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境界越高,杀生越多,血煞杀伐气则越重。

    这些血煞杀伐气,是杀伐气的积攒,充斥在士兵周身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是血煞杀伐气也是煞气的一种,时间长了就会毁人筋骨,影响神智。

    很多军中精锐悍卒,通常会脾气暴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性子,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营啸,导致士卒不顾一切疯狂自相残杀。

    而一些退伍的老卒,到了老年更是一身病,如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膝盖伤痛,坐骨神经痛等等。

    这些都是杀伐气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要想消除杀伐气的影响,则必须要有领悟军阵的名将坐镇军中,以两仪军阵中和熔炼血煞杀伐之气,而这也是军中修行最快的办法。

    但这血煞杀伐之气,有利有弊,弊我们说过了,就说说这利,血煞杀伐之气的利,就是非常克制妖,诡,怪,精,一切非人的都克制,做为万煞之王,血煞杀伐气真的是,堪称万金油的存在。

    不过想要熔炼血煞杀伐之气,就必须得到士兵的认可,血煞杀伐之气中蕴含着这些士兵的精神意志,如果不是军中之主,想要强行吸收这些血煞杀伐之气,那这些精兵悍将可不会认主。

    不论你境界多高,只要名不正,言不顺,吸收的越多,危害越大,最终必定煞气缠身而亡。

    所以好的士卒必须要有好的将领带领,才能爆发巨大的威力,两者相辅相成,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通常将领们想要炼化血煞杀伐之气,只能通过在军中,操练士卒演练兵阵,积年累月的吸收炼化血煞杀伐之气才行。

    两仪军阵每日能产出的两仪阵本源并不多,通常是修为越高越多,但是总体速度还是很慢的,所以一般世家中主修军阵的人都会长时间坐镇军中演练兵阵,炼化血煞杀伐气。

    不过此刻苏洵发现,刚刚他在领悟军阵时,天地气息交感,身边聚集而来了大量的先天阴阳二气在体内,这个可不是后期两仪阵演化的后天阴阳二气。

    这是苏洵以天地阴阳之理领悟军阵时,天地产生的先天阴阳二气,算是天地为祝贺,世间又一人能领悟天地阴阳两仪之理,产生的仪式。

    这股先天阴阳气,现在只是暂时存在苏洵体内,哪怕苏洵不使用,过个一时三刻也会自动散去。

    苏洵刚刚用先天阴阳气掌控苏威苏迈体内气血时,发现了一个特性,那就是先天阴阳气炼化血煞不需要慢慢炼化中合,而是直接就可以炼化血煞杀伐之气中的杀机。

    因为这个特性,苏洵此时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趁着身体内的先天阴阳之气,还未消散时,赶到苏氏军营,用这些天生的阴阳气直接去炼化士卒身上血煞杀伐之气。

    如果苏洵的这个想法成功,那么苏洵将不费吹灰之力的,借天地之力,炼化这些士卒身上的血煞杀伐之气。

    从而以两仪军阵在士卒身上打下阴阳烙印后,苏洵将瞬间掌控三千苏氏悍卒营士卒。

    苏家青黎堂的这三千悍卒营士兵是苏氏族内最精锐的一营士兵,前文说过,苏洵所在的苏氏家族因为没有军阵传承,为了守住西岭山脉,就倾尽族中青壮和西岭山资源,穷兵黩武般的疯狂打造了一支一万人的护族族兵,也不管苏家以后能不能养得起。

    不过如果苏家都要被灭了,留着资源资敌,肯定还不如自己用了干脆。

    抱着这种破釜沉舟的想法,苏氏家族傾尽族中所有资源,花费百年时间,精心打造出来的一万苏氏族兵,质量还是挺高的。

    苏家这一万族兵修为最低的现在都是武道一品精兵境,还有天赋比较出众的三千人是二品悍卒境,就是驻扎在青黎堂旁边军营中的那三千悍卒。

    不过在训练这支族兵时候,苏家经常因为族中资源不够,无法提供大量的肉食和药材修炼而陷入困境。

    这时就不得不佩服苏氏族人的骚操作了,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苏氏所在的八百里西岭山也不是没来源的,苏氏西岭山和晋朝国内的最大山脉,昆仑山山脉相连,曾经属于昆仑山脉的外围乡野小山。

    昆仑山脉做为晋国最大的山脉,被称为“龙脉之祖”,晋国天下分九州,该山脉西起青藏高原,横贯晋国雍州、梁州,荆州,扬州,豫州,全长约三万公里,平均海拔高达两万到三万米,山顶常年积雪,宽1300至20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900多万平方公里,大小约摸有前世中国那么大。

    昆仑山脉庞大的面积,使得山内,奇珍异草,天材地宝,山野禽兽,大河湖泊,妖,诡,怪,精,各类资源数不胜数。

    另外有着明确记载的物种就有六万四千三百五十九种,药材三万七千七百九十三种,菌菇一十二万余种,珍贵异兽450种,珍贵草药250种,可食用菌菇两千种。

    苏氏族人的歪主意就打在了这个上面,不过今生超凡显世,不同于苏洵前世地球。

    如此巨大的昆仑山,其中大妖,诡异,怪谍,精怪,不知有多少。

    别的世家大族都是躲得远远的,唯恐自己哪天走了霉运,被山中大妖卷走,打了牙祭,更别说和苏氏一样把主意打到昆仑山中了。

    不过苏氏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要知道苏氏一万人练武。

    每人每顿至少需要一斤肉,半斤米饭或者馒头,肉中还要夹杂草药做成药膳,这粮食还好,苏氏自家开垦的土地足够了,药材山中也有种植。

    可这肉食就没办法了,一天一人三斤肉,一万人就是三万斤,三百斤的肥猪,一天就得吃掉一百头。

    别说苏氏这个小家族,就是成了世家,这样吃下去,估摸也得被吃垮,所以苏氏进山打猎,补充吃食,成了当时苏氏唯一的出路。

    而且荒郊野岭,小山小河还不行,毕竟寻常小山哪有那么多猎物,必须要去大山大河才行,不过天下大山大河,全部发源于昆仑山脉,西岭山又正好曾经链接昆仑山脉,所以苏氏最好的去处只有昆仑山。

    可是这一万人如果一起进山打猎,那引起的动静肯定很大,如果被昆仑山中大妖发现,那可就是送点心了,估计来多少吃多少。

    所以当时苏氏三脉家主,商量了很久,想到了一个主意,化整为零。

    苏氏家族把这一万族兵,依靠八百里西岭山,共分成三批,没批三千人,轮流替换。

    一批驻扎山中守护家族,一批负责押运猎物,剥皮抽筋,一批以十人为小队,散成小队模式,从苏氏八百里西岭山内隐蔽出发,偷进和西岭山比邻的东岭山,只去东岭山,不去昆仑山,这隔了一个东岭山,应该不会被昆仑山中精怪发现吧。

    说起这东岭山就不得说西岭山,当年东岭山和西岭山,本来一体,合计方圆一千六百里大小,统称为“岭山”。

    两百年前,前魏朝末年,国朝天灾人祸不断,岭山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地震来的突然,没有一点点预兆。

    天地之力最是宏伟,震发时,顷刻间,天翻地覆,方圆一千六百里的岭山从中间裂开,两边向外倒塌。

    东岭山倒向昆仑山附近,西岭山倒向江淮大地,中间分开近百里地,于是现在的苏家西岭山和昆仑山脉也是彻底分开,变成了江淮西岭山。

    从此之后岭山分为,东岭山,西岭山,各自占地约八百里。

    江淮之地,也因这次地震太过猛烈,导致淮河河水泛滥,堆积倒流。

    水灾,地震之下,洪水倒灌,房屋倒塌,江淮大地生灵涂炭,世家百姓死伤接近五成。

    可惜当时正值魏晋大战,四方之地叛乱不断,没有人顾得上这江淮之地。

    也就是那个时候,苏家先祖苏烈,趁着江淮周边世家损失惨重,无人顾及。

    领着族人顺势占了这半截无人,无兽的西岭山,并在山脚,建村立寨,收拢难民,为后来苏氏子孙的两百年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有了现在的江淮苏氏。

    苏氏家族虽然决定进东岭山山狩猎,不过因为昆仑山山中属实危险,苏家进山后,便决定只在东岭山外围三十公里活动。

    超过三十公里,不管有没有猎物,不管猎物大小,绝对不能深入。

    而三十公里内,只要是活的,只要能抓的全部都抓来,绝对不许泄露了风声。

    好在苏氏族兵都是自己家里人,打猎也是为了自家习武吃饱,补充肉食,有时候猎物多了还能带回去一些给家里娃娃婆娘尝尝肉味。

    在这个世道,大家也都知道这是要命的买卖,就是为了自己的小命,也根本不会有人敢松懈,更不会有人去泄密!

    进山打猎的好处,不只是血肉药材,打来的猎物,兽皮留下优良合适的,可以做成皮甲,兽筋做成弓弩,剩下那些次一等的也能拿到外面出售,换成粮食补贴家用。

    就这样,靠着这打猎的法子,一百多来年苏氏竟硬生生的将这一万兵丁养活了下来。

    最后竟然还多了不少皮甲弓弩,只是不知道这其中吃了多少苦,死了多少的族人。

    苏家士卒,近百年的捕猎厮杀,养出了七千精兵,三千悍卒,全都是杀气腾腾,血煞杀伐气满满的军中悍卒。

    这最精锐的三千悍卒所在的悍卒营,如今便是苏氏东房执掌,苏洵做为东房嫡长子,是他们的宗子,也是苏家为数不多,能随意调动,掌握苏家这三千悍卒的存在。

    所以说,这些悍卒身上的满满血煞气,也是苏洵眼中,消耗身体内这些先天阴阳气,最完美,最好的处理方式。

    只要这个计划行的通,苏洵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炼化大量军中血煞之气,从而大大提高自己能够掌兵的数量。

    血煞杀伐之气,世间最重的杀伐气,如果用兵家两仪军气炼化,以现在苏洵三脉同修两品的效率,每天大概也只能融合转化四十名精兵境界的兵卒。

    苏家有七千精兵境,三千悍卒境界兵丁,全部转化完,估计苏洵要连天加夜的干一年才行,这样的话效率可就太慢了。

    现在好了,苏洵以极其上乘的道分阴阳之理,领悟的两仪兵家军阵,带来的先天阴阳气可以瞬间炼化军中血煞之气。

    就像是卡了bug,苏洵不光暂时拥有了先天阴阳气,苏家还有一群早已经血煞杀伐气满满,极其需要人炼化的大量族兵,这不就是老鼠进粮仓,稳吃稳坐。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诸子千家世家门阀之苏氏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高中语文课代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章 昆仑山脉-天下苏氏一家亲下一句,诸子千家世家门阀之苏氏子,笔趣阁并收藏诸子千家世家门阀之苏氏子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