后世的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他现在心中所想,全然都在即将到来的,自己的父亲对自己临阵议和一事的处理结果上。
顾霄霆、叶珏、越朗三人迎风策马而立,身上的甲胄随着各人不时的动作互相摩擦,发出清越的砉然之声,竟是十分悦耳。
良久,直到目力所及再无北戎兵马的身影,身后的焱朝将士也都尽数退入城中,顾霄霆终于开口道:“我今日举动,实在不好说到底是福是祸。依照以往成例,在外统兵征战之将帅,需每日向帝都呈报战事情况,六百里加急之下,不出三天,我今日与北戎议和之事便会为父皇和朝臣所知。倘若朝臣群起攻讦,只怕父皇也不好与臣民交代,到时候恐怕就要拿我开刀,你们二位虽是我秦王府属臣,但与此事毫无干系......”
叶珏剑眉一挑,原本眯起的细目陡睁,不由得提高了自己的嗓门:“这是说的什么话?自入秦王府供职以来,我就没想过要置身事外,上将军的事情便是我的事,此番莫说上将军行事算不得有所差错,即使是真有不妥之处,咱们也该并肩子上才是。
“况且我就不信,陛下为开基立业之英明君主,岂能不知道战和之事原本便不能拘泥,能为国取利才是上策,至于别的,纵然说的再好听,损了国家元气,在我眼里,那也不算是什么可行的法子。”
顾霄霆似是早知他会如此说,微笑摇头之下又道:“天底下不是什么人都像是君镝你一般,在有些人眼里,能够借机扳倒我这个秦王,甚至能够以此为由扳倒大将军府,那才是重中之重。在那些人心中,什么将士浴血,什么国家元气,什么兵凶战危,都是所谓的‘细枝末节’而已。”
越朗此时倒是拿出了几分书生的风雅之态,在马上摇头晃脑地道:“这事上将军实在不必太过担心。上将军是皇子之身,纵然此事有违成规,但想来也不至于有夺爵之虞甚至性命之危,了不起闭门反省一段时间罢了。再说君镝身为副将,未能劝谏主将,坐视上将军犯错,最多暂且闲置不用便是了,只是在下身为监军,蒙圣上大恩,然而到得两军阵前,外不能退敌军,内不能制将军,只怕是要大大的不妙。”
顾霄霆和叶珏齐声笑骂,想来原本三人便交情匪浅,尤其是叶、越二人身入秦王府后,一直以来都是同进同退,又岂能在这件事上眼睁睁看着越朗独自顶罪?何况此时三人为同僚,共同参加了同一场大规模会战,叶珏、越朗二人即便想要置身之外,恐怕也无甚可能。
叶珏便道:“哪怕你日后不能再入秦王府,就是大将军府也会时时为你敞开大门,只要咱们这次保住了有用之身,将来还怕没有用武之地,没有有为之时么?”
三人相视一笑,各自知心,不再多言。
说来也怪,这三人脾气秉性截然不同,顾霄霆仁心持重、轻易不肯弄险;叶珏凌厉好胜,一股英风锐气,不肯让人;越朗则是书生气重些,且常以为“言少者为贵,思少者为寿”。
然而,纵使三人心性不同,却也能皆为知己,彼此知心,这份奇特的交情也着实让他们自己都很是惊奇,还好当时焱朝皇帝并不知道这三位秉性不同的少年有如此私交,否则只怕要立刻拆分了秦王府这三人。
原来当年焱朝初立,当今皇帝便以为历朝历代之祸,究其原因不过有二:一者为轻授大权,有些人物只要权柄在手,任你是他的上差也好,还是当朝皇帝也罢,只怕都不被他放在眼里;二者为朋党勾结,须知单丝不成线,一个人能力再强,终究有时而穷,可若是纠集起一班朋党,同心合力之下,即令改朝换代,也并非绝无可能。
也正因如此,焱朝历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便是统兵主将副将之间不能亲密无间,皇帝更会设置监军制衡二人。如此将职权分散,纵然中有心思不良之辈,不能尽掌权力,所能造成的损害也大多在可控范围之内。再者,虽然分权之举必然会让将帅对兵马的掌控力有一定涣散,但终究还是比不得让皇帝放心来的重要。
此前虽也有大臣上书焱朝皇帝,说明如此安排必然会导致军中令出多门,不利于指挥,更遑论将帅调遣士卒能够如臂使指,灵活顺畅。但焱朝方甫开国,在此前的统一战争中,兵马得到了充足的锻炼,尤其是各部主力,战斗力堪称一时骁锐,天下少有,是以焱朝皇帝并不将这等论调放在心上。
基于利弊权衡,如顾霄霆这样的皇子亲王,领兵出征之时,副将便由性子激烈的叶珏担当,而监军之职,则由科举出身的越朗为之制衡。只是焱朝皇帝似乎并未想到,性格喜好截然不同的几个人,未必就不能成为知己良朋,到了后来,当他终于知道这个道理的时候,也已经迟了。
时光倏忽,三人静默而立,各有心思,各人也都在思索着今日之事接下来到底应该如何收尾,只是他们虽然互相之间堪称相知,但是此时的他们心中所想却颇有不同。
不知不觉之间,日光渐渐远去,而三人却始终恍若未觉,等他们各自抬头再观看天色,已是残阳如血,天边晚霞瑰丽难言,奇异万状。
不过无论如何,此时身在前线的顾霄霆可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更没有理由去考虑后世的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他现在心中所想,全然都在即将到来的,自己的父亲对自己临阵议和一事的处理结果上。
顾霄霆、叶珏、越朗三人迎风策马而立,身上的甲胄随着各人不时的动作互相摩擦,发出清越的砉然之声,竟是十分悦耳。
良久,直到目力所及再无北戎兵马的身影,身后的焱朝将士也都尽数退入城中,顾霄霆终于开口道:“我今日举动,实在不好说到底是福是祸。依照以往成例,在外统兵征战之将帅,需每日向帝都呈报战事情况,六百里加急之下,不出三天,我今日与北戎议和之事便会为父皇和朝臣所知。倘若朝臣群起攻讦,只怕父皇也不好与臣民交代,到时候恐怕就要拿我开刀,你们二位虽是我秦王府属臣,但与此事毫无干系......”
叶珏剑眉一挑,原本眯起的细目陡睁,不由得提高了自己的嗓门:“这是说的什么话?自入秦王府供职以来,我就没想过要置身事外,上将军的事情便是我的事,此番莫说上将军行事算不得有所差错,即使是真有不妥之处,咱们也该并肩子上才是。
“况且我就不信,陛下为开基立业之英明君主,岂能不知道战和之事原本便不能拘泥,能为国取利才是上策,至于别的,纵然说的再好听,损了国家元气,在我眼里,那也不算是什么可行的法子。”
顾霄霆似是早知他会如此说,微笑摇头之下又道:“天底下不是什么人都像是君镝你一般,在有些人眼里,能够借机扳倒我这个秦王,甚至能够以此为由扳倒大将军府,那才是重中之重。在那些人心中,什么将士浴血,什么国家元气,什么兵凶战危,都是所谓的‘细枝末节’而已。”
越朗此时倒是拿出了几分书生的风雅之态,在马上摇头晃脑地道:“这事上将军实在不必太过担心。上将军是皇子之身,纵然此事有违成规,但想来也不至于有夺爵之虞甚至性命之危,了不起闭门反省一段时间罢了。再说君镝身为副将,未能劝谏主将,坐视上将军犯错,最多暂且闲置不用便是了,只是在下身为监军,蒙圣上大恩,然而到得两军阵前,外不能退敌军,内不能制将军,只怕是要大大的不妙。”
顾霄霆和叶珏齐声笑骂,想来原本三人便交情匪浅,尤其是叶、越二人身入秦王府后,一直以来都是同进同退,又岂能在这件事上眼睁睁看着越朗独自顶罪?何况此时三人为同僚,共同参加了同一场大规模会战,叶珏、越朗二人即便想要置身之外,恐怕也无甚可能。
叶珏便道:“哪怕你日后不能再入秦王府,就是大将军府也会时时为你敞开大门,只要咱们这次保住了有用之身,将来还怕没有用武之地,没有有为之时么?”
三人相视一笑,各自知心,不再多言。
说来也怪,这三人脾气秉性截然不同,顾霄霆仁心持重、轻易不肯弄险;叶珏凌厉好胜,一股英风锐气,不肯让人;越朗则是书生气重些,且常以为“言少者为贵,思少者为寿”。
然而,纵使三人心性不同,却也能皆为知己,彼此知心,这份奇特的交情也着实让他们自己都很是惊奇,还好当时焱朝皇帝并不知道这三位秉性不同的少年有如此私交,否则只怕要立刻拆分了秦王府这三人。
原来当年焱朝初立,当今皇帝便以为历朝历代之祸,究其原因不过有二:一者为轻授大权,有些人物只要权柄在手,任你是他的上差也好,还是当朝皇帝也罢,只怕都不被他放在眼里;二者为朋党勾结,须知单丝不成线,一个人能力再强,终究有时而穷,可若是纠集起一班朋党,同心合力之下,即令改朝换代,也并非绝无可能。
也正因如此,焱朝历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便是统兵主将副将之间不能亲密无间,皇帝更会设置监军制衡二人。如此将职权分散,纵然中有心思不良之辈,不能尽掌权力,所能造成的损害也大多在可控范围之内。再者,虽然分权之举必然会让将帅对兵马的掌控力有一定涣散,但终究还是比不得让皇帝放心来的重要。
此前虽也有大臣上书焱朝皇帝,说明如此安排必然会导致军中令出多门,不利于指挥,更遑论将帅调遣士卒能够如臂使指,灵活顺畅。但焱朝方甫开国,在此前的统一战争中,兵马得到了充足的锻炼,尤其是各部主力,战斗力堪称一时骁锐,天下少有,是以焱朝皇帝并不将这等论调放在心上。
基于利弊权衡,如顾霄霆这样的皇子亲王,领兵出征之时,副将便由性子激烈的叶珏担当,而监军之职,则由科举出身的越朗为之制衡。只是焱朝皇帝似乎并未想到,性格喜好截然不同的几个人,未必就不能成为知己良朋,到了后来,当他终于知道这个道理的时候,也已经迟了。
时光倏忽,三人静默而立,各有心思,各人也都在思索着今日之事接下来到底应该如何收尾,只是他们虽然互相之间堪称相知,但是此时的他们心中所想却颇有不同。
不知不觉之间,日光渐渐远去,而三人却始终恍若未觉,等他们各自抬头再观看天色,已是残阳如血,天边晚霞瑰丽难言,奇异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