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从“暴怒”到“不屈”-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五百九十八章 从“暴怒”到“不屈”-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笔趣阁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作者:银刀驸马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说app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航速13节,吃水25.5英尺,载煤1200吨。由此可以计算出舰体宽度需要达到74英尺,才能满足原“暴怒”号设计时的稳定性要求。但这已经超过英国现有船台的宽度尺寸。如果把宽度减少到70英尺,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能够保证横倾50.5度时的不沉性,只比原“暴怒”号的指标降低了一点点,可以接受。
一个月后。这个方案被批准,随即进入主炮选型阶段。巴纳贝提出:“在选定火炮前请记住,建造一艘军舰需要四年,在此期间海军火炮威力将会发生很大的进步。” 眼下伍尔维奇皇家兵工厂和埃尔斯维克所能预见到的最大火炮是15英寸口径60吨火炮。但“(我们)所要的,是军舰完工前能造出的最大的火炮”。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越大的火炮越重,势必对军舰的排水量造成影响。军舰的大小一旦确定,为了给火炮预留足够的重量。就必须削减其他部分的重量,包括装甲。其次,可以预见未来的敌人同样也会配备相仿的火炮,这样,采用的装甲必须是可以挡住这个档次的火炮的。这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没法转出去(即便是后来“不屈”号11000吨的舰体,也无法达到安装下当时所能建造的最大的火炮并且配备可以抵挡这种火炮穿透的复合装甲)。
如果让里德来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首先满足第二项要求,对于他来说,不沉性是无论如何要满足的。他牢牢地记住。当年他是如何地反对科尔斯那个低稳性重炮塔的“船长”号设计方案,而对方却如何利用娴熟的交际手段说服了“上层”使“船长”号得以完工入役,结果不出数月便葬身鱼腹。论敌的彻底完蛋,除了使他感到出于同行的痛心以外,还深刻地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甚至不惜牺牲火炮威力。
而对巴纳贝来说,对于皇家海军,“我们不认为(降低不沉性要求)就会影响英国海军的威力,”“军舰只要能抵御现有最大火炮就可以了。”“我们认为英国军舰应该配备可以预见到的能建造和能操作的最大火炮,即便是数百吨重。如果其材料可以锻造出来的话。”
导致里德和巴纳贝之间在舰船设计思想上的分歧的原因,在于他们两人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海军所担当的角色的不同看法。按里德的设计思路搞出来的军舰,是“你打不沉我,我也打不沉你”。归根到底,里德接受的是“存在舰队”的战略思想,海军的首要作用在于威慑。而巴纳贝则倾向于,让皇家海军牢牢控制海洋,继续在特拉法尔加海战后的一百年里打遍全球无敌手。
不过,对于自纳尔逊以来就崇尚攻击至上的皇家海军。牺牲防御而获得攻击力的提升还是可以接受的。况且,24英寸装甲板可以挡住现有火炮的射击,中央装甲堡是可以放心的。至于首尾的水平防护甲板,由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海军来说依然是近距离作战,炮弹的弹道比较平直,防护效果优于同等厚度的垂直装甲板。因为前者即便厚度不大也可以形成跳弹将炮弹弹开;后者则纯粹是与炮弹硬碰硬地进行防护,难保无虞。
原“暴怒”号设计方案采用的是全舰长的舷侧装甲带,沉重的装甲带和科尔斯炮塔,迫使本舰采用低干舷舰体。但为避免航行时舰艏上浪影响火炮操作,另在其上部搭建一个围堰式装甲堡,以增加炮塔离海面的距离并保护前后炮塔的基座。这是自“蹂躏”号以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作法,但在实践中发现效果不佳。
在这个最初被称为“新暴怒”号的第一个设计方案中,舷侧装甲防护区域作了缩短,并且与围堰式装甲堡融为一体,形成中央装甲堡,但长度依然比较长,占舰体总长的2/3。科尔斯炮塔依旧是布置在首尾,高海情时的纵摇无疑很难避免,这样看来无法配备巴纳贝所青睐的大口径火炮。
第二个方案,在前一方案的基础上,首尾保留与“暴怒”号相同的35吨火炮炮塔,但在舰体中部布置一个安装单门50吨火炮炮塔,该炮塔可以向两舷射击。这样,将笨重的大口径火炮炮塔布置在中间,可以改善军舰的航海性能。
第三个方案,将第二个方案中舰体中部的50吨火炮炮塔改成4座露炮塔。各安装一门18吨火炮。这个方案明显是以多门中等口径火炮射击密度来代替单门大口径火炮。
此外还有第四方案,不过是将4门18吨火炮减弱成12吨火炮,目的是可以将火炮安装位置升高,以便在战斗中对敌舰形成掠射火力。
从这些设计过程可以看到。巴纳贝一直在改善航海性能与提高火炮威力之间犹豫,同时也可以看到,继续沿用类似“暴怒”号的低干舷、首尾炮塔的设计布局,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使军舰配备尽可能大的火炮并得到完善的装甲防护的初衷。
巴纳贝转而考虑露炮塔。毕竟露炮塔的重量比科尔斯炮塔要轻很多。尽管在当时的看法是其防护能力逊于后者。在9073年的春天,许多其他的设计方案纷纷出笼。甚至更翻出了曾经为法国太上皇拿破仑三世设计的一个铁甲舰方案,这个方案与之前的所有铁甲舰相比都显得要激进。即配备10门35吨火炮,全部安装在露炮塔中,4门两两朝向首尾,另外6门布置在中部,这6门火炮已经初露“对角布置”的雏形。到了4月,巴纳贝让他的助手具体落实出了这样一个方案:航速14节,配备4门主炮,其中2门是50或60吨火炮。另2门是35吨火炮,安装在2个装甲围壁为14英寸的露炮塔中,这样,炮塔部分的重量可以缩小到只及“暴怒”号的科尔斯炮塔的2/3。
但是,露炮塔对火炮的保护明显逊于科尔斯炮塔,因此,巴纳贝对在主力舰上使用露炮塔依然心存疑虑。
不知道巴纳贝具体在什么时候接受了将炮塔成对角地布置在舰身中段、类似意大利新战列舰“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的做法,但按巴纳贝的说法,与其说是受意大利布林模型的影响,不如说是来自国内议会与舆论的压力。他们觉得。象“蹂躏”号那样的低干舷对于一艘远洋型军舰来说是危险的。当时掌管军费划拨的议会对决定新型主力舰的外形有很大影响力。那就是干舷要高。前后干舷都较高的一个结果,就是沉重的炮塔必须布置在军舰中部成对角分布。
将炮塔布置在军舰中部成对角分布的好处在于:第一,可以大大缩短装甲防护区域的长度,这与中央装甲堡的理念不谋而合;第二。在安装沉重的主炮后,依然可以以设置首尾甲板室的形式提高首尾干舷;第三,在执行撞击动作时可以避免主炮受到损坏;第四,避免了主炮塔布置在首尾时,舰体在高海情下出现的严重纵摇;第五,两座主炮塔依然可以实现同舷侧齐射。
这个方案上交海军部后得到了同意。审计官休斯顿?斯图尔特和军械总监胡德都赞赏这个方案。尽管到目前为止。“蹂躏”号、“雷鸣”号和“无畏”号代表着欧洲主力舰的最高设计水平,但由于盛传意大利新战列舰即将安装60吨火炮、22英寸厚度装甲,以及风闻里德打算在为普鲁士设计的主力舰上采用中央装甲堡(后来证明这些都只是个谣言),两位头头都觉得,不能在海军技术竞赛上耽搁。他们担心,再过几年,当这些厚甲重炮的家伙在欧洲各国海军中扩散后,现有的围堰式主力舰将不是对手。厚甲重炮就是将来的方向,皇家海军必须继续保持海上优势!
胡德还认为,舰艏较高的甲板室,除了可以改善航海性能以外,可以为实施吊放小艇、抛锚和起锚的水手提供一个远离水面的安全的工作平台。但他也提醒巴纳贝,这个方案的缺陷在于,他很怀疑4门火炮是否可以实现同舷侧齐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侧炮塔发射的炮弹将会越过本舰舱面,射击的气浪会对甲板室造成伤害。另外,设置舰艏甲板室后,主炮的前向射界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此,胡德建议,可以将甲板室与炮塔靠近的部分设计成圆弧过渡,方便气浪的散逸;将舰艏甲板室的宽度减少5英尺以改善前向射界。另外,对于方案中将烟囱布置在两个炮塔中间的做法。他并不认同。他认为,应该沿舰体中线布置、分别在前炮塔之前和后炮塔之后。他还对装甲甲板的厚度、以及其下探到水线以下的位置等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
巴纳贝一一采纳了这些建议。另外,还加大了中央装甲堡的宽度以便扩大内部空间与提高稳性。出于平衡增加装甲厚度和加大火炮口径带来的重量,将每门主炮的备弹量由170发减少到100发。同时。他计划在首尾设置127个水密隔舱。而那些舷侧的水密隔舱中大量充填软木,这些软木可以在舰体被击穿后保持浮力,并因为事先已经占据了这些舱室的空间而减少了进水量。
在水线以下部分,沿用双层舰底结构。这种结构最早由里德在“柏勒洛丰”铁甲舰上应用。在舰底有连续的宽条状纵向构件。在纵向构件之间安装弧框构件(bracket)构成匣形钢桁,以此形成双层舰底。里德在9071年的《海军科学》上刊登的“铁质舰船的构造”一文中指出:在“勇士”号的舰底虽然采用了斯科特-拉塞尔式的纵向构件。但依然主要依靠横向构件来支撑装甲和承受炮弹的打击。与这些横向构件所提供的强度相比,它们的重量显得过大。“‘弧框构件系统’(bracket system)使用弧框构件取代‘勇士’上的横向长条状构件。所有必要的横向强度和舰壳的支承,可以由一个较轻而比拉塞尔式结构中的隔壁更强的弧框构件来提供。纵向构件的深度和强度将被加大,由此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密双层舰底,(对比拉塞尔式的纵向构件)并且可以将内层舰壳板材和纵向构件做得更厚实。无论这些再增加上去的重量是用于改善结构强度还是增大水密安全性,舰壳的总重量都比‘勇士’和其他旧式船舶要小。”
与此同时,海军部安排弗洛德进行“不屈”号的水槽模型试验,以检验“不屈”号舰体的流体阻力特性。除了稳性方面的研究,弗洛德还通过水槽模型试验证明,船舶浸水面积对航行阻力的影响要远大于舰体线形带来的影响。这一结论大大鼓励了里德和巴纳贝在19世纪60、70年代里去设计那些又粗又短的铁甲舰。经过实验。弗洛德证明,即便宽度大于“无畏”号12英尺,新型主力舰在14节航速下的阻力只与前者相当。受此结论的鼓励,设计委员会决定采用8000马力的机组就可以了。
9073年7月23日,新型主力舰的设计方案最后得到海军部的批准,从设计开始包括从里德提出的最初构想,到方案得到批准,总共度过了7个月。在这7个月里,巴纳贝和胡德在设计方案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新舰后来被命名为“不屈”号。
当设计方案被海军部批准后,巴纳贝在一次演讲中。如此描述他的得意之作:“想象一下,一个110英尺长、75英尺宽、高出水面10英尺的装甲堡;四门主炮可以同时前方或后方,甚至任何方向的敌人射击;强有力的撞角;以及比之前所有军舰都要厚的装甲……水下的攻击不足为虑,因为有装甲甲板和划分成的127个水密隔舱……所有这些工程学上的奇迹并没有导致造价的大幅上升。”
9074年2月24日。开始铺设“不屈”号的龙骨。但此时谁也没有想到,不是预计中的3或4年,而是经过了漫长的7年,这条军舰才得以完工,她的造价也达到了812000英镑,高出“无畏”号的造价达30%。原来以为。她将引领未来主力舰的潮流,但却是她完工之时已经略显落后,并在不到10年内被淘汰。
海军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是巴纳贝等人在1873年的那个夏季里所不能预想到的。
“不屈”号的工期拖了这么长,其中一个原因,是海军部的头头们在建造过程中希望把她造得“高、大、全”,希望她能紧紧扣着海军技术、特别是火炮技术的更新。结果导致舰体内部设计被迫进行反复改动。(未完待续。)
ps: 一天不是很忙,一哥们叫我去帮忙,帮忙写结婚请帖。写了好久了,感觉有点不对,就是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哪里不对了。
这时哥们媳妇过来看了下,就说了一句“你能不能把新郎的名字改下,我们是不可能的”。
我……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作者提醒您!百度搜索雲来閣,那里有更快、更清晰的小说章节,网址】
一个月后。这个方案被批准,随即进入主炮选型阶段。巴纳贝提出:“在选定火炮前请记住,建造一艘军舰需要四年,在此期间海军火炮威力将会发生很大的进步。” 眼下伍尔维奇皇家兵工厂和埃尔斯维克所能预见到的最大火炮是15英寸口径60吨火炮。但“(我们)所要的,是军舰完工前能造出的最大的火炮”。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越大的火炮越重,势必对军舰的排水量造成影响。军舰的大小一旦确定,为了给火炮预留足够的重量。就必须削减其他部分的重量,包括装甲。其次,可以预见未来的敌人同样也会配备相仿的火炮,这样,采用的装甲必须是可以挡住这个档次的火炮的。这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没法转出去(即便是后来“不屈”号11000吨的舰体,也无法达到安装下当时所能建造的最大的火炮并且配备可以抵挡这种火炮穿透的复合装甲)。
如果让里德来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首先满足第二项要求,对于他来说,不沉性是无论如何要满足的。他牢牢地记住。当年他是如何地反对科尔斯那个低稳性重炮塔的“船长”号设计方案,而对方却如何利用娴熟的交际手段说服了“上层”使“船长”号得以完工入役,结果不出数月便葬身鱼腹。论敌的彻底完蛋,除了使他感到出于同行的痛心以外,还深刻地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甚至不惜牺牲火炮威力。
而对巴纳贝来说,对于皇家海军,“我们不认为(降低不沉性要求)就会影响英国海军的威力,”“军舰只要能抵御现有最大火炮就可以了。”“我们认为英国军舰应该配备可以预见到的能建造和能操作的最大火炮,即便是数百吨重。如果其材料可以锻造出来的话。”
导致里德和巴纳贝之间在舰船设计思想上的分歧的原因,在于他们两人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海军所担当的角色的不同看法。按里德的设计思路搞出来的军舰,是“你打不沉我,我也打不沉你”。归根到底,里德接受的是“存在舰队”的战略思想,海军的首要作用在于威慑。而巴纳贝则倾向于,让皇家海军牢牢控制海洋,继续在特拉法尔加海战后的一百年里打遍全球无敌手。
不过,对于自纳尔逊以来就崇尚攻击至上的皇家海军。牺牲防御而获得攻击力的提升还是可以接受的。况且,24英寸装甲板可以挡住现有火炮的射击,中央装甲堡是可以放心的。至于首尾的水平防护甲板,由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海军来说依然是近距离作战,炮弹的弹道比较平直,防护效果优于同等厚度的垂直装甲板。因为前者即便厚度不大也可以形成跳弹将炮弹弹开;后者则纯粹是与炮弹硬碰硬地进行防护,难保无虞。
原“暴怒”号设计方案采用的是全舰长的舷侧装甲带,沉重的装甲带和科尔斯炮塔,迫使本舰采用低干舷舰体。但为避免航行时舰艏上浪影响火炮操作,另在其上部搭建一个围堰式装甲堡,以增加炮塔离海面的距离并保护前后炮塔的基座。这是自“蹂躏”号以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作法,但在实践中发现效果不佳。
在这个最初被称为“新暴怒”号的第一个设计方案中,舷侧装甲防护区域作了缩短,并且与围堰式装甲堡融为一体,形成中央装甲堡,但长度依然比较长,占舰体总长的2/3。科尔斯炮塔依旧是布置在首尾,高海情时的纵摇无疑很难避免,这样看来无法配备巴纳贝所青睐的大口径火炮。
第二个方案,在前一方案的基础上,首尾保留与“暴怒”号相同的35吨火炮炮塔,但在舰体中部布置一个安装单门50吨火炮炮塔,该炮塔可以向两舷射击。这样,将笨重的大口径火炮炮塔布置在中间,可以改善军舰的航海性能。
第三个方案,将第二个方案中舰体中部的50吨火炮炮塔改成4座露炮塔。各安装一门18吨火炮。这个方案明显是以多门中等口径火炮射击密度来代替单门大口径火炮。
此外还有第四方案,不过是将4门18吨火炮减弱成12吨火炮,目的是可以将火炮安装位置升高,以便在战斗中对敌舰形成掠射火力。
从这些设计过程可以看到。巴纳贝一直在改善航海性能与提高火炮威力之间犹豫,同时也可以看到,继续沿用类似“暴怒”号的低干舷、首尾炮塔的设计布局,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使军舰配备尽可能大的火炮并得到完善的装甲防护的初衷。
巴纳贝转而考虑露炮塔。毕竟露炮塔的重量比科尔斯炮塔要轻很多。尽管在当时的看法是其防护能力逊于后者。在9073年的春天,许多其他的设计方案纷纷出笼。甚至更翻出了曾经为法国太上皇拿破仑三世设计的一个铁甲舰方案,这个方案与之前的所有铁甲舰相比都显得要激进。即配备10门35吨火炮,全部安装在露炮塔中,4门两两朝向首尾,另外6门布置在中部,这6门火炮已经初露“对角布置”的雏形。到了4月,巴纳贝让他的助手具体落实出了这样一个方案:航速14节,配备4门主炮,其中2门是50或60吨火炮。另2门是35吨火炮,安装在2个装甲围壁为14英寸的露炮塔中,这样,炮塔部分的重量可以缩小到只及“暴怒”号的科尔斯炮塔的2/3。
但是,露炮塔对火炮的保护明显逊于科尔斯炮塔,因此,巴纳贝对在主力舰上使用露炮塔依然心存疑虑。
不知道巴纳贝具体在什么时候接受了将炮塔成对角地布置在舰身中段、类似意大利新战列舰“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的做法,但按巴纳贝的说法,与其说是受意大利布林模型的影响,不如说是来自国内议会与舆论的压力。他们觉得。象“蹂躏”号那样的低干舷对于一艘远洋型军舰来说是危险的。当时掌管军费划拨的议会对决定新型主力舰的外形有很大影响力。那就是干舷要高。前后干舷都较高的一个结果,就是沉重的炮塔必须布置在军舰中部成对角分布。
将炮塔布置在军舰中部成对角分布的好处在于:第一,可以大大缩短装甲防护区域的长度,这与中央装甲堡的理念不谋而合;第二。在安装沉重的主炮后,依然可以以设置首尾甲板室的形式提高首尾干舷;第三,在执行撞击动作时可以避免主炮受到损坏;第四,避免了主炮塔布置在首尾时,舰体在高海情下出现的严重纵摇;第五,两座主炮塔依然可以实现同舷侧齐射。
这个方案上交海军部后得到了同意。审计官休斯顿?斯图尔特和军械总监胡德都赞赏这个方案。尽管到目前为止。“蹂躏”号、“雷鸣”号和“无畏”号代表着欧洲主力舰的最高设计水平,但由于盛传意大利新战列舰即将安装60吨火炮、22英寸厚度装甲,以及风闻里德打算在为普鲁士设计的主力舰上采用中央装甲堡(后来证明这些都只是个谣言),两位头头都觉得,不能在海军技术竞赛上耽搁。他们担心,再过几年,当这些厚甲重炮的家伙在欧洲各国海军中扩散后,现有的围堰式主力舰将不是对手。厚甲重炮就是将来的方向,皇家海军必须继续保持海上优势!
胡德还认为,舰艏较高的甲板室,除了可以改善航海性能以外,可以为实施吊放小艇、抛锚和起锚的水手提供一个远离水面的安全的工作平台。但他也提醒巴纳贝,这个方案的缺陷在于,他很怀疑4门火炮是否可以实现同舷侧齐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侧炮塔发射的炮弹将会越过本舰舱面,射击的气浪会对甲板室造成伤害。另外,设置舰艏甲板室后,主炮的前向射界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此,胡德建议,可以将甲板室与炮塔靠近的部分设计成圆弧过渡,方便气浪的散逸;将舰艏甲板室的宽度减少5英尺以改善前向射界。另外,对于方案中将烟囱布置在两个炮塔中间的做法。他并不认同。他认为,应该沿舰体中线布置、分别在前炮塔之前和后炮塔之后。他还对装甲甲板的厚度、以及其下探到水线以下的位置等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
巴纳贝一一采纳了这些建议。另外,还加大了中央装甲堡的宽度以便扩大内部空间与提高稳性。出于平衡增加装甲厚度和加大火炮口径带来的重量,将每门主炮的备弹量由170发减少到100发。同时。他计划在首尾设置127个水密隔舱。而那些舷侧的水密隔舱中大量充填软木,这些软木可以在舰体被击穿后保持浮力,并因为事先已经占据了这些舱室的空间而减少了进水量。
在水线以下部分,沿用双层舰底结构。这种结构最早由里德在“柏勒洛丰”铁甲舰上应用。在舰底有连续的宽条状纵向构件。在纵向构件之间安装弧框构件(bracket)构成匣形钢桁,以此形成双层舰底。里德在9071年的《海军科学》上刊登的“铁质舰船的构造”一文中指出:在“勇士”号的舰底虽然采用了斯科特-拉塞尔式的纵向构件。但依然主要依靠横向构件来支撑装甲和承受炮弹的打击。与这些横向构件所提供的强度相比,它们的重量显得过大。“‘弧框构件系统’(bracket system)使用弧框构件取代‘勇士’上的横向长条状构件。所有必要的横向强度和舰壳的支承,可以由一个较轻而比拉塞尔式结构中的隔壁更强的弧框构件来提供。纵向构件的深度和强度将被加大,由此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密双层舰底,(对比拉塞尔式的纵向构件)并且可以将内层舰壳板材和纵向构件做得更厚实。无论这些再增加上去的重量是用于改善结构强度还是增大水密安全性,舰壳的总重量都比‘勇士’和其他旧式船舶要小。”
与此同时,海军部安排弗洛德进行“不屈”号的水槽模型试验,以检验“不屈”号舰体的流体阻力特性。除了稳性方面的研究,弗洛德还通过水槽模型试验证明,船舶浸水面积对航行阻力的影响要远大于舰体线形带来的影响。这一结论大大鼓励了里德和巴纳贝在19世纪60、70年代里去设计那些又粗又短的铁甲舰。经过实验。弗洛德证明,即便宽度大于“无畏”号12英尺,新型主力舰在14节航速下的阻力只与前者相当。受此结论的鼓励,设计委员会决定采用8000马力的机组就可以了。
9073年7月23日,新型主力舰的设计方案最后得到海军部的批准,从设计开始包括从里德提出的最初构想,到方案得到批准,总共度过了7个月。在这7个月里,巴纳贝和胡德在设计方案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新舰后来被命名为“不屈”号。
当设计方案被海军部批准后,巴纳贝在一次演讲中。如此描述他的得意之作:“想象一下,一个110英尺长、75英尺宽、高出水面10英尺的装甲堡;四门主炮可以同时前方或后方,甚至任何方向的敌人射击;强有力的撞角;以及比之前所有军舰都要厚的装甲……水下的攻击不足为虑,因为有装甲甲板和划分成的127个水密隔舱……所有这些工程学上的奇迹并没有导致造价的大幅上升。”
9074年2月24日。开始铺设“不屈”号的龙骨。但此时谁也没有想到,不是预计中的3或4年,而是经过了漫长的7年,这条军舰才得以完工,她的造价也达到了812000英镑,高出“无畏”号的造价达30%。原来以为。她将引领未来主力舰的潮流,但却是她完工之时已经略显落后,并在不到10年内被淘汰。
海军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是巴纳贝等人在1873年的那个夏季里所不能预想到的。
“不屈”号的工期拖了这么长,其中一个原因,是海军部的头头们在建造过程中希望把她造得“高、大、全”,希望她能紧紧扣着海军技术、特别是火炮技术的更新。结果导致舰体内部设计被迫进行反复改动。(未完待续。)
ps: 一天不是很忙,一哥们叫我去帮忙,帮忙写结婚请帖。写了好久了,感觉有点不对,就是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哪里不对了。
这时哥们媳妇过来看了下,就说了一句“你能不能把新郎的名字改下,我们是不可能的”。
我……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作者提醒您!百度搜索雲来閣,那里有更快、更清晰的小说章节,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