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皇帝请吃饭……

    ——宣政殿——

    宣政殿在含元殿西面,规模虽不及含元殿广大壮丽,也是巍峨耸峙,如同仙境。宣政殿的午膳排场自然少不了,宣政殿上早早的就已经摆好了宴席的案几。虽然用膳的人数不多,随侍的内饰宫女可一点都不少,内侍引着各人入座,身着彩衣的宫女端着各色看盘菜肴流水价的送到各人面前,等到菜式全都上齐了,皇帝才换了一件大红色的锦袍坐下,皇帝端起酒杯:“近来辛苦列位臣工了!这次留你们下来就是为了说说闲话,我请你们吃饭,按民间说这算是宾主之谊,咱们就不必拘谨了。”

    众人:“谢陛下!谨祝陛下千万岁寿!”

    “好了好了,别弄那些虚仪了。”皇帝喝了一口酒,挥了挥手,“左相的气色不错,听老五说起,左相前几个月头有些疼,现在可好些了?”

    左仆射连忙行礼:“谢陛下记挂,疥癣之疾,臣已经大好了。”

    “都说了今日不用叙这些君臣之礼!我听说右仆射家的女儿刚说了人家,日子定了没?”皇帝一派和蔼可亲的模样,跟刚才在含元殿上判若两人,“待到大礼那天,我叫这几个儿子给右相捧场去!”

    左仆射忙叠声道:“谢陛下,谢陛下!”

    皇帝就这么一个一个的问候过来,对每一个大臣都聊几句家常,仿佛真的就是多年的好友一起吃饭,而不是皇帝与臣子之间的感觉。

    “看来人家都说裴卿不善饮是真的呀,我原先还颇不信,没想到裴相那么嗜酒如命的人,生的儿子竟然是滴酒不沾,真是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啊,”皇帝指着裴耀卿笑道,“不善饮便喝浆水亦可,不必勉强。裴济这个老东西最近怎么了?朕准许他告老的时候可是说的清清楚楚,辞官可以,但是每月最少也得进宫一次。可是他呢,多久没来了?”

    裴耀卿陪笑道:“父亲最近身体不适,所以……”

    皇帝李贤促狭道:“身体不适?就那个老东西说他身体不适我会相信?你回去跟他说,一月一谒禁中,是最低限度,他要是再说身体不舒服,我就派人把他抬进宫里来,干脆就在禁中疗养,宫里的御医总比外面的好些。”

    裴耀卿:“谢陛下恩典。”

    “老五老六老七,陪你们二哥多喝几杯。”皇帝看了看一直端坐不语的李禅,“自己多吃些,去晋阳几年瘦成什么样子了!”

    听皇帝这么说,李祝李原都站起来要同李禅喝酒。

    李禅只默默吃菜也不答话,倒是李淳说了句:“五哥六哥,二哥也不善饮。这杯我替二哥喝了。”

    皇帝扫了李禅一眼全然不在意,又问道:“你们刚在殿上一直说的那个《永昌奇案》,是不是一个叫做云非墨的举子所写?”皇帝仿若无心地一问一下子就让整个宣政殿安静了下来。

    要说在座的没听过云非墨的名字那是不可能的,怎么说也是双王俱保,所写的《永昌奇案》又弄的全城沸沸扬扬,就是这些大臣想不知道也不行。只是皇帝此时这么问,必然是对他有些好奇,甚至有些好感。只是这云非墨既不是在座大人的门生故旧,又不是家族晚辈,他们何必出头为别人扬名呢?

    倒是裴耀卿老老实实的回答:“回禀陛下,确实是此人所写。此人据说是扬州人士,乃是本次恩科的举子。”

    皇帝李贤接着问:“哦?我还听说这个云非墨乃是双王俱保,还弄的满城风雨的?”

    “确有此事。”这事发生在洛阳地面上,裴耀卿身为河南府尹,当然是责无旁贷,“据说是这个云非墨路遇劫匪,丢了身份文牒,雍王殿下与晋王殿下为其作保,才得以登记造册,参加恩科。”

    “最近都在说这个《永昌奇案》,连仇紫英都跟我说过几回,看来确实是有些才华。”皇帝突然看向蔡尧,“恩科是礼部当管,蔡卿可了解此人么?除了这个《永昌奇案》之外,还有什么别的著述么?”

    蔡尧连忙放下酒杯,拱手答道:“这臣倒没有听说,不过过几日就是春会,届时当可一观此子才学。”

    “确实要好好看看。”皇帝点了点头又转向李淳,“老七,你平素最怕麻烦了,这回既然帮他作保,是不是知道些什么?此人才华如何?”

    李淳本来正和二哥说着什么,听到父皇点他的名字,先看了李禅一眼:毕竟为云非墨作保完全是因为二哥的面子。李禅几不可见的摇了摇头。

    李淳这才说:“父皇,此人是老八从河东道带回来的,据乐儿说此人通医理晓兵法,颇有些才华,入京第一日便在我府上舌战群臣,倒也是落落大方,说得也是有理有据,至于才情究竟如何……儿臣倒并不知悉。”

    “并不知悉就敢给人家作保?”皇帝突然笑了起来,“看来裴相当年说你谨慎可算是说错了!”适才李淳与李禅间的小动作,皇帝李贤全都看在眼里,他也不点破,“哦,还通医理懂兵法,如此说来倒是个奇人咯。”

    因为《永昌奇案》的横空出世,很是给主战的兵部提气,加之云非墨当日言语深得薛霖赏识,薛霖忍不住咳嗽了一声:“陛下,那日臣也在场,云非墨所写《永昌奇案》,臣也都拿来看过,我观此人才华横溢,绝对是可造之材。”

    薛霖是在场唯一一个浊官出身,身为河东薛氏子弟绝不能算是大老粗,可相比较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薛霖的心思还是直白的多。云非墨文才如何《永昌奇案》就能窥见大概,至少很对薛霖的胃口。而且薛霖从始至终都是忠诚的太子党,云家出事后,皇帝裁撤了一大批东宫官,此时薛霖的这一嘴,很明显是想为太子还都重组东宫收拢人才。

    蔡尧轻慢道:“薛侍郎,科举不同与其他,不是说会写小说传奇便可以的。”

    皇帝李贤忽然又转向李禅:“老二,你别闷不作声,三年没回来了,也不与诸位大臣和弟弟们亲近亲近。”

    李禅自入席后就再没说过话,谁都能看出他的不自在,三年前他因为那件事情只是被贬晋阳而不是直接赐死,已经是天大的宽容了。其实在场的人都知道,皇帝今日设宴,讨论些事情还在其次,主要是想与吴王吃饭,毕竟那件事后皇帝与吴王的父子关系不说剑拔弩张至少也是形同陌路。

    皇帝如今拉下脸面,在朝会时几次点吴王说话,散朝后又特意拉了几位臣工作陪,就是想缓和父子关系。现在看来,吴王并不想承这个情。

    李禅的眼眸低垂,喉结滚动了几下,嘶声道:“是,陛下。”

    此时皇帝李贤脸上已没了笑容,望着右手边的这个儿子:“李禅,你……”

    仇紫英听到皇帝语气不善,立刻上来打圆场:“陛下,您就别难为吴王殿下了,他前日才缴得旨,今日便来朝会,舟车劳顿,有些不习水土也是人之常情,待过几日吴王缓过来……”

    “我知道了!”皇帝李贤哼了一声,“既是疲惫所致,那我也就不勉强了。老二,去见过你母妃就去休息吧。”

    殿中其余诸人都有些纳闷,皇帝几个儿子中除了太子,最受宠、最得皇帝信任的就是吴王。可是三年前不知怎的,皇帝跟吴王的父子关系就突然僵了。本来还在辅佐太子监国的吴王突然被遣出京城,“奉旨”监修晋阳宫。当年这道旨意着实令朝廷众人费解:北都晋阳虽然是大夏龙兴之地,毕竟有些偏远,皇家十年也不见得能去一次。监修晋阳宫固然是一个闲差、美差,可怎么比得上辅佐监国位高权重?而且这一去就是三年,中间就连正旦、同天节这样的日子吴王都没有被允许回京。

    怎么看吴王都是被贬斥的模样,可是偏生皇帝似乎还是很信任吴王,除了不允许他回京,其他一应的赏赐待遇不但不降,反而比吴王在洛阳时更加优厚。

    更奇怪的是,原本到处都是流言的洛阳城,这三年里都没有一丁点关于这件事的传言,满朝文武好奇的同时,也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的份量,特别是有两个揣度上意的御史,上书弹劾吴王要让皇帝褫夺吴王封号爵位,却被皇帝贬到广州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吴王跟皇帝间肯定发生了什么,但具体是什么事情,是绝不应该打听,更不能掺和的。

    本以为此次吴王时隔三年进京,父子两个久别重逢,再大的问题也该解决了,没想到还是这样……倒不算剑拔弩张,只是有些微妙的隔阂和疏远。更出奇的是,似乎是吴王在主动疏远皇帝。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李禅一丝不苟的告罪行礼,独自默然离席,心中都升起好大的疑窦。

章节目录

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一只五丁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44章 皇帝请吃饭-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笔趣阁并收藏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