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上,樽俎之前,有兵,有刑,有梃,有刃,有斧钺,有鸩毒,有夷族,有破家,登此堂者,得以行之。

    每一个登入政事堂拜相者,都是到达人臣巅峰,虽然品级不是最高,但职权却已经是最重。

    大唐如今有三种重要的会议,分别为朝议、廷议、政事堂会议。朝议为百官参朝,皇帝临朝时与百官商议。朝议又分为大朝和常朝,大朝是凡在京文武官员皆参加,而常参则是以五品以上职事京官和八品以上供奉官参与。

    朝议一般都是商议军务大事为主。

    而廷议则是由宰相主持,上自文武大臣、六部尚书、九卿诸监,下至侍郎、御史等皆可参加廷议。

    政事堂会议,则只有宰相才能参加。

    真论起来,其实这三种会议的重要性,其实依次是政事堂会议、廷议,然后才是由皇帝临朝的朝议。

    盖军国大事,其实都是由政事堂宰相集议而定。

    政事堂十一位宰相,名义上是不论本品高低,都是权力一样。但实际上,则又实行轮流执政事笔制度,每名宰相执政事笔十天,执政事笔时要在政事堂当值守堂。

    轮到执政事笔的宰相,实际上承担轮值留守、主持会议、会议记录等权责。

    做为主持者,有权召集宰相们举行会议,并有权把会议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并上呈皇帝。

    说白了,这其实类似于后世的常委会,这个主持人其实就相当于书记了。表明上常委会上大家一辈平,一人一票,可实际上书记才有资格召集会议,书记也才有资格是否形成会议决议。

    比如有些事情,如果讨论的结果不好,那么他可以不形成会议结果,可以说下次再议,那么事情就没形成最终结果,更不用表决。

    因此说政事堂上,宰相们虽然一人一票,但是那个轮值执政事笔的宰相,其实轮值的时候,权柄更大一些。

    而每人轮流执政事笔十天这个制度,又避免某一个宰相借这个权力把持政事堂,平衡了宰相们之间的权力。

    李绩一上来就把事情定了个基调。

    李逍外放是贬官,这小王八蛋最近犯了不少事,惹了些乱子,那们得惩戒他,把他扔到几千里的海外去当个刺史算了。

    这作派,就跟熊孩子惹了事,家长先把孩子揍一顿,然后别人反倒不好过于怎么指责是一样的。

    能进入政事堂的都是人精,虽然也有如李义府这样皇帝潜邸旧臣,本身其实资历低,官阶低,但既然能进来,那也是有自己的一套的。

    而如御史大夫宇文节这样的老不死,虽然说老,可却不是老糊涂而是老油条了。

    现在政事堂十一个宰相,李绩那是三朝元老,太宗留下的顾命大臣就剩下他一个了,还是山东集团的扛把子,皇帝对他又那么信任,本身还有着替皇帝把长孙无忌等关陇元老派赶下台的大功,谁会跟这位对着干呢。

    反正不过是个李阿三而已,他得罪的那也是五姓七家,是皇亲国戚,而他们这些宰相里,也就个崔敦礼是五姓出身,其它的可不是。

    侍中、江夏郡王李道宗也开口道,“那小子最近是闹的有些过份了,现在好多人都在弹劾李逍,搞风搞雨,这长安城似乎都容不下这小子了。把他踢出长安,扔到百济去正好眼不见心不烦。”

    江夏郡王李道宗是如今朝中关陇集团的代表,长孙无忌下台之后,起复回朝的李道宗出任中书侍郎之职,现在改任门下高官官,与李绩算是形成了各执一省的平衡局面。

    而李道宗一开口也是跟李绩态度一致,都是明则骂李逍,可实际上满满都是护犊子态度。

    李绩把李逍当成自家后辈子侄,李道宗呢则是把李绩视做关陇子弟,都认作是自己人,尤其是李逍虽然爱闯祸,可这小子很有潜力,在皇帝面前有特别的魅力,办事也很厉害,这样有潜力的小子自然得多加爱护的。

    门下侍郎李义府和中书侍郎许敬宗俩人都是笑呵呵的点头,反正李逍又没触犯他们的利益,何必为了这么个无足轻重的人去得罪李绩和李道宗两巨头呢,更何况这个事情本身后面还是皇帝的态度,听说连武昭仪都要保李逍呢。

    中书侍郎来济和门下侍郎杜正伦则是面无表情,并不开口。

    新入堂拜相的秘书监郭正一、礼部尚书岑长倩、户部尚书郭待举三个也都没开口,他们都是在长孙无忌等元老派下野后才提拔的官员,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资格。

    属于年轻一代的宰相,在政事堂里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话语权。

    看到这种一片和谐的气氛,崔敦礼不太高兴了。

    做为吏部尚书,那是六部尚书之首。

    唐开始时是吏礼兵民(户部)刑工,唐太宗是改为吏礼民(户)兵刑工,高宗继位为避太宗讳,始改民部为户部。

    以吏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实际上已经是比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级别还高。

    做为博陵崔氏的家主,崔敦礼也算是旧士族在朝中的代表,是皇帝平衡旧士族给的安排。

    别人对李逍都无所谓,可崔敦礼却不肯忍。

    李逍闹来闹去,那是在不断的打整个五姓七宗为代表的旧士族脸面,甚至可以说是把他们的脸面放在地上践踏了。

    那个什么隔壁老王的传言最近传的很凶,崔敦礼也听到了,他很愤怒。崔敦礼的妻子可是王氏,那个故事里的崔氏和老王也都算的上是他亲戚。

    “怎么能这样和稀泥?”崔敦礼面皮紫胀,质问一众宰相。

    “李逍犯的只是简单的过错吗?他殴打朝廷勋贵官员,还是当街在众人面前,如此行事,哪有半点朝廷官员应有的德操品行?甚至他被陛下特旨释放之后,还变本加厉,极为嚣张的在大理寺门前再次行凶,敢问,这种人怎能不严惩?”

    李绩呵呵笑道,“当然要严惩,所以陛下要把他发配到那海外蛮荒之地去,我也是深表赞同,其余诸位相公也是同意如此严惩的。”

    “对对对,把他发配到武珍州去,让他跟那些百济蛮子为伍。”李道宗也笑道。

    崔敦礼怒问,“武珍州刺史怎么是发配?李逍原本为从四品上秘书少监,现在这一发配,反而成了正四品下的武珍州刺史了,这是升,不是贬。”

    李义府反问,“武珍州刺史虽是正四品下,可李逍只是检校,他的本品也不过是中大夫嘛。再说了,秘书少监和武珍州检校刺史能比吗?”他边说边看着郭正一。

    郭正一之前也是秘书少监,如今刚升任为秘书监,并且拜相入堂。

    李义府言下之意很明显了,秘书少监就跟御史中丞一样,那是紧挨着相位的官职,虽说少监并不是进一步就能升监,郭正一也是在秘书少监的位置上做了多年,并且资历较老,这次才有机会入堂拜相的。

    可不管怎么说,秘书少监那是个极重要的职位,那是随侍皇帝身边的要职,能是一个十万八千里海外蛮荒刺史能比的。

    “崔相公你现在是三品,而朝廷在西域的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可是从二品,但崔相公你愿意去西州做这个安西大都护吗?”李义府笑呵呵的问。

    崔敦礼不说话了。

    他脑子有坑才会舍弃现在的职位,跑去西域当安西大都护。

    二品又如何?

    比如大唐有三都牧和三都尹,三都的牧是二品,尹是三品,但牧都只是遥领,并不管事,没实权。

    至于大都护,都是在边境之地,环境艰苦不说,地广人稀,管不了几个人,随时还会有危险,大都护跟同中书门下三品相比,那狗屁不如了。

    “武珍州虽说现在是划在朝廷实置直属内,可实际情况崔公也是清楚的,那里现在大唐的真正子民都没几个,把李逍踢那里去,那是真的发配了。武珍州甚至还比不得岭南的的爱州等地,那里虽说地处南海,靠近林邑,可毕竟那里也是中服教化许久的。”

    李道宗也道,“李逍于国于朝还是多有苏贡献的,他现在犯了错,固然要惩戒,可毕竟这还是个年轻人嘛,我们还得给他些机会改正,总不能就一棍子打死了。”

    李绩也干脆不再跟崔敦礼废话了,直接提议对皇帝的那道旨意进行表决。

    于是乎,十一位宰相,十位赞同皇帝的旨意,只有崔敦礼一人表示反对。

    虽然他反对了,但一比十,根本没用。

    政事堂实行的是集议制,宰相众多,分歧的时候自然会有,而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最后肯定还是少数服从多数的。

    李绩笑眯眯的开始做记录,写下会议决议,这个决议一上呈皇帝,那这个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就算以后崔敦礼轮执政事笔,可没有足够的理由,也是不可能再推翻这个决议的。

    不过为了照顾崔敦礼的脸面,最后大家同意崔敦礼的提议,没通过李逍本品升中大夫的提议,只是给李逍升为朝请大夫,只升了一级,为从五品上。

    政事堂决议呈送大内,李治看后皱了皱眉,最后提笔把李逍的品阶又改为正五品下的朝议大夫,再次让中官送到政事堂。

    这次崔敦礼也无奈,没再反对,全体一致通过。

    于是乎,皇帝在再次送来的决议上朱笔写下一个大大的敕字,算是正式通过了,诏书颁下,政事堂十一位宰相全都附署名字,形成正式合法的诏令。

    “拿去胜业坊宣诏,让李逍赶紧滚出长安,限他三月内到达武珍州就任!”李绩把诏书交给堂下吏员。

章节目录

逍遥小地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木子蓝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17章 和稀泥-逍遥小地主傅小官什么身份,逍遥小地主,笔趣阁并收藏逍遥小地主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