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夜宴试映-重生之我是大明星宋铮主角玩过哪些女明星
第八百八十五章 夜宴试映-重生之我是大明星宋铮主角玩过哪些女明星-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笔趣阁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作者:向晚非雪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亿两千五百万,这是家族诞生为芒果卫视带来的广告收入总额,中间插播的广告,再加上冠名权,一档综艺节目带来的收益。
不得不说中国有钱人真的很多,为了打响品牌的知名度,那些大商家根本酒不在乎付出了多少,只是一个劲儿的狠砸。
当初,央视一套黄金剧场广告收入破亿,还让国内的媒体大肆报道,可是现在,广告收入破亿,似乎已经算不了什么了。
芒果卫视会收获多少,宋铮并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有1+1公司能得到多少,按照当初的协议,1+1公司能够享有广告收入的百分之十八,三亿两千五百万的百分之十八,也就是五亿八千多万。
恐怕当初宋铮决定要制作一档综艺节目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档综艺节目,居然能带来这个恐怖的收益。
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笑话宋铮,认为他是异想天开,放着自己擅长的事情不去做,非要弄什么综艺,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
但是,眼看着家族诞生第一集的恐怖收视率,以及芒果卫视对外公布的广告收益,相信当初所有质疑宋铮的人都该闭嘴了。
这厮就没有不擅长的事!
“铮子!待会儿你得请客啊!”
华谊兄弟的会议室里,今天这里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简易的放映厅,华谊兄弟的高层,还有冯晓刚在圈儿内的好友全都到了。
宋铮昨天就接到了冯晓刚的电话,说今天要在华谊兄弟公司内部放映夜宴,作为好哥们儿,宋铮当然不能不来。
结果刚一进来,冯晓刚就还是要打土豪,都是圈内人士,谁还不知道宋铮这次凭借着一个综艺节目又狠狠的赚了一笔。
宋铮找了个位置坐下,笑道:“听见什么了就我请客,今天可是来给你捧场的,你不管饭就算了,还打算敲我一顿,门儿也没有啊!”
冯晓刚坐在了宋铮的身边,道:“捧场!我请你来,可不是让你给我捧场的,是让你给我来挑毛病的!”
挑毛病!?
这话宋铮可不会当真,作为冯晓刚憋了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才放出来的一个屁,他要是真敢在看完之后,说出一大堆毛病来,估计俩人的关系今天也就掰了。
调整好设备,关灯,一面墙充当的荧幕亮了起来。
故事一开始就是厉帝弑君,不过这一情节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人物对话得出来的线索。
阴暗深邃的宫墙之间,一场杀戮正在进行着,所有反对厉帝的大臣悉数被处死。
如果只是看开头的话,这应该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但是宋铮只看了五分钟就知道,冯晓刚绕来绕去,改来改去,最终还是改去了。
尽管在画面处理上有些不同,但是故事的脉络,线索和前世的那个原版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的。
老冯啊!你鼓捣来,鼓捣去,最后还是挖了一个坑,神坑!
其实应该说,冯晓刚拍这部片子,还是很有想法的,如果将那些雷人的细节抛开的话,至少还能达到七十分左右。
技术指标均达优秀,整部电影下来,除了灯光的级别不太够以外,在技术上,几乎可以说是相当不错。
华谊兄弟花那么大价钱组建的主创班底可谓不俗,各位大牌演员也都表现的比较到位,可以说,正是这些人集体拯救了冯晓刚。
首先要重点表扬的就是美术指导叶锦天,锦衣华服对他来说驾轻就熟,毫无难度,人物造型也都颇有特点,既突出了人物个性,又对演员扬长避短。
虽说那被无限放大的所谓茜素红的深刻内涵有过火刻意之嫌,但那也多半是由冯晓刚所致,并不是叶锦天的错。
国际章和周讯的化妆也可以说无可挑剔,一个浓艳凌厉,一个清新素净,一个如火,一个似水,恰到好处。
而场景和灯光的设计方面,若单纯拆开了看分镜,的确对影片的气氛烘托起了重要作用。
比如吴越之地的王子习艺场,竹楼的错落有致,白衣面具的超脱气氛,又比如施杖刑的庭前,高高在上的旁观者,如地狱般重围的凛厉高墙,再比如皇宫内的戏台,孤零零的暗哑颜色,清冷冷的苍白光线。
构图、意境、氛围、气势,几近无可挑剔,只可惜,这些如果做图画的确很完美,而仅有图画,却不能成为电影。
有了谭顿老师,夜宴的配乐水平自然不会离谱,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插曲越人歌是意境十足,张弛有度,而其中周讯低清凛的歌唱,尤其适合青女这个人物的性格。
片中与歌曲相配的那段面具舞蹈也很出彩,虽然貌似异类,却仍很动人。
只是所谓朗郎的钢琴演奏不过是个噱头而已,并未见得独到之处。
剪辑也处于及格以上的水平,影片开始的干净利索,除了那旁白介绍显得画蛇添足了些,片头插入的时机也恰到好处。
后面的诸多武戏剪辑也很得当,不过这些恐怕多要归功于武术指导袁合平的功力,从卧虎藏龙到黑客帝国,袁八爷的动作设计都有形有意,气场夺人。
夜宴也不例外,无论是竹楼群战、雪地救人,还是殿上排练,这几段比较重要的打戏,都毫无争议的提升了影片的水准。
从武戏的部分在全片所占的比重来看,不得不说,袁八爷在拯救过王京的铁鸡斗蜈蚣,提升过徐老怪的男儿当自强,成就了李侒的卧虎藏龙以后,再一次拉了冯晓刚的夜宴一把。
但是除了那些技术因素,以及武戏之外,这部电影还剩下了什么?
从头开始分析,影片的开头,平庸之极,是以“口述加字幕”的方式,来交待故事背景,显然,作为夜宴的头牌菜,对满堂宾客实有怠慢之嫌。
按照宋铮当初给冯小刚的建议,这里应该最好应该借鉴达芬奇密码中,伊万麦克雷解密“圣杯”的手法,采用短片的方式来顾这段背景。
很显然,冯晓刚根本就没当事儿,而他的理由则是,采用这种口述的方式,更显古朴。
背景朗诵完毕后,影片就直切正题,这里并没有采用商业片常规的“第一本”手法,即在开头的10分钟用支线剧情来交待主角的人格特征。
而是利用主线来带出每个主角,手法本无所谓优劣,但显然夜宴的人格表现,或人物出场方式略显突兀,因为缺少“第一本”的提前点睛,使得厉帝和婉后的出场人格有点模糊不清。
其实这里也不必严格套用“第一本”的模式,只要把背景介绍当作“第一本”来表现,以故事片断的方式闪几下,各个人物的性格将呼之欲出了。
对于冯晓刚的现在的这种处理方法,宋铮只能表示,老冯让大片给整魔障了,脑袋瓜子犯晕,连最基本的技术手法都拿捏不住了。
影片开头“刺杀太子”段落的平行剪辑倒是很不错,一边是竹林的悠然自得,一边是皇宫的昏暗压抑,一边是太子的独自吟唱,一边是厉帝婉后的妩媚调情,一边是刺客激战的动感,一边是男女偷欢的柔情。
可惜的是,婉后虽有保全太子之心,厉帝却坚持铲除太子之意,给这段平行剪辑画上不太完美的句号。
这里可以参考宋家皇朝,蒋光头痛恨宋国母,计划在集市开车将国母撞伤,但蒋府内,宋美灵怒喝蒋光头,力挺姐姐。
最后蒋光头没有表明态度,愤然离去,集市这边,汽车险险开过,虚惊一场,客观上说,宋家皇朝的这段平行剪辑,胜在气氛拿捏得当,结尾干净利落。
而夜宴的平行剪辑,两个场景的对比非常深刻,但结尾不够精致,略显拖沓。
对于杀机重生的夜宴,支线情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遗憾的是,影片几乎没有支线,完全就是一根筋。
就好像在看一部纪录片,而不是艺术片,单线式情节使得影片的节奏张弛无道,同时悬念尽失,更难以得到震撼的结尾。
如果让宋铮来处理的话,肯定会在主线之外,延伸出多条支线,宫廷的勾心斗角,自然会分裂出不同的利益集团,应该用支线来体现这些集团之间的利害关系,甚至可以采用两条或三条主线的方式。
比如最简单直白的指环王系列,多线索可以大大提高影片的观赏性,籍由更多种的可能,为观众带来悬念迭起的剧情。
而在冯晓刚的这部夜宴里,主体基本都是宫廷的阴谋,完全是权势与智力的角逐,夜宴的硬伤也正在于此。
继承其单线式情节的乏味,简单弱智的阴谋设计,给本来就平淡的剩菜,再泼上一碗凉水。
无论是婉后的下毒,还是殷太常的黄雀在后,都显得刚愎自用,不光是轻敌,更轻视观众的智商。
如果一切都能重来的话,宋铮一定要建议冯晓刚和本剧的所有编剧先研读古龙先生的大作,再观摩暗花,非常嫌疑犯,七宗罪等影片激发灵感。
无论是阴谋的精巧程度,还是阴谋的展现手法,抑或阴谋的严谨闭环,都值得内地阴谋片的有志之士借鉴。
影片结尾处,婉后被刺的场景,想必是煞费苦心的设计,刺客一直没有露面,而凶器很像是无鸾的短剑,在刺杀成功之后,刺客将短剑扔到水池中,最后镜头俯拍水池,这里是一个定机位的长镜头。
这个长镜头看似冗长,其实很有意味,当短剑落水时,水面的浮草散开,没有任何规律,但当浮草稳定的过程中,渐渐的水池呈现出一个面具图案,这个图案呈现不久,浮草进一步运动,又恢复原来的无规律。
这个结尾,仿佛在暗示刺杀婉后的就是无鸾,当然,无鸾已死,那么也许就是无鸾的党羽。
宋铮确实很欣赏结尾的这份良苦用心,但放在夜宴里,着实画蛇添足。
结尾往往是影片画龙点睛之处,这里的着墨非常考究,少一分则虎头蛇尾,多一分则臃肿累赘。
婉后被刺的这个情节点,能否推动影片的整体剧情继续升华,是个关键,如果不能,少一分其实更好!
因为婉后本就是个人格复杂的女人,她向往权势又多情善媚,真正可谓“爱江山更爱美男”。
影片的结尾,婉后被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她已注定孑然一生,孤独终老,结尾处,她得意的神情,丝毫掩盖不住那份失落与惆怅,她究竟得到了什么?
对于一副行尸走肉而言,生或死已经不重要,夜宴又何必多此一举,把短剑插入死人的心窝?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电影的立意,简单说就是电影的中心思想,直接决定着影片的层次,那么夜宴的立意是什么?
想要传达出什么?
想要给观众留下什么?
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暗示,这使得宋铮看罢感觉索然无味,仿佛看完一场闹剧轰然散场而去。
再仔细想想,夜宴是什么?
这个称呼似乎也有点文不对题起来,从头看到尾,似乎夜宴仅仅就是影片高潮的场景罢了,并非影片的主旨。
而且这个最后场景也缺乏必然性,故事的高潮完全有可能发生在早朝时间、午饭时间、或某个礼庆的日子。
冯晓刚自己说夜宴的想法来源于哈姆雷特,但是,宋铮真的怀疑冯晓刚到底有没有真正读过哈姆雷特原著,如果没有的话,他真的建议冯晓刚研读一遍,然后,把握其精髓再来构思夜宴,行似容易神似难。
西方人的东西倘若难以把握的话,那中国的雷雨总可以吧?
立意明确以后,影片的所有素材都要围绕着这个立意服务,尽量避免陪衬喧宾夺主的尴尬,倘若立意独到,就肯定能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
而冯小刚却连中心思想都没确定出来,这玩意儿甚至可以说,连小学生的作文都不如。
另外,整部电影还存在着几个致命的硬伤。
首先,作为古装片,夜宴的开头和结尾不约而同的出现舞蹈,其中无鸾与婉后还争论过舞术境界的话题。
然而这些舞术的引入,并没有很好的推动剧情的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影片的节奏。
这些舞蹈所要传达的精神,与夜宴的立意一样的混沌不清,就仿佛一道不合时宜的凉菜。
对于舞蹈,冯晓刚首先应该考虑到大部分观众都是外行,应该简单直接的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同时这个精神应该与影片的立意是相对统一,或者互相反衬的。
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应该尽可能压缩舞蹈的戏份,另外,无鸾的“面具论”,即戴面具的舞蹈,才最能考验舞者的表现力,缺乏实际剧情的支撑,显得很空洞,难逃假学究之嫌。
再有就是,袁八爷排出来的武戏虽然很精彩,可是在整部戏里,武戏也未免太多了吧!?
一部刻画宫廷斗争的影片,也硬生生的加入功夫的噱头,诚然,影片中有部分战斗场面,比如刺杀太子、殷隼救驾非常精彩,但这都应该是属于普通的军事格斗,完全没有必要披上武侠的外衣。
更何况一部偏重阴谋的宫廷戏,也不该把无鸾、婉后都设置成武林中人吧!?
说到底,在夜宴中,功夫应该是恰到好处的下酒菜,而不该成为腻味的红烧肉。
参考指环王的格斗模式,主角阿拉贡、金历、精灵王子等,哪个不是一刀一剑的砍杀敌人,采用军事格斗代替“飘逸”的武侠风格,不要动不动就搞轻功、飞檐走壁什么的。
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到整部电影剧情,主题的硬伤,还有一些则是直接挑战观众的智商了。
在竹城中羽林卫追杀太子的那段戏中,陪太子跳舞唱歌的那帮人大概是为了掩护太子逃走,面对杀气腾腾、冷装劲甲的黑色武士和寒光闪闪的刀枪,他们竟然一边面对着残酷的屠杀,一边跳着怪异的舞蹈,直至如凋谢的花瓣般躺倒一地。
这些人都穿着白衣服,带着骷髅般的白面具,要掩护太子逃走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满山遍野的跑。
大家穿戴全是一样的,看那些穷凶极恶的羽林卫追谁去,如果这样处理的话,又紧张,又刺激,又有悬念,一点儿不伤冯大炮的悲壮初衷,看起来还更像大片,也省得太子无鸾蹲在水里头憋气玩儿。
婉后似乎是个妖艳受宠,又很懂武功的女人,不知为何她非要说她是个无助的女人。
她的剑术似乎比太子无鸾还稍强那么一点点,可为何要委曲求全,作践自己?
她要真不满意的话,完全可以趁厉帝不备,一刀拿下,何必凄凄惨惨的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无奈无助的样子?
既然能“凤目生威”,那她就有的是机会取“叔叔”的首级,也不必后来苦心孤诣的下毒,更不用在事情败露后又大呼“阴太长”帮忙。
拜托,太长卿离皇上太远,她自己一伸胳膊就能够到历帝了。
还有,历帝既然决心要除掉太子,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遮遮掩掩?
真就没有任何借口和机会?
相比之下,宋铮倒更欣赏杀伐果断的李世民,气势汹汹地带兵发动玄武门兵变,直接杀了他兄弟,再逼他老爸让位。
手上有兵又谋朝篡位的帝王似乎不必这么羞羞答答,反倒是使用更直接而严厉的手段令太子险象环生更刺激、更吸引人一点。
而太子似乎并不追究在竹城中血腥追杀他的羽林卫是受何人指使,反而不被历帝知道地随意出入宫中的任何地方,苦苦探究他父亲的死因,完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危险。直至在历帝面前与羽林卫表演剑术而险象环生,把生死之战当成了演戏。
婉后在太子临危时冒着可能触犯历帝的危险救了太子,并“一语中的”后,历帝仅是草草杀掉持真剑的羽林卫后散场。
整个情节简单得莫名其妙,大片没有大片应有的气势和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剧情,编剧似乎完全陷入了自己的呓语中。
还有就是,进宫面见皇上时可以带刀的吗?
当幽州节度使裴洪讽刺阴太长时,阴损即刻准备拔刀相向,这tm也太假了吧?
早的不说,秦朝的时候就有严格的制度,任何带兵器上殿者,无论理由多么充分,都是杀头的死罪。
所以荆柯可以放心大胆的追着嬴政满地跑,差点儿就得手了,而下面的卫士却无人敢上来救驾。
是不是很多年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改革开放了?可以随意在皇上面前拎把刀子,杀掉一名朝廷的重臣了?
既然如此,那么如果阴损或是别的什么人想杀掉皇上的话,走前几步不就可以解决了吗?
另外,青女为什么可以穿越羽林卫和御林军的重重关卡,带领一帮蒙着面具、未经任何盘查的人进宫,打断宫中筵席,强烈要求表演歌舞节目?
她老爸也做不到这点吧?
而她带来的这些人中,居然还居然夹带着一个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带着利器的太子。
最让人不解的就是,历帝为何要自己服毒?
他没有任何危险,倒是太子被众多羽林卫挡住而面临绝境,此时背叛他的女人正在大声喝叫太长卿动手,太长卿不敢动手并厉声责骂她,此时的历帝已经完全立于不败之地,照着正常逻辑推演下去,邪恶的势力该大结局了。
历帝能毒杀自己的亲哥哥,难道却在侄子面前唤醒了良心?
然后喝下背叛自己的女人给自己倒下的毒酒,这一结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逻辑吗?
还有道理吗?
这些硬伤,宋铮记得他之前都和冯晓刚说过了,而且,当时冯晓刚也表示列接受,但是等到成片出来之后,尼玛,全都归原位了。
对此,宋铮也只能表示无奈,并且十分理解,虽然集思广益在字面上永远要强于独断专行,但是导演这个行业,本来就是容不得别人指手画脚的。
宋铮也是一样,别人说的再好都没有个卵用,他的想法永远都是最ok的。
所以,对于冯晓刚的不接受,以及固执己见,宋铮也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总之,整部电影就和这些存在的硬伤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伦不类,冯晓刚是内地电影的传奇人物,他开创了内地的贺岁片时代,成就着与张仪谋完全不同的电影风采。
从不见不散到大腕,从一声叹息到手机,冯式电影风格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国电影史上,而冯式幽默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写实化,市井化,粗而不俗。
可如今的夜宴,以往的风格被完全颠覆了,理想主义更加浓郁,不但故事的背景远离了现实,故事的本身也远离了大众。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国内的大导都集体吃了壮阳药一样,憋着劲儿的想要玩儿深沉,突显自己的逼格。
结果就是,整个片子有种强烈的急功近利的倾向,比如开篇动画模仿蝎子王;在外景突出马匹奔跑的飞扬尘土的慢镜头,九个黑袍骑士,从宫殿口向外狂拉的电脑特技,都是抄自指环王。
国际章和的妆容,来自星战和日本片,这个角色也与乱中大公子夫人及其相似,可惜表演的太浅。
中间那个真相展示的表演,抄是中世纪的舞台剧,结尾,国际章正对镜头独白,抄的是希区柯克惯用的银幕内外直接对话。
仿佛是在展示中国人模仿的能力有多强,台词混乱不堪,一会用莎氏的语言,一会又用现在流行的语句,一会又诹文言文,唯一有点新意的是那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僵尸舞,跳了两次,第二次看甚是无聊。
看电影的时候,宋铮甚至不停的想起黑泽明的乱,一部经典之作,同样是改编自莎翁剧本,同样是大制作,但是差别不是一点点。
乱展示的是一个战争狂人年老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受到战乱的报复,电影,情节,故事都是对人的思考和解读,是对莎翁剧本的发展和深入,而夜宴只不过学了个花瓶。
不过说起来,现在这一版的夜宴总的来说,还是比宋铮期待的要好,至少还是能让人耐着性子看完的。
只可惜,对于一个冯晓刚这样以故事见长的导演,夜宴这个作业交的似乎有点儿过于自大,在很大程度上刻意的败给了自己。
在这样一部耗资两千万美国大刀的影片当中,冯晓刚似乎是受宠若惊腿转筋,为转型而抛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虽然,比起老谋子那部生拉强扭的十面埋伏那不知所云的荒诞故事来说,夜宴从背景到人物都清晰而靠谱,但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哈姆雷特”还不足以拯救这单薄浅显的中国宫廷故事,更何况莎翁距离五代十国实在万里之遥。
冯晓刚毕竟没有担当过这样一部大戏的领导者,对整个状况的控制,显得稚嫩有余,亮点有限。
若在从前对小故事的讲述上,冯晓刚表现出来的灵光四射的鬼机灵,可以在片中增加无数点睛之笔。
而像夜宴这样一个大故事,除了宏大的场景和特效堆叠的众多合成人物之外,生生被冯晓刚讲成了一个家庭里几个相关成员的明争暗斗。
整个故事不过是a杀了b,还想杀c,但是d不同意,把a给杀了,c最终死掉,并由e和f陪葬。
说白了,尽管格局很大,但归根结底还是个小故事,人物关系和特点的设置相当传统,既无纰漏,也无意外,也正因为这样,每个人物才都刻画的偏弱不乏平庸。
厉帝对婉后,无鸾对青女,婉后对无鸾的感情,都是在结尾的时候灵光一现,既突兀又乏说服力。
若不是葛大爷的功力深厚,其余演员的角色合适,那突兀的一面会更放大。
当然,黄教主的表演可以说一如既往的彻底失败,一个且勇且柔的兄长形象,被其毁尽颠覆,成了个暧昧迷离的乱伦流氓。
一句话说,冯晓刚是因为太不想再当冯晓刚了,才搞成这样,所谓过犹不及。
而即便忽略整部电影中那数不过来的bug不谈,作为讲小故事的一部电影,夜宴在叙事上还是彻底失败的。
所谓夜宴,大约重点应该在后半部分的筵席,而之前絮叨混乱的铺陈,已经几乎完全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
如果没有那段歌舞后青女的毒发身亡,恐怕连最后的高潮从何而起都不一定。
原本单薄的故事,被抻长拉扁左摇右摆,被迫变形削弱以后,还加入了太多宏大虚妄的场景和眼花缭乱的武打,彻底冲淡了故事本身给人的印象破坏了应有的悬念。
影片中间的那些小高潮完全属于视觉效果,而非戏剧冲突,更是进一步击溃了冯晓刚讲故事的能力。
由此可以证明,若没有袁合平眩目的武戏撑场面,冯晓刚的夜宴不过就停留在中学毕业的水平上。
这部花了大笔钞票的电影,就如同一场性爱关系,虽不失完整,但决称不上意犹未尽。
那冗长沉闷的前戏终于七荤八素的走向实质,而最后的高潮尚不到一首歌唱完的时间。
所以说,冯晓刚就像一个勉强合格的性伙伴,却必定不可能成为共赴和谐的长期情人,一夜情也就罢了。
另外,最让宋铮不能忍的就是,影片中那个远景的皇宫和皇城是哪个混帐公司做的?
而且,三维渲染滥到极致,光给的全都不对,脏乎乎一片还楞冒充云山雾罩,糊弄傻小子哪!
总之,看完夜宴,宋铮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但是肯定也不像冯晓刚自己说的那么好。
给人的感觉就是看着还行,吃着也还行,但是细细品味却又没滋没味儿的韩餐!
冯晓刚的夜宴并不是像老谋子所说的那样“每个中国导演的心里都有一个‘武侠情结’”,因为这首先不是一部武侠片,而是一部宫廷剧。
从深层创作心理上说,冯晓刚似乎在向人们说明:“我不是浅薄的‘大众’,我也可以玩高雅。”
可结果没玩儿好,就体现出了一个字一一闷!
这个字眼似乎与冯晓刚的电影作品挂不上钩,但是夜宴却让宋铮感受到了习惯性的沉闷,这种源自国产古装大片的沉闷,居然一直在各位大导演的作品中弥漫且延续着。
从始作俑者张仪谋开始,对于古装大片的迷恋,几乎变成了一种传染病,但凡是一线大导演必定要染指古装大片,否则便对不起这大导演的名号。
集体身患国产大片症候群的苗头,似乎并无停歇的迹象,病症在愈演愈烈。
冯晓刚以往的作品能够部部大卖,在于他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饶有趣味,语言的生动幽默,以及生活的小感悟,让观众心领神会的暗自偷笑。
不过到了一个有着庞大架构的悲剧故事中,小聪明似乎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反而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宋铮在看夜宴时努力避免发笑,以免激怒坐在他旁边的冯晓刚,不过还是偶有难忍之处,这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细想来,有一部分是因为受以往冯晓刚电影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包括葛大爷这位御用演员的熟悉口吻。
葛大爷这位当年的戛纳影帝,演技自是不容置疑,不过他与冯晓刚之间起的化学反应却是另一番效果,或许换个男主角可能会好点些。
影片最最重大的硬伤还是台词,整部电影看下来,宋铮几乎能够从中品味到莎士比亚戏剧、冯式贺岁片、现代诗化流行语、半文半白多种语境,如此多风格化的语言,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作品,又怎么能不发笑。
整部影片语言风格的不统一,对影片整体风格的确立是致命伤,而不统一性同样也存在于影片的许多方面。
冯晓刚自己都说了,夜宴是借鉴了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那么如果让这个西化的故事完全按莎剧风格演绎也无不可,可影片偏偏却有些贪多嚼不烂,又是吸收西方的宫廷故事,又是将日本电影元素溶入到影片之中,武士道的剖腹和舞蹈的日本能剧化,这些倒底对影片有多少补益,中华古装外壳下有多少自己的文化内核。
既然说中国大片都爱学习借鉴黑泽明,那么不妨来真的去看看黑泽明的代表作品乱,同样是改编自莎剧的李尔王,打开后却是一幅没有多少西化痕迹的日本战国画卷,可是,冯晓刚在夜宴中表达出的时而文艺,时而世俗的风格,向多种异域文化的模仿拼凑难以建立本位文化的特色,使人难以读到多少历史的味道,画面能够达到的也只是形似而已。
可以借一个框架,不过往里填充的还得是自己的东西,需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冯晓刚在夜宴中想表达的是欲望、爱情、仇恨,他将哈姆雷特的故事进行了扩展,让皇帝、皇后与太子之间形成了三角关系,也让皇后、青女与太子间形成另一个三角。
中肯的说,冯晓刚讲故事的能力要强于老谋子和陈凯歌,影片故事的发展在绝大部分时间还是顺畅完整的,比之十面埋伏、无极的纰漏百出,夜宴的故事算是比较象样了。
只是故事推进到结尾夜宴时,却没有能激发出应有的高潮,而只是一具具尸体的累加,尤其是皇帝的饮毒自尽更是缺少说服力。
宋铮明白冯小刚想表达的是葛大爷饰演的皇帝痴迷于皇后而不惜舍命,但影片对这点的铺垫明显是不够的,最后皇帝的死带给观众的还是突兀。
当然,相比其他几位大导的大片,夜宴算得上是靠谱了,但它仍然逃不脱某种通病,比如暴露的情色镜头和华丽的动作设计。
所有中国的大片都是武侠动作片,因为功夫是咱们中国独有而外国没有的,就跟大熊猫一样可以拿出国门去炫耀,实际上说穿了大片就是拍给外国人看的。
而袁合平、叶锦天、谭顿这样在好莱坞得过大奖的班底,就成了大片的有机组合部分,来来去去总是这几位,这些墙外香的电影人,几乎成了国内大导演打海外牌的卖点。
夜宴中的动作的确很漂亮,但是所有的动作设计必须服务于内容,过多或者过分夸张都不好。
夜宴中不少动作桥段看起来都无存在的必要,比如将皇后设计成高手就很傻逼,实在有为打而准备设计。
而皇后与太子一见面就来上一段打斗,实在是形式大于意义,另外将棍刑设计得如此夸张更是令人咂舌,事实上这一桥段只需要表达出残酷性便可以,实在没必要让人飞上翻下的。
将所有存在的动作场面都极尽华丽之所能,事实上反而减弱了影片作为历史悲剧的厚重感,影片充满了轻浮的气息。
而暴露的情色镜头更是在大片中出现得相当频繁,但宋铮也对这些镜头存在的意义心存疑问,影片中出现情色的地方是否真的有必要?
它对故事的发展或者推动有什么影响?
恐怕将某几组镜头剪去也对整个影片无甚影响,存在只是为了商业考虑,赚取眼球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影片的炒作手段。
国产大片的一大通病看起来也传染到了冯晓刚的身上,这种病就是经常将一個简简单单的故事,故弄玄虚地复杂化,然后强加上一个伟大的内涵,而形式与思想往往显得格格不入,不知是过分倚重形式而忽略了足够的铺垫,还是原本准备的底蕴就不足,呈现于人们眼前的作品都尽显出空洞虚浮。
电影放完了,会议室里格外的安静,宋铮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率先发出了一声叹息!
appappshuzhanggui.net
不得不说中国有钱人真的很多,为了打响品牌的知名度,那些大商家根本酒不在乎付出了多少,只是一个劲儿的狠砸。
当初,央视一套黄金剧场广告收入破亿,还让国内的媒体大肆报道,可是现在,广告收入破亿,似乎已经算不了什么了。
芒果卫视会收获多少,宋铮并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有1+1公司能得到多少,按照当初的协议,1+1公司能够享有广告收入的百分之十八,三亿两千五百万的百分之十八,也就是五亿八千多万。
恐怕当初宋铮决定要制作一档综艺节目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档综艺节目,居然能带来这个恐怖的收益。
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笑话宋铮,认为他是异想天开,放着自己擅长的事情不去做,非要弄什么综艺,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
但是,眼看着家族诞生第一集的恐怖收视率,以及芒果卫视对外公布的广告收益,相信当初所有质疑宋铮的人都该闭嘴了。
这厮就没有不擅长的事!
“铮子!待会儿你得请客啊!”
华谊兄弟的会议室里,今天这里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简易的放映厅,华谊兄弟的高层,还有冯晓刚在圈儿内的好友全都到了。
宋铮昨天就接到了冯晓刚的电话,说今天要在华谊兄弟公司内部放映夜宴,作为好哥们儿,宋铮当然不能不来。
结果刚一进来,冯晓刚就还是要打土豪,都是圈内人士,谁还不知道宋铮这次凭借着一个综艺节目又狠狠的赚了一笔。
宋铮找了个位置坐下,笑道:“听见什么了就我请客,今天可是来给你捧场的,你不管饭就算了,还打算敲我一顿,门儿也没有啊!”
冯晓刚坐在了宋铮的身边,道:“捧场!我请你来,可不是让你给我捧场的,是让你给我来挑毛病的!”
挑毛病!?
这话宋铮可不会当真,作为冯晓刚憋了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才放出来的一个屁,他要是真敢在看完之后,说出一大堆毛病来,估计俩人的关系今天也就掰了。
调整好设备,关灯,一面墙充当的荧幕亮了起来。
故事一开始就是厉帝弑君,不过这一情节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人物对话得出来的线索。
阴暗深邃的宫墙之间,一场杀戮正在进行着,所有反对厉帝的大臣悉数被处死。
如果只是看开头的话,这应该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但是宋铮只看了五分钟就知道,冯晓刚绕来绕去,改来改去,最终还是改去了。
尽管在画面处理上有些不同,但是故事的脉络,线索和前世的那个原版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的。
老冯啊!你鼓捣来,鼓捣去,最后还是挖了一个坑,神坑!
其实应该说,冯晓刚拍这部片子,还是很有想法的,如果将那些雷人的细节抛开的话,至少还能达到七十分左右。
技术指标均达优秀,整部电影下来,除了灯光的级别不太够以外,在技术上,几乎可以说是相当不错。
华谊兄弟花那么大价钱组建的主创班底可谓不俗,各位大牌演员也都表现的比较到位,可以说,正是这些人集体拯救了冯晓刚。
首先要重点表扬的就是美术指导叶锦天,锦衣华服对他来说驾轻就熟,毫无难度,人物造型也都颇有特点,既突出了人物个性,又对演员扬长避短。
虽说那被无限放大的所谓茜素红的深刻内涵有过火刻意之嫌,但那也多半是由冯晓刚所致,并不是叶锦天的错。
国际章和周讯的化妆也可以说无可挑剔,一个浓艳凌厉,一个清新素净,一个如火,一个似水,恰到好处。
而场景和灯光的设计方面,若单纯拆开了看分镜,的确对影片的气氛烘托起了重要作用。
比如吴越之地的王子习艺场,竹楼的错落有致,白衣面具的超脱气氛,又比如施杖刑的庭前,高高在上的旁观者,如地狱般重围的凛厉高墙,再比如皇宫内的戏台,孤零零的暗哑颜色,清冷冷的苍白光线。
构图、意境、氛围、气势,几近无可挑剔,只可惜,这些如果做图画的确很完美,而仅有图画,却不能成为电影。
有了谭顿老师,夜宴的配乐水平自然不会离谱,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插曲越人歌是意境十足,张弛有度,而其中周讯低清凛的歌唱,尤其适合青女这个人物的性格。
片中与歌曲相配的那段面具舞蹈也很出彩,虽然貌似异类,却仍很动人。
只是所谓朗郎的钢琴演奏不过是个噱头而已,并未见得独到之处。
剪辑也处于及格以上的水平,影片开始的干净利索,除了那旁白介绍显得画蛇添足了些,片头插入的时机也恰到好处。
后面的诸多武戏剪辑也很得当,不过这些恐怕多要归功于武术指导袁合平的功力,从卧虎藏龙到黑客帝国,袁八爷的动作设计都有形有意,气场夺人。
夜宴也不例外,无论是竹楼群战、雪地救人,还是殿上排练,这几段比较重要的打戏,都毫无争议的提升了影片的水准。
从武戏的部分在全片所占的比重来看,不得不说,袁八爷在拯救过王京的铁鸡斗蜈蚣,提升过徐老怪的男儿当自强,成就了李侒的卧虎藏龙以后,再一次拉了冯晓刚的夜宴一把。
但是除了那些技术因素,以及武戏之外,这部电影还剩下了什么?
从头开始分析,影片的开头,平庸之极,是以“口述加字幕”的方式,来交待故事背景,显然,作为夜宴的头牌菜,对满堂宾客实有怠慢之嫌。
按照宋铮当初给冯小刚的建议,这里应该最好应该借鉴达芬奇密码中,伊万麦克雷解密“圣杯”的手法,采用短片的方式来顾这段背景。
很显然,冯晓刚根本就没当事儿,而他的理由则是,采用这种口述的方式,更显古朴。
背景朗诵完毕后,影片就直切正题,这里并没有采用商业片常规的“第一本”手法,即在开头的10分钟用支线剧情来交待主角的人格特征。
而是利用主线来带出每个主角,手法本无所谓优劣,但显然夜宴的人格表现,或人物出场方式略显突兀,因为缺少“第一本”的提前点睛,使得厉帝和婉后的出场人格有点模糊不清。
其实这里也不必严格套用“第一本”的模式,只要把背景介绍当作“第一本”来表现,以故事片断的方式闪几下,各个人物的性格将呼之欲出了。
对于冯晓刚的现在的这种处理方法,宋铮只能表示,老冯让大片给整魔障了,脑袋瓜子犯晕,连最基本的技术手法都拿捏不住了。
影片开头“刺杀太子”段落的平行剪辑倒是很不错,一边是竹林的悠然自得,一边是皇宫的昏暗压抑,一边是太子的独自吟唱,一边是厉帝婉后的妩媚调情,一边是刺客激战的动感,一边是男女偷欢的柔情。
可惜的是,婉后虽有保全太子之心,厉帝却坚持铲除太子之意,给这段平行剪辑画上不太完美的句号。
这里可以参考宋家皇朝,蒋光头痛恨宋国母,计划在集市开车将国母撞伤,但蒋府内,宋美灵怒喝蒋光头,力挺姐姐。
最后蒋光头没有表明态度,愤然离去,集市这边,汽车险险开过,虚惊一场,客观上说,宋家皇朝的这段平行剪辑,胜在气氛拿捏得当,结尾干净利落。
而夜宴的平行剪辑,两个场景的对比非常深刻,但结尾不够精致,略显拖沓。
对于杀机重生的夜宴,支线情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遗憾的是,影片几乎没有支线,完全就是一根筋。
就好像在看一部纪录片,而不是艺术片,单线式情节使得影片的节奏张弛无道,同时悬念尽失,更难以得到震撼的结尾。
如果让宋铮来处理的话,肯定会在主线之外,延伸出多条支线,宫廷的勾心斗角,自然会分裂出不同的利益集团,应该用支线来体现这些集团之间的利害关系,甚至可以采用两条或三条主线的方式。
比如最简单直白的指环王系列,多线索可以大大提高影片的观赏性,籍由更多种的可能,为观众带来悬念迭起的剧情。
而在冯晓刚的这部夜宴里,主体基本都是宫廷的阴谋,完全是权势与智力的角逐,夜宴的硬伤也正在于此。
继承其单线式情节的乏味,简单弱智的阴谋设计,给本来就平淡的剩菜,再泼上一碗凉水。
无论是婉后的下毒,还是殷太常的黄雀在后,都显得刚愎自用,不光是轻敌,更轻视观众的智商。
如果一切都能重来的话,宋铮一定要建议冯晓刚和本剧的所有编剧先研读古龙先生的大作,再观摩暗花,非常嫌疑犯,七宗罪等影片激发灵感。
无论是阴谋的精巧程度,还是阴谋的展现手法,抑或阴谋的严谨闭环,都值得内地阴谋片的有志之士借鉴。
影片结尾处,婉后被刺的场景,想必是煞费苦心的设计,刺客一直没有露面,而凶器很像是无鸾的短剑,在刺杀成功之后,刺客将短剑扔到水池中,最后镜头俯拍水池,这里是一个定机位的长镜头。
这个长镜头看似冗长,其实很有意味,当短剑落水时,水面的浮草散开,没有任何规律,但当浮草稳定的过程中,渐渐的水池呈现出一个面具图案,这个图案呈现不久,浮草进一步运动,又恢复原来的无规律。
这个结尾,仿佛在暗示刺杀婉后的就是无鸾,当然,无鸾已死,那么也许就是无鸾的党羽。
宋铮确实很欣赏结尾的这份良苦用心,但放在夜宴里,着实画蛇添足。
结尾往往是影片画龙点睛之处,这里的着墨非常考究,少一分则虎头蛇尾,多一分则臃肿累赘。
婉后被刺的这个情节点,能否推动影片的整体剧情继续升华,是个关键,如果不能,少一分其实更好!
因为婉后本就是个人格复杂的女人,她向往权势又多情善媚,真正可谓“爱江山更爱美男”。
影片的结尾,婉后被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她已注定孑然一生,孤独终老,结尾处,她得意的神情,丝毫掩盖不住那份失落与惆怅,她究竟得到了什么?
对于一副行尸走肉而言,生或死已经不重要,夜宴又何必多此一举,把短剑插入死人的心窝?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电影的立意,简单说就是电影的中心思想,直接决定着影片的层次,那么夜宴的立意是什么?
想要传达出什么?
想要给观众留下什么?
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暗示,这使得宋铮看罢感觉索然无味,仿佛看完一场闹剧轰然散场而去。
再仔细想想,夜宴是什么?
这个称呼似乎也有点文不对题起来,从头看到尾,似乎夜宴仅仅就是影片高潮的场景罢了,并非影片的主旨。
而且这个最后场景也缺乏必然性,故事的高潮完全有可能发生在早朝时间、午饭时间、或某个礼庆的日子。
冯晓刚自己说夜宴的想法来源于哈姆雷特,但是,宋铮真的怀疑冯晓刚到底有没有真正读过哈姆雷特原著,如果没有的话,他真的建议冯晓刚研读一遍,然后,把握其精髓再来构思夜宴,行似容易神似难。
西方人的东西倘若难以把握的话,那中国的雷雨总可以吧?
立意明确以后,影片的所有素材都要围绕着这个立意服务,尽量避免陪衬喧宾夺主的尴尬,倘若立意独到,就肯定能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
而冯小刚却连中心思想都没确定出来,这玩意儿甚至可以说,连小学生的作文都不如。
另外,整部电影还存在着几个致命的硬伤。
首先,作为古装片,夜宴的开头和结尾不约而同的出现舞蹈,其中无鸾与婉后还争论过舞术境界的话题。
然而这些舞术的引入,并没有很好的推动剧情的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影片的节奏。
这些舞蹈所要传达的精神,与夜宴的立意一样的混沌不清,就仿佛一道不合时宜的凉菜。
对于舞蹈,冯晓刚首先应该考虑到大部分观众都是外行,应该简单直接的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同时这个精神应该与影片的立意是相对统一,或者互相反衬的。
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应该尽可能压缩舞蹈的戏份,另外,无鸾的“面具论”,即戴面具的舞蹈,才最能考验舞者的表现力,缺乏实际剧情的支撑,显得很空洞,难逃假学究之嫌。
再有就是,袁八爷排出来的武戏虽然很精彩,可是在整部戏里,武戏也未免太多了吧!?
一部刻画宫廷斗争的影片,也硬生生的加入功夫的噱头,诚然,影片中有部分战斗场面,比如刺杀太子、殷隼救驾非常精彩,但这都应该是属于普通的军事格斗,完全没有必要披上武侠的外衣。
更何况一部偏重阴谋的宫廷戏,也不该把无鸾、婉后都设置成武林中人吧!?
说到底,在夜宴中,功夫应该是恰到好处的下酒菜,而不该成为腻味的红烧肉。
参考指环王的格斗模式,主角阿拉贡、金历、精灵王子等,哪个不是一刀一剑的砍杀敌人,采用军事格斗代替“飘逸”的武侠风格,不要动不动就搞轻功、飞檐走壁什么的。
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到整部电影剧情,主题的硬伤,还有一些则是直接挑战观众的智商了。
在竹城中羽林卫追杀太子的那段戏中,陪太子跳舞唱歌的那帮人大概是为了掩护太子逃走,面对杀气腾腾、冷装劲甲的黑色武士和寒光闪闪的刀枪,他们竟然一边面对着残酷的屠杀,一边跳着怪异的舞蹈,直至如凋谢的花瓣般躺倒一地。
这些人都穿着白衣服,带着骷髅般的白面具,要掩护太子逃走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满山遍野的跑。
大家穿戴全是一样的,看那些穷凶极恶的羽林卫追谁去,如果这样处理的话,又紧张,又刺激,又有悬念,一点儿不伤冯大炮的悲壮初衷,看起来还更像大片,也省得太子无鸾蹲在水里头憋气玩儿。
婉后似乎是个妖艳受宠,又很懂武功的女人,不知为何她非要说她是个无助的女人。
她的剑术似乎比太子无鸾还稍强那么一点点,可为何要委曲求全,作践自己?
她要真不满意的话,完全可以趁厉帝不备,一刀拿下,何必凄凄惨惨的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无奈无助的样子?
既然能“凤目生威”,那她就有的是机会取“叔叔”的首级,也不必后来苦心孤诣的下毒,更不用在事情败露后又大呼“阴太长”帮忙。
拜托,太长卿离皇上太远,她自己一伸胳膊就能够到历帝了。
还有,历帝既然决心要除掉太子,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遮遮掩掩?
真就没有任何借口和机会?
相比之下,宋铮倒更欣赏杀伐果断的李世民,气势汹汹地带兵发动玄武门兵变,直接杀了他兄弟,再逼他老爸让位。
手上有兵又谋朝篡位的帝王似乎不必这么羞羞答答,反倒是使用更直接而严厉的手段令太子险象环生更刺激、更吸引人一点。
而太子似乎并不追究在竹城中血腥追杀他的羽林卫是受何人指使,反而不被历帝知道地随意出入宫中的任何地方,苦苦探究他父亲的死因,完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危险。直至在历帝面前与羽林卫表演剑术而险象环生,把生死之战当成了演戏。
婉后在太子临危时冒着可能触犯历帝的危险救了太子,并“一语中的”后,历帝仅是草草杀掉持真剑的羽林卫后散场。
整个情节简单得莫名其妙,大片没有大片应有的气势和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剧情,编剧似乎完全陷入了自己的呓语中。
还有就是,进宫面见皇上时可以带刀的吗?
当幽州节度使裴洪讽刺阴太长时,阴损即刻准备拔刀相向,这tm也太假了吧?
早的不说,秦朝的时候就有严格的制度,任何带兵器上殿者,无论理由多么充分,都是杀头的死罪。
所以荆柯可以放心大胆的追着嬴政满地跑,差点儿就得手了,而下面的卫士却无人敢上来救驾。
是不是很多年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改革开放了?可以随意在皇上面前拎把刀子,杀掉一名朝廷的重臣了?
既然如此,那么如果阴损或是别的什么人想杀掉皇上的话,走前几步不就可以解决了吗?
另外,青女为什么可以穿越羽林卫和御林军的重重关卡,带领一帮蒙着面具、未经任何盘查的人进宫,打断宫中筵席,强烈要求表演歌舞节目?
她老爸也做不到这点吧?
而她带来的这些人中,居然还居然夹带着一个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带着利器的太子。
最让人不解的就是,历帝为何要自己服毒?
他没有任何危险,倒是太子被众多羽林卫挡住而面临绝境,此时背叛他的女人正在大声喝叫太长卿动手,太长卿不敢动手并厉声责骂她,此时的历帝已经完全立于不败之地,照着正常逻辑推演下去,邪恶的势力该大结局了。
历帝能毒杀自己的亲哥哥,难道却在侄子面前唤醒了良心?
然后喝下背叛自己的女人给自己倒下的毒酒,这一结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逻辑吗?
还有道理吗?
这些硬伤,宋铮记得他之前都和冯晓刚说过了,而且,当时冯晓刚也表示列接受,但是等到成片出来之后,尼玛,全都归原位了。
对此,宋铮也只能表示无奈,并且十分理解,虽然集思广益在字面上永远要强于独断专行,但是导演这个行业,本来就是容不得别人指手画脚的。
宋铮也是一样,别人说的再好都没有个卵用,他的想法永远都是最ok的。
所以,对于冯晓刚的不接受,以及固执己见,宋铮也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总之,整部电影就和这些存在的硬伤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伦不类,冯晓刚是内地电影的传奇人物,他开创了内地的贺岁片时代,成就着与张仪谋完全不同的电影风采。
从不见不散到大腕,从一声叹息到手机,冯式电影风格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国电影史上,而冯式幽默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写实化,市井化,粗而不俗。
可如今的夜宴,以往的风格被完全颠覆了,理想主义更加浓郁,不但故事的背景远离了现实,故事的本身也远离了大众。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国内的大导都集体吃了壮阳药一样,憋着劲儿的想要玩儿深沉,突显自己的逼格。
结果就是,整个片子有种强烈的急功近利的倾向,比如开篇动画模仿蝎子王;在外景突出马匹奔跑的飞扬尘土的慢镜头,九个黑袍骑士,从宫殿口向外狂拉的电脑特技,都是抄自指环王。
国际章和的妆容,来自星战和日本片,这个角色也与乱中大公子夫人及其相似,可惜表演的太浅。
中间那个真相展示的表演,抄是中世纪的舞台剧,结尾,国际章正对镜头独白,抄的是希区柯克惯用的银幕内外直接对话。
仿佛是在展示中国人模仿的能力有多强,台词混乱不堪,一会用莎氏的语言,一会又用现在流行的语句,一会又诹文言文,唯一有点新意的是那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僵尸舞,跳了两次,第二次看甚是无聊。
看电影的时候,宋铮甚至不停的想起黑泽明的乱,一部经典之作,同样是改编自莎翁剧本,同样是大制作,但是差别不是一点点。
乱展示的是一个战争狂人年老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受到战乱的报复,电影,情节,故事都是对人的思考和解读,是对莎翁剧本的发展和深入,而夜宴只不过学了个花瓶。
不过说起来,现在这一版的夜宴总的来说,还是比宋铮期待的要好,至少还是能让人耐着性子看完的。
只可惜,对于一个冯晓刚这样以故事见长的导演,夜宴这个作业交的似乎有点儿过于自大,在很大程度上刻意的败给了自己。
在这样一部耗资两千万美国大刀的影片当中,冯晓刚似乎是受宠若惊腿转筋,为转型而抛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虽然,比起老谋子那部生拉强扭的十面埋伏那不知所云的荒诞故事来说,夜宴从背景到人物都清晰而靠谱,但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哈姆雷特”还不足以拯救这单薄浅显的中国宫廷故事,更何况莎翁距离五代十国实在万里之遥。
冯晓刚毕竟没有担当过这样一部大戏的领导者,对整个状况的控制,显得稚嫩有余,亮点有限。
若在从前对小故事的讲述上,冯晓刚表现出来的灵光四射的鬼机灵,可以在片中增加无数点睛之笔。
而像夜宴这样一个大故事,除了宏大的场景和特效堆叠的众多合成人物之外,生生被冯晓刚讲成了一个家庭里几个相关成员的明争暗斗。
整个故事不过是a杀了b,还想杀c,但是d不同意,把a给杀了,c最终死掉,并由e和f陪葬。
说白了,尽管格局很大,但归根结底还是个小故事,人物关系和特点的设置相当传统,既无纰漏,也无意外,也正因为这样,每个人物才都刻画的偏弱不乏平庸。
厉帝对婉后,无鸾对青女,婉后对无鸾的感情,都是在结尾的时候灵光一现,既突兀又乏说服力。
若不是葛大爷的功力深厚,其余演员的角色合适,那突兀的一面会更放大。
当然,黄教主的表演可以说一如既往的彻底失败,一个且勇且柔的兄长形象,被其毁尽颠覆,成了个暧昧迷离的乱伦流氓。
一句话说,冯晓刚是因为太不想再当冯晓刚了,才搞成这样,所谓过犹不及。
而即便忽略整部电影中那数不过来的bug不谈,作为讲小故事的一部电影,夜宴在叙事上还是彻底失败的。
所谓夜宴,大约重点应该在后半部分的筵席,而之前絮叨混乱的铺陈,已经几乎完全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
如果没有那段歌舞后青女的毒发身亡,恐怕连最后的高潮从何而起都不一定。
原本单薄的故事,被抻长拉扁左摇右摆,被迫变形削弱以后,还加入了太多宏大虚妄的场景和眼花缭乱的武打,彻底冲淡了故事本身给人的印象破坏了应有的悬念。
影片中间的那些小高潮完全属于视觉效果,而非戏剧冲突,更是进一步击溃了冯晓刚讲故事的能力。
由此可以证明,若没有袁合平眩目的武戏撑场面,冯晓刚的夜宴不过就停留在中学毕业的水平上。
这部花了大笔钞票的电影,就如同一场性爱关系,虽不失完整,但决称不上意犹未尽。
那冗长沉闷的前戏终于七荤八素的走向实质,而最后的高潮尚不到一首歌唱完的时间。
所以说,冯晓刚就像一个勉强合格的性伙伴,却必定不可能成为共赴和谐的长期情人,一夜情也就罢了。
另外,最让宋铮不能忍的就是,影片中那个远景的皇宫和皇城是哪个混帐公司做的?
而且,三维渲染滥到极致,光给的全都不对,脏乎乎一片还楞冒充云山雾罩,糊弄傻小子哪!
总之,看完夜宴,宋铮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但是肯定也不像冯晓刚自己说的那么好。
给人的感觉就是看着还行,吃着也还行,但是细细品味却又没滋没味儿的韩餐!
冯晓刚的夜宴并不是像老谋子所说的那样“每个中国导演的心里都有一个‘武侠情结’”,因为这首先不是一部武侠片,而是一部宫廷剧。
从深层创作心理上说,冯晓刚似乎在向人们说明:“我不是浅薄的‘大众’,我也可以玩高雅。”
可结果没玩儿好,就体现出了一个字一一闷!
这个字眼似乎与冯晓刚的电影作品挂不上钩,但是夜宴却让宋铮感受到了习惯性的沉闷,这种源自国产古装大片的沉闷,居然一直在各位大导演的作品中弥漫且延续着。
从始作俑者张仪谋开始,对于古装大片的迷恋,几乎变成了一种传染病,但凡是一线大导演必定要染指古装大片,否则便对不起这大导演的名号。
集体身患国产大片症候群的苗头,似乎并无停歇的迹象,病症在愈演愈烈。
冯晓刚以往的作品能够部部大卖,在于他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饶有趣味,语言的生动幽默,以及生活的小感悟,让观众心领神会的暗自偷笑。
不过到了一个有着庞大架构的悲剧故事中,小聪明似乎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反而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宋铮在看夜宴时努力避免发笑,以免激怒坐在他旁边的冯晓刚,不过还是偶有难忍之处,这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细想来,有一部分是因为受以往冯晓刚电影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包括葛大爷这位御用演员的熟悉口吻。
葛大爷这位当年的戛纳影帝,演技自是不容置疑,不过他与冯晓刚之间起的化学反应却是另一番效果,或许换个男主角可能会好点些。
影片最最重大的硬伤还是台词,整部电影看下来,宋铮几乎能够从中品味到莎士比亚戏剧、冯式贺岁片、现代诗化流行语、半文半白多种语境,如此多风格化的语言,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作品,又怎么能不发笑。
整部影片语言风格的不统一,对影片整体风格的确立是致命伤,而不统一性同样也存在于影片的许多方面。
冯晓刚自己都说了,夜宴是借鉴了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那么如果让这个西化的故事完全按莎剧风格演绎也无不可,可影片偏偏却有些贪多嚼不烂,又是吸收西方的宫廷故事,又是将日本电影元素溶入到影片之中,武士道的剖腹和舞蹈的日本能剧化,这些倒底对影片有多少补益,中华古装外壳下有多少自己的文化内核。
既然说中国大片都爱学习借鉴黑泽明,那么不妨来真的去看看黑泽明的代表作品乱,同样是改编自莎剧的李尔王,打开后却是一幅没有多少西化痕迹的日本战国画卷,可是,冯晓刚在夜宴中表达出的时而文艺,时而世俗的风格,向多种异域文化的模仿拼凑难以建立本位文化的特色,使人难以读到多少历史的味道,画面能够达到的也只是形似而已。
可以借一个框架,不过往里填充的还得是自己的东西,需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冯晓刚在夜宴中想表达的是欲望、爱情、仇恨,他将哈姆雷特的故事进行了扩展,让皇帝、皇后与太子之间形成了三角关系,也让皇后、青女与太子间形成另一个三角。
中肯的说,冯晓刚讲故事的能力要强于老谋子和陈凯歌,影片故事的发展在绝大部分时间还是顺畅完整的,比之十面埋伏、无极的纰漏百出,夜宴的故事算是比较象样了。
只是故事推进到结尾夜宴时,却没有能激发出应有的高潮,而只是一具具尸体的累加,尤其是皇帝的饮毒自尽更是缺少说服力。
宋铮明白冯小刚想表达的是葛大爷饰演的皇帝痴迷于皇后而不惜舍命,但影片对这点的铺垫明显是不够的,最后皇帝的死带给观众的还是突兀。
当然,相比其他几位大导的大片,夜宴算得上是靠谱了,但它仍然逃不脱某种通病,比如暴露的情色镜头和华丽的动作设计。
所有中国的大片都是武侠动作片,因为功夫是咱们中国独有而外国没有的,就跟大熊猫一样可以拿出国门去炫耀,实际上说穿了大片就是拍给外国人看的。
而袁合平、叶锦天、谭顿这样在好莱坞得过大奖的班底,就成了大片的有机组合部分,来来去去总是这几位,这些墙外香的电影人,几乎成了国内大导演打海外牌的卖点。
夜宴中的动作的确很漂亮,但是所有的动作设计必须服务于内容,过多或者过分夸张都不好。
夜宴中不少动作桥段看起来都无存在的必要,比如将皇后设计成高手就很傻逼,实在有为打而准备设计。
而皇后与太子一见面就来上一段打斗,实在是形式大于意义,另外将棍刑设计得如此夸张更是令人咂舌,事实上这一桥段只需要表达出残酷性便可以,实在没必要让人飞上翻下的。
将所有存在的动作场面都极尽华丽之所能,事实上反而减弱了影片作为历史悲剧的厚重感,影片充满了轻浮的气息。
而暴露的情色镜头更是在大片中出现得相当频繁,但宋铮也对这些镜头存在的意义心存疑问,影片中出现情色的地方是否真的有必要?
它对故事的发展或者推动有什么影响?
恐怕将某几组镜头剪去也对整个影片无甚影响,存在只是为了商业考虑,赚取眼球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影片的炒作手段。
国产大片的一大通病看起来也传染到了冯晓刚的身上,这种病就是经常将一個简简单单的故事,故弄玄虚地复杂化,然后强加上一个伟大的内涵,而形式与思想往往显得格格不入,不知是过分倚重形式而忽略了足够的铺垫,还是原本准备的底蕴就不足,呈现于人们眼前的作品都尽显出空洞虚浮。
电影放完了,会议室里格外的安静,宋铮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率先发出了一声叹息!
appappshuzhangg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