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兴二年二月十五,距离成都最远的毛炅到达成都。至此,关彝的幕府班子搭建完成。
然后关彝根本不给毛炅接风洗宴的时间,直接召开了关氏大司马府第一次工作会议。
“诸位能够响应关彝的征辟,足感盛情,关彝在此拜谢诸位。”
“不敢,能得到威震华夏的大司马征辟,是我等的荣幸。”
“各位,关彝做事,从来只重实务,不图虚名。所以客气的话不讲了,我们直接进入正题。首先,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嗯,本官关彝,字子丰本府的留府长史马过马改之现在还在巴东郡与东吴交涉俘虏置换的事情,未能来。而这一位则是大司农糜照糜伯耀,他虽然不是大司马府上的人,但今天的会议与他有关。因此彝请他列席。接下来,方伯”
“喏!大司马,诸位同僚。在下霍在,字方伯。现在觍颜位居大司马府随军长史一职。如各位所知,家父乃是左将军霍绍先。所以在出仕大司马之前,某从未做过亲民官,也未曾领军作战。所以以后还要请诸位同僚不吝赐教!”
“呃,诸位同僚,在下牵弘,字仲远。如各位所知,在下是个曹魏,啊,不,是个伪魏的降将”
在众人的自我介绍完毕后,关彝说道:“承蒙陛下信任,准许关彝开府治事。本官深感责任重大,自接任以来,真真是寝食难安。因为诸位以后都是大司马府的主要官员,所以本官需要给诸位说说本官近几年的打算。”
“本官计划,未来五年之内,我大汉的主要政策是:休养生息,保境安民。只要伪魏或东吴不来犯我,我大汉五年内不得北伐!”
关彝此言一出,其他人还没什么,几个益州籍的官员,特别是出身益州大族的杜轸、李骧、杨稷等人纷纷起身:“明公爱惜百姓,益州之福也。”
哎,还是益州之福而不是大汉之福么?算了,观念的转变,不在一朝一夕,慢慢来吧。
“现在,司马昭已经封王了。伪魏的国祚其实和司马昭的寿命已经几乎等同。只要司马昭一死,伪魏必然被晋所取代。从这次司马昭即使是在遭遇空前大败的情况下也要强行上位来看,这老贼的寿命也没有多久了。所以,不出五年,伪魏必亡。那时候,新兴的晋国也急需稳定。所以短时间内,我大汉没有外敌大举进犯的隐忧。”
“明公所言极是。”
“所以我们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来理顺大汉内部的民事、兵事。本官也要先说明一下,本官是坚定支持北伐的。但本官认为,北伐可行,但不可滥行。所以以后由本官亲自主持的北伐,次数绝不会多。若是一次成功当然最好,即便不能一次成功,本官也在此承诺,以后只要本官执政,大汉的北伐,每五年最多一次!”
还是要北伐么?不过还好,五年一次,不像姜维那样五年八次。算啦,这些荆州人(元从派还是习惯性的被认为是荆州人)要北伐是阻止不了的,只要节制点就好哪。
“为了以后北伐能够一举成功,所以接下来的五年,我们必须要积累足够的钱粮、士兵、甲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要勤修内政,改善民生。这就是未来诸位的工作。为了诸位将来的工作能够有的放矢,所以本官对各位的任职有了一点想法。”
当然,关彝现在是什么人?他客气的说是一点想法,你不能以为那真的只是一点想法。其实,那是决定。你执行就好了。
除开马过、霍在和三位曹魏降将之外。关彝对这九位新幕僚的职务安排是这样的。
作为诸葛亮现在唯一的直系血脉后人,顶着满门忠烈光环以及继承了诸葛瞻蜀汉内无敌光环的诸葛京,担任典学从事教育部部长。当然,把诸葛京请入大司马府,更多是向蜀汉的荆州派表现出一种姿态。十六岁的少年郎,你是不能指望他能有多少能力的。教育这一块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是马过亲自主管。
清廉正直、办事干练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吕雅,担任司闻令情报局局长、舆情控制局局长。
持身以正,淡泊名利,但又重视君臣纲常的郤正,担任都官从事组织人事部部长。
当清官当到后世海瑞程度的常忌,自然担任督邮从事检察院院长、反贪局局长。
出身益州世家大族,办事干练的杜轸,担任考功从事作为官员,你贪污受贿当然不对,以后自然有常忌来收拾你。但是你不贪污的同时也不做事那也是不行的。以后每年大司马府要对蜀汉所有地方官员进行考核,相关指标完不成,自然是杜轸来收拾你。
同样出身益州世家大族,精于算学的李骧,担任度支从事财政部部长。
长期生长在南中,善于和各个少数民族打交道,而且因为马忠的缘故,在南中有着极高威望的马义,担任理藩从事民族事务部部长。
英勇豪迈,恪尽职守,而且善于统兵的毛炅,担任兵曹从事国防后勤保障部部长。
善于拉拢人心,同样恪尽职守的杨稷,担任内务从事内政部部长。协调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大司马府与皇宫、尚台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各郡之间的关系等等。
一方面,是关彝本身的威望。另一方面则是充分考虑到了各人的特长。还有就是这么多的益州人是第一次进入蜀汉决策机关担任职务根本没心思挑肥拣瘦。所以,关彝的诸多任命,非常顺利的获得了众人的一致认同。
“职务分派已定,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工作了。本官从出知涪陵郡起就有一项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计算自己的家底。所以,这也是本次会议请大司农过来的原因。接下来,请伯耀为我们报一报大汉现在的家底”
“喏,大司马,各位同僚。照刚刚接任大司农不久,看到我大汉现在的情形,也是触目惊心啊。本官先跟大家念一念建兴五年(西元227年,诸葛亮北伐前一年)的数据。”
“建兴五年,大汉全国在册民户二十三万户,九十八万口,兵十五万。在册田地两千四百五十万亩。当年赋税,钱三亿六千五百万。粮食一百八十万石。此外还有蜀锦等物资外销的补贴,累计钱两亿五千万,粮食六十五万石。再加上盐铁获利有三亿在开支军费和官员俸禄后,当年财政结余是钱一亿六千万,粮食六十三万石。”
“接下来是延熙十六年(费祎遇刺当年),全国在册民户三十一万户,一百一十六万口,兵七万。在册田地三千零二十五万亩。当年赋税,钱三亿三千二百万,粮食二百五十八万。蜀锦等外销补贴是钱四亿,粮食九十五万石。盐铁获利五亿零二十万当年财政结余是钱六亿五千万,粮食一百二十万石。”
“最后是景耀六年(263年,曹魏伐蜀当年),全国在册民户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兵十万零两千。在册田地两千万亩。当年赋税,钱五亿八千万,粮食四百五十万。蜀锦外销补贴钱一亿三千万,粮食一百万石,盐铁获利十亿七千万当年结余,呃,没有结余,还拉了以前府库的部分库存”
“诸位,听完大司农的这一串数据,可曾想明白了什么?”关彝语气低沉的说道:“触目惊心啊!我大汉自费大将军遇刺之后,这国家的庶政简直是以秤砣落地的速度在飞速堕落啊!”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建兴五年,诸葛亮刚刚平定南中之乱,整个蜀汉从夷陵之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刚刚开始恢复。那时候每户自耕农大约十亩地,每户人家对朝廷的负担是每年上缴1500钱和8石粮食。此外还要接受盐政方面的盘剥。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涪陵郡这样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稻田每亩的产量大约是五石。成都平原因为有都江堰的保障,每亩亩产多一点,但因为稻种的问题,所以也就七到八石左右。一个家庭三到五口人,种十亩田。一年的收获大约是70石。
按照一石粮食在三国时代的售价是150钱左右的价格计算。也就是说,在诸葛亮时代,一户人家,取个中间值,那要交出60石粮食中的18石!
汉制,每石的重量大约等于现代的27公斤(也有一说是21公斤,本全部按27公斤算)。也就是说,一户人家,交完税之后还剩下1134公斤粮食这粮食不能全部拿来吃。要继续卖出一部分换钱来买盐(蜀汉的盐政前文说过了,是彻头彻尾的恶政),买布,买油所以,蜀汉的老百姓在诸葛亮时代也是吃不饱的!
(当然,温饱问题一直到了20世纪后期才解决。也不能说咱们的诸葛丞相做得差。实际上对比同时代的曹魏和东吴农民,蜀汉的农民算是不错的了至少只需要去找些野菜啥的就能凑合着过日子。一年到头,还是敢吃几顿白米饭的。)
到了费祎主政的时代,由于国家长达十多年没有北伐,军费降到了极低的水准。那个时候每户自耕农平均也是10亩地。但每年上缴朝廷的则是1070钱和8石粮食。不光农民的负担有效减轻不说,而且国家财政盈余极高。
而到了前年呢?国家掌控的自耕农每户的耕地已经不足10亩。而上缴的赋税呢?2071钱和16石!
如果说诸葛亮时代差不多从农民身上拿走了三分之一,费祎时代是拿走四分之一,那么景耀年间,就是从农民身上拿走三分之二!这样的国家没有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关彝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1、中国农科院中国耕地数据:东汉在公元105年时,全国在籍人口5400多万。在籍耕地五亿一千一百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十亩。平均亩产132公斤。折合汉代计量单位约9石。清朝达到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最高峰,公元1753年,在籍人口一亿八千万余,在籍耕地六亿七千八百万亩。人均耕地不足四亩。平均亩产184公斤。折合汉代计量单位约9石。2、根据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第10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殷琛先生论汉代军事支出一文的考证。东汉质帝元年(146年)全国收取田税(十五税一)三千四百六十五万石,算赋和口赋加在一起是73亿钱。此外还有关税、商税、户税、赎罪钱、卖官鬻爵钱等等没有纳入。
appappshuzhanggui.net
然后关彝根本不给毛炅接风洗宴的时间,直接召开了关氏大司马府第一次工作会议。
“诸位能够响应关彝的征辟,足感盛情,关彝在此拜谢诸位。”
“不敢,能得到威震华夏的大司马征辟,是我等的荣幸。”
“各位,关彝做事,从来只重实务,不图虚名。所以客气的话不讲了,我们直接进入正题。首先,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嗯,本官关彝,字子丰本府的留府长史马过马改之现在还在巴东郡与东吴交涉俘虏置换的事情,未能来。而这一位则是大司农糜照糜伯耀,他虽然不是大司马府上的人,但今天的会议与他有关。因此彝请他列席。接下来,方伯”
“喏!大司马,诸位同僚。在下霍在,字方伯。现在觍颜位居大司马府随军长史一职。如各位所知,家父乃是左将军霍绍先。所以在出仕大司马之前,某从未做过亲民官,也未曾领军作战。所以以后还要请诸位同僚不吝赐教!”
“呃,诸位同僚,在下牵弘,字仲远。如各位所知,在下是个曹魏,啊,不,是个伪魏的降将”
在众人的自我介绍完毕后,关彝说道:“承蒙陛下信任,准许关彝开府治事。本官深感责任重大,自接任以来,真真是寝食难安。因为诸位以后都是大司马府的主要官员,所以本官需要给诸位说说本官近几年的打算。”
“本官计划,未来五年之内,我大汉的主要政策是:休养生息,保境安民。只要伪魏或东吴不来犯我,我大汉五年内不得北伐!”
关彝此言一出,其他人还没什么,几个益州籍的官员,特别是出身益州大族的杜轸、李骧、杨稷等人纷纷起身:“明公爱惜百姓,益州之福也。”
哎,还是益州之福而不是大汉之福么?算了,观念的转变,不在一朝一夕,慢慢来吧。
“现在,司马昭已经封王了。伪魏的国祚其实和司马昭的寿命已经几乎等同。只要司马昭一死,伪魏必然被晋所取代。从这次司马昭即使是在遭遇空前大败的情况下也要强行上位来看,这老贼的寿命也没有多久了。所以,不出五年,伪魏必亡。那时候,新兴的晋国也急需稳定。所以短时间内,我大汉没有外敌大举进犯的隐忧。”
“明公所言极是。”
“所以我们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来理顺大汉内部的民事、兵事。本官也要先说明一下,本官是坚定支持北伐的。但本官认为,北伐可行,但不可滥行。所以以后由本官亲自主持的北伐,次数绝不会多。若是一次成功当然最好,即便不能一次成功,本官也在此承诺,以后只要本官执政,大汉的北伐,每五年最多一次!”
还是要北伐么?不过还好,五年一次,不像姜维那样五年八次。算啦,这些荆州人(元从派还是习惯性的被认为是荆州人)要北伐是阻止不了的,只要节制点就好哪。
“为了以后北伐能够一举成功,所以接下来的五年,我们必须要积累足够的钱粮、士兵、甲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要勤修内政,改善民生。这就是未来诸位的工作。为了诸位将来的工作能够有的放矢,所以本官对各位的任职有了一点想法。”
当然,关彝现在是什么人?他客气的说是一点想法,你不能以为那真的只是一点想法。其实,那是决定。你执行就好了。
除开马过、霍在和三位曹魏降将之外。关彝对这九位新幕僚的职务安排是这样的。
作为诸葛亮现在唯一的直系血脉后人,顶着满门忠烈光环以及继承了诸葛瞻蜀汉内无敌光环的诸葛京,担任典学从事教育部部长。当然,把诸葛京请入大司马府,更多是向蜀汉的荆州派表现出一种姿态。十六岁的少年郎,你是不能指望他能有多少能力的。教育这一块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是马过亲自主管。
清廉正直、办事干练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吕雅,担任司闻令情报局局长、舆情控制局局长。
持身以正,淡泊名利,但又重视君臣纲常的郤正,担任都官从事组织人事部部长。
当清官当到后世海瑞程度的常忌,自然担任督邮从事检察院院长、反贪局局长。
出身益州世家大族,办事干练的杜轸,担任考功从事作为官员,你贪污受贿当然不对,以后自然有常忌来收拾你。但是你不贪污的同时也不做事那也是不行的。以后每年大司马府要对蜀汉所有地方官员进行考核,相关指标完不成,自然是杜轸来收拾你。
同样出身益州世家大族,精于算学的李骧,担任度支从事财政部部长。
长期生长在南中,善于和各个少数民族打交道,而且因为马忠的缘故,在南中有着极高威望的马义,担任理藩从事民族事务部部长。
英勇豪迈,恪尽职守,而且善于统兵的毛炅,担任兵曹从事国防后勤保障部部长。
善于拉拢人心,同样恪尽职守的杨稷,担任内务从事内政部部长。协调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大司马府与皇宫、尚台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各郡之间的关系等等。
一方面,是关彝本身的威望。另一方面则是充分考虑到了各人的特长。还有就是这么多的益州人是第一次进入蜀汉决策机关担任职务根本没心思挑肥拣瘦。所以,关彝的诸多任命,非常顺利的获得了众人的一致认同。
“职务分派已定,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工作了。本官从出知涪陵郡起就有一项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计算自己的家底。所以,这也是本次会议请大司农过来的原因。接下来,请伯耀为我们报一报大汉现在的家底”
“喏,大司马,各位同僚。照刚刚接任大司农不久,看到我大汉现在的情形,也是触目惊心啊。本官先跟大家念一念建兴五年(西元227年,诸葛亮北伐前一年)的数据。”
“建兴五年,大汉全国在册民户二十三万户,九十八万口,兵十五万。在册田地两千四百五十万亩。当年赋税,钱三亿六千五百万。粮食一百八十万石。此外还有蜀锦等物资外销的补贴,累计钱两亿五千万,粮食六十五万石。再加上盐铁获利有三亿在开支军费和官员俸禄后,当年财政结余是钱一亿六千万,粮食六十三万石。”
“接下来是延熙十六年(费祎遇刺当年),全国在册民户三十一万户,一百一十六万口,兵七万。在册田地三千零二十五万亩。当年赋税,钱三亿三千二百万,粮食二百五十八万。蜀锦等外销补贴是钱四亿,粮食九十五万石。盐铁获利五亿零二十万当年财政结余是钱六亿五千万,粮食一百二十万石。”
“最后是景耀六年(263年,曹魏伐蜀当年),全国在册民户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兵十万零两千。在册田地两千万亩。当年赋税,钱五亿八千万,粮食四百五十万。蜀锦外销补贴钱一亿三千万,粮食一百万石,盐铁获利十亿七千万当年结余,呃,没有结余,还拉了以前府库的部分库存”
“诸位,听完大司农的这一串数据,可曾想明白了什么?”关彝语气低沉的说道:“触目惊心啊!我大汉自费大将军遇刺之后,这国家的庶政简直是以秤砣落地的速度在飞速堕落啊!”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建兴五年,诸葛亮刚刚平定南中之乱,整个蜀汉从夷陵之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刚刚开始恢复。那时候每户自耕农大约十亩地,每户人家对朝廷的负担是每年上缴1500钱和8石粮食。此外还要接受盐政方面的盘剥。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涪陵郡这样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稻田每亩的产量大约是五石。成都平原因为有都江堰的保障,每亩亩产多一点,但因为稻种的问题,所以也就七到八石左右。一个家庭三到五口人,种十亩田。一年的收获大约是70石。
按照一石粮食在三国时代的售价是150钱左右的价格计算。也就是说,在诸葛亮时代,一户人家,取个中间值,那要交出60石粮食中的18石!
汉制,每石的重量大约等于现代的27公斤(也有一说是21公斤,本全部按27公斤算)。也就是说,一户人家,交完税之后还剩下1134公斤粮食这粮食不能全部拿来吃。要继续卖出一部分换钱来买盐(蜀汉的盐政前文说过了,是彻头彻尾的恶政),买布,买油所以,蜀汉的老百姓在诸葛亮时代也是吃不饱的!
(当然,温饱问题一直到了20世纪后期才解决。也不能说咱们的诸葛丞相做得差。实际上对比同时代的曹魏和东吴农民,蜀汉的农民算是不错的了至少只需要去找些野菜啥的就能凑合着过日子。一年到头,还是敢吃几顿白米饭的。)
到了费祎主政的时代,由于国家长达十多年没有北伐,军费降到了极低的水准。那个时候每户自耕农平均也是10亩地。但每年上缴朝廷的则是1070钱和8石粮食。不光农民的负担有效减轻不说,而且国家财政盈余极高。
而到了前年呢?国家掌控的自耕农每户的耕地已经不足10亩。而上缴的赋税呢?2071钱和16石!
如果说诸葛亮时代差不多从农民身上拿走了三分之一,费祎时代是拿走四分之一,那么景耀年间,就是从农民身上拿走三分之二!这样的国家没有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关彝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1、中国农科院中国耕地数据:东汉在公元105年时,全国在籍人口5400多万。在籍耕地五亿一千一百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十亩。平均亩产132公斤。折合汉代计量单位约9石。清朝达到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最高峰,公元1753年,在籍人口一亿八千万余,在籍耕地六亿七千八百万亩。人均耕地不足四亩。平均亩产184公斤。折合汉代计量单位约9石。2、根据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第10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殷琛先生论汉代军事支出一文的考证。东汉质帝元年(146年)全国收取田税(十五税一)三千四百六十五万石,算赋和口赋加在一起是73亿钱。此外还有关税、商税、户税、赎罪钱、卖官鬻爵钱等等没有纳入。
appappshuzhangg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