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尔正琢磨着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是借钱给林铮呢还是不接,好死不死的,林大老板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冒出来了一句:“这只是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前期的技术积累。☆万本收费小说免费看☆”
“技术积累?”约翰杜尔听的差点儿咬到自己的舌头,看傻子似的看着林铮,“你们打算和通用汽车、福特这些汽车巨头掰手腕子?”
他已经准备直接抬脚走人了……现在他已经极度不好好icq的将来,这家伙的运气实在是够好的,但关键在于这家伙的脑子不行啊。
“哦,当然不,”林铮似乎对约翰杜尔态度的转变没有发觉,道,“我们认为,出于对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未来的汽车必然是电力驱动或者汽油-电机混合驱动,同时汽车必然会与电子技术以及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这辆车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个探索。”
嗯?听到林铮这话,刚刚还准备直接走人的约翰杜尔的屁股瞬间被强力胶粘在了椅子上,同时耳朵跟黑背似的竖了起来,“林先生认为未来的汽车将摒弃传统的内燃机?认为汽车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这个能给我说说么?”
“杜尔先生对这个感兴趣?”林铮有些纳闷了,“kpcb不是只投资信息技术产业么?怎么也对汽车感兴趣?”
约翰杜尔笑着点点头,“kpcb是对信息技术产业比较感兴趣,不过刚才林先生你说的这些似乎也在信息技术的范畴之内?”
既然约翰杜尔愿意听,林铮也不介意说几句,“石油等不可再生的矿石燃料的总储量是有限的,随着矿石燃料总储量的不断减少,汽油的单位价格必然不断上涨,但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市场希望看到的:老百姓一个月的薪水还不够加油的,其他行业怎么办?”
“汽油的价格在上涨。但老百姓购买汽油在其收入当中所占的比例却不能增加,起码是不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给汽车行业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没错,这确实是个问题,也是现实,”约翰杜尔点点头,一脸好奇的向林铮问道。“这么说来这就是林先生很看好电动和混动的原因?”
林铮说的这话说的倒是没错,看看从80年代中期到今年这10年时间里,汽油的价格增长了多少?但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呢?作为金融专家,他当然知道,去掉通货膨胀的因素之后,老百姓的实际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了一点点的减少。
能源巨头们当然希望老百姓们一个月不吃不喝把他们所有的收入都贡献给自己,最好老百姓一个月的收入只够加半箱油的,但就像林铮说的那样,能源行业当真敢这么做,其他行业还不得联合起来生撕了他们?
“也不全是,最起码中间也要有个过度的过程,不可能一步从传统内燃机直接过度到电动、混动。”既然都说到这儿了,林铮也不介意说的更多,“一开始大家的做法必然是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原本需要0排量才能达到的功率,将来若是5的排量就能达到,等于变相的减少了民众的汽油成本开支……这一点大家已经这么做了。”
这……似乎也没错。虽然约翰杜尔对于汽车行业不是很了解,但也的确知道,这些年来发动机的升功率的确是越来越高的。他点点头,示意林铮继续往下说。
“但受限于基本的物理法则和内燃机固有的做工方式,他们的效率总是有一个上限,当到达了这个上限之后,想要提升功率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大排量……问题又来了,汽油的开支又增加了,这可不是市场想要的;”
“这个时候就到了混合动力该出现的时候。一台小汽油机搭配一台电动机,百公里油耗降低到5升左右,相比于现在的汽车动辄百公里15个左右的油耗,这意味着可以允许汽油的价格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3倍!”
“但是市场不可能围绕着那些传统能源巨头的指挥棒在转。其他行业的利益也需要考虑,如果将来的技术发展到纯电动汽车一次充满电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50至300公里,充满电在8个小时左右,这就意味着纯电动汽车有了普及的可能性和基础……白天开车上下班,晚上在家里冲电,第二天早晨正好用……如果技术的发展能够做到续航里程能够400至500公里,充满电的时间在20分钟至1个小时,那就到了纯电动车大规模普及的时候了。”
“你说的很有道理,各大汽车巨头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进行纯电动汽车的探索,”约翰杜尔皱着眉头思索了半晌,终于开口了,“但你认为这其中需要往里面投入多少钱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约翰杜尔承认说的有道理,但电动汽车想要达到林铮口中的效果,绝对不是5亿美元的投入能够拿得下来的吧?说的难听点儿,或许10个、20个乃至100个5亿美元也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这就与从无到有的孕育出一家国际型的大型企业集团一样,”林铮笑着道,“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只是纯投入、不产出,杜尔先生,您的算法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
这话就算是委婉的说法了,约翰杜尔当然知道自己话里面有什么地方不对:在电动汽车需要海量投入的的前期,他林铮完全可以靠从传统动力汽车、it行业赚的钱投入一部分到这里面来,等将来电动汽车发展起来之后,占据了先发优势的联创科技就有机会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新贵和巨头……虽然这只是有可能,但在各大汽车厂家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就算意识到了也不认为这一天会来的这么早。
对于林铮来说,这虽然只是一个可能、一个机会,不敢保证有多大成功率,但有这么一个机会就足以让任何人去拼命了,谁还敢盘算其他的东西?
汽车行业很赚钱,但最重要的并不在于这个行业的赚钱程度,再赚钱有搞金融赚钱?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巨大影响力:靠着福特一家吃饭的上下游产业的人有多少啊?
“那么……”约翰杜尔轻轻的敲打着桌面,“林先生,您认为多长时间能出现……嗯,油-电混合动力的量产车型?”
“10年,”林铮的语气很肯定,“我认为10年之内必然有油-电混合动力的车型在市场上出现。”
他心里其实琢磨的是:尼玛小日本的普锐斯是哪一年出的来着?似乎是05年之前就有了,但谁能告诉我具体是05年之前的哪一年?
可怜的林大老板,如果知道去年东京车展上丰田就亮相了他们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的原型车的话,不知道会不会骂娘。
“10年吗?”约翰杜尔的眉头再一次的皱了起来,凭心而论,他觉得林铮的这话似乎有些夸张了,10年之内就会有油-电混合动力的量产车型出现?这太夸张了吧?不过还是那句话,自己不是汽车行业内的人,这种事情不能轻易下判断,还是等回去之后了解一下情况再说,相比之下,他还是对林铮说的汽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感兴趣一些。
“这个很简单啊,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比如我认为在不远的将来,gps系统必然全面民用化,届时几乎每一辆车上都会装一台可以用于导航的gps导航定位系统,届时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种为车主提供的、依赖于网络进行语音、数据通信以及gps卫星进行定位和导航的在线服务技术,其中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碰撞自动求助、路边救援协助、全音控免提电话、实时按需检测和全程音控领航等功能。”
“比如定制化的导航服务,我个人设想的这种服务的大致设想是这样的:用户只需要按车内的某个按键,向呼叫中心说出自己要去的目的地,呼叫中心就可以通过网络将目的地实时发送到车主的车载gps定位系统上。”
这个真的有可能实现吗?约翰杜尔被林铮的话给震惊了,但以他在信息技术行业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的丰富经验,相比于自己陌生的电动汽车领域,他立刻就对林铮的这番话做出了相对准确的判断:这项技术根本不难!无非是对现有的各种技术的整合……美国政府不是已经对民众开放gps导航服务了么?有了这个gps导航和定位服务,将其他的服务整合进来很难么?
约翰杜尔也是孤陋寡闻了,或者说他一直守着自己“信息技术”的那一亩三分地,对其他行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不是很了解,如果他稍微多用点心思,就能知道通用汽车、修斯电气和eds公司三家公司已经初步达成了一个框架性的协议:应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和经验,共同开发出一套基于美国国内的模拟移动信号网络的互动信息系统,这个项目有个很响亮的名字:onstar,当然,在国内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安吉星。
“技术积累?”约翰杜尔听的差点儿咬到自己的舌头,看傻子似的看着林铮,“你们打算和通用汽车、福特这些汽车巨头掰手腕子?”
他已经准备直接抬脚走人了……现在他已经极度不好好icq的将来,这家伙的运气实在是够好的,但关键在于这家伙的脑子不行啊。
“哦,当然不,”林铮似乎对约翰杜尔态度的转变没有发觉,道,“我们认为,出于对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未来的汽车必然是电力驱动或者汽油-电机混合驱动,同时汽车必然会与电子技术以及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这辆车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个探索。”
嗯?听到林铮这话,刚刚还准备直接走人的约翰杜尔的屁股瞬间被强力胶粘在了椅子上,同时耳朵跟黑背似的竖了起来,“林先生认为未来的汽车将摒弃传统的内燃机?认为汽车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这个能给我说说么?”
“杜尔先生对这个感兴趣?”林铮有些纳闷了,“kpcb不是只投资信息技术产业么?怎么也对汽车感兴趣?”
约翰杜尔笑着点点头,“kpcb是对信息技术产业比较感兴趣,不过刚才林先生你说的这些似乎也在信息技术的范畴之内?”
既然约翰杜尔愿意听,林铮也不介意说几句,“石油等不可再生的矿石燃料的总储量是有限的,随着矿石燃料总储量的不断减少,汽油的单位价格必然不断上涨,但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市场希望看到的:老百姓一个月的薪水还不够加油的,其他行业怎么办?”
“汽油的价格在上涨。但老百姓购买汽油在其收入当中所占的比例却不能增加,起码是不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给汽车行业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没错,这确实是个问题,也是现实,”约翰杜尔点点头,一脸好奇的向林铮问道。“这么说来这就是林先生很看好电动和混动的原因?”
林铮说的这话说的倒是没错,看看从80年代中期到今年这10年时间里,汽油的价格增长了多少?但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呢?作为金融专家,他当然知道,去掉通货膨胀的因素之后,老百姓的实际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了一点点的减少。
能源巨头们当然希望老百姓们一个月不吃不喝把他们所有的收入都贡献给自己,最好老百姓一个月的收入只够加半箱油的,但就像林铮说的那样,能源行业当真敢这么做,其他行业还不得联合起来生撕了他们?
“也不全是,最起码中间也要有个过度的过程,不可能一步从传统内燃机直接过度到电动、混动。”既然都说到这儿了,林铮也不介意说的更多,“一开始大家的做法必然是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原本需要0排量才能达到的功率,将来若是5的排量就能达到,等于变相的减少了民众的汽油成本开支……这一点大家已经这么做了。”
这……似乎也没错。虽然约翰杜尔对于汽车行业不是很了解,但也的确知道,这些年来发动机的升功率的确是越来越高的。他点点头,示意林铮继续往下说。
“但受限于基本的物理法则和内燃机固有的做工方式,他们的效率总是有一个上限,当到达了这个上限之后,想要提升功率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大排量……问题又来了,汽油的开支又增加了,这可不是市场想要的;”
“这个时候就到了混合动力该出现的时候。一台小汽油机搭配一台电动机,百公里油耗降低到5升左右,相比于现在的汽车动辄百公里15个左右的油耗,这意味着可以允许汽油的价格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3倍!”
“但是市场不可能围绕着那些传统能源巨头的指挥棒在转。其他行业的利益也需要考虑,如果将来的技术发展到纯电动汽车一次充满电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50至300公里,充满电在8个小时左右,这就意味着纯电动汽车有了普及的可能性和基础……白天开车上下班,晚上在家里冲电,第二天早晨正好用……如果技术的发展能够做到续航里程能够400至500公里,充满电的时间在20分钟至1个小时,那就到了纯电动车大规模普及的时候了。”
“你说的很有道理,各大汽车巨头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进行纯电动汽车的探索,”约翰杜尔皱着眉头思索了半晌,终于开口了,“但你认为这其中需要往里面投入多少钱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约翰杜尔承认说的有道理,但电动汽车想要达到林铮口中的效果,绝对不是5亿美元的投入能够拿得下来的吧?说的难听点儿,或许10个、20个乃至100个5亿美元也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这就与从无到有的孕育出一家国际型的大型企业集团一样,”林铮笑着道,“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只是纯投入、不产出,杜尔先生,您的算法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
这话就算是委婉的说法了,约翰杜尔当然知道自己话里面有什么地方不对:在电动汽车需要海量投入的的前期,他林铮完全可以靠从传统动力汽车、it行业赚的钱投入一部分到这里面来,等将来电动汽车发展起来之后,占据了先发优势的联创科技就有机会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新贵和巨头……虽然这只是有可能,但在各大汽车厂家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就算意识到了也不认为这一天会来的这么早。
对于林铮来说,这虽然只是一个可能、一个机会,不敢保证有多大成功率,但有这么一个机会就足以让任何人去拼命了,谁还敢盘算其他的东西?
汽车行业很赚钱,但最重要的并不在于这个行业的赚钱程度,再赚钱有搞金融赚钱?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巨大影响力:靠着福特一家吃饭的上下游产业的人有多少啊?
“那么……”约翰杜尔轻轻的敲打着桌面,“林先生,您认为多长时间能出现……嗯,油-电混合动力的量产车型?”
“10年,”林铮的语气很肯定,“我认为10年之内必然有油-电混合动力的车型在市场上出现。”
他心里其实琢磨的是:尼玛小日本的普锐斯是哪一年出的来着?似乎是05年之前就有了,但谁能告诉我具体是05年之前的哪一年?
可怜的林大老板,如果知道去年东京车展上丰田就亮相了他们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的原型车的话,不知道会不会骂娘。
“10年吗?”约翰杜尔的眉头再一次的皱了起来,凭心而论,他觉得林铮的这话似乎有些夸张了,10年之内就会有油-电混合动力的量产车型出现?这太夸张了吧?不过还是那句话,自己不是汽车行业内的人,这种事情不能轻易下判断,还是等回去之后了解一下情况再说,相比之下,他还是对林铮说的汽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感兴趣一些。
“这个很简单啊,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比如我认为在不远的将来,gps系统必然全面民用化,届时几乎每一辆车上都会装一台可以用于导航的gps导航定位系统,届时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种为车主提供的、依赖于网络进行语音、数据通信以及gps卫星进行定位和导航的在线服务技术,其中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碰撞自动求助、路边救援协助、全音控免提电话、实时按需检测和全程音控领航等功能。”
“比如定制化的导航服务,我个人设想的这种服务的大致设想是这样的:用户只需要按车内的某个按键,向呼叫中心说出自己要去的目的地,呼叫中心就可以通过网络将目的地实时发送到车主的车载gps定位系统上。”
这个真的有可能实现吗?约翰杜尔被林铮的话给震惊了,但以他在信息技术行业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的丰富经验,相比于自己陌生的电动汽车领域,他立刻就对林铮的这番话做出了相对准确的判断:这项技术根本不难!无非是对现有的各种技术的整合……美国政府不是已经对民众开放gps导航服务了么?有了这个gps导航和定位服务,将其他的服务整合进来很难么?
约翰杜尔也是孤陋寡闻了,或者说他一直守着自己“信息技术”的那一亩三分地,对其他行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不是很了解,如果他稍微多用点心思,就能知道通用汽车、修斯电气和eds公司三家公司已经初步达成了一个框架性的协议:应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和经验,共同开发出一套基于美国国内的模拟移动信号网络的互动信息系统,这个项目有个很响亮的名字:onstar,当然,在国内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安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