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有什么事么?”杨武旭略显诧异地向第五琦询问道。

    张宝忠等将领业已出帐做奔袭安喜县的准备。

    杨武旭本来也正要离帐,却被第五琦使眼色留了下来。

    “适才的计划里,其实还漏掉了重要的一环,但我未敢自作主张,还想请杨将军来裁决。”第五琦和声说道。

    “漏掉了什么?”杨武旭微愕问道。

    “依目下形势来看,我方有张惟岳在手。而敌军又疏于防备,若不出预料,夺取安喜县、真定县,乃至整个恒赵,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第五琦走到杨武旭跟前,摊开桌案上的地图,指点着说道。“夺取恒州过程中,消息若是越隐蔽。敌军越无法防备,自然越有利于我军行动。但要想做滴水不漏,却是近乎妄想。恒州已群龙无首,若消息只是在恒州内部散布开来,倒也无伤大雅。最怕的,就是会有人向张忠志通风报信。”

    “如今中原战况不明,也无法断定张忠志手中还有多少骑兵。假使他还能保有半数军力,一旦得到恒州这里的消息,张忠志必会急率骑兵回师,意欲安定局势。”

    一边侃侃而谈,第五琦一边观察着杨武旭的表情,见杨武旭神色专注,斟酌着语言说道:“张忠志虽然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但他毕竟在恒赵经营多年,颇有根基。如果他以最快速度返回。而我方又未能完全稳住局势,恒赵的归属恐怕还有得一争。”

    “先生说的在理!”杨武旭思索了片刻,点头说道,“那咱们该怎么办?”

    杨武旭虽然对张忠志恨到了骨髓,却对这个血仇之敌的能力却没有小看半分。

    “我们只要先行派遣几批游骑,将这几条要道封上,应该有七成把握能够截住通信的使者。不过……”第五琦在地图上比划出了几条道路,随即语风突然一转,“如果让张忠志收到恒州这里的消息,倒也不是没有好处!”

    “啊?”杨武旭一时没能适应过来,下意识地反问道,“什么好处!”

    “张忠志如若着急返回恒州,那中原的战力对比必将有所改变,大帅便能够借机重新压倒史朝义。”

    第五琦沉声回道,他那低垂的双眼中不为人见地闪过一丝莫名的光芒,“如果派遣游骑截击敌军信使,便能赢取多些时间来安定恒州,彻底断了张忠志地归路;如果不派遣游骑,则有助于缓解中原战局之困,却不利于恒州大势的安定。”

    抬起头来,第五琦看着杨武旭,摇头“无奈”地说道:“我也是左右难决,才想请杨将军来决定。”

    第五琦摆出的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杨武旭听后,一时间也愣住了。

    从内心中讲,杨武旭自然想先彻底绝了张忠志的后路,看这只老狐狸是如何在绝望中死去。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杨武旭却也是唐军中的一员,行事决策自然应从平叛的大局入手,除非他选择自立……

    应当说,回到恒州的杨武旭,正如虎归山林,龙游大海,只要能够拿下恒州,他完全有割据一方的实力。

    效法薛嵩的故事。

    在杨武旭沉思之时,第五琦也在面色平和地观察着他。

    这所谓的“两难”问题,其实正是第五琦给杨武旭的一次考验,考验他到底有没有那所谓的“雄心”或是野心。

    如果杨武旭选择截击信使,则说明他已经不从唐军平叛的全局考虑问题,也就是说他已不认为自己是唐军中的一员。

    他如果这样选择,第五琦将会自行通过唐军的潜伏细作将恒州变乱的消息以最快速度传回中原,进而设计让杨武旭跟张忠志来个两败俱伤,为日后唐军平定北疆扫平障碍。

    但是如果杨武旭做出的是另一个选择,第五琦则会尽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助其报仇雪恨,并夺下恒州。

    以第五琦这等程度的智者,对天下的走势早有所明悟。毫无疑问,大唐完成天下大一统,已经成不可阻挡的趋势。

    比较起来,杨武旭虽然骁勇善战,并在恒州有不浅的根基,但他所能做地,也就仅仅是割据一方。

    待日后天下大势将定之时,集天下之力的大唐,只需雷霆一击。就能将区区的恒州砸成粉芥。

    杨武旭并没有料到第五琦所提出这个难题,背后居然有如此深刻的用意。

    思索了片刻,他抬头对第五琦说道:“不派游骑了,还是以朝廷平叛的大局为重。反正一来一去,张忠志至少也得十天半月才能回到恒州。有这么长时间,对咱们差不多也够用了。”

    “杨将军既然已经决定,那就这样安排吧!”第五琦的表情依然没有半点异样变化,神色如常地点头应道。

    定州的安喜县,西城门。

    异变突起!

    明明是自家的兵马,却突然反目动起了手来。

    令完全没有防备的守城军卒立时被打懵了头,很多人甚至在一头雾水的情况丢掉了性命。

    这时,城外奔腾地骑兵狂潮已成完全的冲锋之势,朝城门方向呼啸而来,轰隆的马蹄声惊天动地。

    在势不可挡的契丹骑兵的锋锐下,安喜县城池如同一只失去利爪獠牙的猛兽,蜷缩在一旁,无助地颤抖着。呜咽着。

    “蠢材,你们怎么还是把城门打开了!”策马刚刚赶到西城的谷从政,看着洞开的城门、城内混战地战局,感受着大地的震颤,几近绝望地叱骂起来。

    初一听到张惟岳狼狈逃回、大队契丹骑紧追不舍的禀报,谷从政就感觉情况不对。

    匆匆忙忙赶到时,却发现一切正如同所担心得一般那狼狈逃回的所谓“张惟岳”,果然有极大的问题。

    这……根本就是敌人的诈城计策!

    “杨武旭!”突然间,谷从政瞥见了一个陌生却又似很熟悉的身影,略一思索,失声喊道。

    这一刻,他似乎猜到了什么,神色变得无比惨然。

    “来人,挡住他们,挡住他们!”谷从政声嘶力竭地狂吼着,“传令,传令,把城门关起来!”

    然而,惊魂未定地守城军卒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被打得节节败退。

    随后赶来的守军刚刚勉强结起阵型,就见无数契丹骑兵从洞开的城门狂冲而入,如潮水一般不可阻挡。

    情知大势已去,谷从政急忙策马回到刺史府内,迅速书写了一封告急绢书,交给了一名可靠的亲卫,命其从南门出城,再三嘱托无论如何必须此函送往中原,亲呈张忠志。

    待那名亲卫飞马离开后,谷从政又急寻了几名军卒,命他们即刻出城,以口信方式向周边郡县示警。

    然而,这几名尚未来得及出府,杨武旭就已带人杀了进来。

    未费什么气力就刺死了几名不识好歹的敌卒后,杨武旭倒拖长枪,步步紧逼向谷从政走去:“谷先生,我父亲当年对你也算不薄,你当真要跟我杨家做对到底么?”

    谷从政也是恒州名望颇盛的名士,当年与杨家的关系还算不错。

    “杨公对我虽然不薄,但我家与张刺史是姻亲,我断不会背弃张公!”谷从政自知不是杨武旭对手,惨然一笑,举起手中长剑朝颈间拭去。

    关键时刻,杨武旭伸手握住他的剑柄。

    “可是……你的姻亲不止张忠志,还有张宝忠呢。”杨武旭将谷从政打晕,交给了身后的士卒。

    一个时辰后,定州的州治安喜县的归属发生了变更。

    在夺下安喜县后,杨武旭几乎未做逗留,立即引军马不停蹄地南下杀向真定县。

    而谷从政在张宝忠的劝说下,最终选择投降大唐。

    仍然是在第五琦的策划下,杨武旭派遣降卒携加盖张惟岳印信的“告急文书”,钓出了大部真定的守军,随即施以突袭,将以步卒为主的武威守军一举击溃。

    借着胜势,杨武旭水到渠成地逼迫仅余的真定守军开城投降。

    由此,恒州和定州的大部分,尽数落入杨武旭之手。

    这么迅速,与其说是第五琦的谋略厉害,张宝忠等人的指挥得力,实际上是张忠志把主力都送到了中原前线,再加上易州和赵州的反正,与前线苦战才得到数州相比,轻松容易了许多。

    情知已失去所有倚仗的张忠志家小数十人,蜷缩拥抱成一团,尽皆瑟瑟发抖,绝望而惊恐的目光甚至不敢看向杨武旭、杨武舒兄弟。

    怯弱的妇孺,无法克服心中的恐惧,轻声哭泣着,祈望能够得到怜悯宽恕。

    然而,他们自己心中也明白——两家间的仇恨,早已是不共戴天。

    这一点,在杨光翙和杨家被屠戮那一刻就已注定。

    有你无我,有我无你!

    杨武旭眼神没有半丝半毫的软化迹象,如果目光可以杀人,张家这数十口早已死了几十次。

    但杨武旭控制自己,有几次已经差点将佩剑抽出来,但最终还是强行压制了下去。

    “舒弟,走!”再次狠瞪了一眼后,杨武旭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转身离去。

    杨武舒虽然疑惑不解,但还是克制住心中的杀意,跟随杨武旭离开了。

    “看好他们!”

    “大哥,为什么不杀了他们,难道你心软了??”追上杨武旭后,杨武舒有些愤愤地说道。

    “现在杀,有什么意思?”杨武旭横了杨武舒一眼,冷声说道,“我要在张狗子的面前,把他全家上上下下一个一个地宰了!”

    杨武舒眼睛一亮,正想说什么,却被杨武旭打断。

    “咱们回家……看看去!”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中唐之潜龙在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秋予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78章 四州易主-三国之潜龙在渊刘平召唤伏寿侍寝第几集,中唐之潜龙在渊,笔趣阁并收藏中唐之潜龙在渊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