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抓不住杨玄感是因为他们都以为杨玄感在他祖籍弘农郡隐藏,可是韩成却知道,杨玄感并没有待在弘农这个老巢里束手就擒,而是去了秦岭南侧的上洛郡,上洛郡太守杨既虽然不是弘农杨氏子弟,却和杨玄感之父有很深的渊源,当年杨既少年之时,曾经因为偷了城中富户的钱财,却失手被抓。正巧被杨素撞见了,杨素见他长相方大周正,谈吐不凡,就把他保了下来,后来有推荐他为官。也就是说,杨素对杨既有救命之恩。这就是杨素隐藏在上洛郡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洛郡和天下各郡一样,上洛郡也是盗匪从生,造反之民多如牛毛,在上洛郡内形成了十几股乱匪,大多占山为王,多则数千人,少则数百人,其中以熊耳山的杜少阳最为有名。杜少阳本是京兆杜氏庶子,少年时曾经跟随家族武士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武艺,他本就身材高大壮硕,力大无穷,是个好苗子,又有良师教授,很快就变得武艺高强。只可惜他血统低微,在极其看重血统嫡庶的隋唐,根本没有什么太好的出路,反而因为过于出色招人嫉恨。他父亲死后,他很快就被几个嫡房长兄逼出家门,流落在外。天下大乱之后,他仗着自己的一身好武艺上山落草为寇,又经营有术,短短几年就吞并了几支小的乱匪,成为了伏牛山区最大的乱匪,占山为王。只是他见识深远,从不去攻打县城,也不敢抢劫如京兆张氏,关中独孤氏等豪强的大商队,只敢打劫些小商小贩,又在伏牛山区中开垦了一些荒地,就这么凑活过活。

    韩成明知过不了几年太平日子了,俗话讲的好:“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在这个豪强嚣张跋扈,门阀只手遮天的时代,弱小就是原罪。自己是一个连户籍都没有的平头老百姓,想在乱世中保全生命,甚至是出人头地,也没有太多的好办法。这告示上的杨玄感的人头如此值钱,也难怪韩成心动不已。

    俗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韩成孑然一身,没有牵挂,当天就前去上洛郡,看看有没有什么好机会,去猎得这个比黄金都值钱的杨玄感的项上人头。

    这天下午,在商洛县以南约三十里的一片森林内,韩成坐在一块大石上,正专注地用柴刀削一根树枝,树枝长一米七左右,玻璃杯口粗细,是一根坚硬笔直的枣木杆,他在将木杆的前端削成尖锥,这样便做成了一根土制长矛。在他身旁已经有了三根同样的土矛。他抓挠了几下头皮,目光无神地望着远处的天空,他已经在这里等了两天了,根本什么人都没有,他心中着急万分,莫非后世的历史记载是错的?他才穿越过来几天,也没干什么可能影响历史大势的事,就算是蝴蝶效应也不能改变什么吧?

    就在这时,韩成忽然听到了一声呼喊“救命啊!”

    韩成抱起几根土矛向南飞速奔跑,只见在一条偏僻小道上,远处一名男子正骑着马疾奔而来,他不时向后张望,脸上惊恐万分,拼命抽打自己的坐骑。就在后面两百步外,紧紧追赶着几名隋军骑兵,他们身披明光铠甲,手执雪亮弯曲的马刀,后背上还背着弓箭,风驰电掣般追赶着前面的逃跑男子。小道狭窄,一边是深达数十丈的山间谷地,摔下去只怕是十死无生,另一边则是连绵不断丘陵山地,丘陵上被茂密的森林覆盖,骑着马跑进去估计就应了赵本山的那个小品“八十迈的速度撞树”。

    “救救我!”男子拼命鞭打胯下的马,可是那匹马早已累的口吐白沫,不可能再有力气加速了,眼看隋军骑兵越追越近,他绝望地大喊起来。救还是不救?韩成的犹豫只是一转念,他便做出了决定。这时,那几名隋军骑兵用双腿控马,尽量不减速,同时在马上张弓放箭,几支箭腾空射向前方的逃犯,前方战马连中数箭,再也支持不住,一声悲鸣,重重向山道旁的灌木丛摔去,马上男子也被甩出两丈多远,痛呼一声,但是他现在顾不得自己的伤势,连忙爬起身,连滚带爬地向山坡上逃来。几匹烈马裹夹着滚滚黄尘疾奔而至,韩成忽然站起身,举起一根土矛,奋力向追来的几名骑兵投去。土矛疾射而至,力量强劲,为首骑兵躲闪不及,长矛‘噗!’地射穿了他胯下战马的胸前,战马一声惨嘶,带着骑兵一起翻滚下另一侧的山坡。后面几名骑兵吓得紧急勒住了战马,战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片与嘘嘘的叫声。

    这时,有一名骑士反应过来了,大喊,“速速后退!”几名骑兵纷纷后退,只见一块数百斤的巨石轰隆翻滚而下,横挡在山道上。可是又有一名反应稍慢的倒霉骑兵被压在巨石下面,眼看就活不成了。骑兵们急向山坡上望去,立刻发现山坡上的树林边站着一名装束古怪的年轻男子,头发奇短,手中抱着几根长矛。韩成将大石掀翻推下山坡后,又索性将几根土矛向骑射连续投掷射去,几支长矛来势迅猛,骑兵们连忙后退躲过,几根长矛没有射中目标,插在了地上。他们这才发现并不是长矛,而是一头削尖,剥去了树皮的枝棍,虽然制作粗陋,但力量极大,一样可以将他们身体刺穿。骑兵们大怒,纷纷张弓搭箭,当他们抬头寻找射击目标时,却发现目标已经无影无踪,再找他们追赶的男子,也不见了踪影。骑兵们这才知道上了当,山坡上的男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成功掩护他们追赶之人逃走。

    几名隋军骑兵气得破口大骂,旅帅有令,一定要抓住逃亡之人,但他们人数不多,对方又有接应,他们害怕树林中有埋伏,又得救治自己的同伴,只得大声叫骂,等待后续援兵到来。韩成带着救下的男子一口气跑出数里,这名男子已累得筋疲力尽,前面是一棵参天的大树,长得枝繁叶茂,像一把巨伞矗立在森林之中,为整片森林遮风挡雨。男子勉强奔到大树前,弯腰大口喘气,他摆摆手道:“先休息一会儿,我....我实在跑不动了。”

    他一屁股坐在大树下,背靠着盘根错节的树根旁喘着粗气,左右张望,似乎惊魂未定。韩成靠在另一根树根上,右手警惕地握着别在后腰上的匕首,打量眼前这名男子。他的手枪只有区区五发子弹,在这个隋朝想补充弹药无异于天方夜谭,不到危急之时他绝对不会轻易使用,对付这名受伤又力尽的男子,他用匕首就足够了。他的匕首是后世的军用匕首,硬度和锋利度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兵器。

    这名男子大概三十岁出头,颌下留着浓密的胡须,身材中等,双目炯炯有神,鼻梁高挺,似乎有些胡人的血统,英武中又透出一股书卷之气,仪表相当不凡,“若是在武悼天王冉闵的时代,他大概会被灭胡令实皮充草吧”,韩成暗暗腹诽。说起来,对历史非常痴迷的韩成后世就是一个所谓“皇汉”,有感于历史书上五胡乱华,蒙古人的大屠杀,和满清入关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大屠杀事件,他对胡人戒心颇重,却对汉家庇护神冉闵颇为推崇。

    这个男子的左腿在摔下马时被灌木丛挂破了,鲜血淋漓,韩成从怀中摸出一团用草药自制的止血药扔给他,“嚼碎了敷在伤口上,可以防止感染。”男子并不急着上药,站起身向韩成深深施一礼,“多谢恩公救命大恩,还请问恩公尊姓大名,我愿铭记于心,以图后报。”韩成见他仪表不凡,而且很懂礼貌,心中不由生出一丝好感,他是后世的东北锦州人,也就是现在的辽西营州,便笑道:“我姓张名铉,营州人氏,你又是什么人,为何被骑兵追赶?”

    这名男子又施一礼,“在下长安杨玄感。”“你就是杨玄感?”韩成惊讶地望着这名被自己救下的男子,原来他就是隋末赫赫有名的枭雄杨玄感。“在下正是!”韩成竟然这么轻松就遇上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杨玄感,这让他既感到惊讶,同时也十分兴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知道杨玄感兵败后被迫逃亡,应该就是此时,自己正好救了他一命。但杨玄感却不感到奇怪,他家世显赫,大部分长安人都听说过他,倒是眼前这个年轻人让他有点好奇,穿一条破烂的花裤子,头发还没有半寸长,长得倒是高大魁梧,一表人才。

    韩成感到十分好笑,他问道:“你现在也是朝廷通缉的要犯,怎么就敢跟我说你的真名,就不怕我拿你去官府吗?”男子笑道:“你不分青红皂白便杀了几名隋军士兵,你恐怕也不会是个良民吧,何况刚才逃脱那几人也看到了你的长相,你要是去找官府岂不是自投罗网?”韩成笑道:“你这人倒也真是敏锐。”,心中却暗自腹诽“他们那几人在下面如何便看得清我的长相?况且我拿你去找官府,也不必非在这上洛郡一棵树上吊死,我拿你去京城,到时拿到悬赏,那几个小兵就算真认出我来也未必敢指认我。我看你是被追兵吓得人都傻了。”面上却并不表现出来,只是扶起杨玄感,口中说道:“我们还是离开这个树林,摆脱那些追兵再说吧。”

    一直到次日上午,他们才彻底摆脱了追兵,绕到北上的一条废弃官道上,韩成在一条小溪里刺了几条鱼,杨玄感带有火石和火绒,他们很快便在一片小树林内点燃一堆火,烤鱼来充饥。杨玄感已烤好一条肥大的鱼,笑着递给韩成,“多谢这位壮士救在下一命,你先来,我再来烤几条鱼。”韩成在一根尖利的树枝上穿了一条鱼,便把树枝和鱼一起递给杨玄感,换回了烤好的鱼,笑道:“那我就不气了!”杨玄感接过树枝,一边专心致志在火上烤鱼,一边若无其事问道:“听张贤弟口音,不像是辽西人啊!”“我是辽西人,不过从小在河北昌黎出家。”杨玄感恍然笑道:“我说嘛!张贤弟的口音很像河阳,昌黎一带,原来是在那里出家。不过如今天下大乱,很多寺院道观都被烧毁了,像韩贤弟这样的人会有很多,不知韩贤弟在哪家寺院出家?”韩成笑了笑,低头大口吃鱼,并不回答他的话,杨玄感虽然语气很轻松,有说有笑的,但明显是在探究他的老底。杨玄感这种有枭雄潜质之人,戒心极重,刚才韩成问的那句话已经让他有所防备,如果他不把韩成的底细摸清楚,他怎么能放心跟韩成一起逃亡。杨玄感漫不经心地在火上烤鱼,眼角余光却迅速瞥了韩成一眼,见他一条鱼已经快吃完,杨玄感眼角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章节目录

隋末乱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龙江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章:上洛寻人-隋末乱世地图,隋末乱世,笔趣阁并收藏隋末乱世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