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茹太素本人不知道洪武帝的用意。他还以为洪武帝要跟他吟诗作赋呢!茹太素是饱学鸿儒,自然能够接出下句。他道:“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洪武帝不置可否的说了一句:“哦,对仗倒是很工整。”
洪武帝回到龙椅上:“朕已经六十岁了,上了年纪,诸事都不及年轻时。朝廷的许多事,朕都交给了太子处理。做皇帝是这样,做武将亦是这样。你们这些人都已上年纪,带兵打仗的事就交给蓝玉那样的后起之秀去做吧。你们在应天城中多享享天伦之乐,有空的时,进宫来与朕饮酒,这不是蛮好的嘛?”
傅友德知道,自己该表态了。他连忙起身:“多谢圣上体恤臣等这些老将。圣上说的没错啊,就说我吧,年轻时打仗急行军,可以三天三夜不合眼。如今骑半个时辰马都觉得腰酸背疼。怎么能再统军打仗呢?永昌侯蓝玉就不同了,正值壮年,年富力强。此次北伐,他定能够大获全胜。我们这些老家伙,日日在家祈祷明军威武,永昌侯威武,一股荡平伪元残余势力呢!”
洪武帝心道:傅友德是个聪明人,很会说话。
这时,信国公汤和忽然起身。汤和拱手:“圣上,有些话您不提,臣还真不好意思说。臣年事已高,马鞍子都上不去了。不能再替圣上带兵驰骋沙场。希望能够返回故乡凤阳,叶落归根,颐养天年。”
论大明开国之后的战功,汤和远不及傅友德。可论身份,汤和要比傅友德高得多。因为汤和除了是公爵,还是洪武帝的光屁股玩伴、义弟!想当年游方僧朱重八进入红巾军,汤和正是他的引路人!
洪武帝叹了声:“是啊,朕的四弟也老了。朕有时候做梦,还会梦到儿时与你作骑马打仗之戏的场景。吴沉,拟旨。赐汤和告老,荣归故里。赏黄金三百两、银两千两、宝钞五万贯。另命凤阳知府为汤和修建一座府邸,形制循藩王例。”
汤和叩首:“臣谢圣上隆恩。”
洪武帝又叮嘱汤和:“你回了凤阳要保重身体。每年都要入京一趟看看朕、到孝陵去给你嫂子上上香。”
汤和老泪纵横:“是,圣上。”
汤和领了头,又有七八位老将请求告老还乡。洪武帝一一准允。
一旁的常歌看出了门道:怪哉,我怎么觉得今晚的御宴是汤和跟圣上唱的一出双簧戏呢?颇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意味。而宴请茹太素,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傅友德本来想学汤和,亦告老回砀山老家。转念一想,我与汤和不同,属降将之列。我若离开京城,圣上可能更对我不放心。不如挂着中军都督的虚衔,在京城闲居。
傅友德没有提出告老。这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他七年后被赐死。
这场御宴终于结束。名义上的正茹太素丝毫没察觉御宴底下的暗流涌动。他下了差回到家,忽然想到:圣上隆恩赐宴,我总该上一篇谢表。
于是他挥毫泼墨,花了三个时辰的工夫写出了一篇洋洋万言的谢表。他写任何东西,写完后都要通读一遍。恰好一个仆人前来给他送夜宵。
茹太素忽然失声道:“我真是糊涂了!竟然写出‘旭日方生,万物沐圣人之光’这句话!圣上最忌讳这个‘光’字!”
洪武帝是游方僧出身。僧人,光头也。大明开国后,臣子上奏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涉及‘光’字,一律用“广”字通假。
茹太素说者无心,仆人听者有意——这仆人乃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耳目!
过了几日。常歌在值房之中誊抄下面耳目交上来的百官言行录。看到茹太素给洪武帝的谢表初稿中出现了“光”字,常歌有些不以为然。老学究酒后笔误而已,算得什么大事?再说人家及时发现了错误,在正式的谢表中已经改过来了。
想到此,常歌替茹太素瞒下了这件事,没有记录在案。
话分两头。且说胡威有个远房堂亲,是杭州的举人,名叫胡思道。他的才学不怎么好。自从中了举人就没有再进一步会试提名。吏部的规矩,举人可以到吏部挂牌子候选。等地方官出缺,可以外放地方做个县丞、主簿、典吏之类的小官。
胡思道在吏部挂了一年牌子,都没有被外放,愁得头发都要白了。
这日闲来无事,他在京城之中闲逛。忽然间有人拍他的肩膀。他一转头,发现竟然是数年未见的远房堂哥胡威!
胡威笑道:“三堂哥。真是巧了,好几年不见竟然在这儿遇上了你。”
胡思道在举目无亲的应天城遇到自己的堂弟亦万分欣喜:“哈,真是无巧不成书!自从洪武十五年你歇假回老家过年,咱们见过一面。之后就再也没见。走走走,找个酒馆,我请你喝酒!”
二人进得一家酒楼。胡威现在有钱了,自然大方的很。点了一桌上好的淮扬菜。
堂兄弟二人推杯换盏。
胡思道问:“你还在锦衣卫公干?”
胡威笑道:“是啊,在北镇抚司做一任总旗,没什么大出息。”
胡思道奉承他:“哪儿没大出息啊!锦衣卫的总旗到了地方,就算是知府大人也要对你毕恭毕敬。你们是圣上的家奴,是宫里的人!”
胡威道:“那也要看是管什么事的总旗。办案总旗走到哪儿都是钦差。地方官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巴结。我却是一个小小的管档总旗。”
胡思道说:“堂弟过谦了。再怎么说你也是朝廷的正七品武官。比我混得好啊!娘了个西皮的,我这个举人在京城候选了一年,连个九品芝麻官都没捞着。咳,吏部那边又没有熟人。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得个一官半职。”
胡威道:“三堂哥,不是说郭桓案杀了整整一茬官员,地方官空额很多么?”
胡思道一声叹息:“堂弟,圣上天天杀官员,可天下人还是人人挤破脑袋想当官!空额多,想当官的举人更多!这几年各省学政衙门又提高了举人的录取数。要是没有点硬关系,官帽怎么可能凭空扣在我的头上?”
洪武帝不置可否的说了一句:“哦,对仗倒是很工整。”
洪武帝回到龙椅上:“朕已经六十岁了,上了年纪,诸事都不及年轻时。朝廷的许多事,朕都交给了太子处理。做皇帝是这样,做武将亦是这样。你们这些人都已上年纪,带兵打仗的事就交给蓝玉那样的后起之秀去做吧。你们在应天城中多享享天伦之乐,有空的时,进宫来与朕饮酒,这不是蛮好的嘛?”
傅友德知道,自己该表态了。他连忙起身:“多谢圣上体恤臣等这些老将。圣上说的没错啊,就说我吧,年轻时打仗急行军,可以三天三夜不合眼。如今骑半个时辰马都觉得腰酸背疼。怎么能再统军打仗呢?永昌侯蓝玉就不同了,正值壮年,年富力强。此次北伐,他定能够大获全胜。我们这些老家伙,日日在家祈祷明军威武,永昌侯威武,一股荡平伪元残余势力呢!”
洪武帝心道:傅友德是个聪明人,很会说话。
这时,信国公汤和忽然起身。汤和拱手:“圣上,有些话您不提,臣还真不好意思说。臣年事已高,马鞍子都上不去了。不能再替圣上带兵驰骋沙场。希望能够返回故乡凤阳,叶落归根,颐养天年。”
论大明开国之后的战功,汤和远不及傅友德。可论身份,汤和要比傅友德高得多。因为汤和除了是公爵,还是洪武帝的光屁股玩伴、义弟!想当年游方僧朱重八进入红巾军,汤和正是他的引路人!
洪武帝叹了声:“是啊,朕的四弟也老了。朕有时候做梦,还会梦到儿时与你作骑马打仗之戏的场景。吴沉,拟旨。赐汤和告老,荣归故里。赏黄金三百两、银两千两、宝钞五万贯。另命凤阳知府为汤和修建一座府邸,形制循藩王例。”
汤和叩首:“臣谢圣上隆恩。”
洪武帝又叮嘱汤和:“你回了凤阳要保重身体。每年都要入京一趟看看朕、到孝陵去给你嫂子上上香。”
汤和老泪纵横:“是,圣上。”
汤和领了头,又有七八位老将请求告老还乡。洪武帝一一准允。
一旁的常歌看出了门道:怪哉,我怎么觉得今晚的御宴是汤和跟圣上唱的一出双簧戏呢?颇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意味。而宴请茹太素,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傅友德本来想学汤和,亦告老回砀山老家。转念一想,我与汤和不同,属降将之列。我若离开京城,圣上可能更对我不放心。不如挂着中军都督的虚衔,在京城闲居。
傅友德没有提出告老。这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他七年后被赐死。
这场御宴终于结束。名义上的正茹太素丝毫没察觉御宴底下的暗流涌动。他下了差回到家,忽然想到:圣上隆恩赐宴,我总该上一篇谢表。
于是他挥毫泼墨,花了三个时辰的工夫写出了一篇洋洋万言的谢表。他写任何东西,写完后都要通读一遍。恰好一个仆人前来给他送夜宵。
茹太素忽然失声道:“我真是糊涂了!竟然写出‘旭日方生,万物沐圣人之光’这句话!圣上最忌讳这个‘光’字!”
洪武帝是游方僧出身。僧人,光头也。大明开国后,臣子上奏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涉及‘光’字,一律用“广”字通假。
茹太素说者无心,仆人听者有意——这仆人乃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耳目!
过了几日。常歌在值房之中誊抄下面耳目交上来的百官言行录。看到茹太素给洪武帝的谢表初稿中出现了“光”字,常歌有些不以为然。老学究酒后笔误而已,算得什么大事?再说人家及时发现了错误,在正式的谢表中已经改过来了。
想到此,常歌替茹太素瞒下了这件事,没有记录在案。
话分两头。且说胡威有个远房堂亲,是杭州的举人,名叫胡思道。他的才学不怎么好。自从中了举人就没有再进一步会试提名。吏部的规矩,举人可以到吏部挂牌子候选。等地方官出缺,可以外放地方做个县丞、主簿、典吏之类的小官。
胡思道在吏部挂了一年牌子,都没有被外放,愁得头发都要白了。
这日闲来无事,他在京城之中闲逛。忽然间有人拍他的肩膀。他一转头,发现竟然是数年未见的远房堂哥胡威!
胡威笑道:“三堂哥。真是巧了,好几年不见竟然在这儿遇上了你。”
胡思道在举目无亲的应天城遇到自己的堂弟亦万分欣喜:“哈,真是无巧不成书!自从洪武十五年你歇假回老家过年,咱们见过一面。之后就再也没见。走走走,找个酒馆,我请你喝酒!”
二人进得一家酒楼。胡威现在有钱了,自然大方的很。点了一桌上好的淮扬菜。
堂兄弟二人推杯换盏。
胡思道问:“你还在锦衣卫公干?”
胡威笑道:“是啊,在北镇抚司做一任总旗,没什么大出息。”
胡思道奉承他:“哪儿没大出息啊!锦衣卫的总旗到了地方,就算是知府大人也要对你毕恭毕敬。你们是圣上的家奴,是宫里的人!”
胡威道:“那也要看是管什么事的总旗。办案总旗走到哪儿都是钦差。地方官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巴结。我却是一个小小的管档总旗。”
胡思道说:“堂弟过谦了。再怎么说你也是朝廷的正七品武官。比我混得好啊!娘了个西皮的,我这个举人在京城候选了一年,连个九品芝麻官都没捞着。咳,吏部那边又没有熟人。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得个一官半职。”
胡威道:“三堂哥,不是说郭桓案杀了整整一茬官员,地方官空额很多么?”
胡思道一声叹息:“堂弟,圣上天天杀官员,可天下人还是人人挤破脑袋想当官!空额多,想当官的举人更多!这几年各省学政衙门又提高了举人的录取数。要是没有点硬关系,官帽怎么可能凭空扣在我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