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与奚在李窟哥与可度者两位酋长的统治下,一直安分守己,三方关系很融洽、和谐……但是,国与国(或者说两个政权之间)之间能够做到相安无事、友谊长青的概率是不高的。△公元660年,李窟哥与可度者先后去世,他们的继任却不安分了。

    契丹李窟哥的继任者为阿卜固、奚可度者的继任者为匹帝,这两位仁兄竟然联手反唐了!原因无可查,或许是受突厥的挑唆,或许想摆脱与大唐的藩属关系。这两位的反唐军事行动毫无可圈可点之处,很快就被大唐给镇压了,阿卜固被俘,匹帝在乱军中被阵斩。

    前去镇压叛乱的大唐将领也都是基本没有名气的人,如来自突厥的阿史德枢宾、延陀梯真、霫的酋长李含珠等人,唯一有点名气的是已经刚刚上任的魏州刺史狄仁杰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解放所有在此服苦役的百姓们回家,忙他们该忙的事儿去!听闻消息的百姓们大为高兴,史载“百姓咸歌诵之,相与立碑以纪恩惠。”独孤思庄所说的契丹大举入侵非虚言,此时契丹正大闹河北,攻城略地,兵锋所至,难以抵挡。

    黄河以北地区震动,狄仁杰临危受命,应朝廷所派,前来主持魏州事务,防备契丹继续南下侵扰。……帷幕就此拉开!唐时,在东北/华北存在契丹、奚、霫(音:xi)、室韦、靺鞨等少数民族政权。

    初唐,在李渊、李世民两代皇帝的努力下,各民族势力先后臣服大唐。未明确表示臣服的,也在向大唐朝贡。认可大唐的宗主国地位。

    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被四方民族朝拜尊称为“天可汗”。进一步确立了大唐对周边民族势力的名义上的藩属关系!这其中,契丹、奚因与唐直接接壤,与唐之间的故事就多了起来。唐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在契丹设立松漠都督府,以契丹酋长大贺窟哥为都督,并赐姓李;在奚设立饶乐都督府,以奚酋长可度者为都督。

    升级为右领军郎将的薛仁贵。随后,唐任命李窟哥的孙子李尽忠为松漠都督府都督,继续统治契丹。

    那我们的故事就从契丹开始吧。契丹与奚的叛乱被镇压之后。高宗任命李窟哥的孙子李尽忠为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府都督;李窟哥的另一个孙子枯莫离则被任命为左卫将军、弹汗州刺史、归顺郡王;还有一个孙子,是武德初年就投靠大唐的契丹部落酋长孙敖曹的孙子孙万荣,被任命为归诚州刺史。

    提前说一下,这个孙万荣,很是厉害!噢,孙万荣还有个身份——李尽忠的妹夫,俩人是连襟!契丹在李窟哥、孙万荣、枯莫离等人的统领下,继续与唐朝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且。在大唐历次征讨朝鲜半岛三国的战争中,都能看到契丹士兵的身影。

    甚至到了睿宗李旦垂拱初年(约公元686年),孙万荣一度被封为右钤卫将军(钤,音qián)、永乐县公。若非契丹恢复了与大唐的藩属关系。这种升迁是绝无可能的。这就是开场时“契丹大举入侵”前双方的关系,只能说,虽然有磕磕绊绊。但大形势是好的。那如今双方反目,刀枪相向的原因是什么?

    很简单: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文翙,时任营州都督。赵文翙。史书无传,仅出现于此处。营州为大唐东北重镇,西边比邻奚,北边比邻契丹,东边是安东都护府。

    周边形势可知,营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赵文翙能够镇守此处,可知他也非等闲之辈——等闲之辈也不可能被派来这里。不过,赵文翙却不是个好人,为人傲慢无礼而又固执,更仗着自己是大唐要员,平时不把契丹和奚放在眼里,把人家的酋长都当做奴仆来使唤,这些酋长中,就包括李尽忠、孙万荣等人。

    出于实力不对等以及从大局考虑,李尽忠、孙万荣等人忍了!直到公元696年,他们忍无可忍了!这一年,契丹发生了大饥荒,少数民族,平时主要食物就是养的牛啊羊啊,运气好点还能出去打点猎物。

    这要是发生了饥荒,不像中原,平时还储备着粮食,米饭吃不成,喝稀粥也能凑合过。您问没有粮食,不是还有牛羊嘛?得了,人都没得吃,牛羊更是早就饿死了,那是吃一只少一只!作为比邻契丹的营州都督府,不可能不知道这一情况,应该在这个时候给予接济,帮人家渡过难关。

    可赵文翙却视而不见,眼看着契丹族人挨饿,却不予理睬。平时欺负我们也就算了,现在契丹有难,你赵文翙竟然袖手旁观!饭都没得吃,早晚饿死,不如战死——反了!刚好此时大唐边境的大部精力被牵制于西线吐蕃战场,两个月前,唐军大败于吐蕃之手

    此时大唐——确切说是武周朝——的皇帝已经是武曌了(我们熟知的武则天)。她执政以来,大唐内部的情势在《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皇帝>里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

    在本纪<则天皇帝>中,有一个字出现的概率和频率极高,这个字就是——“杀”!

    第一杀,“大杀唐宗室”,我就引用其中的两句话吧:“杀韩王元嘉、鲁王灵夔、范阳郡王霭、黄国公譔、东莞郡公融及常乐公主”“杀南安君王颍、鄅国公昭及诸宗室李直、李敞、李然、李勋、李策、李越、李黯、李玄、李英、李志业、李知言、李玄贞。”

    第二杀,大杀文武大臣,杀中书令裴炎、杀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杀天官(吏部)侍郎郑玄挺、杀夏官(兵部)侍郎崔察、杀地官(户部)尚书王本立、杀冬官(工部)尚书苏幹……以上是文官;武将呢,杀左鹰扬卫将军赵怀节、杀将军阿史那惠、杀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勣、杀左豹韬卫将军卫蒲山、杀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

    特别是公元688年到公元691年的四年时间里,仅仅《新唐书》中。“杀”字就出现了43次,“杀”字后紧跟的人名多达95人。

    举国精英。在这场历时数年的血腥大屠杀中损失殆尽。

    以上名字,大家可能第一次看到。那些人的死,无足轻重,特别是李氏宗室,大都是些养尊处优的王公,平时的主要工作也就是吃喝玩乐,死与不死,无关帝国紧要。

    但是下面两个名字却重要了,并且你不会陌生:程务挺(程名振之子)、黑齿常之(击败过苏定方),也在这次大清洗中被杀。

    同时。还有两个陌生的名字——王方翼、李孝逸——都是能征善战的主,虽然之前我们没认识到他们,不过,在以后的突厥、吐蕃方面,包括镇压徐敬业叛乱方面,他们二位将会登场。

    只是,现在,只要名字出现过的人,都已经直接或者间接丧命于武则天的屠刀下了。

    一句话。大唐的内忧,实为武则天的清除异己之大屠杀。

    那么外患呢,就是大唐周边不安分的藩夷了,包括吐蕃、突厥。牵制了大唐绝大部分的精力。此处略提,详情的以后再说!

    回过头来看看契丹方面的动静。

    占据营州,队伍扩大之后。契丹酋长、原松漠都督府都督李尽忠给自己封了个很响亮的名号“无上可汗”!

    “无上可汗”李尽忠任命号称为“契丹名将”的孙万荣为前锋,率领号称“十万”的契丹军一番攻城略地。气势非凡,唐史形容为“所向皆下……”。

    契丹军的下一目标是营州城附近的崇州!

    在崇州城下。孙万荣遭遇了大唐派出的第一支平叛军——陇山军,主将为陇山军讨击副使许钦寂。

    ※至死不屈许氏二兄弟之许钦寂

    “兄弟死王事,世名其忠”——《新唐书》卷九十

    许钦寂,唐初功臣许绍的曾孙,袭父爵为谯国公,湖北安陆人,生年不详,仕途履历不详,功绩不详。

    “军败,被擒!”许钦寂的首秀如此不堪,本不值得一提。但是他随后的表现,却让我们肃然起敬。

    擒获许钦寂,孙万荣甚是开心。他知道,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俘虏,这可是大唐功臣之后、谯国公、陇山军讨击副使,不能杀,得利用好这张牌,利用他来招降大唐东北边陲各地的唐军。

    从“世名其忠”中,我们可以肯定地猜测到,头顶如此盛名的许钦寂在此时应该选择自杀,才对得起这一句评价,才不会让孙万荣的阴谋得逞。

    让人失望的是,许钦寂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他知道,现在他还不能死,他决定将计就计,打碎孙万荣的如意算盘——即使那样会必死无疑!

    信心满满的孙万荣押着许钦寂率军来到了安东都护府所在地——新城城下。新城的驻防者为时任都护裴玄珪。

    孙万荣没有啰嗦,直接喊来许钦寂,“去,说服城里的唐军,让他们投降!”

    孙万荣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新城唐军在许钦寂的说辞下能够投降是最好的结果。即使许钦寂说服失败,对新城唐军的心理也是很大的打击——毕竟,你们的平叛军主帅现在都已经沦为我的阶下囚了!而且现在还来帮我招降你们,不信动摇不了你们的士气!

    不过,孙万荣不敢肯定这个人会答应自己的要求!

    出乎孙万荣的意料,许钦寂竟然没有拒绝,完全遵命,径直往城门走去。

    志得意满的孙万荣想看看许钦寂是如何招降新城的,或许,这可以开创一种取胜模式——劝降模式。

    他远远地注视着许钦寂,看到许钦寂走到城墙下时,孙万荣竖起了耳朵,他要仔细听,他期待着……

    “狂贼契丹肯定会被上天所惩罚,灭亡只在旦夕,您只管勉励士兵严密防守,以保全忠诚和气节!”面对站在城头的安东都护裴玄珪,许钦寂如此大声喊道。

    “狂贼天殃,灭在朝夕,公但励兵谨守以全忠节百五

    傻眼儿了,孙万荣傻眼儿了!彻底被忽悠了!

    这个人不怕死吗?刀剑加颈,命悬一线,竟敢违背我的意志!

    大怒之下,孙万荣杀死了许钦寂。

    我相信,许钦寂瞑目了,他委屈求生,只是为了今天的这次表现。

    有时候,卑微的活着比死去更让人痛苦。

    兵败被俘已经是奇耻大辱,我唯一能够挽回战败影响的机会就在这里!这也是我唯一能够为这个帝国所做的最后的一点贡献!

    新城内的唐军都目睹了这一幕,士气高涨,如果孙万荣继续攻击安东城,肯定会吃亏。

    可,如果因为一个许钦寂就撤兵,也显示自己的太无能了。

    孙万荣左右为难!

    幸运的是,大唐(武周)皇帝武则天给孙万荣解围了。她给他提供了一个撤兵的绝好机会。

    契丹反唐的消息传到朝廷,武则天大为震怒,吐蕃刚刚羞辱了我,你小小契丹也敢犯上?欺我一个女人家?做个女人不容易!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干就干!

    公元696年五月二十五日,武则天当即组建征讨契丹大军,着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多达28位将军领兵出征。

    气势宏大,亘古未有!

    这么大的架势,高祖朝打天下时没有过,太宗朝征四方时也没有过,高宗朝安边境时更没有过!

    谁说女子不如男!

    真本事有没有暂且不论,架势先拿出来再说!

    架势这东西很好使,有时候比真本事都管用。比方说,做贼心虚,那得看贼遇到什么样的人,遇到胆儿大架势大的人,这贼就心虚了;遇到胆儿小没架势的人,贼就嚣张了。一句话,架势管用与否,那得看有没有真本事!如果没那个真本事,虚张声势,被人识破后,下场会很惨!

    那我们看看这28将征讨大军背后有没有真没事。(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唐朝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朝月清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98章【征战天下】-唐朝那些事儿有声小说2,唐朝那些事儿,笔趣阁并收藏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