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柔情全在尺素间……

    李禅想了想继续写到:“至于举子言云家之事,此人亦算有见识,但执论如此,却是想的过于轻易草率了。既小看了云大都督,也看轻了朝廷。云家富贵无极,权势日隆,朝廷自有钳制之法,云大都督亦有盈亏之惧。若云家未亡,有朝一日太子登基,朝廷自会令云家转镇、归朝,以防外戚边将久镇地方,此大夏祖宗家法;便朝廷优容,不收兵权,云大都督为自全,也会自请入朝,以安朝廷。何来云家今日不亡日后必为国贼的说法?”

    “其实此人言论你亦不必过于在意,朝廷典论定谳,论迹而不论心,岂有以莫须有之事而论罪的道理。倒是有一桩事情,春会之上,论辩在所难免,似此人论云家是否有罪,朝廷应否讨伐成德,他却转而去言云家日后如何,如此随意引申、偷梁换柱乃名家伎俩,虽不足取,但不得不知应对之法。本来我待有暇选一些思辨之题叫你练习,但眼下分身无术只得作罢。你只需记住一点,持论坚定,不可动摇,切不可因对方言辞而失措,更不应亦步亦趋,跟着对方的步调论辩。”

    “我回朝未久,政事繁多,且朝局如此,朝夕必争,未敢轻忽。不过云小姐叮嘱,小王也会铭记于心,饮食睡眠必不俭省……”

    “春会在即,你亦注意身体,莫太辛劳。”

    李禅搁下竹管,又审视了一遍,轻轻吹干墨迹,这才折好封装,搁在一旁,叫门外的亲卫进来取走。

    这一切都做完了李禅起身走到萧倩儿面前:“姐姐,账目看的如何了?”

    ——十二月初五——

    初五天不亮,云黛就早早起身,推开房门,只见红彤彤初日洒上院中的树梢,原本沉睡的一切都从寒冷的冬夜渐渐苏醒,变得温暖可亲起来,云黛深吸一口气,心中暗暗说道:“但愿我也能如这阳光一般照亮云家。”

    吃完早饭,云黛换上一身粗麻白衣,牵上马向本次春会之地:通天寺而去。

    举子穿白色粗布麻衣也算是科举的一大传统,文会中统一着装,好让主考官摒弃偏见,一视同仁,公平裁断。长此以往,人们就将未取得功名的学子叫做:白衣书生。

    尽管已经尽可能做了充分的准备,可云黛骑在马上还是越来越忐忑:毕竟不是自小读书,这大半个月的突击到底有没有用总是有些没底。

    云黛忍不住摸了摸怀中藏着的金册,现在在担心也没用,只好在心里繁复咀嚼着李禅这几日给她的信里的内容,临时抱抱佛脚也好。

    自从十二月初二李禅离开,一直到十二月初五文会之前,李禅果然都没有再回遇真宫,云黛在剩下的几日里虽然日日会想他,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好好休息,有没有好好吃饭,头还疼吗?但到底这腔小女儿的相思也没化作闺怨诗。

    这可不是她不用功,李禅日日与她通信,初三后每天会送来三四封,搞得云黛都有些纳闷,明明有时间写那么多信怎么就没空回来呢?这些信里除却讨论防治疫病的细节,两人还在信中模拟春会问对,以及即兴命题作诗。

    常常是郑楚带着信过来,站在一旁限时叫云黛根据题目写好内容回复,弄得云黛气得牙痒痒:人不回来,就靠着信都能折磨自己、压着自己好好学习!我看他根本不是什么吴王,是个逼着人刻苦学习的阎罗王!

    更可气的是李禅论辩机巧之能可说是鬼斧神工,每次云黛想破脑袋觉得已经算无遗策,总能被李禅轻轻巧巧就找到漏洞,最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驳得体无完肤。

    因着这个李禅后三日没再问行卷之事,云黛也就没再多写那些自己深恶痛绝的“闺怨诗”。

    云黛闺中幽怨不假,但是怨的却不是夫君离散,而是恼他日日催命似的监督自己学习用功。似云黛这等满心咒骂“日日逼我读书苦,李禅是个王八蛋”的“闺怨”,是无论如何写不成礼部尚书赏识的闺怨诗了。

    昨天晚上最后一封信中,李禅没有再给自己出什么诗题,也没有要求根据什么思辨论证,而是仔仔细细的要求云黛放松心态,切勿紧张,若是春会上真的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须紧张,大方告罪直述不知便可:

    “你骤得大名,又是双王俱保,这名声固然让你成为众人焦点,可是不知多少人也因此把你当成了眼中钉,加上《永昌奇案》的洛阳纸贵,此次文会肯定会有不少举子想借着杀你威风以博名声。但你亦不必太过紧张,毕竟在这些举子看来,你背靠雍王晋王,不会太过驳你的颜面。”

    “本想着能看你在文会一鸣惊人,可目下公务实在是太多,无暇脱身,我在公署亦盼你的好消息。”

    云黛毕竟不是男子,扮成举子也不是为了考取功名。现在恩科之前、诸事未定,云黛以“云非墨”的身份出入文会,维持清议和朝野对成德和云家事情的关注,至于她文会表现究竟如何,是不是能一鸣惊人、技压群雄都只是捎带的而已,并不涉及根本。相比较这些虚名,隐藏好身份更要紧些。

    原本李禅对与云黛“参加文会”的计划就是如此,可随着《永昌奇案》的横空出世,云黛双王俱保的名声加持,成德之事在洛阳早就尘嚣直上,舆论也是几乎一边倒的声讨王廷安,为云家不平,云非墨参不参加文会已无关大局。

    可是经过前面这么久时间准备行卷,亲眼目睹了云黛的成长和天赋,李禅内心突然有一种好奇心,现在李禅要云黛去参加文会,已经与成德、云家无关,而是他想让这小丫头在文会中多与各色各样的举子交流碰撞,经历事情,磨砺性情,说不定她能忽然开窍,再上一层楼。而且多见识不同的人和事,她这一身炮仗脾气说不定也能有所收敛,对于她也是一种难得的成长。

    最后,李禅又在信的后面拟了几首诗,让她背熟。这几首都是文词优美格律工整的,无论什么题目都能套用。

    从遇真宫去通天寺必得经过建春门,云黛来到建春门前时,恰好看到薛岳等人在门口说话,云黛见状连忙下马与几人寒暄。

    薛岳也没想到会在此处就遇到云黛,正好将已经装裱好的行卷交给自己这个云兄弟,他注意到这位云贤弟面色不好:“怎么了?”

    云黛有些不好意思,可也没有遮掩,薛岳和杨安然、房准都帮自己改过策论,自己什么斤两他们最清楚不过:“等会就是春会,实在是紧张的不行。”

    “云贤弟才华出众,名动洛阳,区区春会有何足挂齿?”杨安然笑嘻嘻的打趣云非墨。他和房准已经是守选的官员,并非一般举子,过来参加春会只是为了多在达官显贵面前露脸,以求晋身的机会,不过这种事情本就希望渺茫,他们二人过来也就是例行公事,并不报什么希望,这样一来心态就轻松得多。

    “杨兄就不要打趣我了,我这点货色你们还不清楚么?也就是仗着点小聪明,要真是考校真才实学,我可就露馅了!”

    见云非墨直曝己短,杨安然和房准也是有些自愧不如,读书人最好颜面,直承己非,自曝其短可不是谁都做得到的。房准笑道:“就冲云贤弟这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气度,就远比一般的读书人强不知多少!再说了,云贤弟的行卷策论铿锵,诗文瑰丽,有哪一点不如旁人了?这不算真才实学又是什么?”

    杨安然也笑道:“若真是那些艰难晦涩的典故考据来难为人,又有什么光荣的?”

    杨安然与房准含笑对视一眼:“正是这个道理,夫子有云:辞,达意而已。过分追求那些晦涩的东西就是一病。云贤弟不擅此道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薛岳安慰道:“云贤弟放宽心,你担心的是谢祎之辈会借故在春会上为难吧?这个谢祎之前的种种行径愚兄都看在眼里,这回我特意叫上杨兄与房兄就是在这些时候为你解围的。”

    云黛更是千恩万谢。

    薛岳大咧咧拍了云非墨一把:“嗨,这要你谢什么!文会只是头一仗,我还等着你金榜题名呢!”

章节目录

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一只五丁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63章 柔情全在尺素间-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笔趣阁并收藏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