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曹操似笑非笑地侧头看向荀攸。“公达,今日可是你有些大意了!”
“主公,您是指……”
荀攸一时没理解曹操想说什么,干脆直接询问,他明白曹操其实很享受这种感觉。
“如今时局,一个大将军岂能让孙坚满足?焉能让他心中有些迫不及待?”曹操微微笑道。
“嗖!”
荀攸的目光瞬间变得愕然,随之慢慢变得复杂,他从曹操这句话中,突然想到了很多!
可是他很快就让自己平静下来,深吸口气:“主公莫非想上表天子,以孙坚为王?”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曹操望着荀攸,皱眉问:“只有封王,才能使得孙坚迫不及待,甚至渴望更进一步。因而,当孤平定北方之际,其必设法全心图谋失去楚王的荆州,以成大势。”
“如此,方能使得楚国始终处在内忧外患之境地,我等则只需遥作掌控,便可得到宝贵的时间,待平定并州,励精图治两三年,挥百万大军南下,何人能敌?”
“主公之策甚妙!”
荀攸聪明的先恭维一句,才定了定神,深深地凝望着曹操,以不肯定的语气说出自己想法:“可是,主公此策虽妙,却意味良多,主公以为,封王之事是否为时过早?”
“你以为呢?”曹操的眼睛突然眯起,非常平静地与荀攸对视,看上去似乎就是随口一问。
可荀攸这会儿却明白了,曹操已经下定决心。而且是很强烈的决心。不可更改。现在这看似随意的询问,其实是在试探自己。
其实,这个问题荀攸不是没想过,相反很早以前就想过,只是曹操的手段很深,许多时候让人摸不清究竟是否有那个意思,而从现在的对话,他已经明白曹操的真实想法。
事实上。他本身对于曹操的想法,是没什么意见的,甚至是偏向于支持,可他知道,肯定有很多人不支持。
因为他能看出,曹操执意要给孙坚封王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为了促使其与楚国交战,如果那样,未必一定要封王,虽说封王的效果更好。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对曹操平定天下也是不利的。
至少从今往后。所谓天子,所谓朝廷就彻底遭到废弃,孙坚将可以名正言顺,以王者之身教化百姓。
相反,曹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却是那些因朝廷名义而聚集起来的内部势力。
因此,若单纯从谋划出发,肯定是弊大于利。
可曹操却这般执意,即便在他用“是否为时过早”来婉言提醒后,还反口探问,足以说明一切。
那就是曹操自己已经想称王!
荀攸心里对此并不反对,只是觉得还是有些早,只因为曹操的情况与楚国不同。
曹操麾下除了心腹,很大一部分是靠着“挟天子而令诸侯”聚集起来的,其中更是有好些人,一直相信曹操只是想做个权臣,最终还是会将汉室江山交还天子。
不管天子究竟立谁,但终究还是大汉,曹操就好像伊尹、霍光那般。
可如果曹操称王,那么顷刻间,这一切就会变成笑话,等同于告诉所有人,其实他也想推翻大汉的统治。
那么,可以说,当曹操封王的那一刻,就是大汉真正灭亡的时候。
可以想见,朝中很多人都不会答应!
荀攸此时心中最肯定的一个,就是那个年龄比他小,却有王佐之才,一直尽心竭力为曹操坐镇后方,掌控大局的叔父——荀彧!
可是以曹操的性格,若是下定决心,那么就肯定是要彻底肃清内部的一切。
荀攸甚至感觉,曹操突然升起这个想法,应该是与楚王的死有关,当楚王死后,曹操以为自己最危险的敌人已经不在,他不必担心自己在肃清内部的时候,天下大势却突然失控,因此才决定早早称王,一劳永逸。
脑中电光火石般思考着种种,荀攸的回答却也不慢。
“主公,臣虽以为时日有些过早,但若主公决心已下,臣自当遵从。”
其实荀攸推测的一点不错,曹操历史上很迟才称王,就是因为顾虑当时的局势,毕竟赤壁之前,还有皇室宗亲刘备、刘表和刘璋等人手握重兵,再加上孙权。
虽然他不惧刘表等辈,可却不想逼得他们联合起来,也不敢妄动自己的根基,担心为对方所趁。
不然,后来如何能有荆州的不战而降!
若他早称王,灭汉之心昭然若揭,荆州刘氏根本就不敢投降,那不明摆着送死吗?之所以投降,就是被曹操只做权臣,不反汉的表象给迷惑了!
特别是后来赤壁战败,刘备崛起,孙刘联盟,更是让他急于团结所有力量,恢复和增强实力,因此一拖再拖,直至局势稳定。
可现在,楚王死了,楚国内忧外患,单单剩下一个孙家,却还想着取荆州为屏障,成就大势。
因此,他认为,短时期内根本没有真正能威胁他的势力,从而决定趁早肃清内部,剪除后顾之忧。
这想法完全没错,当然,前提是楚王真的死了,楚国真会乱成一团!
曹操此刻听到荀攸的回答,非常高兴,当场大笑不止,亲自起身上前抓住荀攸的手,语重心长地道:“多年来,孤一直引你为心腹,这才实言相告,怕是太过突然,有些吓着你了!”
“主公言重了,万般皆有定数,大汉气数已尽,今日之局亦是天意!”荀攸微笑着回道。
没想曹操却随之叹了口气,发自内心地喋喋自语:“公达,其实这也并非孤之本意,当年若非见天下诸侯个个阴险狡诈,各为私利,孤又如何会走到今日,若论清廉治政,忠君为国,天下之人,早年又有几人能及我?一切只因心死而已!”
曹操这番话倒是发自肺腑,可惜荀攸信不信,就没人知道了。
不多时,戏志才、程昱和众多军中大将也先后赶至厅内,曹操面色如常,很快与众人定下了返回冀州,准备讨伐并州的各项事宜。
聚议简短而直接,不过小半个时辰,就各自散去。
曹操唯独留下了曹仁。
“子孝,有件事孤欲你去做,只是此事需要机警些,你可有自信办好?”
“主公且说说看,末将若能,绝不推脱!”曹仁面对曹操那是死忠,语气非常直接,也非常肯定。
“你且附耳过来!”
曹仁越加迷惑了,却还是听话的将头凑了过去。
随着曹操在其耳旁轻语,曹仁的眼神越来越惊讶,到最后已是目瞪口呆,许久都没回过神来。
“主公,这样真的好吗?”曹仁有些不确定的问。
曹操眼放寒光,拍了拍曹仁的肩膀。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此二人心怀不轨,必除之!”(未完待续。。)
“主公,您是指……”
荀攸一时没理解曹操想说什么,干脆直接询问,他明白曹操其实很享受这种感觉。
“如今时局,一个大将军岂能让孙坚满足?焉能让他心中有些迫不及待?”曹操微微笑道。
“嗖!”
荀攸的目光瞬间变得愕然,随之慢慢变得复杂,他从曹操这句话中,突然想到了很多!
可是他很快就让自己平静下来,深吸口气:“主公莫非想上表天子,以孙坚为王?”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曹操望着荀攸,皱眉问:“只有封王,才能使得孙坚迫不及待,甚至渴望更进一步。因而,当孤平定北方之际,其必设法全心图谋失去楚王的荆州,以成大势。”
“如此,方能使得楚国始终处在内忧外患之境地,我等则只需遥作掌控,便可得到宝贵的时间,待平定并州,励精图治两三年,挥百万大军南下,何人能敌?”
“主公之策甚妙!”
荀攸聪明的先恭维一句,才定了定神,深深地凝望着曹操,以不肯定的语气说出自己想法:“可是,主公此策虽妙,却意味良多,主公以为,封王之事是否为时过早?”
“你以为呢?”曹操的眼睛突然眯起,非常平静地与荀攸对视,看上去似乎就是随口一问。
可荀攸这会儿却明白了,曹操已经下定决心。而且是很强烈的决心。不可更改。现在这看似随意的询问,其实是在试探自己。
其实,这个问题荀攸不是没想过,相反很早以前就想过,只是曹操的手段很深,许多时候让人摸不清究竟是否有那个意思,而从现在的对话,他已经明白曹操的真实想法。
事实上。他本身对于曹操的想法,是没什么意见的,甚至是偏向于支持,可他知道,肯定有很多人不支持。
因为他能看出,曹操执意要给孙坚封王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为了促使其与楚国交战,如果那样,未必一定要封王,虽说封王的效果更好。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对曹操平定天下也是不利的。
至少从今往后。所谓天子,所谓朝廷就彻底遭到废弃,孙坚将可以名正言顺,以王者之身教化百姓。
相反,曹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却是那些因朝廷名义而聚集起来的内部势力。
因此,若单纯从谋划出发,肯定是弊大于利。
可曹操却这般执意,即便在他用“是否为时过早”来婉言提醒后,还反口探问,足以说明一切。
那就是曹操自己已经想称王!
荀攸心里对此并不反对,只是觉得还是有些早,只因为曹操的情况与楚国不同。
曹操麾下除了心腹,很大一部分是靠着“挟天子而令诸侯”聚集起来的,其中更是有好些人,一直相信曹操只是想做个权臣,最终还是会将汉室江山交还天子。
不管天子究竟立谁,但终究还是大汉,曹操就好像伊尹、霍光那般。
可如果曹操称王,那么顷刻间,这一切就会变成笑话,等同于告诉所有人,其实他也想推翻大汉的统治。
那么,可以说,当曹操封王的那一刻,就是大汉真正灭亡的时候。
可以想见,朝中很多人都不会答应!
荀攸此时心中最肯定的一个,就是那个年龄比他小,却有王佐之才,一直尽心竭力为曹操坐镇后方,掌控大局的叔父——荀彧!
可是以曹操的性格,若是下定决心,那么就肯定是要彻底肃清内部的一切。
荀攸甚至感觉,曹操突然升起这个想法,应该是与楚王的死有关,当楚王死后,曹操以为自己最危险的敌人已经不在,他不必担心自己在肃清内部的时候,天下大势却突然失控,因此才决定早早称王,一劳永逸。
脑中电光火石般思考着种种,荀攸的回答却也不慢。
“主公,臣虽以为时日有些过早,但若主公决心已下,臣自当遵从。”
其实荀攸推测的一点不错,曹操历史上很迟才称王,就是因为顾虑当时的局势,毕竟赤壁之前,还有皇室宗亲刘备、刘表和刘璋等人手握重兵,再加上孙权。
虽然他不惧刘表等辈,可却不想逼得他们联合起来,也不敢妄动自己的根基,担心为对方所趁。
不然,后来如何能有荆州的不战而降!
若他早称王,灭汉之心昭然若揭,荆州刘氏根本就不敢投降,那不明摆着送死吗?之所以投降,就是被曹操只做权臣,不反汉的表象给迷惑了!
特别是后来赤壁战败,刘备崛起,孙刘联盟,更是让他急于团结所有力量,恢复和增强实力,因此一拖再拖,直至局势稳定。
可现在,楚王死了,楚国内忧外患,单单剩下一个孙家,却还想着取荆州为屏障,成就大势。
因此,他认为,短时期内根本没有真正能威胁他的势力,从而决定趁早肃清内部,剪除后顾之忧。
这想法完全没错,当然,前提是楚王真的死了,楚国真会乱成一团!
曹操此刻听到荀攸的回答,非常高兴,当场大笑不止,亲自起身上前抓住荀攸的手,语重心长地道:“多年来,孤一直引你为心腹,这才实言相告,怕是太过突然,有些吓着你了!”
“主公言重了,万般皆有定数,大汉气数已尽,今日之局亦是天意!”荀攸微笑着回道。
没想曹操却随之叹了口气,发自内心地喋喋自语:“公达,其实这也并非孤之本意,当年若非见天下诸侯个个阴险狡诈,各为私利,孤又如何会走到今日,若论清廉治政,忠君为国,天下之人,早年又有几人能及我?一切只因心死而已!”
曹操这番话倒是发自肺腑,可惜荀攸信不信,就没人知道了。
不多时,戏志才、程昱和众多军中大将也先后赶至厅内,曹操面色如常,很快与众人定下了返回冀州,准备讨伐并州的各项事宜。
聚议简短而直接,不过小半个时辰,就各自散去。
曹操唯独留下了曹仁。
“子孝,有件事孤欲你去做,只是此事需要机警些,你可有自信办好?”
“主公且说说看,末将若能,绝不推脱!”曹仁面对曹操那是死忠,语气非常直接,也非常肯定。
“你且附耳过来!”
曹仁越加迷惑了,却还是听话的将头凑了过去。
随着曹操在其耳旁轻语,曹仁的眼神越来越惊讶,到最后已是目瞪口呆,许久都没回过神来。
“主公,这样真的好吗?”曹仁有些不确定的问。
曹操眼放寒光,拍了拍曹仁的肩膀。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此二人心怀不轨,必除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