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朱椿是洪武帝的第十一子,年仅十一岁。洪武朝的藩王有在封地内任免官员的权力、有征税权、有独立的军队——护军。这样大的权柄掌握在一个少年手里未免有些儿戏。
常歌一行人来到成都。这里是明夏旧地,亲军都尉府时期自然在此长期安插有耳目,防止明升余孽叛乱。如今亲军都尉府成了昨日黄花。负责监控各地叛党余孽的朱久进了北镇抚司做千户。这些耳目们也摇身一变,成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
驻守成都的锦衣卫耳目头子,是一个名叫韩春的总旗。
北镇抚司的大掌柜常歌来了成都,韩春这个分号小掌柜自然要殷勤接待。
蓉香酒楼。韩春正在为常歌一行人接风。
常歌道:“韩总旗,你带着手下十几个弟兄常驻成都,着实辛苦。”
韩春连忙道:“镇抚使说的是哪里话。相比于那些常驻边塞踏黄沙喝凉风的弟兄,我们这些人身在天府之国,已算是享福之人了。”
常歌笑道:“人贵在知足。韩总旗在成都多久了?”
韩春答道:“自您追随颍川侯平了巴蜀,属下就被上峰派来了成都。算来也有十年了!”
常歌主动给韩春添了一杯酒。韩春受宠若惊,连连言谢。
常歌道:“你也算成都城的老码头了!此番来成都,我需要你的协助。你先说说,蜀王府那边情形如何?”
韩春道:“蜀王府那边太平的很。蜀王殿下虽年幼,却是个少年老成的主子。他严格约束三卫护军,严禁护军骚扰百姓。他有任免成都四府三十二县地方官的权力,却从不使用。将官员任免权还给了四川布政使司。蜀王还发出政令,屡次减免当地百姓的赋税。川蜀之地的百姓,哪个提起蜀王殿下不竖起大拇指!他还尊师重道,兴建义学。咳,不过最近倒是办了一件出格的事儿。”
韩春毫不吝惜对蜀王的溢美之词。听到“出格”二字,常歌连忙问:“什么事?”
韩春道:“前任翰林学士承旨宋濂宋老先生不是被贬茂州做教谕了么?去年他病重,到夔州养病,不久病逝。地方官将他安葬在莲花山脚下。蜀王出巡夔州时,拜谒了宋老先生的墓。以前宋老先生是诸皇子的老师,蜀王与他有师生之谊。蜀王嫌莲花山的宋濂墓寒酸简陋,亲自操持将墓迁到华阳城东,重新厚葬。尊师重道没错,可宋老先生始终是因胡惟庸案被贬的。朝廷之中未免会有居心叵测之人向圣上进谗言说蜀王的坏话。”
常歌笑道:“这算什么出格的事儿。宋濂病逝后,圣上还颇为伤感呢。只是碍于面子,没有下旨厚葬。蜀王殿下这么做,正好能迎合圣心。”
韩春道:“原来如此。属下久居成都,对朝廷里的事不甚清楚。这倒成了属下杞人忧天了。”
常歌继续问:“按照你所说,蜀王殿下少年老成,有大功德于百姓。可毕竟殿下的年纪摆在那儿,处理政事总需要人辅佐。那批辅佐殿下的人如何?”
韩春侃侃而谈:“王府后宫之事,是蜀王妃在管。蜀王妃是永昌侯蓝玉的长女,今年十六,贤良淑德,将王府后宫管的井井有条。王府中人都说蜀王妃有孝慈高马皇后遗风呢!王府的公事,是长史吕灵负责。吕长史五十多岁,老成持重,又有在户部做官的经验,算得上是一位贤臣了。他替蜀王制定了许多普惠于民的政策。”
韩春所言“王府长史”官职,类似于汉时诸侯王的“国相”。是藩王的最高属官。不过为了防止长史权力过大裹挟藩王,洪武帝将长史定为了区区正五品。
常歌道:“如果我没记错,吕灵是蜀王府的第二任长史吧?第一任长史叫胡世淼,年初被定为胡党余孽斩首了。”
韩春点头:“没错。那胡世淼嘛,倒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不过这些年官员们动辄就被人扣上胡党的帽子丢官罢职掉脑袋。胡世淼被斩首倒也不算什么出奇的事。”
一旁的纪纲提醒:“常镇抚使,胡世淼的案子是蒋瓛办的。属下看过案卷,这胡世淼也算倒霉。他跟胡惟庸同姓,稀里糊涂被定为了胡惟庸出了五服的远亲。既是胡惟庸远亲,自然要被扣上胡党的帽子。”
纪纲进入锦衣卫时间不长,却勤勉好学,喜欢查阅锦衣卫中的旧档。他虽只是校尉,却是北镇抚使常歌的身边人。管档百户对他大开方便之门,连机密档案他都能参阅。他又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对众多旧案了然于心。
韩春夸赞道:“纪校尉年纪轻轻,却对卫中旧案了若指掌啊!”
常歌道:“韩总旗,你接着说,蜀王府的护军如何?”
韩春答道:“蜀王府护军共有三卫,每卫八千人。各卫设指挥使一名。三指挥使之上,又设王府都司一名。如今的蜀王府都司是梁成冠。此人原是永昌侯蓝玉手下的副将,北伐时立过功。对朝廷、对蜀王十分忠心。他从不居功自傲,严格约束手下三卫护军。故而王府护军的军纪凛然。”
常歌终于开始问起了正题:“蜀王府主录僧释空如何?”
韩春道:“释空大师是巴蜀之地出了名的大德高僧!他慈悲为怀,平日里劝说蜀王关心百姓疾苦、造福于民。他从不干预王府的政事、军事,一心事佛为蜀王祈福。蜀王对他多有赏赐,全都被他周济给了贫苦百姓。蜀王在离成都百里之外的青城山上为释空大师建了一座青云寺。释空大师平日里都在青云寺参禅侍佛。偶尔才到王府谒见蜀王。”
常歌心中暗道:按照韩春所说,释空是个好和尚。一个好和尚又怎么会在应天“佛缘宴”上做出穷奢极欲的斗富之事?
常歌问道:“韩春,你久居巴蜀,可知巴蜀的名贵食材‘鹧鸪米’?”
韩春笑道:“镇抚使竟也听说过鹧鸪米?那只是巴蜀的米商编出来的一个幌子罢了!”
常歌一行人来到成都。这里是明夏旧地,亲军都尉府时期自然在此长期安插有耳目,防止明升余孽叛乱。如今亲军都尉府成了昨日黄花。负责监控各地叛党余孽的朱久进了北镇抚司做千户。这些耳目们也摇身一变,成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
驻守成都的锦衣卫耳目头子,是一个名叫韩春的总旗。
北镇抚司的大掌柜常歌来了成都,韩春这个分号小掌柜自然要殷勤接待。
蓉香酒楼。韩春正在为常歌一行人接风。
常歌道:“韩总旗,你带着手下十几个弟兄常驻成都,着实辛苦。”
韩春连忙道:“镇抚使说的是哪里话。相比于那些常驻边塞踏黄沙喝凉风的弟兄,我们这些人身在天府之国,已算是享福之人了。”
常歌笑道:“人贵在知足。韩总旗在成都多久了?”
韩春答道:“自您追随颍川侯平了巴蜀,属下就被上峰派来了成都。算来也有十年了!”
常歌主动给韩春添了一杯酒。韩春受宠若惊,连连言谢。
常歌道:“你也算成都城的老码头了!此番来成都,我需要你的协助。你先说说,蜀王府那边情形如何?”
韩春道:“蜀王府那边太平的很。蜀王殿下虽年幼,却是个少年老成的主子。他严格约束三卫护军,严禁护军骚扰百姓。他有任免成都四府三十二县地方官的权力,却从不使用。将官员任免权还给了四川布政使司。蜀王还发出政令,屡次减免当地百姓的赋税。川蜀之地的百姓,哪个提起蜀王殿下不竖起大拇指!他还尊师重道,兴建义学。咳,不过最近倒是办了一件出格的事儿。”
韩春毫不吝惜对蜀王的溢美之词。听到“出格”二字,常歌连忙问:“什么事?”
韩春道:“前任翰林学士承旨宋濂宋老先生不是被贬茂州做教谕了么?去年他病重,到夔州养病,不久病逝。地方官将他安葬在莲花山脚下。蜀王出巡夔州时,拜谒了宋老先生的墓。以前宋老先生是诸皇子的老师,蜀王与他有师生之谊。蜀王嫌莲花山的宋濂墓寒酸简陋,亲自操持将墓迁到华阳城东,重新厚葬。尊师重道没错,可宋老先生始终是因胡惟庸案被贬的。朝廷之中未免会有居心叵测之人向圣上进谗言说蜀王的坏话。”
常歌笑道:“这算什么出格的事儿。宋濂病逝后,圣上还颇为伤感呢。只是碍于面子,没有下旨厚葬。蜀王殿下这么做,正好能迎合圣心。”
韩春道:“原来如此。属下久居成都,对朝廷里的事不甚清楚。这倒成了属下杞人忧天了。”
常歌继续问:“按照你所说,蜀王殿下少年老成,有大功德于百姓。可毕竟殿下的年纪摆在那儿,处理政事总需要人辅佐。那批辅佐殿下的人如何?”
韩春侃侃而谈:“王府后宫之事,是蜀王妃在管。蜀王妃是永昌侯蓝玉的长女,今年十六,贤良淑德,将王府后宫管的井井有条。王府中人都说蜀王妃有孝慈高马皇后遗风呢!王府的公事,是长史吕灵负责。吕长史五十多岁,老成持重,又有在户部做官的经验,算得上是一位贤臣了。他替蜀王制定了许多普惠于民的政策。”
韩春所言“王府长史”官职,类似于汉时诸侯王的“国相”。是藩王的最高属官。不过为了防止长史权力过大裹挟藩王,洪武帝将长史定为了区区正五品。
常歌道:“如果我没记错,吕灵是蜀王府的第二任长史吧?第一任长史叫胡世淼,年初被定为胡党余孽斩首了。”
韩春点头:“没错。那胡世淼嘛,倒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不过这些年官员们动辄就被人扣上胡党的帽子丢官罢职掉脑袋。胡世淼被斩首倒也不算什么出奇的事。”
一旁的纪纲提醒:“常镇抚使,胡世淼的案子是蒋瓛办的。属下看过案卷,这胡世淼也算倒霉。他跟胡惟庸同姓,稀里糊涂被定为了胡惟庸出了五服的远亲。既是胡惟庸远亲,自然要被扣上胡党的帽子。”
纪纲进入锦衣卫时间不长,却勤勉好学,喜欢查阅锦衣卫中的旧档。他虽只是校尉,却是北镇抚使常歌的身边人。管档百户对他大开方便之门,连机密档案他都能参阅。他又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对众多旧案了然于心。
韩春夸赞道:“纪校尉年纪轻轻,却对卫中旧案了若指掌啊!”
常歌道:“韩总旗,你接着说,蜀王府的护军如何?”
韩春答道:“蜀王府护军共有三卫,每卫八千人。各卫设指挥使一名。三指挥使之上,又设王府都司一名。如今的蜀王府都司是梁成冠。此人原是永昌侯蓝玉手下的副将,北伐时立过功。对朝廷、对蜀王十分忠心。他从不居功自傲,严格约束手下三卫护军。故而王府护军的军纪凛然。”
常歌终于开始问起了正题:“蜀王府主录僧释空如何?”
韩春道:“释空大师是巴蜀之地出了名的大德高僧!他慈悲为怀,平日里劝说蜀王关心百姓疾苦、造福于民。他从不干预王府的政事、军事,一心事佛为蜀王祈福。蜀王对他多有赏赐,全都被他周济给了贫苦百姓。蜀王在离成都百里之外的青城山上为释空大师建了一座青云寺。释空大师平日里都在青云寺参禅侍佛。偶尔才到王府谒见蜀王。”
常歌心中暗道:按照韩春所说,释空是个好和尚。一个好和尚又怎么会在应天“佛缘宴”上做出穷奢极欲的斗富之事?
常歌问道:“韩春,你久居巴蜀,可知巴蜀的名贵食材‘鹧鸪米’?”
韩春笑道:“镇抚使竟也听说过鹧鸪米?那只是巴蜀的米商编出来的一个幌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