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11月、12月这两个月的作战计划,直接就可以将莫斯科囊括进去。寝宫里的俄罗斯地图前,刘暹沉没了良久,然后拿起了尺子在地图上比比划划,随后一个蓝点标记在了莫斯科位置。
已经要到11月份了,这两个月对应的就是西历的12月到1月,是俄罗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在原时空的二战,德国战车都要在这两个月里大受影响,何况是现下技术的发动引擎。鲁道夫狄塞尔是个天才不假,却也不能超越时代。
装甲部队肆虐的时间已经要到头了。可能明个一早起来,夜间一场大雪不期而至,温度骤降十几二十度,所有的装甲车、坦克车和卡车就都冻的无法动弹了。
可是这两个月也不能白白空费,那等于白让俄英法西荷等国两个月的准备时间,甚至两个月后欧洲人的坦克车也会出现在战场上了。国防军必须把这两个月时间充分给利用上。除了后方源源不断的向着前线输运补给、军需和战士以外,还需要国防军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机械化时代回归到19世纪末,用自己的两条腿,用雪爬犁、马匹去夺取一个又一个城市。
装甲部队趴窝以后的下一场作战计划早就拟定好了,国防军会马不停蹄的继续向西进攻。
内地已经运送了五十万生力军抵到中亚,后续的部队还在运输当中,这些军队加上原有的作战部队,总兵力已远远高过现在俄国的军队数量了。
乌拉尔河会战的失败,一百五十万军队的损失,抽掉了整个俄军的脊梁。即使圣彼得堡能够飞快的再度拉起一百万、两百万的军队,这些部队也都是新兵,也都是连步枪可能都配不全的新兵。指挥带领他们的军官也远比不上之前的精锐。用这样的军队来跟国防军作战,后者即使没有了装甲部队助阵,也能横扫敌人!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趁你病要你命,不能给敌人留下喘息之机。这是刘暹一直来所信奉的人生信条。
俄罗斯肯定在颤栗,在恐惧。尼古拉二世不是斯大林,罗曼诺夫王朝不是苏维、埃。要是自己的敌人换成了二战时候的苏联,刘暹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的兴奋。因为胜利还早着呢。斯大林是铁人,真正的铁人,他领导下的俄罗斯才是耐操的俄罗斯,真正的战斗民族。
尼古拉二世这个废材能跟斯大林比吗?不管从个人能力还是韧性、精神。他都是战5渣。
尼古拉二世现在绝对在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负担,刘暹要逼到他崩溃。用一场接一场的胜利,用从不停歇的胜利。
当年拿破仑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打到莫斯科,并占领了它。刘暹用半年的时间,还不够吗?
看看从伏尔加河到莫斯科之间这片广大的区域里,俄国人还有多少军队把?有十万人吗?没有。绝对没有十万。这一年里即将到来的最冷两个月,莫斯科最可靠的依仗只有严寒的天气。
而同样是这个时候的缅甸,虽然也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可气温怎么着也在20°以上。
冬日也炎炎,很有一种秋老虎的赶脚。此时一支长长的队伍卷起尘烟。气势汹汹的向着仰光挺进。这是追击英印殖民军的云南国防军和太平军一部。
驻扎在缅甸的英印军队先后在曼德勒、内比都与中国国防军和抗英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会战,尤其是内比都战役,英印军数量前所未有的提高到了十二万人,可还是败在了国防军的装甲部队手中。十二万人损失超过了五万。
这场大败让英印军队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也让印度总督府丧失了打赢缅甸保卫战役的信心。这不是中国的国力有多强,而是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就跟二战时的德国一样,一个刚刚摆脱枷锁没有几年的国家,一个丧失了全部殖民地的国家,纵使兼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总体实力又怎么可能比得了英法呢?
真正让德国横扫欧洲。对抗全世界的原因,只有他们的军队。这就跟眼下的中国一样。西面同大半个欧洲作战,东面也压得美国灰头土脸,可论综合的国力。一个单单的老美就能彻底压到中国。
现在的战无不胜,现在的势不可挡,更多是新式武器带来的虚火。
明年开始的战斗才是真正的战斗。中国能不能保住战果,能不能保住南洋、缅甸、暹罗,能不能在俄罗斯和老美身上咬掉一大块肥肉,明年的战斗才是最关键的。
没人知道国库已经干净的养不起老鼠。没人知道现在的军费完全是靠战争债券、国债和国民捐款来筹集,没人知道秦氏财团已经开始处理产业,大笔的资金都直接划账到财政部,变成了一堆不能当钱用的国债。
英法还没伤筋动骨,中国已经倾尽全力!
20多度的天气让士兵们一人人一身臭汗,伴随着装甲部队挺进的是一批骡马化的部队,而不是西线战场上的机械化部队。因为缅甸的交通条件太差,河流众多,实在不适合坦克车的作战。这里的装甲部队那真的是装甲车部队。
可就是这百十辆装甲车,就帮助总兵力只有英军三分之二的国防军、抗英军打赢了意义关键的内比都战役,太平军是在内比都战役之后,才新加入的。
这支装甲车部队的番号是第七装甲营,西南军区的几支装甲部队多是装甲车,而非坦克车。指挥官叫杜举,草根出身。祖上并没什么地位和出众的人物,上述三代,全是农民,连小地主都算不上。
部队现在行驶的地方是勃固省,位于该国中南部的平原。如果把勃固省向南走到头儿,也就可以望见仰光瑞大光宝塔的灿灿金辉了。
不过对比仰光的瑞大光宝塔,第七装甲营和配属的一万多步兵更注重的还是追剿落后的英印军残敌。他们不是一支进攻部队,而是一支追击部队。
这支装甲兵部队是从内比都直接开出的,唯一的任务就是追击溃败的英印陆军部队,与步兵配合,尽可能多的消灭落荒而逃的英军。
几百里的追击道路上,被他们吃掉的英印军队没有一万也有八千。眼看着仰光就要到了,而此刻仰光的英印守军似乎还不到三万人,自家的追击效果大大的有。
至少还有两万英印军队流落在外头,或是说被追击部队抛在了身后,英军除非是不想要这支部队了,否则他们就必须在仰光组织起一场防御战,以等待零散的残军好从别的方向抵到莱河和勃固河。仰光就是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莱河与勃固河交汇处。
河流的的入海口处和仰光港处都停留着大批的英国船只,除了军舰,就是运输船。他们将会运载着战败的英印军队和搜刮来的财富离开缅甸,通过孟加拉湾,回到印度。
但现在英属缅甸省的首席专员不得不下达部队就地防御的命令,准备以仰光正北二十里的永盛为依托,建立防御阵地,以呆滞中**队的进攻步伐。同时全力派出小股骑兵,联系各地零散的英印败军。
南下追击部队距离国防军和太平军的主力最近也有一百五十里,但英国人从没想过包吃掉这支孤军深入的部队。军队的士气低迷,斗志败坏,士兵们已经半点战斗的意愿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打阻击战还靠谱,去打歼灭战,只会自寻死路。可能军队在运转当中,自己就会崩溃瓦解掉。
不过,在零散的英印军队没有赶回来之前,这里的英军就只能依靠他们自己来扛,还必须要坚持的住。不然,主导这一切的长官、将军们就要背负上主动丢弃两三万英印军队的耻辱了。
永盛不过就是一座缅甸小城,一万英印军以此为据点,准备跟围上来的中国国防军来个‘鱼死网破’,这就是‘困兽犹斗’。
对于英国人的企图,追击部队的主官们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战斗一打响,国防军那就是在全力以赴。
而被自家长官和对面的敌人逼到绝路的英印部队,上上下下也都变得疯狂起来。
想想看,他们从内比都一路溃败的逃来仰光,还没安下心神呢,中国人追来了,他们又被上峰丢出去送死,人不疯狂才怪呢。
也是因为现金仰光的英印军都是对英国比较有忠心的部队,不忠心的人早就在半路上逃跑、溃散了,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部队的军官发挥了作用。
这些直接掌控部队的中基层军官90%都是英国人,他们不愿意对中国投降,即使现在被逼上了绝路。这些人的反应也不是希软的投降,而是拼死的抵抗。
失去了全部的重武器不算什么,永盛有的是小河。最重要的是永盛城太小了,小的让英军部队只能把绝大部分的主力拉到野外,依靠野战工事与中国国防军进行战斗。一切的努力也不过是暂时的推迟了他们的覆灭而已。
一万多英印军队在永盛只坚持了两天一夜,当第二天太阳偏西的时候,中国国防军发起总攻之后,两个小时永盛的战斗就结束了。一万多英印军队,只溜走了三四千人,余下的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虏。(未完待续。)
已经要到11月份了,这两个月对应的就是西历的12月到1月,是俄罗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在原时空的二战,德国战车都要在这两个月里大受影响,何况是现下技术的发动引擎。鲁道夫狄塞尔是个天才不假,却也不能超越时代。
装甲部队肆虐的时间已经要到头了。可能明个一早起来,夜间一场大雪不期而至,温度骤降十几二十度,所有的装甲车、坦克车和卡车就都冻的无法动弹了。
可是这两个月也不能白白空费,那等于白让俄英法西荷等国两个月的准备时间,甚至两个月后欧洲人的坦克车也会出现在战场上了。国防军必须把这两个月时间充分给利用上。除了后方源源不断的向着前线输运补给、军需和战士以外,还需要国防军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机械化时代回归到19世纪末,用自己的两条腿,用雪爬犁、马匹去夺取一个又一个城市。
装甲部队趴窝以后的下一场作战计划早就拟定好了,国防军会马不停蹄的继续向西进攻。
内地已经运送了五十万生力军抵到中亚,后续的部队还在运输当中,这些军队加上原有的作战部队,总兵力已远远高过现在俄国的军队数量了。
乌拉尔河会战的失败,一百五十万军队的损失,抽掉了整个俄军的脊梁。即使圣彼得堡能够飞快的再度拉起一百万、两百万的军队,这些部队也都是新兵,也都是连步枪可能都配不全的新兵。指挥带领他们的军官也远比不上之前的精锐。用这样的军队来跟国防军作战,后者即使没有了装甲部队助阵,也能横扫敌人!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趁你病要你命,不能给敌人留下喘息之机。这是刘暹一直来所信奉的人生信条。
俄罗斯肯定在颤栗,在恐惧。尼古拉二世不是斯大林,罗曼诺夫王朝不是苏维、埃。要是自己的敌人换成了二战时候的苏联,刘暹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的兴奋。因为胜利还早着呢。斯大林是铁人,真正的铁人,他领导下的俄罗斯才是耐操的俄罗斯,真正的战斗民族。
尼古拉二世这个废材能跟斯大林比吗?不管从个人能力还是韧性、精神。他都是战5渣。
尼古拉二世现在绝对在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负担,刘暹要逼到他崩溃。用一场接一场的胜利,用从不停歇的胜利。
当年拿破仑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打到莫斯科,并占领了它。刘暹用半年的时间,还不够吗?
看看从伏尔加河到莫斯科之间这片广大的区域里,俄国人还有多少军队把?有十万人吗?没有。绝对没有十万。这一年里即将到来的最冷两个月,莫斯科最可靠的依仗只有严寒的天气。
而同样是这个时候的缅甸,虽然也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可气温怎么着也在20°以上。
冬日也炎炎,很有一种秋老虎的赶脚。此时一支长长的队伍卷起尘烟。气势汹汹的向着仰光挺进。这是追击英印殖民军的云南国防军和太平军一部。
驻扎在缅甸的英印军队先后在曼德勒、内比都与中国国防军和抗英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会战,尤其是内比都战役,英印军数量前所未有的提高到了十二万人,可还是败在了国防军的装甲部队手中。十二万人损失超过了五万。
这场大败让英印军队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也让印度总督府丧失了打赢缅甸保卫战役的信心。这不是中国的国力有多强,而是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就跟二战时的德国一样,一个刚刚摆脱枷锁没有几年的国家,一个丧失了全部殖民地的国家,纵使兼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总体实力又怎么可能比得了英法呢?
真正让德国横扫欧洲。对抗全世界的原因,只有他们的军队。这就跟眼下的中国一样。西面同大半个欧洲作战,东面也压得美国灰头土脸,可论综合的国力。一个单单的老美就能彻底压到中国。
现在的战无不胜,现在的势不可挡,更多是新式武器带来的虚火。
明年开始的战斗才是真正的战斗。中国能不能保住战果,能不能保住南洋、缅甸、暹罗,能不能在俄罗斯和老美身上咬掉一大块肥肉,明年的战斗才是最关键的。
没人知道国库已经干净的养不起老鼠。没人知道现在的军费完全是靠战争债券、国债和国民捐款来筹集,没人知道秦氏财团已经开始处理产业,大笔的资金都直接划账到财政部,变成了一堆不能当钱用的国债。
英法还没伤筋动骨,中国已经倾尽全力!
20多度的天气让士兵们一人人一身臭汗,伴随着装甲部队挺进的是一批骡马化的部队,而不是西线战场上的机械化部队。因为缅甸的交通条件太差,河流众多,实在不适合坦克车的作战。这里的装甲部队那真的是装甲车部队。
可就是这百十辆装甲车,就帮助总兵力只有英军三分之二的国防军、抗英军打赢了意义关键的内比都战役,太平军是在内比都战役之后,才新加入的。
这支装甲车部队的番号是第七装甲营,西南军区的几支装甲部队多是装甲车,而非坦克车。指挥官叫杜举,草根出身。祖上并没什么地位和出众的人物,上述三代,全是农民,连小地主都算不上。
部队现在行驶的地方是勃固省,位于该国中南部的平原。如果把勃固省向南走到头儿,也就可以望见仰光瑞大光宝塔的灿灿金辉了。
不过对比仰光的瑞大光宝塔,第七装甲营和配属的一万多步兵更注重的还是追剿落后的英印军残敌。他们不是一支进攻部队,而是一支追击部队。
这支装甲兵部队是从内比都直接开出的,唯一的任务就是追击溃败的英印陆军部队,与步兵配合,尽可能多的消灭落荒而逃的英军。
几百里的追击道路上,被他们吃掉的英印军队没有一万也有八千。眼看着仰光就要到了,而此刻仰光的英印守军似乎还不到三万人,自家的追击效果大大的有。
至少还有两万英印军队流落在外头,或是说被追击部队抛在了身后,英军除非是不想要这支部队了,否则他们就必须在仰光组织起一场防御战,以等待零散的残军好从别的方向抵到莱河和勃固河。仰光就是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莱河与勃固河交汇处。
河流的的入海口处和仰光港处都停留着大批的英国船只,除了军舰,就是运输船。他们将会运载着战败的英印军队和搜刮来的财富离开缅甸,通过孟加拉湾,回到印度。
但现在英属缅甸省的首席专员不得不下达部队就地防御的命令,准备以仰光正北二十里的永盛为依托,建立防御阵地,以呆滞中**队的进攻步伐。同时全力派出小股骑兵,联系各地零散的英印败军。
南下追击部队距离国防军和太平军的主力最近也有一百五十里,但英国人从没想过包吃掉这支孤军深入的部队。军队的士气低迷,斗志败坏,士兵们已经半点战斗的意愿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打阻击战还靠谱,去打歼灭战,只会自寻死路。可能军队在运转当中,自己就会崩溃瓦解掉。
不过,在零散的英印军队没有赶回来之前,这里的英军就只能依靠他们自己来扛,还必须要坚持的住。不然,主导这一切的长官、将军们就要背负上主动丢弃两三万英印军队的耻辱了。
永盛不过就是一座缅甸小城,一万英印军以此为据点,准备跟围上来的中国国防军来个‘鱼死网破’,这就是‘困兽犹斗’。
对于英国人的企图,追击部队的主官们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战斗一打响,国防军那就是在全力以赴。
而被自家长官和对面的敌人逼到绝路的英印部队,上上下下也都变得疯狂起来。
想想看,他们从内比都一路溃败的逃来仰光,还没安下心神呢,中国人追来了,他们又被上峰丢出去送死,人不疯狂才怪呢。
也是因为现金仰光的英印军都是对英国比较有忠心的部队,不忠心的人早就在半路上逃跑、溃散了,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部队的军官发挥了作用。
这些直接掌控部队的中基层军官90%都是英国人,他们不愿意对中国投降,即使现在被逼上了绝路。这些人的反应也不是希软的投降,而是拼死的抵抗。
失去了全部的重武器不算什么,永盛有的是小河。最重要的是永盛城太小了,小的让英军部队只能把绝大部分的主力拉到野外,依靠野战工事与中国国防军进行战斗。一切的努力也不过是暂时的推迟了他们的覆灭而已。
一万多英印军队在永盛只坚持了两天一夜,当第二天太阳偏西的时候,中国国防军发起总攻之后,两个小时永盛的战斗就结束了。一万多英印军队,只溜走了三四千人,余下的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