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第一等爵位是亲王,第二等爵位是郡王,第三等爵位是贝勒,第四等爵位是贝子。满清宗室爵位划分为十四等。应以十二等为是。恭亲王不仅袭爵位于第一等,同时手中权力滔天在朝臣之中不做第二人想。
不仅如此,两宫太后秉政之初,对恭亲王奕䜣也是非常倚重的。
慈禧秉政之初,一切政事尚未熟习。不仅有顾命大臣派系制衡窥视,且京中党派分歧尤难操纵,外交之事又不易办。恐己不易压伏,遂引恭王以为己助。恭王当国久经历多,故倚之如左右手。
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除授予上述的要职外,两宫皇太后又加给了奕䜣许多恩典。
例如不久后的十月初八日,赏赐奕䜣亲王爵世袭罔替,奕䜣坚辞改赐亲王双俸,为此特颁上谕,加以表彰:
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再三申明,此系先帝恩旨,而该王辞谢倍力,声泪俱下。两宫皇太后未忍重拂其意,不得已姑从所请,将世袭亲王罔替之旨暂从缓议,俟朕亲政之年,再行办理。恭亲王奕䜣著先赏食亲王双俸,以示优礼。
这里的“此系先帝恩旨”,显然不是事实。因为咸丰帝临死前对其弟奕䜣是有猜忌心理的,不然不会将他排斥在顾命八大臣之外。但是现在这样说,就使恭亲王执掌朝堂大权显得更加合法化,不仅是两宫太后的意思,也是咸丰帝的本意了。
又在当年十月初十日,两宫太后懿旨,命大学士会同六部九卿,详议具奏奕䜣生母康慈皇太后应如何议加尊谥,这是恭亲王奕䜣的一块心病。
两宫太后不等咸丰年号过去便如此迫不及待拉拢恭亲王,显然恭亲王此时对于两宫太后而言,数其再怎么重要都不为过。
十月二十一日,大学士九卿会议,同上奕䜣生母康慈皇太后尊谥,请升祔太庙,并据请将前上尊谥改拟,加至12字,以表尊崇,谥曰:“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对奕䜣生母的尊重,就是对奕䜣的尊重。
十二月初九日,两宫懿旨“恭亲王长女聪慧轶群”,晋封为固伦公主。“所有服色体制,均著照固伦公主之例”办理。清制中宫嫡女曰固伦公主,妃嫔所出称和硕公主。若中宫抚养宗室女遣嫁时,礼遇可比之和硕公主。因此两宫太后对非皇后的奕䜣之女赏固伦公主名衔,是有清空前绝后之一例,这表明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对奕䜣的信任和不遗余力的拉拢。
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1862年1月30日),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拉拢王公党势力,两宫又下懿旨赏王公党领袖恭亲王奕䜣在紫禁城内坐四人轿,又恭亲王之子载澂赏戴三眼花翎。
这一切都说明了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起码在初掌朝堂期间对奕䜣是十分重用的,这是应有之理。
无论两宫太后权势有多滔天,毕竟他们是后宫女人,不可能出得后宫亲自执掌朝政,必须推举出一位或者多位代,理人出来才成。
再说咸丰帝死得太过突然,两宫太后还没来得及培养党羽,又得面对顾命大臣派系对权力的挑战,不着紧拉拢恭亲王才叫怪事。
不管恭亲王跟咸丰帝之间关系如何,作为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的亲弟弟,又是雄怀大志的能人,绝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大清政权落入顾命大臣之手。
当年圣祖康熙为了扳倒顾命四大臣花费了多大代价,谁都不可能将希望放在年不过七岁的同治小皇帝身上。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比不上孝庄太后,同治皇帝肯定也比不得圣祖康熙厉害。
以事实观之,既有两宫持政,可无须辅佐之人。慈禧深感恭王在朝堂助己,以其女为大公主,准用黄轿,故恭王颇有大权。
大清新的领导班子组成,还表现在军机处的重组上。
军机处是满清的特殊政治机构,是直接禀承皇帝意旨承办一切重大政务的中枢。军机处实际上是皇帝内廷的办公厅或机要室,
地位极其重要。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分设满、汉员。由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奉旨应召入值,为兼差,其数无定额。由亲王或大学士为首领,称“揆首”、“领袖”,军机大臣称为“军机大臣上行走”,初入军机处者,有的因资历较浅,加“学习”二字,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过一二年再相机去掉“学习”二字。
打压顾命大臣派系成功,为了彻底掌握朝堂大权,必然要组成为两宫太后服务的新的军机处。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一日(1861年11月3日),两宫太后连发两道上谕。任命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均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而在这次朝堂斗争里功劳卓著的鸿胪寺少卿曹毓瑛,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原为军机大臣的户部左侍郎文祥,著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恭亲王奕䜣为首席军机大臣,这样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组成了新的六人军机处。
总之,在两宫太后执掌朝堂大权初期,为了巩固手上权力,以两宫太后为首的帝后党和恭亲王为首的王公党配合默契,处于蜜月期中互相信任一致对外。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顾命大臣被一个个打倒,对于权力分配的不满和分歧,使得恭亲王与两位嫂子之间关系出现巨大裂痕……
第一等爵位是亲王,第二等爵位是郡王,第三等爵位是贝勒,第四等爵位是贝子。满清宗室爵位划分为十四等。应以十二等为是。恭亲王不仅袭爵位于第一等,同时手中权力滔天在朝臣之中不做第二人想。
不仅如此,两宫太后秉政之初,对恭亲王奕䜣也是非常倚重的。
慈禧秉政之初,一切政事尚未熟习。不仅有顾命大臣派系制衡窥视,且京中党派分歧尤难操纵,外交之事又不易办。恐己不易压伏,遂引恭王以为己助。恭王当国久经历多,故倚之如左右手。
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除授予上述的要职外,两宫皇太后又加给了奕䜣许多恩典。
例如不久后的十月初八日,赏赐奕䜣亲王爵世袭罔替,奕䜣坚辞改赐亲王双俸,为此特颁上谕,加以表彰:
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再三申明,此系先帝恩旨,而该王辞谢倍力,声泪俱下。两宫皇太后未忍重拂其意,不得已姑从所请,将世袭亲王罔替之旨暂从缓议,俟朕亲政之年,再行办理。恭亲王奕䜣著先赏食亲王双俸,以示优礼。
这里的“此系先帝恩旨”,显然不是事实。因为咸丰帝临死前对其弟奕䜣是有猜忌心理的,不然不会将他排斥在顾命八大臣之外。但是现在这样说,就使恭亲王执掌朝堂大权显得更加合法化,不仅是两宫太后的意思,也是咸丰帝的本意了。
又在当年十月初十日,两宫太后懿旨,命大学士会同六部九卿,详议具奏奕䜣生母康慈皇太后应如何议加尊谥,这是恭亲王奕䜣的一块心病。
两宫太后不等咸丰年号过去便如此迫不及待拉拢恭亲王,显然恭亲王此时对于两宫太后而言,数其再怎么重要都不为过。
十月二十一日,大学士九卿会议,同上奕䜣生母康慈皇太后尊谥,请升祔太庙,并据请将前上尊谥改拟,加至12字,以表尊崇,谥曰:“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对奕䜣生母的尊重,就是对奕䜣的尊重。
十二月初九日,两宫懿旨“恭亲王长女聪慧轶群”,晋封为固伦公主。“所有服色体制,均著照固伦公主之例”办理。清制中宫嫡女曰固伦公主,妃嫔所出称和硕公主。若中宫抚养宗室女遣嫁时,礼遇可比之和硕公主。因此两宫太后对非皇后的奕䜣之女赏固伦公主名衔,是有清空前绝后之一例,这表明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对奕䜣的信任和不遗余力的拉拢。
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1862年1月30日),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拉拢王公党势力,两宫又下懿旨赏王公党领袖恭亲王奕䜣在紫禁城内坐四人轿,又恭亲王之子载澂赏戴三眼花翎。
这一切都说明了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起码在初掌朝堂期间对奕䜣是十分重用的,这是应有之理。
无论两宫太后权势有多滔天,毕竟他们是后宫女人,不可能出得后宫亲自执掌朝政,必须推举出一位或者多位代,理人出来才成。
再说咸丰帝死得太过突然,两宫太后还没来得及培养党羽,又得面对顾命大臣派系对权力的挑战,不着紧拉拢恭亲王才叫怪事。
不管恭亲王跟咸丰帝之间关系如何,作为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的亲弟弟,又是雄怀大志的能人,绝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大清政权落入顾命大臣之手。
当年圣祖康熙为了扳倒顾命四大臣花费了多大代价,谁都不可能将希望放在年不过七岁的同治小皇帝身上。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比不上孝庄太后,同治皇帝肯定也比不得圣祖康熙厉害。
以事实观之,既有两宫持政,可无须辅佐之人。慈禧深感恭王在朝堂助己,以其女为大公主,准用黄轿,故恭王颇有大权。
大清新的领导班子组成,还表现在军机处的重组上。
军机处是满清的特殊政治机构,是直接禀承皇帝意旨承办一切重大政务的中枢。军机处实际上是皇帝内廷的办公厅或机要室,
地位极其重要。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分设满、汉员。由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奉旨应召入值,为兼差,其数无定额。由亲王或大学士为首领,称“揆首”、“领袖”,军机大臣称为“军机大臣上行走”,初入军机处者,有的因资历较浅,加“学习”二字,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过一二年再相机去掉“学习”二字。
打压顾命大臣派系成功,为了彻底掌握朝堂大权,必然要组成为两宫太后服务的新的军机处。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一日(1861年11月3日),两宫太后连发两道上谕。任命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均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而在这次朝堂斗争里功劳卓著的鸿胪寺少卿曹毓瑛,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原为军机大臣的户部左侍郎文祥,著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恭亲王奕䜣为首席军机大臣,这样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组成了新的六人军机处。
总之,在两宫太后执掌朝堂大权初期,为了巩固手上权力,以两宫太后为首的帝后党和恭亲王为首的王公党配合默契,处于蜜月期中互相信任一致对外。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顾命大臣被一个个打倒,对于权力分配的不满和分歧,使得恭亲王与两位嫂子之间关系出现巨大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