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线总指挥官袁甲三的坚持,清军这次的攻城行动相当坚决,从早上开始,整整打了一天,直到天色黑了下来,才因为不擅野战而暂时停了下来。
仅仅一个白天的时间,清军就损失了超过四千人,也就是说有四千人失去了战斗力,其中有三千人都是在攻打西门的时候损失掉的,全部都是袁甲三的本部兵马,或者说是苗沛霖的兵马。
当然,相对而言,淮安守军的损失也不小,虽说西门守军因为有冯子才的妥善安排,损耗并不大,但因为是清军主攻方向,所以伤亡也超过了两百人,损失数目是南北两门加起来的总和。
也就是说,在一个白天的防守作战中,淮安守军的伤亡数目超过了四百人,其中大半是被流弹流矢以及清军的炮火所伤。
所幸的是,精武军的伤亡中大部分都是受伤,当场死亡的很少,死亡总数不超过三十人,至于伤者,则因为有更好的医疗体系,或者说有更好的消炎药、止血药以及绷带,再加上是守城方,能及时抬下去救治,所以基本上都留了一条命,因此实际上精武军真正的损失并不大。
反观清军,虽然也是伤多死少,但因为是攻城方,死亡比例却很高,而且清军的医疗体系十分简陋,重伤的基本没管的,轻伤的则只是简单一包扎,就放到后面不管,所以总起来的损失率很高。
第一天就打的这么火爆,这是双方统帅都没有料到的,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战场,攻城战少有在第一天就打的这么激烈的。因为按照惯例,第一天一般是试探作战,是试探守城方的虚实,同时也对应的调整自己的部署,所以第一天往往没有出死力的。像这样一上来就下死手,搞的死伤这么大,这在清军近年来都是很少有的事情。
要知道,清军现在整体而言**不堪,八旗兵早就不堪用,绿营兵也好不到哪儿去,三十万大军真正能作战的连一半都没有。就清军目前的整体态势,能打成这个样子,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特别是袁甲三所部的苗沛霖,他本部兵马不过三万人。第一天就损失三千人,伤亡超过十分之一,已经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也的确是让他十分的肉疼。
如果按照正常来说,袁甲三已经用这种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忠诚,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需要再这么卖命下去了。事实上他也没法再继续保持这种攻击强度了,毕竟苗沛霖所部伤亡惨重,要还是逼迫下去。苗沛霖弄不好当场就反了,而其他人看到这个情况,也肯定会有畏难情绪,根本无法继续下去。
所以。原本袁甲三是想就此歇下来,继续搞围困战术,可谁知道这次惨烈的攻城战却让僧格林沁知道了,这又触动了他的某根神经。这让事情又有了变数。
僧格林沁知道了袁甲三的勇猛后,大为振奋,再次调了三万人给袁甲三。还亲临袁甲三的行辕,一边嘉奖他的勇武,一边激励他再接再厉,并且还把自己的营帐射在你袁甲三这里,要亲自指挥攻城。
主帅亲临前线,还发布了总攻击的命令,还用重赏重罚激励全军,其他各部也没法继续磨洋工,特别是那些被点了名的军官,为了自己的官帽子,也都不再管自己手下兵丁的死活,开始为第二天的总攻做准备。
就在清军开始在晚上趁机调整部署,重新激励士气的时候,淮安城中的王三武也在跟自己的副参谋长商议今天的得失。
在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参谋部虽然是精武军内的常设军职,只要是营级别以上的作战单位都有参谋部,比如营参谋部,团参谋部等。
但实际上由于精武军内部大多数的主官都是清朝人转变而来,思维还是古人的方式,所以他们大都把参谋部当作幕僚班来对待,而把参谋长当成军师来看,也就是说,一般团级以上的参谋长,大多是团长的私人亲信。
不过,因为后来开始军衔制改革的时候,李永吉顺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改革,其中一个,就是总参谋部的改革。
过去,总参谋部的参谋长是张威,但自从张威独领一个师之后,就卸任了总参谋长一职,总参谋部也开始成为了李永吉的直属单位,只为李永吉个人服务。
相对的,各级军队的参谋部,比如师、团、营级的参谋部,也开始垂直受总参谋部的领导,而像各级部队的参谋长,任命权就只能是总参谋部,所以说,像司徒和这个师参谋长,实际上是属于总参谋部的空降干部。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各级参谋长实际上类似于中央的空降干部,有点像古代的监军。
各级参谋长虽然在作战方面只有建议权,实际的作战命令要听从各级部队长官的,比如营长团长之类的,但他们却可以完整的获知各级部队的所有情报,然后及时向总参谋部报告,以方便总参谋部及时了解底下各部队的情况。这样一来,既方便总参谋部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下面各部队,也能有效的避免拥兵自重的情况。
不过,作为交换,过去各级部队长官私人任命的参谋长,可以继续留在参谋部,当副参谋长或者普通参谋,薪水还是由精武军总后勤部的财务处统一发放,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让各级军官跟参谋部能够更好的磨合,不至于互相对立互相牵扯,影响各部队的作战力。
也就是说,目前第二师的正牌参谋长司徒和,实际上是总参谋部刚下派过来的空降干部,来了还不到俩月,而现在跟王三武关起门来聊天的这个第二师副参谋长林咏叹,别看职位比司徒和小一点,但他才是王三武的真正亲信,或者说真正的私人军师。
说起来,林咏叹今年已经三十二岁,是常熟人。还是个举人,他是在王三武坐镇常熟的时候找到的私人幕僚。
这种寻找私人幕僚的情况,在精武军内部很普遍,不止是王三武这么做,其他只要有独自领兵机会的高级军官,基本都有招募私人幕僚的行为,比如张威就有自己的私人幕僚,甚至周达、林春生等人也都有自己的私人幕僚班子。然后,这些人就组成了一个个的亲信小圈子,小圈子再组合。就成了一个个的派系。
比如说精武军内部吧,目前内部实际上有三个派系,第一个派系是以王三武为主的武派,第二个派系是张威为主的威派,第三个则是新晋崛起的以俞鸿瑞为主的学院派。
其中,王三武跟张威的派系都是老派系了,手中各自都掌握一批自己的门生故旧,至于俞鸿瑞,则同时身兼总参谋长以及青浦军校校长两个职务。是李永吉新提拔的新晋派系。
当然,这是其中内部比较公认的三个强力派系,其他还有一些次派系,比如周达就有自己的一个圈子。林春生也不含糊,大多数的炮兵几乎都是他带出来的,因此精武军内部的派系问题也是十分复杂,只不过呢。因为李永吉的强势,再加上通信系统过于先进,这些派系问题还没有对精武军产生什么负面影响。至少不会出现见死不救,或者违抗命令之类的事情。
总之,第二师虽然参谋长是司徒和,但师长王三武的真正亲信确实副参谋长林咏叹,这也是王三武的真正军师。
林咏叹别看自己只是个举人,但他家里却世代为官,他爷爷就曾经做过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他父亲最高做过通判,可惜到他父亲那代,家道中落,林咏叹自己曾经为了谋生,当了一名状师,但很快凭着聪明才智闻名四方,所以才被闻名而来的王三武请去当幕僚。因为王三武出身衙役,他对那些官老爷本能的不信任,反倒是对这些状师之类的人很是信任,他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隐居民间的大才。
也算王三武撞了大运,林咏叹还真是鬼点子不少,至少到目前为止,王三武所执行的所有策略,几乎都是林咏叹帮忙谋划的。
就比如说这个示敌以弱,诱敌来攻,内外开花,歼敌于城的策略,甚至是之前鼓动王三武截留漕银,进而逼迫清廷与精武军摊牌的策略,也都是他的主意。从这也能看出,这个林咏叹别的不说,起码对精武军的各种先进武器了解的很透彻,尤其对无线电通信系统十分的敏感。
“先生。”见到林咏叹,王三武就不再如外面那么老神在在了,而是略有不安的搓了搓手,“我刚刚已经按照你的吩咐,有所挑选的主动把事情的原委都跟永吉说了,虽然他没说别的,只是说会尽快带兵来支援我,但总感觉……你说他能原谅我么?我会不会有事?”
“东翁莫要着急。”林咏叹淡淡一笑,“事情已经做了,现在后悔也没用。至于大帅会不会拿你怎么样,这一点不必担心,您是大帅的亲舅舅,军中又素有威望,还是平衡张威一派的重要力量,轻易不会把你如何的。
另外,您之前做的事虽然没有事先请示,但也都是为了大帅好。虽然咱们这么做有点黄袍加身的嫌疑,不过呢,只要你肯放低姿态,一口咬定当时截留漕银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多为精武军分担点军费,其他就不会有事。
按照我的想法,大帅既然当初对外把事情自己扛了下来,把你的行为说成是依照他的指示,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你私自行动的事,所以就算要处罚你,也不会太重,估计就是罚俸之类的吧,但肯定还会继续让你领兵的,因为没了你,谁去跟张威对抗呢?”
“哎,但愿吧。”王三武叹了口气,“事情既然已经做了,也就没法后悔了,真不知道当初听你的对不对。”
“呵呵,东翁放心,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林咏叹淡淡一笑。
原来,从之前的截留漕银,到现在的示敌以弱,引敌来攻,内外开花的策略,全是林咏叹的连环计。
当初李永吉发动夏季攻势的时候,王三武的任务是打下镇江与扬州就行。那也是夏季攻势北路军的既定目标,至于后面北上攻打淮安城,则不在夏季攻势的方案里面,因为淮安城当时离开精武军的老巢太远,也不是精武军的目标。
不过,当时太平军跟洋人的部队正在打淮安,加上王三武的进攻太过顺利,太平军败退之前还给了他一个信息,那就是淮安城有大量银子跟粮食。
说真的,淮安城有大量银子粮食的信息。当时的确让王三武很是动心,但还不至于冲昏头脑,真正让他下定主意打淮安的,正是这个林咏叹!
实际上,当听到淮安城有大量漕银没运走的消息,林咏叹就开始打起了鬼主意,并且在脑子里想了一系列的计划,他倒不是说看上那些银子,他是想趁机让精武军跟清廷正式决裂。最好能引得精武军自立建国。
一旦自立建国,对他们这些人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可惜以李永吉往日的表现,看不出他有尽早决裂的意思。所以林咏叹才劝说王三武,让他截留漕银,进一步割裂清廷与精武军的关系,要是清廷的皇帝性子急。早早把精武军打成叛逆,那就更好,这样就可以来一个新版的黄袍加身。
后来的走向。基本都在他的意料当中,甚至连僧格林沁带兵来攻打的事情,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由于加入精武军的时间比较久了,所以对于精武军真正的战力,林咏叹了解的十分透彻,在他看来,精武军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不说别的,只需要王三武的第二师这两万人,两军对垒的话,完全可以把清军十万大军打的满地找牙。
不过,精武军因为技术原因,军制与别处不同,特别是参谋制度改革以后,军队进行团级以上战役的时候,都必须向总参谋部申请,在获得总参谋部的同意后,才能发动战争。
换言之,在精武军再次扩军之后,特别是由团变师之后,看似王三武的权力变大了,成了师长,但实际上反而还不如以前自由,军队的控制权实际上牢牢都掌握在总参谋部,或者说李永吉手中。
上次能打下淮安,也是托了夏季攻势这个总体战的福,让他可以在局部战役的时候临机决断,增加几个战术目标,但他打下淮安后想继续往北,那是绝对不可能了,因为总参谋部不准。
这个时候,如果还想达成自己的意志,就需要逼迫精武军,而直接请战估计作用不大,因为谁都看出李永吉暂时不想跟清廷决裂,那么反过来,他们可以逼迫清廷,再让清廷去逼迫精武军整体!
什么事情能够触动清廷的神经呢?毫无疑问,就是截留漕银!
果然,在王三武截留漕银之后,清廷立刻做出了反应,好在那时候咸丰皇帝还有点理智,没太过分,李永吉也开始冷处理,事情看似还有缓和的机会。
然而在这时,林咏叹又悄悄鼓动军中的激进派开始剪辫子了,这一下,咸丰皇帝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派兵过来,把精武军打成了叛逆。
其实这个时候,稳妥的方法应该是带兵南下,放弃淮安到扬州去,这样可以跟精武军连成一片,不再是这样孤军深入,反正只要把银子粮食通过水路运回去就行,清军多是北兵,不擅长在南方作战,而且南边还有太平军帮忙,到时候三国鼎立局面就成了。
然而,林咏叹不这么看,在他看来,清军现在看似强大,实际上是最虚弱的,那三十万大军已经是清廷掏家底的货色了,一旦把这三十万大军歼灭,到时候精武军就可以趁势北伐,一举夺取北京城,然后凭着战胜之威,立国登基,再号令天下,到时候天下唾手可得。
相反,如果继续等下去,给清廷喘息之机,让清廷缓过气来,重新编练新军,那后果就难料了,毕竟现在清廷跟俄国人勾勾搭搭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万一时间拖久了,把俄国人招来,那可就万劫不复了。
就这样,林咏叹制定了分兵把守,自陷困境,示敌以弱的把戏,就是要让王三武自己当诱饵。困在淮安城,然后等着清军攻打,再放弃外城,固守内城,等精武军援军过来后,跟清军在淮安城里来个内外开花,把清军全歼在这淮安城内!
正是因为早就有了这个主意,所以王三武驻扎淮安期间早就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比如提前编练了大量民兵部队,比如提前把内城周围的民居给拆除。比如提前把大量金银与粮食存进内城,还加固了内城的防御,甚至在内城修了一个侦察塔!
王三武曾经推演过,只要他们精武军的主力部队进入内城,凭着他们的火力,清军来的人再多也没用,要想攻破内城,没有三个月以上时间是不可能的,而在这个时间内。以精武军的高效率与高机动性,援军早就过来了。
一旦援军过来,到时候就成了决战态势,清军在野战中肯定打不过精武军。最后必然是退入淮安城,这样他们的内外开花政策也就成熟了。到时候,内有王三武的内城部队,外有精武军大军围城。清军的兵马恐怕大部分都要交代在这里。
等清军主力在淮安丢掉之后,到时候北方空虚,李永吉也再没有借口推脱。只能是带兵北伐,到时候打下北京,建国称帝,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当然,这么做也有危险,最大的危险就是始作俑者的王三武,因为他的这个连环计等于是逼迫李永吉造反,而这些策略就算一开始对方没看透,但随着计划的推进,李永吉早晚会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到时候,心里肯定会有个疙瘩。
尽管王三武不在乎,他觉得只要能帮自家外甥,他怎么样都好,而且他也不认为李永吉会对自己如何,但林咏叹可不这么想。
林咏叹跟李永吉没怎么接触过,不过王三武经常在他面前称赞他那个外甥,所以林咏叹对李永吉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在他想来,李永吉能在那么短时间内拉起一支像精武军这么强大的力量,还能够迅速占领这么大的地盘,甚至在养兵的同时,财政还没问题,那肯定不是一般人。
这些短期崛起,又身居高位的人,肯定是疑心病很重,要不然也不会搞什么参谋部制度,所以他那套把戏压根就没指望能一直守得住,因此关键就要利用当前的局势,再加上王三武的身份,来提前化解李永吉对王三武的疑虑。
要知道,林咏叹现在已经打上王三武的标签了,王三武好,他就好,如果王三武失势,他也不会有好日子,所以他想来想去,就让王三武趁着被清军攻城,向李永吉求援的机会,把前因后果直接说出来,当然,这里肯定不能说是他林咏叹的主意,必须说是王三武的意思,而且就连王三武准备好惩罚,一心一意为李永吉打算的说辞也得说出来。
按照林咏叹给王三武准备的说辞,那就是在清军攻城后,他立刻向李永吉打电话求援,在求援的同时,先把目前的态势给他讲明白,然后呢,再顺势请罪,把之前的计划说出来,甚至后面的内外开花之策略也都全部说出来。
说完这些,王三武要再次请罪,并要放低姿态,说可以接受任何惩罚,只是希望李永吉能够在此战过后,早日北伐中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也就是说,态度要端正,认错要诚恳,目的要明确,必须把这个擅自行动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小一点的话,则要上升到完全为李永吉着想,不顾惜自身的意思,总之就是要全心全意为李永吉。
在这种情况下,李永吉就算生气,也不会太当真,就算要惩罚王三武,也不会太过分,毕竟现在还是用人之际。
换言之,其实无论王三武是否提前认错,李永吉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过于惩罚他,至少不会砍掉他的兵权,是否提前承认错误的唯一作用,就是让李永吉心里舒服与否,就是直指李永吉的人心,让他不至于在以后给王三武小鞋穿。
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前承认错误,结合当前的局势,是另外一种形势的逼迫,是逼迫李永吉以后再也不提此事,不过这种逼迫就显得更软弱,更隐秘不可查。
要知道,王三武如果提前承认错误。提前说出他的计划,提前摆出一副任你处置的样子,那就说明你是忠心的。
试看古往今来所有大权独揽的帝王们,他们不怕你犯错,不怕你犯浑,就怕你不忠心,就怕你有事儿藏在心里!反倒是那些看似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只要是忠心为主,哪怕是做错了事,往往也能获得帝王们的原谅。
因此。林咏叹教给王三武的方法,别管过程多复杂,但核心就是一个忠字,必须要继续把全心全意为李永吉的意思表达出来,并让李永吉切实的感觉到,这样的话,哪怕他是好心做坏事,哪怕他是事实上的逼迫了李永吉,只要他提前承认错误。靠着他亲戚的关系,想必也不会有问题。
应该说,林咏叹作为一个古人,对现代文化理解虽然很一般。但对人心的把握却入木三分,别说,王三武按照他的方法这么一做,李永吉还真就没说什么。只是说会尽快带兵救援。
似乎也知道现在担心李永吉看法有些多余了,所以王三武很快又跟林咏叹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对了,中雅(林咏叹的字)兄。今天白天的战斗结束了,清军虽然攻势急切,但我看他们已经把劲头儿都用完了,接下来未必能再有这种攻势。到时候就算没有我们的支援,单凭那些民兵,恐怕也能守住外城。那样的话,万一清军始终攻不破外城,咱们的内外开花之计还能用么?”
“不用担心。”林咏叹摇摇头,“僧格林沁没那么脆弱,相反,按照他以前的作风,他是越打越疯的那种,这种阵仗,还吓不倒他,来日必然还有更激烈的战斗。嗯,照现在看,西门虽然打的最惨,不过冯子才的确有点本事,暂时来看是不会有问题,北门也暂时无碍,但南门就有些危险了。
要知道,南门之前原本就经历过太平军跟洋人的攻击,而且是他们的主攻方向,多有损毁,我们后来又没怎么修缮,现在还能守住,也是跟那个方向的清军将领没发力的缘故。但南门守军没有经验,在今天就把物资消耗的差不多了,明天再打的话,就算能守住,恐怕也时日不多了。”
“也就是说,你觉得南门会失手?”王三武问。
“没错。”林咏叹道,“如果清军保持这种攻势,最多三五日,南门就要失手,到时候,其他城门估计也危险了,就要全部看我们的了。”
“这我倒不怕。”王三武到,“我的精锐步兵团,骑兵团还有两万最能打的民兵部队都在内城,粮食弹药都很充足,官兵士气也高,城防就更不用说了,守住这里绝对没问题。不过,外城的老百姓恐怕要遭殃了,要是提前把他们接进内城就好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林咏叹道,“要想成功,总要一些牺牲,如果我们提前把他们接进内城,那么多人,对我们自己也是个压力,再说那样一来,我们放弃外城的意味就太明显了,将来口风对我们不利。相反,现在这样子,至少我们表现的还是一副努力守城的样子,就算我们提前把主力部队放进内城,那也是更有效的利用我们的力量,当作预备队,避免被对方各个击破。”
“这……”王三武想了想,点点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我们今天一天都没有对外城守军进行支援,哪怕一炮都没开过,似乎也说不过去吧?”
“外城守军打的很好,干嘛要我们开炮。”林咏叹笑道,“等城门被打破的时候,我们再开炮支援吧,既要多杀伤清军,也不能把他们给吓跑了,要不然他们进不来城,还怎么在这里呆下去?特别是那些骑兵,他们不来,我们还怎么留住他们?”
“说到这里,你怎么那么肯定他们的骑兵部队会进城?”王三武道,“骑兵应该是在城外才对吧,进城不是舍弃自己的优势么,他们会乐意?”
“嘿嘿,如果是咱们精武军,自然是令行禁止,可清军不是啊。”林咏叹自信的摆摆手,“清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比如他们的步兵主力,实际上是各地绿营兵,而骑兵则是以蒙古骑兵跟八旗兵为主。
一旦打破城防,那就意味着大抢大掠,这么好的机会,你认为他们的骑兵部队会丢掉?会眼睁睁的看着汉人的绿营兵在里面发财,他们蒙古人还有满人却在外干看着?
所以说,最后必然是蒙古人还有满人先进来抢掠,他们是骑兵的主力,只要他们进来,就肯定不乐意出去了,我们也不会让他们出去,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就可以把这支部队吃掉!”
“这就需要对时机有个很好的把握了。”王三武道,“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让他们过早的打进外城,总要磨蹭一段时间,让我们的援军有时间赶过来,否则他们的骑兵太早进城,万一抢够了再出去,可就不好办了。”
“这个倒也是。”林咏叹点头,“虽然叫我看,满蒙骑兵只要进了城,我们只要固守内城不出,不过分的主动打击他们,普通人是不会放弃城里的花花世界而继续去外面受苦的,破城之后的奸淫掳掠一旦开始,是很难轻易放弃的。不过行军打仗的事情我说不好,所以具体怎么打,还得靠师长您自己做主才行。”
“知道了。”王三武眯了眯眼,“刚才大帅在电话里说,他如果全力动员,最迟十五天左右就能率军赶来,那我就想办法让外城的人守他个十三天吧,留下两天给清军进城,想必应该够了!”(未完待续。。)
仅仅一个白天的时间,清军就损失了超过四千人,也就是说有四千人失去了战斗力,其中有三千人都是在攻打西门的时候损失掉的,全部都是袁甲三的本部兵马,或者说是苗沛霖的兵马。
当然,相对而言,淮安守军的损失也不小,虽说西门守军因为有冯子才的妥善安排,损耗并不大,但因为是清军主攻方向,所以伤亡也超过了两百人,损失数目是南北两门加起来的总和。
也就是说,在一个白天的防守作战中,淮安守军的伤亡数目超过了四百人,其中大半是被流弹流矢以及清军的炮火所伤。
所幸的是,精武军的伤亡中大部分都是受伤,当场死亡的很少,死亡总数不超过三十人,至于伤者,则因为有更好的医疗体系,或者说有更好的消炎药、止血药以及绷带,再加上是守城方,能及时抬下去救治,所以基本上都留了一条命,因此实际上精武军真正的损失并不大。
反观清军,虽然也是伤多死少,但因为是攻城方,死亡比例却很高,而且清军的医疗体系十分简陋,重伤的基本没管的,轻伤的则只是简单一包扎,就放到后面不管,所以总起来的损失率很高。
第一天就打的这么火爆,这是双方统帅都没有料到的,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战场,攻城战少有在第一天就打的这么激烈的。因为按照惯例,第一天一般是试探作战,是试探守城方的虚实,同时也对应的调整自己的部署,所以第一天往往没有出死力的。像这样一上来就下死手,搞的死伤这么大,这在清军近年来都是很少有的事情。
要知道,清军现在整体而言**不堪,八旗兵早就不堪用,绿营兵也好不到哪儿去,三十万大军真正能作战的连一半都没有。就清军目前的整体态势,能打成这个样子,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特别是袁甲三所部的苗沛霖,他本部兵马不过三万人。第一天就损失三千人,伤亡超过十分之一,已经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也的确是让他十分的肉疼。
如果按照正常来说,袁甲三已经用这种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忠诚,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需要再这么卖命下去了。事实上他也没法再继续保持这种攻击强度了,毕竟苗沛霖所部伤亡惨重,要还是逼迫下去。苗沛霖弄不好当场就反了,而其他人看到这个情况,也肯定会有畏难情绪,根本无法继续下去。
所以。原本袁甲三是想就此歇下来,继续搞围困战术,可谁知道这次惨烈的攻城战却让僧格林沁知道了,这又触动了他的某根神经。这让事情又有了变数。
僧格林沁知道了袁甲三的勇猛后,大为振奋,再次调了三万人给袁甲三。还亲临袁甲三的行辕,一边嘉奖他的勇武,一边激励他再接再厉,并且还把自己的营帐射在你袁甲三这里,要亲自指挥攻城。
主帅亲临前线,还发布了总攻击的命令,还用重赏重罚激励全军,其他各部也没法继续磨洋工,特别是那些被点了名的军官,为了自己的官帽子,也都不再管自己手下兵丁的死活,开始为第二天的总攻做准备。
就在清军开始在晚上趁机调整部署,重新激励士气的时候,淮安城中的王三武也在跟自己的副参谋长商议今天的得失。
在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参谋部虽然是精武军内的常设军职,只要是营级别以上的作战单位都有参谋部,比如营参谋部,团参谋部等。
但实际上由于精武军内部大多数的主官都是清朝人转变而来,思维还是古人的方式,所以他们大都把参谋部当作幕僚班来对待,而把参谋长当成军师来看,也就是说,一般团级以上的参谋长,大多是团长的私人亲信。
不过,因为后来开始军衔制改革的时候,李永吉顺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改革,其中一个,就是总参谋部的改革。
过去,总参谋部的参谋长是张威,但自从张威独领一个师之后,就卸任了总参谋长一职,总参谋部也开始成为了李永吉的直属单位,只为李永吉个人服务。
相对的,各级军队的参谋部,比如师、团、营级的参谋部,也开始垂直受总参谋部的领导,而像各级部队的参谋长,任命权就只能是总参谋部,所以说,像司徒和这个师参谋长,实际上是属于总参谋部的空降干部。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各级参谋长实际上类似于中央的空降干部,有点像古代的监军。
各级参谋长虽然在作战方面只有建议权,实际的作战命令要听从各级部队长官的,比如营长团长之类的,但他们却可以完整的获知各级部队的所有情报,然后及时向总参谋部报告,以方便总参谋部及时了解底下各部队的情况。这样一来,既方便总参谋部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下面各部队,也能有效的避免拥兵自重的情况。
不过,作为交换,过去各级部队长官私人任命的参谋长,可以继续留在参谋部,当副参谋长或者普通参谋,薪水还是由精武军总后勤部的财务处统一发放,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让各级军官跟参谋部能够更好的磨合,不至于互相对立互相牵扯,影响各部队的作战力。
也就是说,目前第二师的正牌参谋长司徒和,实际上是总参谋部刚下派过来的空降干部,来了还不到俩月,而现在跟王三武关起门来聊天的这个第二师副参谋长林咏叹,别看职位比司徒和小一点,但他才是王三武的真正亲信,或者说真正的私人军师。
说起来,林咏叹今年已经三十二岁,是常熟人。还是个举人,他是在王三武坐镇常熟的时候找到的私人幕僚。
这种寻找私人幕僚的情况,在精武军内部很普遍,不止是王三武这么做,其他只要有独自领兵机会的高级军官,基本都有招募私人幕僚的行为,比如张威就有自己的私人幕僚,甚至周达、林春生等人也都有自己的私人幕僚班子。然后,这些人就组成了一个个的亲信小圈子,小圈子再组合。就成了一个个的派系。
比如说精武军内部吧,目前内部实际上有三个派系,第一个派系是以王三武为主的武派,第二个派系是张威为主的威派,第三个则是新晋崛起的以俞鸿瑞为主的学院派。
其中,王三武跟张威的派系都是老派系了,手中各自都掌握一批自己的门生故旧,至于俞鸿瑞,则同时身兼总参谋长以及青浦军校校长两个职务。是李永吉新提拔的新晋派系。
当然,这是其中内部比较公认的三个强力派系,其他还有一些次派系,比如周达就有自己的一个圈子。林春生也不含糊,大多数的炮兵几乎都是他带出来的,因此精武军内部的派系问题也是十分复杂,只不过呢。因为李永吉的强势,再加上通信系统过于先进,这些派系问题还没有对精武军产生什么负面影响。至少不会出现见死不救,或者违抗命令之类的事情。
总之,第二师虽然参谋长是司徒和,但师长王三武的真正亲信确实副参谋长林咏叹,这也是王三武的真正军师。
林咏叹别看自己只是个举人,但他家里却世代为官,他爷爷就曾经做过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他父亲最高做过通判,可惜到他父亲那代,家道中落,林咏叹自己曾经为了谋生,当了一名状师,但很快凭着聪明才智闻名四方,所以才被闻名而来的王三武请去当幕僚。因为王三武出身衙役,他对那些官老爷本能的不信任,反倒是对这些状师之类的人很是信任,他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隐居民间的大才。
也算王三武撞了大运,林咏叹还真是鬼点子不少,至少到目前为止,王三武所执行的所有策略,几乎都是林咏叹帮忙谋划的。
就比如说这个示敌以弱,诱敌来攻,内外开花,歼敌于城的策略,甚至是之前鼓动王三武截留漕银,进而逼迫清廷与精武军摊牌的策略,也都是他的主意。从这也能看出,这个林咏叹别的不说,起码对精武军的各种先进武器了解的很透彻,尤其对无线电通信系统十分的敏感。
“先生。”见到林咏叹,王三武就不再如外面那么老神在在了,而是略有不安的搓了搓手,“我刚刚已经按照你的吩咐,有所挑选的主动把事情的原委都跟永吉说了,虽然他没说别的,只是说会尽快带兵来支援我,但总感觉……你说他能原谅我么?我会不会有事?”
“东翁莫要着急。”林咏叹淡淡一笑,“事情已经做了,现在后悔也没用。至于大帅会不会拿你怎么样,这一点不必担心,您是大帅的亲舅舅,军中又素有威望,还是平衡张威一派的重要力量,轻易不会把你如何的。
另外,您之前做的事虽然没有事先请示,但也都是为了大帅好。虽然咱们这么做有点黄袍加身的嫌疑,不过呢,只要你肯放低姿态,一口咬定当时截留漕银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多为精武军分担点军费,其他就不会有事。
按照我的想法,大帅既然当初对外把事情自己扛了下来,把你的行为说成是依照他的指示,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你私自行动的事,所以就算要处罚你,也不会太重,估计就是罚俸之类的吧,但肯定还会继续让你领兵的,因为没了你,谁去跟张威对抗呢?”
“哎,但愿吧。”王三武叹了口气,“事情既然已经做了,也就没法后悔了,真不知道当初听你的对不对。”
“呵呵,东翁放心,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林咏叹淡淡一笑。
原来,从之前的截留漕银,到现在的示敌以弱,引敌来攻,内外开花的策略,全是林咏叹的连环计。
当初李永吉发动夏季攻势的时候,王三武的任务是打下镇江与扬州就行。那也是夏季攻势北路军的既定目标,至于后面北上攻打淮安城,则不在夏季攻势的方案里面,因为淮安城当时离开精武军的老巢太远,也不是精武军的目标。
不过,当时太平军跟洋人的部队正在打淮安,加上王三武的进攻太过顺利,太平军败退之前还给了他一个信息,那就是淮安城有大量银子跟粮食。
说真的,淮安城有大量银子粮食的信息。当时的确让王三武很是动心,但还不至于冲昏头脑,真正让他下定主意打淮安的,正是这个林咏叹!
实际上,当听到淮安城有大量漕银没运走的消息,林咏叹就开始打起了鬼主意,并且在脑子里想了一系列的计划,他倒不是说看上那些银子,他是想趁机让精武军跟清廷正式决裂。最好能引得精武军自立建国。
一旦自立建国,对他们这些人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可惜以李永吉往日的表现,看不出他有尽早决裂的意思。所以林咏叹才劝说王三武,让他截留漕银,进一步割裂清廷与精武军的关系,要是清廷的皇帝性子急。早早把精武军打成叛逆,那就更好,这样就可以来一个新版的黄袍加身。
后来的走向。基本都在他的意料当中,甚至连僧格林沁带兵来攻打的事情,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由于加入精武军的时间比较久了,所以对于精武军真正的战力,林咏叹了解的十分透彻,在他看来,精武军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不说别的,只需要王三武的第二师这两万人,两军对垒的话,完全可以把清军十万大军打的满地找牙。
不过,精武军因为技术原因,军制与别处不同,特别是参谋制度改革以后,军队进行团级以上战役的时候,都必须向总参谋部申请,在获得总参谋部的同意后,才能发动战争。
换言之,在精武军再次扩军之后,特别是由团变师之后,看似王三武的权力变大了,成了师长,但实际上反而还不如以前自由,军队的控制权实际上牢牢都掌握在总参谋部,或者说李永吉手中。
上次能打下淮安,也是托了夏季攻势这个总体战的福,让他可以在局部战役的时候临机决断,增加几个战术目标,但他打下淮安后想继续往北,那是绝对不可能了,因为总参谋部不准。
这个时候,如果还想达成自己的意志,就需要逼迫精武军,而直接请战估计作用不大,因为谁都看出李永吉暂时不想跟清廷决裂,那么反过来,他们可以逼迫清廷,再让清廷去逼迫精武军整体!
什么事情能够触动清廷的神经呢?毫无疑问,就是截留漕银!
果然,在王三武截留漕银之后,清廷立刻做出了反应,好在那时候咸丰皇帝还有点理智,没太过分,李永吉也开始冷处理,事情看似还有缓和的机会。
然而在这时,林咏叹又悄悄鼓动军中的激进派开始剪辫子了,这一下,咸丰皇帝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派兵过来,把精武军打成了叛逆。
其实这个时候,稳妥的方法应该是带兵南下,放弃淮安到扬州去,这样可以跟精武军连成一片,不再是这样孤军深入,反正只要把银子粮食通过水路运回去就行,清军多是北兵,不擅长在南方作战,而且南边还有太平军帮忙,到时候三国鼎立局面就成了。
然而,林咏叹不这么看,在他看来,清军现在看似强大,实际上是最虚弱的,那三十万大军已经是清廷掏家底的货色了,一旦把这三十万大军歼灭,到时候精武军就可以趁势北伐,一举夺取北京城,然后凭着战胜之威,立国登基,再号令天下,到时候天下唾手可得。
相反,如果继续等下去,给清廷喘息之机,让清廷缓过气来,重新编练新军,那后果就难料了,毕竟现在清廷跟俄国人勾勾搭搭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万一时间拖久了,把俄国人招来,那可就万劫不复了。
就这样,林咏叹制定了分兵把守,自陷困境,示敌以弱的把戏,就是要让王三武自己当诱饵。困在淮安城,然后等着清军攻打,再放弃外城,固守内城,等精武军援军过来后,跟清军在淮安城里来个内外开花,把清军全歼在这淮安城内!
正是因为早就有了这个主意,所以王三武驻扎淮安期间早就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比如提前编练了大量民兵部队,比如提前把内城周围的民居给拆除。比如提前把大量金银与粮食存进内城,还加固了内城的防御,甚至在内城修了一个侦察塔!
王三武曾经推演过,只要他们精武军的主力部队进入内城,凭着他们的火力,清军来的人再多也没用,要想攻破内城,没有三个月以上时间是不可能的,而在这个时间内。以精武军的高效率与高机动性,援军早就过来了。
一旦援军过来,到时候就成了决战态势,清军在野战中肯定打不过精武军。最后必然是退入淮安城,这样他们的内外开花政策也就成熟了。到时候,内有王三武的内城部队,外有精武军大军围城。清军的兵马恐怕大部分都要交代在这里。
等清军主力在淮安丢掉之后,到时候北方空虚,李永吉也再没有借口推脱。只能是带兵北伐,到时候打下北京,建国称帝,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当然,这么做也有危险,最大的危险就是始作俑者的王三武,因为他的这个连环计等于是逼迫李永吉造反,而这些策略就算一开始对方没看透,但随着计划的推进,李永吉早晚会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到时候,心里肯定会有个疙瘩。
尽管王三武不在乎,他觉得只要能帮自家外甥,他怎么样都好,而且他也不认为李永吉会对自己如何,但林咏叹可不这么想。
林咏叹跟李永吉没怎么接触过,不过王三武经常在他面前称赞他那个外甥,所以林咏叹对李永吉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在他想来,李永吉能在那么短时间内拉起一支像精武军这么强大的力量,还能够迅速占领这么大的地盘,甚至在养兵的同时,财政还没问题,那肯定不是一般人。
这些短期崛起,又身居高位的人,肯定是疑心病很重,要不然也不会搞什么参谋部制度,所以他那套把戏压根就没指望能一直守得住,因此关键就要利用当前的局势,再加上王三武的身份,来提前化解李永吉对王三武的疑虑。
要知道,林咏叹现在已经打上王三武的标签了,王三武好,他就好,如果王三武失势,他也不会有好日子,所以他想来想去,就让王三武趁着被清军攻城,向李永吉求援的机会,把前因后果直接说出来,当然,这里肯定不能说是他林咏叹的主意,必须说是王三武的意思,而且就连王三武准备好惩罚,一心一意为李永吉打算的说辞也得说出来。
按照林咏叹给王三武准备的说辞,那就是在清军攻城后,他立刻向李永吉打电话求援,在求援的同时,先把目前的态势给他讲明白,然后呢,再顺势请罪,把之前的计划说出来,甚至后面的内外开花之策略也都全部说出来。
说完这些,王三武要再次请罪,并要放低姿态,说可以接受任何惩罚,只是希望李永吉能够在此战过后,早日北伐中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也就是说,态度要端正,认错要诚恳,目的要明确,必须把这个擅自行动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小一点的话,则要上升到完全为李永吉着想,不顾惜自身的意思,总之就是要全心全意为李永吉。
在这种情况下,李永吉就算生气,也不会太当真,就算要惩罚王三武,也不会太过分,毕竟现在还是用人之际。
换言之,其实无论王三武是否提前认错,李永吉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过于惩罚他,至少不会砍掉他的兵权,是否提前承认错误的唯一作用,就是让李永吉心里舒服与否,就是直指李永吉的人心,让他不至于在以后给王三武小鞋穿。
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前承认错误,结合当前的局势,是另外一种形势的逼迫,是逼迫李永吉以后再也不提此事,不过这种逼迫就显得更软弱,更隐秘不可查。
要知道,王三武如果提前承认错误。提前说出他的计划,提前摆出一副任你处置的样子,那就说明你是忠心的。
试看古往今来所有大权独揽的帝王们,他们不怕你犯错,不怕你犯浑,就怕你不忠心,就怕你有事儿藏在心里!反倒是那些看似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只要是忠心为主,哪怕是做错了事,往往也能获得帝王们的原谅。
因此。林咏叹教给王三武的方法,别管过程多复杂,但核心就是一个忠字,必须要继续把全心全意为李永吉的意思表达出来,并让李永吉切实的感觉到,这样的话,哪怕他是好心做坏事,哪怕他是事实上的逼迫了李永吉,只要他提前承认错误。靠着他亲戚的关系,想必也不会有问题。
应该说,林咏叹作为一个古人,对现代文化理解虽然很一般。但对人心的把握却入木三分,别说,王三武按照他的方法这么一做,李永吉还真就没说什么。只是说会尽快带兵救援。
似乎也知道现在担心李永吉看法有些多余了,所以王三武很快又跟林咏叹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对了,中雅(林咏叹的字)兄。今天白天的战斗结束了,清军虽然攻势急切,但我看他们已经把劲头儿都用完了,接下来未必能再有这种攻势。到时候就算没有我们的支援,单凭那些民兵,恐怕也能守住外城。那样的话,万一清军始终攻不破外城,咱们的内外开花之计还能用么?”
“不用担心。”林咏叹摇摇头,“僧格林沁没那么脆弱,相反,按照他以前的作风,他是越打越疯的那种,这种阵仗,还吓不倒他,来日必然还有更激烈的战斗。嗯,照现在看,西门虽然打的最惨,不过冯子才的确有点本事,暂时来看是不会有问题,北门也暂时无碍,但南门就有些危险了。
要知道,南门之前原本就经历过太平军跟洋人的攻击,而且是他们的主攻方向,多有损毁,我们后来又没怎么修缮,现在还能守住,也是跟那个方向的清军将领没发力的缘故。但南门守军没有经验,在今天就把物资消耗的差不多了,明天再打的话,就算能守住,恐怕也时日不多了。”
“也就是说,你觉得南门会失手?”王三武问。
“没错。”林咏叹道,“如果清军保持这种攻势,最多三五日,南门就要失手,到时候,其他城门估计也危险了,就要全部看我们的了。”
“这我倒不怕。”王三武到,“我的精锐步兵团,骑兵团还有两万最能打的民兵部队都在内城,粮食弹药都很充足,官兵士气也高,城防就更不用说了,守住这里绝对没问题。不过,外城的老百姓恐怕要遭殃了,要是提前把他们接进内城就好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林咏叹道,“要想成功,总要一些牺牲,如果我们提前把他们接进内城,那么多人,对我们自己也是个压力,再说那样一来,我们放弃外城的意味就太明显了,将来口风对我们不利。相反,现在这样子,至少我们表现的还是一副努力守城的样子,就算我们提前把主力部队放进内城,那也是更有效的利用我们的力量,当作预备队,避免被对方各个击破。”
“这……”王三武想了想,点点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我们今天一天都没有对外城守军进行支援,哪怕一炮都没开过,似乎也说不过去吧?”
“外城守军打的很好,干嘛要我们开炮。”林咏叹笑道,“等城门被打破的时候,我们再开炮支援吧,既要多杀伤清军,也不能把他们给吓跑了,要不然他们进不来城,还怎么在这里呆下去?特别是那些骑兵,他们不来,我们还怎么留住他们?”
“说到这里,你怎么那么肯定他们的骑兵部队会进城?”王三武道,“骑兵应该是在城外才对吧,进城不是舍弃自己的优势么,他们会乐意?”
“嘿嘿,如果是咱们精武军,自然是令行禁止,可清军不是啊。”林咏叹自信的摆摆手,“清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比如他们的步兵主力,实际上是各地绿营兵,而骑兵则是以蒙古骑兵跟八旗兵为主。
一旦打破城防,那就意味着大抢大掠,这么好的机会,你认为他们的骑兵部队会丢掉?会眼睁睁的看着汉人的绿营兵在里面发财,他们蒙古人还有满人却在外干看着?
所以说,最后必然是蒙古人还有满人先进来抢掠,他们是骑兵的主力,只要他们进来,就肯定不乐意出去了,我们也不会让他们出去,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就可以把这支部队吃掉!”
“这就需要对时机有个很好的把握了。”王三武道,“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让他们过早的打进外城,总要磨蹭一段时间,让我们的援军有时间赶过来,否则他们的骑兵太早进城,万一抢够了再出去,可就不好办了。”
“这个倒也是。”林咏叹点头,“虽然叫我看,满蒙骑兵只要进了城,我们只要固守内城不出,不过分的主动打击他们,普通人是不会放弃城里的花花世界而继续去外面受苦的,破城之后的奸淫掳掠一旦开始,是很难轻易放弃的。不过行军打仗的事情我说不好,所以具体怎么打,还得靠师长您自己做主才行。”
“知道了。”王三武眯了眯眼,“刚才大帅在电话里说,他如果全力动员,最迟十五天左右就能率军赶来,那我就想办法让外城的人守他个十三天吧,留下两天给清军进城,想必应该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