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问策云非墨……

    薛霖一面想一面又看向在一旁沉默不语的云非墨和薛岳,心中一乐:以为不说话就可以么?

    待杜确说完,薛霖拍手赞道:“杜君年纪虽轻,却有决断,房公子善运筹帷幄,君则是长于决断千里,倒真是相得益彰,杨公子庶务典论也是别开生面。薛某今日得见三位高才真是喜不自胜。云非墨云公子入都以后,便以论成德之事著名,所作永昌奇案更是尽人皆知,成德之事云公子有何高见呢?”

    云黛已经不知道今天第几次被薛侍郎点到名字,多少已经有点麻木了,讪讪的站起身:“其实成德之事刚才房兄、杨兄还有杜兄都说的很明白很全面了。成德要么不打,要打就是要以天子国法之名,挟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破之,否则河朔不稳事小,示天下以弱才是动摇社稷的大事。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朝廷讨不臣,诛恶逆,明正典刑理由再正当不过,剩下的就是如何能够一战而定。”

    薛霖看着终于回过神来的云非墨,点了点桌子:“哦,如何一战而定?”

    云黛缓缓说道:“朝廷伐成德,所要考量的其实归结下来可分为内外,其外者为天时、地利、人和。朝廷用兵河朔,当择开春雪融冰解之时可得天时,太早天寒地冻不利征伐,太迟又恐天暖有瘴疠;成德一马平川,西与河东隔太行相望,东南北三面皆为朝廷藩属,朝廷一夕出兵,成德无险可守,朝廷自有地利;云麟大都督开仓放赈,治疗时疫,王廷安倒行逆施,杀忠臣,行悖逆,中外何人不知?成德军民所以不反之,不过是迫其淫威,王师一到焉有不倒履而迎王师者?此朝廷之可得人和也!”

    云黛这一番话徐徐说来,众人都是点头称是,薛霖抚须笑道:“云公子所言极是,你刚刚说内外两分,这才说了外,内又是如何呢?”

    “其内自然就是朝廷用兵自身所需要备足的粮草、军饷、兵员、将帅,还有中原自身的稳固和安定。”云黛打开了话匣子之后索性放开了,“如今因为大河以北旱灾,京中粮价飞涨,户部、司农寺乃至常平仓存粮将尽,在这种情况下要用兵谈何容易?大军在外,一日无粮那就是泼天祸事,粮草一日不准备周详,出兵就是纸上谈兵。”

    薛霖点了点头,再不知兵的儒生也该知道粮草对于战争的重要性,这个云非墨能写出永昌奇案这样的东西,对于这些能有这个认识并不奇怪,但他还是想考校一下他:“那以云公子之见粮草要多少才够周详呢?又要如何准备才好?”

    过去几年云黛跟在云麟身边不知看父兄跟僚属们讨论过多少用兵调粮的事情,薛霖如何难得住她,云黛不假思索:“成德镇军常备大约十万人,王廷安谋反,各地镇军有不附逆的应该还有缺损,但王逆为了尽快控制成德必然会大举征兵,所以成德兵力朝廷用兵时不妨多估计些,便算他十五万,其中精兵大约五万。朝廷要一举成功,至少也要调拨精兵十万才够。朝廷备粮草要按照十万精兵半年用度来准备。”

    “半年?!”厅中众人除了薛霖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

    薛霖此时颇为玩味的看着云非墨:“不是说天时地利人和,反掌可定么?怎么还要以半年为期?十万人半年的粮饷那可不是说凑就能凑出来的!”

    云黛神色却一点都不似玩笑:“庙算未算胜先算败,就算十成中有九成九的把握能够速胜,也要为了可能的百分之一的可能做好万全的准备。成德地形虽然平坦,但境内沱河分野,如果王廷安负隅顽抗也颇为棘手,何况王廷安若逃窜、固守,以成德境内镇州、深州、赵州掎角之势,城高池深,王师也要做好可能苦战的准备。这样一看半年为期其实还是乐观的。”

    薛霖此时看向云黛的眼神有些发亮,心下暗暗叫好:年纪轻轻又是儒生,居然在兵事上能有这样的见识,实在是多年以来仅见!莫说是普通的举子了,就算是平素所见的武将世家子弟,谈起战事来盲目乐观、纸上谈兵的也是多数。

章节目录

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一只五丁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30章 问策云非墨-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笔趣阁并收藏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