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们心里觉得,其实多少兵马编制并没有所谓,毕竟没有兵,还可以有民壮啊。他们这一个多月以来,正式兵马还不是只有两万两千人,可他们不照样扯起了八万人的队伍。

    沈雷此时身为辽东行营副帅,身为军中二把手,自然也是第一个发言。“大帅,十二万二千人的编制,这可就比我们现在的八万人多了不少,等于一下子要增加近半的人马,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现在军中兵马只有九千左右的老兵,而其中又有近半是单独编制的。剩下的七万多军中只有不到五千的老兵,新老兵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十比一,甚至达到了十四比一了。现在再增加四万新兵,那就等于我们的二十比一了,这是个十分危险的数字,我们兵马的战斗力将直线下降。”

    沈雷说的是确实是实情,一味的盲目扩充兵马数量是不切实际的,毕竟这些兵马不是老兵,也不是受过训练的府兵,而是农夫。新兵太多,那么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将严重下降,而达到这么恐惧的二十比一的数字,那无疑这样的一支部队只能胜不能败,因为一败就将涂地,再也没有翻身之地。

    郑进自然知道,韩成宁可冒险玩文字游戏,也要把兵马人数搞到十二万的意思。虽然民壮也能拿起武器训练后做战,但是那些人有太多的变化,而军队则不一样。有编制就有官,就有兵,就有名义,这些都是可以实实在在收买人心的方法。

    “副帅的话是实情,但是现在我们的情况也并没有这么糟。”郑进起身顺着沈雷的话接着说道:“如今我们军中有最精锐的破军营老兵九千余人,是有些少,可诸位不要忘记了,我们刚刚可是在辽东解救出了八千被俘老兵。这八千将士,虽然不如破军营的精锐,甚至做了一年的俘虏有些虚弱。可这些都是最精锐的大隋百战府兵,特别这些还都是经过点火淬炼战后余生的老兵。”

    八千老兵,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韩成更加不可能会放过这样的一块肥肉。更何况,这八千人,最让他看重的是那些军官,从九品到正四品,八千人马中,各级军官有近千人,而且大都是底层军官,这样的众多经验丰富的底层军官,正是目前辽东兵马的软肋。有这千余军官的补充充实,整个辽东兵马的战斗力同样能上升不止一个层次。

    足足九千精锐破军老兵,加上八千老府兵,那就是一万七千人马,而且其中还有千余经验丰富的中低层军官。

    “诸位,大家不要忘记了,今时不同于往日,半个多月前,我们在城北大校场整编兵马,用一万破军营将士扩编出了八万兵马。那个时候比现在情况可是要恶劣多了,十比一的新老比例。可是如今呢?虽然时间只过了半个多月,可这半个月却比的上普通军队训练一年的时间。”

    “而那些八万兵马,虽然依然还都是新兵蛋子,可是,他们也全都是见过血的老兵。辽东城伏击战、金山城伏击战、扶余道被伏战、扶余城骑战、武罗城包围战,前后月余,转战千里,数万人以上的大战数场,十万人以上的大战我们也打了一场。染满双手的鲜血早已经让这八万战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月前我们只有一万老兵都能扩编出八万兵马,且连战连捷,难道如今,我们有八万兵马在手,在增扩四万兵马居然要畏难不前?”

    有了韩成的表态,诸将也不再说什么,对于增兵一事也算达成一致。“大帅,现在我们有六个师,这新增四万人马,按例增添四师吗?”李奔雷老爷子直接问道。老爷子一问,韩成也犹豫起来,当初搞出师团这样的编制,是为了绕过大隋的军制,弄的是民壮临时兵马编制。现在既然是有了编制的正规兵马了,最好当然是按照隋朝正儿八经的行军编制来弄最好了。不过韩成对于这些行军具体的编制并不是很明白,只知道行军编制都是不统一的,每次出征都是按照行军规模而将征召的将士重新编制。

    “沈副帅、于将军、李长史,你们都是将门世家出身,又一直都是我大隋军中前辈,你们觉得这十二万人应当如何编制更能适应眼前的情况?师旅团营编制,不过是当初的权宜之计,如今我们也有了发展空间,又有了陛下的正式诏书,当按制编制兵马才是正道。”

    于今家族乃是关陇军事大贵族,他父亲,他爷爷,甚至是他爷爷的父亲,爷爷的爷爷,那都是手统大兵的军中重将。而他本人也是从伍二十多年,对这军事的事情可谓是知道的十分详细。你问他别的,他可能不知道,但是问他军队编制,那他绝对是权威级人物。

    于今倒也没气,眼下入了辽东军中,辽东行营目前新立,还只任命了四个最高职务,下面还有一大把的军职没有任命呢。这个时候,他自然也是当仁不让,好好表现出自己能力的时候了。

    “大帅,我虽然刚到军中,但经过我多日来的观察,发现我军将士士气高昂,敢打敢冲,确实是我大隋一等一的强兵,虽然还有些稚嫩,但是稍加磨炼,必能成为我大隋的最强军。”一上来,于今先是老道的拍了一通马屁。

    “大帅的师旅团营编制倒也没什么问题,大军当初整编之时,全是新兵,所以大帅将步骑分开,却没有再细分弓手部队,弩手部队,奇兵部队,陷阵部队,这倒也是正常。毕竟虽然我大隋兵马,虽然向来讲究混合协同多兵种作战,但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兵马,如果强行要求进行阵形多兵种混和协同作战有些不太现实。当时的情况下,不分兵种,反而更能提升兵马的战斗力。”

    韩成之前的编制,只是区分了步骑两类兵种,其余所有的步兵都是没有再分的,反正在韩成看来,隋军装备精良,每个战士即有长枪、步槊类的长武器,也有盾牌类的防御武器,且又还有长弓、手弩一类的远程武器。所以他并没有再区分,而是面对什么情况,就用什么武器。

    不过在于今这样的职业专家眼中,韩成的这一套却有些不太专业。隋朝的军队虽然不是那种职业军队,但是隋军的训练还是很好的,所以隋军行军作战之时,各兵种都是区分的十分细致。更兼有一套套的不同的军阵阵法,可以说,隋军的指挥艺术,那根本就不是韩成他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土包子可比的。

    大隋的百万兵马,可以大体分为陆军、水师,而陆军又分为步军、骑军两大兵种,步军之中又还有细分,按战斗编组,分为陷阵兵,奇兵,弓兵、弩兵等等,弓兵、弩兵好解释,顾名思义就是拿弓和弩做战的步兵。而陷阵兵,就是陷阵而出战斗的兵种,说白点,就是冲锋陷队一类的。

    而奇兵,不是说埋伏的奇兵,而是在战斗中,以格斗见长的都属于奇兵,也是机动部队。一般在防御时,使用盾牌的都是奇兵。现在韩成军中的重步兵陌刀兵,可以说是既能格斗又能冲锋,奇兵、陷阵兵里都能分进去,也可以单独为一兵种。而韩成的马队骑兵,又分为重装骑兵和轻装骑兵,且不论重装轻装,都是可以在马上进行冲锋格斗射击。

    在于今看来,如今的辽东军装备丰富,想要什么装备就能有什么装备,那么这样的部队是最适合进行多兵种细分的。毕竟士兵不可能都是全才,随便挑一个都是即能百步穿杨,又能披着重装步兵铠提着陌刀冲锋的超级战士。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兵马细分,让射击技术好的,提出来做弓手、弩手,让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之人披重甲、执陌刀。善于格斗的做奇兵、善于冲锋的做陷阵兵,善于骑射的做骑兵,这都是扬长避短,各尽所长,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所有士兵的战斗力。

    仔细的思考了半天之后,于今道,“大帅,如今我军中将士大多都是如您所说的,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兵了。那么按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兵马再细分一下。我建议,整个辽东行营分为七军。而每军下辖七营。如此七军四十九营人马,中军营每营四千人马,其余各营每营两千人马。如此一来,每军一万六千人,再加后勤医疗营、工兵营两营辅兵营四千人,正好一军两万人马。”

    “然后每营两千人,四十队,其中步兵一千四百人,骑兵六百人。分为弩手六队三百人,弓手六队三百人,陷阵兵六队三百人,奇兵六队三百人,重装陌刀兵四队两百人。骑兵则为重装骑兵四队两百人,轻骑兵八百四百人。”

    对于这样的编制韩成闭目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道,“于将军七军四十九营的编制很合我意,只是这如此一来兵马却超标了,人数达到了十四万,而我们却只有十二万两千人,超了一万八千人马,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而且,按这个编制法,那么其中的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数量都各将达到一万一千二百人。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那是我们军中的王牌部队,对于这两支兵马的威力大家也都明白,只是他们的装备和战士的要求却太高,现在我们一共也有六千重步兵、四千重骑兵,连一半数目都不到。”

    重步兵和重骑兵,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那是很变态的,对于这样的部队,韩成当然是想扩大,不过战斗力高必然要求也高。两支部队的铠甲要求就相当变态,韩成当初留守辽东时就已经有了五千甲骑具装和三千重步兵甲。现在他手上还有一千重骑兵甲,可是这重步兵甲却是一直缺货,一个多月全力开工打造,到现在也不过是打造了三千来套铠甲,刚好凑齐了六千重步兵。

    而且重步兵的陌刀也同样是个难事,他如今手中的陌刀包括当初用斩马剑改造的那三千把,也不过是六千来把。要想让重步兵扩充到一万一千二百人,光是重步兵甲和陌刀就得军中所有工匠打造上两个月时间。更何况,要打造出一支一流的重步兵,光有武器铠甲还是次要的,还得有最健壮勇猛的战士才行。

    “我看这样吧,重装步兵陌刀队和甲骑具装重骑兵部队不要四十九营都编齐。这两个强大的兵种,我们七军,只由各军中军营配置。如此一来,七个中军营有重骑兵共两千八百人,重步兵两千八百人。各营减掉的数字,和陛下许可的数字正好相当。”

    这样一改,除中军营依然为四千人外,其余各营却等于每营剩下一千六百人,一千二步兵,四百骑兵。大家觉得这样改都还不错,不过有人不同意了。

    重骑兵旅郭光和重步兵旅的吴辉两人差不多同时站起来开口道,“大帅,不可”他们两人分别担任东北军中的两支王牌部队,重步兵旅和重骑兵旅的旅长。虽然如今表面上这两支部队都只是预备役部队,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两支部队才是整个军中的王牌嫡系部队。

    如今于今和大帅等人商议来商议去,结果却把他们掌握的部队给折分了,这让两人可如何愿意。把部队都给拆分了,部队都没了,他们还到哪当旅长去。

    “大帅,重步兵旅和重骑兵旅那是我们手中最精锐的王牌部队,这是我们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现在如果把他们的拆分了,那还如何保持战斗力啊?重骑兵和重步兵靠的就是那股锐气和冲撞力,如果都分成了四百人的小队,如何还保持的了战斗力?”

    他们的话中也确实有为战斗力的问题考虑,不过韩成却也明白他们心里更多的是私心。笑了笑后说道,“你们说的也有道理,行营七军,本帅将自领一军,中军将由本帅亲领。所以本将中军七个营将不再按普通配置,我打算在七个营中,组建一个重骑兵营,人数四千。两个轻骑兵营共四千人,一个重步兵陌刀营四千人,一个弓手营两千人,一个弩手营两千人,一个长枪步兵营两千人。如此,中军七营八千骑兵,一万步兵。”

    这中军的配置那绝对是最豪华型的配置,韩成自领中军,当然也要掌握着最精锐的王牌部队。不过这样一来,最后整个行营的兵力还是达到了十二万七千六百人,超了五千六百人。而且这还有元帅府本部的人马没算进去。行营的大致框架弄好之后,最吸引众将的就是军官的任命了。

    现在大辽东行营一成立,那么过去的东北军也就将成为历史了。他们这些师长团长也都失业下岗了,能不能在新的行营之中弄到好的位置,这是所有人都关注的。“诸位,元帅府的新编制出来了,那么过去的编制也将解散。元帅行营,以十人为一伙,设伙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队正和队副。”

    “每营设一总管,一副总管,一司马、一长史,并六曹参军事。每军设一行军总管,一副总管,一司马,一长史,并六曹参军事。”

    “七军之上为辽东行营元帅府,下辖元帅府参谋司、特勤司、调查司、警察司、宪兵司、破军讲武堂、元帅府警卫营、通讯营、侦察营。共一堂三营五司。”

    伙长、队正、校尉、总管、行军总管、行军元帅,整个大军的军官编制少了好几级。百人单位的旅帅没了,千人编制的府级郎将没有了。整个大军从元帅到伙长,只有六级。对于这样的编制,于今没什么意见,事实上隋军行军编制中,连校尉这级的都干脆的省略了。大隋行军制度中,都是以队来基本单位的,各军大军团做战指挥时,都是直接指挥到队的。

    “大帅果然明悉兵法军制,确实高明。”于今等一众身份有些尴尬的老兵们拍着马屁道。框架搞起来了,接下来的也就容易了,不过是直接按着框架填充就行了。

    在隋朝这个中央王朝对兵权控制的十分严格的时代,韩成牢牢的握有了这样的一支大军,可以说是十分的难得。当然,隋朝已经开始没落,以后贵族大将们可以越来越容易掌控兵马。

    七军的统兵将领没有太多的改变,原各师师长摇身一变,成了各军行军总管,副师长成了副总管,参谋长成了行军司马,又增加了一个行军长史。

    虽然兵马还要等接下来的时间里征召,但是整个七军所有的军官却不用等到后面,直接就在军议厅中一级级的直接任命到了队正、队副了。至于伙长一级的,反正是不入品的,就由各营总管回去后自己任命了。

    这么多的军官,连军官的印章都来不及刻印出来,韩成直接找了许多文书过来抄写任命书,然后再让新提拨的警卫营总管张拿着他的帅印给几千份任命书一一盖章。

    建立行营,授予行营军职,军议大厅中热热闹闹的一直过了差不多四个多时辰,整个辽东行军元帅府才算正式成立了。全军近十三万人马,几千位军官全部到齐,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个官位都很快的全部安排满了。等到大家又寒喧了会后,韩成咳嗽了几声,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诸位,辽东行营已经成立,各级军官的任命也已经完成,这是今天军议的第一个议程。接下来,还有一件十分紧急的事情要告诉大家,张总管,将特勤司发回来的情报发给大家看下吧。”

章节目录

隋末乱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龙江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25改变军制-隋末之大乱世召唤免费阅读,隋末乱世,笔趣阁并收藏隋末乱世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