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皋说的是谁,自然是现在的吏部尚书王翱!
吏部尚书王翱,字九皋!
王直,王文,王翱,都是当过甚至现在还在当吏部尚书的主,而且都是地地道道在大家看来是一路人的文官,可是所有的人都忘记了一点,王翱和王文乃至王直不一样!
王翱为明成祖永乐十三年进士,出任的庶吉士,然后初授大理寺左寺正,后来被杨士奇推荐擢为御史。正统皇帝时期升任右佥都御史,协镇江西,惩贪治奸。然后呢,然后是督辽东军务。
在辽东,他内整军备,外筑边墙,出击兀良哈。
后来更是干过首任的两广总督。
这种人,你说他是文官?
嗯,也是!
可却不是他们以为的文官。
王翱虽然出身清贵,却是地地道道的下过基层,知道民间疾苦,也是督察过军务,正儿八经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一等一的能臣!
这种人,自然有他自己的追求。
陈循陈阁老一语道破天机之后便以老迈体衰为由,退了!
这让其他人如何聚?
于是大家就散了,毕竟,这是小太子刚刚监国的第一道令旨,谁也无法驳回,只能过过嘴瘾。而且正儿八经的说,大明朝对于大宁卫的编制……呃,名义上还在呢。这一次无非就是把纸面上的“虚名”落到实处,然后顺便换个名字,虽然变相的升格了一下,可是大家也要体谅人家小太子刚刚大胜归来,急于显摆……呃,是彰显大明赫赫军威的想法,文官们当然有千百种办法再日后的岁月里,再慢慢的把一切局面都变回来……
能立,自然就能撤。
不然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之类的,何至于此?甚至是交趾之类的也是如此,为什么?不是说这些地方真的就有多大的劳民伤财,难道这些地方的花费还真的能超过治理黄河?或者这些地方能让武人起事超越文官集团?
都不是,而是抛弃了之后,就能让皇帝的眼光不要老盯着边事,毕竟,少了这些地方,边境上也就算是“没事”了吧,大家都有些心照不宣的默契!
于是在这种“默契”中,北平行都司就按部就班的建立起来了。
只不过大家都在等,登着小太子的其他举措。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任何皇帝登基或者册封太子,或者太子监国,哪个不大赦天下,哪个不给大家点好处?
不然你以为“岳父”的典故怎么来的,还不是人家借着皇帝要封禅泰山的机会,合规的为自己人谋福利而已。
既然你小太子要复立北平行都司,好,我们同意了,那后面的令旨是不是就要该给我们好处了?
那也行,我们也接受了。
于是文官们就这么整日里翘首以盼的等待了半个月,啥也没有,小太子竟然再也没有下任何一道令旨,就这么按部就班的观政,在内阁……和南书房诸位大佬们的群策群力下,以内阁诏谕六部的形式处理着国家大事。
大家面面相觑,都想找找人,找找关系,问问小太子啥意思,于是这个时候,王翱作为第一个赞同支持小太子的文官集团的重臣,悄默迹儿的武英殿的后殿敬思殿见到了小太子,两个人四目以对,相视一笑,竟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许久之后,朱见深才缓缓的说道:“孤欲在文华殿的南书房之外,于这武英殿的敬思殿另设军机处!”
“前期,孤打算请于少保和先生值守以备咨询,如何?”
事实上,咱们的王翱王天官也是太子少保,也能称之为王少保,可是大家提起少保还是第一印象里说的是于谦于大爷,朱见深也没有免俗便把对王翱的尊称变成了“先生”。
毕竟,对于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朱见深来说,先生只是一个称呼。
但是他忘记了一点,现在的大明,先生二字所代表的含义,尤其在他的身份映射下,这两个字变相的可称之为“帝师”!
王翱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也是心里激动了一下,随即便强制按下心中的激动,抱拳拱手说道:“殿下真的是想要以备咨询?”
“啊,对啊,不然先生还以为要做什么?”
朱见深满含深意的一笑,望着王翱缓声继续说道:“如果孤要做什么,那么入这武英殿的怕就是武清侯石亨,而不是先生你吏部尚书王翱王九皋!”
王翱一想,也是,现在自己手里并无一兵一卒,那于谦于大爷虽然是兵部尚书,可也并不直接领军。真的论起兵权来,反到不如人家武清侯石亨,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御马监太监刘永诚直接手握大军来的直接一些。
看来,小太子还真的是为自己都督过辽东军务的缘故,而备咨询……
于是,原本王翱是代表吏部,代表百官来问问小太子,这后面的“火”怎么烧……呃,不是,是小太子对于文官集团有啥表示的,没想到却变成了小太子对他提出了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尤其在辽东和东北方向上,对于蒙古和东北女直人等各种问题,甚至让他都有些惊诧的角度,可仔细一想,又很有道理。
时光荏苒,很快两个时辰就过去了,王翱在内侍的指引下,走出了敬思殿,直到走出了武英门,王翱才回过神来,我见小太子是有事要问的,是我要问小太子的,怎么变成了小太子问自己答了呢?
这是不是代表小太子对……
“朕这个侄子啊……”
已经彻底清醒过来,只不过身体还很虚弱的景泰帝朱祁钰对着身边的废后汪氏笑着说道,“谨小慎微是好事,可是心思能这般细致,怕不是他的念头,而是王直王老太师的意思……”
废后汪氏倒是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的给景泰帝朱祁钰按摩并且掰正紧握着他的手指,按照皇帝救命の恩人·神医·新晋太医院院正汪渭的指示,生怕景泰帝朱祁钰病好了,却因为长久的卧床而导致身体无法行动。至于景泰帝朱祁钰说的深哥儿,她倒是并无太多的看法。
唐贵妃却有些不明白的看向景泰帝,想了想,还是没有想明白。
景泰帝朱祁钰正是闲的无聊,看到唐贵妃那疑惑的表情,索性心情愉快的解释,“文官集团是在朕执政的时候逐渐形成如今的形势,当然这也是从太宗、仁宗以及先帝三代以来发展的结果,可这也是朕坐稳江山的缘故!”
“朕固然是靠着于谦于少保,靠着北京北保卫战登基为帝的,可终究逃不过文官们给出的兄终弟及的纲常,这些文官们,朕也知道他们靠不住,可却是朕执政的根基,他们不能动,也动不得……”
“施恩百官对于监国的太子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呢!”
景泰帝朱祁钰似乎是彻底看开了,说话更是毫无忌惮,毕竟,这里只有他们三人,甚至连个宫女太监都没有,原本唐贵妃也是应该离开的,只是景泰帝朱祁钰觉得这毕竟是人家的院子,把主人撵走,不好。
他想要给汪氏一个封号,这事,当然也得唐贵妃来办,毕竟她现在是名义上的皇贵妃,皇后之下最为尊贵的人,可谓是六宫之首。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汪氏的打岔下,话题竟然变成了这个。
“所以,深哥儿才想着复立北平行都司,给自己刚刚获得的大捷盖棺定论……”
景泰帝朱祁钰的话让旁边的废后汪氏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想了一下,似乎是自言自语的低声说道:“深哥儿这么做,怕是向着日后自己要是再被废,不至于自己拼命的来的疆土再被人遗弃吧……”
“呃……”
唐贵妃看向景泰帝朱祁钰,眼中的神情一闪,而后才低下头,装作没有听到
景泰帝朱祁钰也是一愣,转头看向依旧把目光和注意力都放在自己毫无力气却有感觉手掌上的废后汪氏,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他后来不止一次的问过汪渭自己病好了,调养之后,能否还有可能诞下龙子,汪渭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这汪渭是深哥儿找来的神医,就连废后汪氏和唐贵妃都知道的事,想必他也应该知道了吧。
这,难道自己要告诉她们,自己不是那个意思?
身为皇帝的自尊让他完全不想说话,如果她们要懂自己,自己不说她们也懂。既然她们这种表现,那自然是不懂,那即便是自己说了,她们也许以为朕是狡辩吧……
果然,称孤道寡的,高处不胜寒。
和景泰帝朱祁钰一样心态的大明文官们也是这般,总觉得小太子就该向着他们,就该听他们的,就该尊重大家早就约定俗成的“规矩”,尤其是他们还一身文人的自尊,怎么可能跟小太子要好处?
他应该自己给!
难道他的帝师老太师王直王老爷子没教他这些?
难道礼部右侍郎李贤李原德没有告诉他?
还是说南书房里的那个于谦给劝阻了?
大家想到南书房,开始的时候还在暗戳戳的看内阁的笑话,可慢慢的到了现在,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个笑话,毕竟,再怎么说,内阁还是内阁,可他们这些小媳妇头上却又多了个“南书房”的婆婆!
这成什么事啊!
既然后面的后面已经没了,小太子不打算给他们应该有的尊荣,那么,他们也不打算给小太子安生,咱们文官最不怕的就是头铁的皇帝……,呃,是太子。
弹劾他!
小太子,咱们走着瞧!
毕竟,为上者,要善于纳谏,就算是我们骂你,你也得听着,我们是为了你好。更况且你只是个太子,我们是替景泰帝,是替宣宗章皇帝、是替仁宗昭皇帝教训你!
更是代表太宗文皇帝和太祖高皇帝教导你!
呵呵……
吏部尚书王翱,字九皋!
王直,王文,王翱,都是当过甚至现在还在当吏部尚书的主,而且都是地地道道在大家看来是一路人的文官,可是所有的人都忘记了一点,王翱和王文乃至王直不一样!
王翱为明成祖永乐十三年进士,出任的庶吉士,然后初授大理寺左寺正,后来被杨士奇推荐擢为御史。正统皇帝时期升任右佥都御史,协镇江西,惩贪治奸。然后呢,然后是督辽东军务。
在辽东,他内整军备,外筑边墙,出击兀良哈。
后来更是干过首任的两广总督。
这种人,你说他是文官?
嗯,也是!
可却不是他们以为的文官。
王翱虽然出身清贵,却是地地道道的下过基层,知道民间疾苦,也是督察过军务,正儿八经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一等一的能臣!
这种人,自然有他自己的追求。
陈循陈阁老一语道破天机之后便以老迈体衰为由,退了!
这让其他人如何聚?
于是大家就散了,毕竟,这是小太子刚刚监国的第一道令旨,谁也无法驳回,只能过过嘴瘾。而且正儿八经的说,大明朝对于大宁卫的编制……呃,名义上还在呢。这一次无非就是把纸面上的“虚名”落到实处,然后顺便换个名字,虽然变相的升格了一下,可是大家也要体谅人家小太子刚刚大胜归来,急于显摆……呃,是彰显大明赫赫军威的想法,文官们当然有千百种办法再日后的岁月里,再慢慢的把一切局面都变回来……
能立,自然就能撤。
不然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之类的,何至于此?甚至是交趾之类的也是如此,为什么?不是说这些地方真的就有多大的劳民伤财,难道这些地方的花费还真的能超过治理黄河?或者这些地方能让武人起事超越文官集团?
都不是,而是抛弃了之后,就能让皇帝的眼光不要老盯着边事,毕竟,少了这些地方,边境上也就算是“没事”了吧,大家都有些心照不宣的默契!
于是在这种“默契”中,北平行都司就按部就班的建立起来了。
只不过大家都在等,登着小太子的其他举措。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任何皇帝登基或者册封太子,或者太子监国,哪个不大赦天下,哪个不给大家点好处?
不然你以为“岳父”的典故怎么来的,还不是人家借着皇帝要封禅泰山的机会,合规的为自己人谋福利而已。
既然你小太子要复立北平行都司,好,我们同意了,那后面的令旨是不是就要该给我们好处了?
那也行,我们也接受了。
于是文官们就这么整日里翘首以盼的等待了半个月,啥也没有,小太子竟然再也没有下任何一道令旨,就这么按部就班的观政,在内阁……和南书房诸位大佬们的群策群力下,以内阁诏谕六部的形式处理着国家大事。
大家面面相觑,都想找找人,找找关系,问问小太子啥意思,于是这个时候,王翱作为第一个赞同支持小太子的文官集团的重臣,悄默迹儿的武英殿的后殿敬思殿见到了小太子,两个人四目以对,相视一笑,竟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许久之后,朱见深才缓缓的说道:“孤欲在文华殿的南书房之外,于这武英殿的敬思殿另设军机处!”
“前期,孤打算请于少保和先生值守以备咨询,如何?”
事实上,咱们的王翱王天官也是太子少保,也能称之为王少保,可是大家提起少保还是第一印象里说的是于谦于大爷,朱见深也没有免俗便把对王翱的尊称变成了“先生”。
毕竟,对于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朱见深来说,先生只是一个称呼。
但是他忘记了一点,现在的大明,先生二字所代表的含义,尤其在他的身份映射下,这两个字变相的可称之为“帝师”!
王翱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也是心里激动了一下,随即便强制按下心中的激动,抱拳拱手说道:“殿下真的是想要以备咨询?”
“啊,对啊,不然先生还以为要做什么?”
朱见深满含深意的一笑,望着王翱缓声继续说道:“如果孤要做什么,那么入这武英殿的怕就是武清侯石亨,而不是先生你吏部尚书王翱王九皋!”
王翱一想,也是,现在自己手里并无一兵一卒,那于谦于大爷虽然是兵部尚书,可也并不直接领军。真的论起兵权来,反到不如人家武清侯石亨,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御马监太监刘永诚直接手握大军来的直接一些。
看来,小太子还真的是为自己都督过辽东军务的缘故,而备咨询……
于是,原本王翱是代表吏部,代表百官来问问小太子,这后面的“火”怎么烧……呃,不是,是小太子对于文官集团有啥表示的,没想到却变成了小太子对他提出了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尤其在辽东和东北方向上,对于蒙古和东北女直人等各种问题,甚至让他都有些惊诧的角度,可仔细一想,又很有道理。
时光荏苒,很快两个时辰就过去了,王翱在内侍的指引下,走出了敬思殿,直到走出了武英门,王翱才回过神来,我见小太子是有事要问的,是我要问小太子的,怎么变成了小太子问自己答了呢?
这是不是代表小太子对……
“朕这个侄子啊……”
已经彻底清醒过来,只不过身体还很虚弱的景泰帝朱祁钰对着身边的废后汪氏笑着说道,“谨小慎微是好事,可是心思能这般细致,怕不是他的念头,而是王直王老太师的意思……”
废后汪氏倒是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的给景泰帝朱祁钰按摩并且掰正紧握着他的手指,按照皇帝救命の恩人·神医·新晋太医院院正汪渭的指示,生怕景泰帝朱祁钰病好了,却因为长久的卧床而导致身体无法行动。至于景泰帝朱祁钰说的深哥儿,她倒是并无太多的看法。
唐贵妃却有些不明白的看向景泰帝,想了想,还是没有想明白。
景泰帝朱祁钰正是闲的无聊,看到唐贵妃那疑惑的表情,索性心情愉快的解释,“文官集团是在朕执政的时候逐渐形成如今的形势,当然这也是从太宗、仁宗以及先帝三代以来发展的结果,可这也是朕坐稳江山的缘故!”
“朕固然是靠着于谦于少保,靠着北京北保卫战登基为帝的,可终究逃不过文官们给出的兄终弟及的纲常,这些文官们,朕也知道他们靠不住,可却是朕执政的根基,他们不能动,也动不得……”
“施恩百官对于监国的太子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呢!”
景泰帝朱祁钰似乎是彻底看开了,说话更是毫无忌惮,毕竟,这里只有他们三人,甚至连个宫女太监都没有,原本唐贵妃也是应该离开的,只是景泰帝朱祁钰觉得这毕竟是人家的院子,把主人撵走,不好。
他想要给汪氏一个封号,这事,当然也得唐贵妃来办,毕竟她现在是名义上的皇贵妃,皇后之下最为尊贵的人,可谓是六宫之首。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汪氏的打岔下,话题竟然变成了这个。
“所以,深哥儿才想着复立北平行都司,给自己刚刚获得的大捷盖棺定论……”
景泰帝朱祁钰的话让旁边的废后汪氏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想了一下,似乎是自言自语的低声说道:“深哥儿这么做,怕是向着日后自己要是再被废,不至于自己拼命的来的疆土再被人遗弃吧……”
“呃……”
唐贵妃看向景泰帝朱祁钰,眼中的神情一闪,而后才低下头,装作没有听到
景泰帝朱祁钰也是一愣,转头看向依旧把目光和注意力都放在自己毫无力气却有感觉手掌上的废后汪氏,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他后来不止一次的问过汪渭自己病好了,调养之后,能否还有可能诞下龙子,汪渭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这汪渭是深哥儿找来的神医,就连废后汪氏和唐贵妃都知道的事,想必他也应该知道了吧。
这,难道自己要告诉她们,自己不是那个意思?
身为皇帝的自尊让他完全不想说话,如果她们要懂自己,自己不说她们也懂。既然她们这种表现,那自然是不懂,那即便是自己说了,她们也许以为朕是狡辩吧……
果然,称孤道寡的,高处不胜寒。
和景泰帝朱祁钰一样心态的大明文官们也是这般,总觉得小太子就该向着他们,就该听他们的,就该尊重大家早就约定俗成的“规矩”,尤其是他们还一身文人的自尊,怎么可能跟小太子要好处?
他应该自己给!
难道他的帝师老太师王直王老爷子没教他这些?
难道礼部右侍郎李贤李原德没有告诉他?
还是说南书房里的那个于谦给劝阻了?
大家想到南书房,开始的时候还在暗戳戳的看内阁的笑话,可慢慢的到了现在,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个笑话,毕竟,再怎么说,内阁还是内阁,可他们这些小媳妇头上却又多了个“南书房”的婆婆!
这成什么事啊!
既然后面的后面已经没了,小太子不打算给他们应该有的尊荣,那么,他们也不打算给小太子安生,咱们文官最不怕的就是头铁的皇帝……,呃,是太子。
弹劾他!
小太子,咱们走着瞧!
毕竟,为上者,要善于纳谏,就算是我们骂你,你也得听着,我们是为了你好。更况且你只是个太子,我们是替景泰帝,是替宣宗章皇帝、是替仁宗昭皇帝教训你!
更是代表太宗文皇帝和太祖高皇帝教导你!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