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
武英殿。
“父皇,儿臣刚才在朝会上有所失态,请父皇见谅。”
待朱棣坐下后,朱高煦鞠躬施礼道。
“罢了,别说你心情复杂,悲喜交加, 朕心中何尝不是如此?”
朱棣眼眶之中泛着泪水说道。
张玉是他的潜邸旧部,可谓是心腹爱将,如今却战死在西域。
若是有的选择的话,朱棣宁愿晚几年再出兵攻打亦力把里,而不是靠张玉的牺牲来换取亦力把里城。
但事情发生后,人总要去面对, 逃避不是办法,毕竟世上没有后悔药。
虽然朱棣与朱高煦皆因明军攻下并守住亦力把里城而喜, 但朱高煦要比朱棣更加兴奋。
因为他知道明军守住亦力把里城后,下一步就是占据整个伊犁河谷地区。
而后世生活在伊犁河谷地区的人有上千万!
民国时期,仅仅伊犁城周边就生活着数百万百姓。
据朱高煦所知,洪武初期,整个西域的总人口大约在三百万左右,而经过近几十年的战乱,西域本地居民有很多人因战乱而死,又有很多青壮被瓦剌、鞑靼、高原部落以及帖木儿俘虏,视为奴隶。
目前整个西域境内的人口,估计还有两百四十余万。
如今辽阔的西域只有两百多万人,朱高煦认为,眼下正是将西域变成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最佳时机。
这才是他激动不已的根本原因所在!
“朕打算追封张玉为公爵。”
朱棣郑重其事道。
“儿子觉得可追封平侯为郡公。”
朱高煦平静的接话道。
他闻言后,脸上之所以没有露出吃惊的表情,是因为他是张玉的女婿。
朱棣见状,大致能猜到朱高煦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
可惜张家嫁女的时候, 张玉与张辅父子俩匆匆回了一趟京师之后, 只在京师停留了不到十天, 便又各自赶回了驻地。
“朕本想让你去操办平侯的后事,可总觉得不甚妥当, 毕竟张辅不日便会抵京,你终归只是平侯之婿。”
朱棣沉声道。
此时,张玉的遗体已经在运回京师的路上,而朱棣早在收到张玉战死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派人去召回远在安南的张辅。
张玉又不是没有儿子,按照传统的礼法,也轮不到女婿为其办理后事,即便他的这个女婿是当朝太子。
“爹,平侯的后事,还是交给张辅打理为好。儿子决定届时亲自为平侯扶灵,送平侯最后一程。”
朱高煦想了想,缓缓说道。
当朝太子为战死的武将勋臣扶灵,乃是出自皇家的大恩典,对武将家族来说同样是天大的殊荣。
“既然你有这个心,朕自然应允。”
朱棣沉声道。
他顿了顿,接着道:“刚才朝会上,多数臣工主张趁着士气高涨之机,出动大军平定整个西域。朕已拿定主意,发大军平定西域。而在今年夏季来临之前, 平定西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很显然朱棣已经迈出了出兵平定西域的最关键一步,即下定趁势收复西域的决心。
以朱高煦对朱棣的了解,但凡朱棣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哪怕是一百头牛也拉不回来。
“爹,朝廷既然要郡县西域,将来设立府县,不可能只治理西域本土的百姓,还需要移民去西域落地生根。”
朱高煦道:“因此,儿子觉得,可以先移民五万,包括工匠,去亦力把里城,帮助官兵修建铁架石泥新城与制造武器,以及修路屯田,为将来郡县西域做准备。”
“将来郑和船队带回甘薯、土豆等作物之后,再慢慢迁移五十万汉地百姓过去,只需要三十年,人口翻一倍后,就能把伊犁河谷地区发展成人口超过百万的繁华城镇带!”
“届时有了上百万的汉地百姓在,兵源与军粮便不再是问题。如此一来,西域将从此成为大明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朱棣听的热血沸腾。
他觉得以后把亦力把里城治理好,将整个西域纳入朝廷的直管范围,就是祭奠张玉等战死将士的最好礼物!
伊犁河谷地区有大量的良田,若是开春后抢种一批作物,明年秋季时便可收获大批粮食。
现在是冬天,敌我双方用兵都吃力。
然而明军装备了火器,与西域各方势力相比而言,明军武器更加先进。
这样一来,趁着冬天还未结束之前,发大军将天山以北的各方不服势力逐个击破,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如果换成以前,漫长的运输线会拖垮明军,但是现在明军以惨重的代价打下并守住了亦力把里城。
至此开始,明军拥有了从哈密到亦力把里城的粮草运输线,开战后会有源源不断的军粮从后方转运到西域。
等到明年开春之后,秋季收获粮食之前,明军完全可以趁着这个空挡,发兵天山以南,出其不意的扫平各个不服势力。
朱高煦能够想到这些,朱棣自然也能想得到。
“朕派遣征西大军平定西域,最大的威胁不是西域境内的不服势力,也不是退守阿里玛城的帖木儿军,而是北方的草原人。”
朱棣皱眉道:“若是草原人伺机南下,必然会打乱朕对西域用兵的部署。对于此事,你有什么好的提议?”
父子俩不再议论平定西域方面的战略问题,而是开始商量如何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确保征西大军能够顺利的拿下整个西域。
朱高煦寻思道:“爹,儿子认为可以征安南兵调去北疆,分往七大要塞,命七位守将轮流领兵出塞外,主动出击。待将草原人打怕以后,再择地设立互市城镇,让草原人拿皮毛、奴隶等资源来与我方换粮食等生活物资。”
大部分的游牧部落,只要有粮食吃,有衣服穿,基本上不会主动拿起武器南下掠劫。
因为有吃有喝的人,谁会冒着被明军杀死的风险南下掠劫?
可总归会有野心之辈掀起侵略战争!
而对于这些野心之辈,就需要依靠武力!
朱棣道:“可将之前从安南征召的三万卫所辅兵中的一半投入到西域。”
既然父子俩提到安南,那么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这段时间安南发生的变化。
虽然半年前朝廷设立交趾都司管理安南,但之后又陆续设立了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及交趾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逐渐将安南直接管辖。
朝廷对交趾的人口,采取与本土相同的黄册制度来办理。
地方官府把交趾人丁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记载到簿册,并按这些资料,制成证件,由人丁持有,以备官府查核。
若发现某人的证件与簿册所载不符,便须抓去当修桥铺路的苦力。
官府的薄册,会登记交趾境内每一里、一坊及一厢的所有丁数及田数。
孤寡残疾者则另用称为“畸零”的簿册来登记。
这些簿册又会在卷首绘画地图。
簿册编制完毕后,即抄成一式四份,一份黄色封面的交到朝廷户部,其余三份封面为青色,交给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及各府、县保存。
每十年更新田丁的数目。
大明对交趾采行多项税务及赋役制度,负责征收的官员,在府州县有税课司、河泊所副使等,另外有本场局使副等名目。
去年年底,朝廷规定交趾每亩田征粟五升,植桑沙每亩征丝一两,每一斤丝征绢一匹。
朝廷又设盐税,交趾人民每月煮盐若干,送交提举司收藏,待承宣布政使司检验后,才可发卖。
若私煮或私卖,则会被判罪。
同时,也在陆续开取交趾资源,运回本土,凡是金银矿产,都设官督民开采。
在山林地区,令百姓寻找象牙、犀角,以官价购入。
在海滨地区,令百姓下海采集珍珠,也以官价购入。
另外,土产如胡椒、香料等,也会以官价购入。
如此一来,当地百姓的收入逐渐稳定增加起来,对朝廷的心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朝廷设立的府县衙门陆续在各地开设学校,访求有在儒学、医术、僧道方面有才能的,都委以官职,并使之教授有关才艺。
而在交趾人的学习课程方面,礼部奉朱高煦之命把儒家典籍中的《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等书颁发给各州县做读本,并派僧道传布佛教、道教。
对交趾的读书人,朝廷在占领之初便致力招揽。
朱高煦在去年向交趾都指挥使张辅下谕令,将该地“怀才抱德、山林隐逸、明经能文、博学有才、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聪明正直、廉能干济、练达吏事、精通书算、明习兵法、武艺智谋、容貌魁伟、语言便利、膂力勇敢、阴阳术数、医药方脉之人,悉心访求,以礼送赴京擢用。”
后来礼部根据朱高煦的意思,更制定了岁贡生进入国子监的措施。
起初规定府学每年两名入选,州学每两年三名入选,县学每年一名入选。
后来改为府学每年一名入选,州学每三年两名入选,县学每两年一名入选。
这些事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府州县地方官员负责,安排生员在入选后第二年的农历正月一日进京朝觐。
至于入选为岁贡生进入国子监的条件,则是“不拘入学年月浅深,择有学行者”。
在张辅治理交趾期间,他按朱高煦的意思,实行与安南原住民习尚及生活有关的措施。
虽然真正的目的是“化夷为夏”,但对外宣称是为了稳定各地秩序,防止有贼寇作恶。
因此,在祭祀方面,张辅按朱高煦的意思,下令修建文庙、山神、河伯、城隍等庙宇,依时进行拜祭。
此乃从信仰思想上往中原汉地靠近。
在衣冠服饰方面,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男女不许剪发,妇女必须穿短衣长裙,与华夏衣冠制度相同。
在百姓待遇方面,于战事中死亡的将士民众,均予以妥善安葬,对于年迈有声威者,给以礼遇,而鳏寡孤独无依者,设养济院收容。
而且,张辅奉命又对被胡氏逆贼迫害惨死的陈朝贵族,给以追赠谥号及修理坟墓。
朱棣听从朱高煦的建议,下旨从广西钦州地区至东关城(今河内)一带,建立了一套驿站系统。
于是,大明朝廷于东关城至慈山府嘉林县(今北宁省嘉平县)设置马驿。
另外,朝廷又在至灵县(在清化省)、东潮县(在海阳省)而到与钦州接壤的万宁府,设置水驿,以便公文传递。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半年多的发展,安南境内绝大多数的不服势力,已被明军逐一剿灭。
之后,安南地界内的诸多地方豪族,也在朱高煦的授意下,被张辅派军强制迁移到了广西后打散分地而居。
由于广西的环境与安南比较接近,大部分被强制迁移的安南豪族没有爆发剧烈的反抗。
少部分的反抗者,根本就不是明军的对手。
那些愿意配合的豪族到了广西以后,地方衙门会给他们分房子分田。
这些迁移的豪族看似没太大变化,但实际上,他们失去了原先在安南本土的影响力。
而安南境内的青壮,有七成已被朝廷合理的分化管制起来。
这七成青壮,要么入卫所做辅兵,要么被招入当地卫所,专门替正兵耕田,要么应惠民建工局的招募而成为修路搭桥的工人。
张辅在交趾抽调原住民当兵,有一套成熟的规矩,即在设有卫所的地方,每户抽三丁当兵,而清化以南,因人口较少,每户只抽二丁为兵。
至于在没有设立卫所的地区,选择险要处设立堡栅,由民兵负责把守。
而剩下的三成青壮,皆是以家仆、家丁等依附关系而被地方豪族所控制。
随着地方豪族被拆分和迁移,这些剩下的青壮,已被强制解除主仆关系,发粮给地,成为朝廷管制下的编户民。
既然是编户民,也要参加征兵。
于是乎,经过明军这一系列的操作,往后的五年当中,野心之辈想在安南境内纠结青壮,发动大范围的反叛,已经难如登天。
可这五年对大明来说,正是迁移汉地人口入安南,同时分化与收拢安南民心的最关键五年。
五年后,朱高煦相信,就算有人想造反,恐怕也不会有百姓跟从了。
“爹,儿子觉得,除了征调安南人出身的卫所兵之外,还应该从努尔干地区征调卫所兵。”
朱高煦提议道:“尤其是出身自努尔干地区的卫所兵,应该调遣到七大要塞,听从七位守将的节制。如此便可以让努尔干都司地区的卫所兵,沾上草原人的血,让双方产生仇恨。”
这样一来,草原人与女直人企图联合起来的话,任何一方都必须得拿出足够大的利益,甚至还会面临被对方背刺的风险。
此乃分化对立之策,也是一石二鸟的方法。
朱棣颔首表示赞同。
顿了顿,他看着朱高煦道:“平侯的事,也不能一直瞒着月容那孩子。张辅不在京师,她的弟弟们年幼。依朕看,你还是把实情告诉她吧。”
“是。”朱高煦恭声道。
ps:感谢阿拉啦啦大大多,安华信,醉酒凡尘
,梓川哥哥,人中吕布专捅义父,武王封圣,蒋哥海辉,z315675,旺旺旺王,上官盖亚,青栀幽冥等老铁投的推荐票与月票!感谢!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