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杰斯特曾经在国内读过的一些文章里,很多文章都说广场协议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迫日元升值,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广场协议的本质是美国要求各国政府不要再收藏美元,简而言之就是不要在储存那么多美元的储备,而要求各国不要在收藏美元所能造成的后果就是美元贬值。
美元作为唯一的国际货币,他在世界经济占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美元的贬值,那么其他的国家货币自然会相对于美元升值,因为都是以美元作为比照物的,所以才会有广场协议是为了强迫日元升值的说法。
事实上,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两年内,德国的马克,法国的法郎都对比美元升值了一倍,跟日元升值的幅度相当,英镑升值略少,可能是因为这个时期的英国也处在改革转型期的原因。
但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广场协议对日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而对德国却无关痛痒呢?甚至德国人还承担了两德合并对东德的重建任务,毕竟之所以会有广场协议的诞生,就是因为这两个新兴战后国家在经济方面,尤其是在出口贸易方面的强势。
当然,这就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了。
杰斯特说如果美国政府真的这么干了,就是一个针对着日本或者德国所布设的一个阴谋,或许说阴谋不大合适,说阳谋或许更好一点,区别是这两个国家能不能按照美国人给他们安排的剧本继续走下去。
结果是德国人没有,而日本人走了。
很多人在谈论这一场八十年代中期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的事件的时候,总是说广场协议,却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在广场协议签订的两年后又一场协议的签订。
广场协议想要做的是让美元贬值,进而逆转美国的贸易逆差,从而全盘盘活世界经济,但从协议签订的两年时间来看。除了各国货币升值对各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之外,美国的贸易逆差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所以,在一九八七年,在法国巴黎,这一次是g7成员国联合签订了一项新的协议——卢浮宫协议。
卢浮宫协议的内容基本上跟广场协议完全相反,广场协议要求美元贬值,而卢浮宫协议的要求就是停止美元的贬值,但问题就在这里,一件事情一旦开始。并且形成了惯性之后,就无法那么容易的解决了。
桑迪威尔目光闪烁不定的看着杰斯特不知道在想些社么,而杰斯特一直也在沉默的坐在一边,没有主动开口,让对方仔细体会他说的剪羊毛的意思,过了许久之后,桑迪威尔的脸上似乎露出了了然的神色,他看向杰斯特的眼神更加的捉摸不定起来。
现在关于美元贬值的言论尘嚣世上,杰斯特能够知道联邦政府对此会有大动作这并不奇怪。但是他惊奇的杰斯特竟然能够从美元贬值里看到这么多常人所根本就无法想象的东西,比如,就像是他说的,如果美国真的促成了美元贬值。那么这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就是一个阴谋的开始。
沉吟了一下,桑迪威尔犹豫着问道:“杰斯,你说的剪羊毛。那么那只羊在哪呢?西方?还是东方?”
杰斯特笑了笑,他无所谓的回复道:“桑迪爷爷,这有区别么?无论这两个国家的哪一个按照我们既定的剧本走了。结局都不会有什么区别,当然,我更看好东方的那个国家会按照既定剧本走下去。”
听到杰斯特的回复,桑迪威尔默默的点了点头,显然,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虽然是两只羊,但这是两只健康无比的羊,活蹦乱跳,而美国这个饲养者因为种种的限制又不能动用武器把羊宰掉再割,这就失去了圈养的意义,所以,想要去剪掉这些羊毛,自然得想办法让这两只羊不要再那么健康,那么的活蹦乱跳。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让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继续按照这个安全稳定的模式走下去,显然是达不到美国想要的局面的,所以,美国政府就必须在这中间给加一点变数,其实这个变数只能说是一个引子,对这两只羊的影响到底如何,并不是全靠美国人的控制,结局如何,都是这两只羊自己的选择。
不然的话,美国也是拿他们没办法的。
而德国人跟日本人在广场协议之后,为了保证自己国内的经济强势,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结果就是德国人无关痛痒,而日本人却在十年后轰然倒下,失去的十年的说法也从此广为流传。
这些事情太过于深远,杰斯特也没有必要说出来,他这一次来见桑迪威尔的事情也并不是讨论这些。
所以,杰斯特主动的改变了话题,他也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开门见山开口:“我之前听桑迪爷爷打算重新创业,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参与一份呢?”
听到杰斯特的话,桑迪威尔笑了起来。
他知道现在的杰斯特家业到底有多大,而他想要东山再起最需要的就是金钱,虽然他从运通被扫地出门后,按照之前签订的协议,他拿到手的赔偿金并不算少,起码让他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富家翁的生活不成问题,但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但是这些钱,对于想要成立一家他能放在眼里的金融公司实在是太过稀少,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八五年到八六年长达十几个月的失业期里,正是因为启动资金的不足才让他没有立即着手东山再起,而是一直拖到了八六年,当商业信贷公司的两位财政主管拿着杰斯特说的那篇《财富》上的文章《桑迪威尔:不可多得的管理者》登门拜访之后,才让桑迪威尔抓住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桑迪威尔并没有直接说同意或者是不同意,他反而是笑着向杰斯特询问:“你觉得,我这样一个被华尔街扫地出门的失败者,如果想要向那些窃据高位的蠢材证明他们踢我出局是错的,那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杰斯特不是一个出色的金融家,他甚至都称不上懂金融知识,但是他有一个别人不可能具备的地方就在于。他熟悉并且知道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所以,面对着桑迪威尔的这个问题,杰斯特不慌不忙的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仔细而且认真的在桑迪威尔摊开的那张纽约时报的边栏空白处填写下了一个公司的名字,而且还用笔将之前他跟对方讨论的那篇关于日本贸易顺差美国贸易逆差的文章给圈了出来。
“商业信贷公司?”
桑迪威尔看着杰斯特写出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的名字,他甚至再一次有些惊异的看了杰斯特一眼,实际上,如果不是金融圈内的人或者是对金融界没什么了解的人,是绝对不会对这个已经陷入困境的公司有什么了解的。
杰斯特知道商业信贷公司的原因。就是因为桑迪威尔正是从这里起步的,而后来大名鼎鼎的旅行者集团的前身,也正是这家已经入不敷出的公司的前身,所以,杰斯特听到桑迪威尔的反问,他很坚定的点了点头,将对方刚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区别就是,杰斯特的没有任何的疑问。
“是的。商业信贷公司。”
得到杰斯特准确答复的桑迪威尔倒是先沉吟起来,他知道这家公司,事实上,在他还没有离开运通公司的时候。就知道商业信贷公司的许多事情,当时的运通看中了商业信贷公司而商业信贷公司的母公司数据控制公司也不满足商业信贷公司的亏损有意出售。
这件事桑迪威尔负责过一部分,他耐心地对商业信贷公司的市场资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做了全方位的调查。透过扑朔迷离的尘雾,他看到的是一颗鲜为人知的高能内核。它的能量足以震撼整个金融服务业。
的确,在当时的桑迪威尔的眼中,商业信贷公司就是一块被埋没的金矿。不过还不等他将调查的报告递交上去,公司里就传出了要把他扫地出门的传闻,所以最后这份报告桑迪威尔也一直扣在了自己的手里,而运通跟数据控制公司也因为一些收购上的问题没有谈拢,这一场收购也不了了之。
在桑迪威尔的眼中,商业信贷公司确实是最适合他东山再起,也是最适合他向运通公司复仇的一个工具,不过问题是,虽然现在的商业信贷公司已经不比往日,但是他们的股价依然有二十美元,按照他自己的财力,是不可能完成收购的。
杰斯特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桑迪威尔能够完成对商业信贷公司的收购,是因为在八六年下半年,数据控制公司实在是对这家公司忍无可忍,直接抛售了他们持有的百分之九十二的商业信贷公司的股票,直接让商业信贷公司的股价从二十点五美元像瀑布一样直降到五美元,而桑迪威尔也在此时出手收购,只是花了七百万美元。
而就算是这七百万美元也还就是桑迪威尔的全部身家,杰斯特记得他看这段故事的时候,桑迪威尔最得意的弟子,日后大摩的掌舵者,零八年次贷危机中唯一能够盈利的美国银行的摩根大通的主人——詹姆斯迪蒙也在这个时候投入了四五十万美元,买这些在其他人眼里一钱不值的商业信贷公司的股票。
他当时甚至还跟桑迪威尔互开玩笑,说这可是我们的全部财产了,要是输了,我们就要去要饭了。
谁知道只是第一年,在桑迪威尔这个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管理者的经营下,商业信贷公司的纯利润就突破了四千万美元。(未完待续。。)
美元作为唯一的国际货币,他在世界经济占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美元的贬值,那么其他的国家货币自然会相对于美元升值,因为都是以美元作为比照物的,所以才会有广场协议是为了强迫日元升值的说法。
事实上,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两年内,德国的马克,法国的法郎都对比美元升值了一倍,跟日元升值的幅度相当,英镑升值略少,可能是因为这个时期的英国也处在改革转型期的原因。
但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广场协议对日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而对德国却无关痛痒呢?甚至德国人还承担了两德合并对东德的重建任务,毕竟之所以会有广场协议的诞生,就是因为这两个新兴战后国家在经济方面,尤其是在出口贸易方面的强势。
当然,这就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了。
杰斯特说如果美国政府真的这么干了,就是一个针对着日本或者德国所布设的一个阴谋,或许说阴谋不大合适,说阳谋或许更好一点,区别是这两个国家能不能按照美国人给他们安排的剧本继续走下去。
结果是德国人没有,而日本人走了。
很多人在谈论这一场八十年代中期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的事件的时候,总是说广场协议,却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在广场协议签订的两年后又一场协议的签订。
广场协议想要做的是让美元贬值,进而逆转美国的贸易逆差,从而全盘盘活世界经济,但从协议签订的两年时间来看。除了各国货币升值对各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之外,美国的贸易逆差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所以,在一九八七年,在法国巴黎,这一次是g7成员国联合签订了一项新的协议——卢浮宫协议。
卢浮宫协议的内容基本上跟广场协议完全相反,广场协议要求美元贬值,而卢浮宫协议的要求就是停止美元的贬值,但问题就在这里,一件事情一旦开始。并且形成了惯性之后,就无法那么容易的解决了。
桑迪威尔目光闪烁不定的看着杰斯特不知道在想些社么,而杰斯特一直也在沉默的坐在一边,没有主动开口,让对方仔细体会他说的剪羊毛的意思,过了许久之后,桑迪威尔的脸上似乎露出了了然的神色,他看向杰斯特的眼神更加的捉摸不定起来。
现在关于美元贬值的言论尘嚣世上,杰斯特能够知道联邦政府对此会有大动作这并不奇怪。但是他惊奇的杰斯特竟然能够从美元贬值里看到这么多常人所根本就无法想象的东西,比如,就像是他说的,如果美国真的促成了美元贬值。那么这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就是一个阴谋的开始。
沉吟了一下,桑迪威尔犹豫着问道:“杰斯,你说的剪羊毛。那么那只羊在哪呢?西方?还是东方?”
杰斯特笑了笑,他无所谓的回复道:“桑迪爷爷,这有区别么?无论这两个国家的哪一个按照我们既定的剧本走了。结局都不会有什么区别,当然,我更看好东方的那个国家会按照既定剧本走下去。”
听到杰斯特的回复,桑迪威尔默默的点了点头,显然,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虽然是两只羊,但这是两只健康无比的羊,活蹦乱跳,而美国这个饲养者因为种种的限制又不能动用武器把羊宰掉再割,这就失去了圈养的意义,所以,想要去剪掉这些羊毛,自然得想办法让这两只羊不要再那么健康,那么的活蹦乱跳。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让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继续按照这个安全稳定的模式走下去,显然是达不到美国想要的局面的,所以,美国政府就必须在这中间给加一点变数,其实这个变数只能说是一个引子,对这两只羊的影响到底如何,并不是全靠美国人的控制,结局如何,都是这两只羊自己的选择。
不然的话,美国也是拿他们没办法的。
而德国人跟日本人在广场协议之后,为了保证自己国内的经济强势,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结果就是德国人无关痛痒,而日本人却在十年后轰然倒下,失去的十年的说法也从此广为流传。
这些事情太过于深远,杰斯特也没有必要说出来,他这一次来见桑迪威尔的事情也并不是讨论这些。
所以,杰斯特主动的改变了话题,他也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开门见山开口:“我之前听桑迪爷爷打算重新创业,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参与一份呢?”
听到杰斯特的话,桑迪威尔笑了起来。
他知道现在的杰斯特家业到底有多大,而他想要东山再起最需要的就是金钱,虽然他从运通被扫地出门后,按照之前签订的协议,他拿到手的赔偿金并不算少,起码让他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富家翁的生活不成问题,但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但是这些钱,对于想要成立一家他能放在眼里的金融公司实在是太过稀少,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八五年到八六年长达十几个月的失业期里,正是因为启动资金的不足才让他没有立即着手东山再起,而是一直拖到了八六年,当商业信贷公司的两位财政主管拿着杰斯特说的那篇《财富》上的文章《桑迪威尔:不可多得的管理者》登门拜访之后,才让桑迪威尔抓住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桑迪威尔并没有直接说同意或者是不同意,他反而是笑着向杰斯特询问:“你觉得,我这样一个被华尔街扫地出门的失败者,如果想要向那些窃据高位的蠢材证明他们踢我出局是错的,那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杰斯特不是一个出色的金融家,他甚至都称不上懂金融知识,但是他有一个别人不可能具备的地方就在于。他熟悉并且知道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所以,面对着桑迪威尔的这个问题,杰斯特不慌不忙的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仔细而且认真的在桑迪威尔摊开的那张纽约时报的边栏空白处填写下了一个公司的名字,而且还用笔将之前他跟对方讨论的那篇关于日本贸易顺差美国贸易逆差的文章给圈了出来。
“商业信贷公司?”
桑迪威尔看着杰斯特写出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的名字,他甚至再一次有些惊异的看了杰斯特一眼,实际上,如果不是金融圈内的人或者是对金融界没什么了解的人,是绝对不会对这个已经陷入困境的公司有什么了解的。
杰斯特知道商业信贷公司的原因。就是因为桑迪威尔正是从这里起步的,而后来大名鼎鼎的旅行者集团的前身,也正是这家已经入不敷出的公司的前身,所以,杰斯特听到桑迪威尔的反问,他很坚定的点了点头,将对方刚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区别就是,杰斯特的没有任何的疑问。
“是的。商业信贷公司。”
得到杰斯特准确答复的桑迪威尔倒是先沉吟起来,他知道这家公司,事实上,在他还没有离开运通公司的时候。就知道商业信贷公司的许多事情,当时的运通看中了商业信贷公司而商业信贷公司的母公司数据控制公司也不满足商业信贷公司的亏损有意出售。
这件事桑迪威尔负责过一部分,他耐心地对商业信贷公司的市场资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做了全方位的调查。透过扑朔迷离的尘雾,他看到的是一颗鲜为人知的高能内核。它的能量足以震撼整个金融服务业。
的确,在当时的桑迪威尔的眼中,商业信贷公司就是一块被埋没的金矿。不过还不等他将调查的报告递交上去,公司里就传出了要把他扫地出门的传闻,所以最后这份报告桑迪威尔也一直扣在了自己的手里,而运通跟数据控制公司也因为一些收购上的问题没有谈拢,这一场收购也不了了之。
在桑迪威尔的眼中,商业信贷公司确实是最适合他东山再起,也是最适合他向运通公司复仇的一个工具,不过问题是,虽然现在的商业信贷公司已经不比往日,但是他们的股价依然有二十美元,按照他自己的财力,是不可能完成收购的。
杰斯特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桑迪威尔能够完成对商业信贷公司的收购,是因为在八六年下半年,数据控制公司实在是对这家公司忍无可忍,直接抛售了他们持有的百分之九十二的商业信贷公司的股票,直接让商业信贷公司的股价从二十点五美元像瀑布一样直降到五美元,而桑迪威尔也在此时出手收购,只是花了七百万美元。
而就算是这七百万美元也还就是桑迪威尔的全部身家,杰斯特记得他看这段故事的时候,桑迪威尔最得意的弟子,日后大摩的掌舵者,零八年次贷危机中唯一能够盈利的美国银行的摩根大通的主人——詹姆斯迪蒙也在这个时候投入了四五十万美元,买这些在其他人眼里一钱不值的商业信贷公司的股票。
他当时甚至还跟桑迪威尔互开玩笑,说这可是我们的全部财产了,要是输了,我们就要去要饭了。
谁知道只是第一年,在桑迪威尔这个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管理者的经营下,商业信贷公司的纯利润就突破了四千万美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