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古代把治方术的人称作‘方土‘,他们是‘神仙‘的化身。
神仙
神仙的最大特点在于:一是形如常人而能长生不死,二是逍遥自在,神通广大。‘方士‘后来发展成‘道士‘即道教人士,他们以神仙崇拜为独有特点。神仙传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一出自荆楚文化,一出自燕齐文化。《庄子》书中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文字,是对神仙形象最初的生动描述。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这种神人、圣人不食人间烟火,不怕水火侵害。腾云驾雾。来去自由。《楚辞》中也有生动浪漫的神游故事。《离骚》想象自己升天。‘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凰飞腾兮,又继之以日夜。‘《九章》吟道:‘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既有这种神仙幻境,必有认真的追求者,而关键是如何突破生死大限,实现个体永生,于是有‘不死‘之方出现。
古代关于方术的记载很多。《战国策》记载有人献不死之药于荆王。
《韩非子》也提到‘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神仙传说流行较广,而神仙方术的热衷者主要是诸侯王,两者同时盛行的地方是北方燕齐一带。燕齐地临大海,海天的明灭变幻,海岛的迷茫隐约,航海的艰险神奇。都引发出人们丰富的联想遐思,因而出现三神山的传说。《史记》载。传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在渤海中,能见而难至,有至者谓其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齐威王、齐宣王、燕照王都曾使人入海求此三神山。神仙方术为什么首先在燕齐一带地区产生呢?这里有其特定的地理原因。在胶东半岛的北部,辽东半岛的南端,有一个由许多岛屿组成的庙岛群岛。在山东省蓬莱县,经常可以望见庙岛群岛出现的‘海市蜃楼‘幻景。沈括在他写的《梦溪笔谈》中说:‘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这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的折射(有时会伴有全反射),当这种折射发生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下,往往会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上,出现‘海市蜃楼‘奇异幻景。在蓬莱县海边,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经常可以见到庙岛群岛的‘蜃景‘。当这种幻景世代相传,并为众多居民亲眼目睹所证实,而他们还无法理解产生‘海市蜃楼‘的物理原因的时候,这就正好拨动了他们渴求长生不老的心弦。的确,这不是做梦,海面上的亭台楼阁,完全都是‘真实‘的,而且还可以看见有许多人在那里活动。不过当人们走到它显现的地方时,却是虚无飘渺,空空如也。这种奇妙的现象使生活在这一带的古人思索起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祖祖辈辈都传说相同的内容?这大约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永恒‘世界吧?那么,人怎么能实现‘不死‘呢?古人曾相信有一种‘不死药‘,吃了以后就能长生不死。于是原来作为鬼神和人之间‘中介人‘的巫,为适应人们这种渴求长生不死的虚幻希望,就自称他们能够通神仙,提炼不死的丹药,吃后能够飞升上天。这就是神仙方术得以传播的原因。
据《史记》载,神仙方术自秦汉以后发展更烈。秦始皇并有天下后,多次东巡沿海,冀有所得,派遣徐福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仙药。徐福又称徐巿,秦时方士,为迎合始皇的迷信长生,上书说海上有三座神山,请得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秦始皇还派过韩终、侯公、石生等求仙人仙药,结果用费甚巨而一无所得。虽然‘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史记》又说,这种方术‘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有人还说‘黄金可成,而河汉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方士们编造出黄帝铸鼎、骑龙升天的神话,引得帝王大发感慨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帝王一人好之,上下万人趋之,‘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史记》说与邹衍同时,‘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皆销化,依于鬼神之事‘。神仙方术与贵族永享荣华的奢望相吻合,故多流行于权贵之中。(未完待续。。)
神仙
神仙的最大特点在于:一是形如常人而能长生不死,二是逍遥自在,神通广大。‘方士‘后来发展成‘道士‘即道教人士,他们以神仙崇拜为独有特点。神仙传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一出自荆楚文化,一出自燕齐文化。《庄子》书中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文字,是对神仙形象最初的生动描述。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这种神人、圣人不食人间烟火,不怕水火侵害。腾云驾雾。来去自由。《楚辞》中也有生动浪漫的神游故事。《离骚》想象自己升天。‘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凰飞腾兮,又继之以日夜。‘《九章》吟道:‘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既有这种神仙幻境,必有认真的追求者,而关键是如何突破生死大限,实现个体永生,于是有‘不死‘之方出现。
古代关于方术的记载很多。《战国策》记载有人献不死之药于荆王。
《韩非子》也提到‘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神仙传说流行较广,而神仙方术的热衷者主要是诸侯王,两者同时盛行的地方是北方燕齐一带。燕齐地临大海,海天的明灭变幻,海岛的迷茫隐约,航海的艰险神奇。都引发出人们丰富的联想遐思,因而出现三神山的传说。《史记》载。传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在渤海中,能见而难至,有至者谓其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齐威王、齐宣王、燕照王都曾使人入海求此三神山。神仙方术为什么首先在燕齐一带地区产生呢?这里有其特定的地理原因。在胶东半岛的北部,辽东半岛的南端,有一个由许多岛屿组成的庙岛群岛。在山东省蓬莱县,经常可以望见庙岛群岛出现的‘海市蜃楼‘幻景。沈括在他写的《梦溪笔谈》中说:‘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这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的折射(有时会伴有全反射),当这种折射发生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下,往往会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上,出现‘海市蜃楼‘奇异幻景。在蓬莱县海边,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经常可以见到庙岛群岛的‘蜃景‘。当这种幻景世代相传,并为众多居民亲眼目睹所证实,而他们还无法理解产生‘海市蜃楼‘的物理原因的时候,这就正好拨动了他们渴求长生不老的心弦。的确,这不是做梦,海面上的亭台楼阁,完全都是‘真实‘的,而且还可以看见有许多人在那里活动。不过当人们走到它显现的地方时,却是虚无飘渺,空空如也。这种奇妙的现象使生活在这一带的古人思索起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祖祖辈辈都传说相同的内容?这大约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永恒‘世界吧?那么,人怎么能实现‘不死‘呢?古人曾相信有一种‘不死药‘,吃了以后就能长生不死。于是原来作为鬼神和人之间‘中介人‘的巫,为适应人们这种渴求长生不死的虚幻希望,就自称他们能够通神仙,提炼不死的丹药,吃后能够飞升上天。这就是神仙方术得以传播的原因。
据《史记》载,神仙方术自秦汉以后发展更烈。秦始皇并有天下后,多次东巡沿海,冀有所得,派遣徐福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仙药。徐福又称徐巿,秦时方士,为迎合始皇的迷信长生,上书说海上有三座神山,请得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秦始皇还派过韩终、侯公、石生等求仙人仙药,结果用费甚巨而一无所得。虽然‘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史记》又说,这种方术‘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有人还说‘黄金可成,而河汉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方士们编造出黄帝铸鼎、骑龙升天的神话,引得帝王大发感慨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帝王一人好之,上下万人趋之,‘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史记》说与邹衍同时,‘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皆销化,依于鬼神之事‘。神仙方术与贵族永享荣华的奢望相吻合,故多流行于权贵之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