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个乘法口诀表,送到国子监。”李世民低声说道。
张公瑾回道:“之前也给国子监送去过,孔颖达也收下了,但是国子监的学子……”
李世民颔首道:“国子监的学子怎么了?”
张公瑾看了一眼窗外说道:“孔颖达老夫子见过这个乘法口诀表,也知道这个口诀表的用处,但是学子不同,泾阳的学子都是一些普通村民的孩子,这些孩子淳朴,干净得就像一张白纸,他们也好学。”
“但是国子监的孩子不同。”张公瑾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接着说道:“国子监的孩子都是权贵子弟,如今数术精通者甚少,更多的孩子喜欢看经义,史书,或者儒书。”
李世民皱眉说道:“不愿意学数术。”
张公瑾点头道:“数术一门,艰涩难懂,学起来非常的困难,想要精通更是难上加难,学着很吃力,而且学会了还不一定能够当官,权贵子弟在国子监读书只是为了做官而已,至于他们学了什么不重要,只是与入朝为官继承父辈的衣钵有关。”
“这样的孩子,想要他们真正精通数术,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听张公瑾这么一说,李世民也明白了原因,随即一想,其实数术的用处很多,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统筹计算,都需要数术水平。
张公瑾又说道:“数术一门对很多人来说不需要太精通,但泾阳的孩子不一样,泾阳的很多的孩子学数术并不是为了做官,大多数孩子之所以在这里读书也是为了学本事,好让她们将来可以有一门本事来谋生。”
李世民笑着说道:“这么好的本事就是为了谋生?”
张公瑾点头,“陛下有所不知道,如今泾阳十五岁左右的孩子,也就是李正教出来的第一批孩子,李淳风道长所带的孩子有七个其数术造诣已经到了数术大家的水平,甚至和李淳风相差无二,这也导致了李淳风需要一边学一边再教那些孩子,不然以那些孩子的成长速度,怕是以后李淳风会没有东西教。”
“褚遂良那边的好一些,书法需要靠积累和积累,还有孙思邈的医术也有一群孩子跟着学,孙思邈的医术更难学但孩子们只要学习一些皮毛就可以用行医谋生,学子最多的是阎立本,阎立本的工匠学习是最立竿见影的,学会之后就可以自己出去找活干,也算是一本谋生的本事,跟随学子最少的是臣。”
说到这里张公瑾长叹一口气,“有时候想想臣有什么可以教给这些孩子的,臣大多数教的都是一些礼仪和为人,可以让孩子们出去之后与人打交道可以懂一些人情世故,以及一些基本的礼仪。”
李世民稍稍点头。
“泾阳书院的存在意义是为了给孩子们的以后谋出路,是为了让孩子们有立足之本,但是国子监的孩子们,他们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一切与做官无关的事情他们都没有兴趣,若是国子监的孩子不能做官,他们出了国子监之后将会没有谋生的本事,而泾阳的孩子有谋生的本事,只要这些孩子学有所成,出去之后,只要有一个落脚之地,这些孩子就能自立根生,也不用靠着父辈种田谋生。”
李世民感慨着说道:“要说教书育人,国子监一直以来秉承的做法是不是错了?”
张公瑾低声说道:“国子监没错,只不过泾阳书院,更适合穷苦的孩子,泾阳这样的书院更适合寒门学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最缺的是什么,就是一门可以谋生的本事,并且可以读书认知,臣以为李正建立这座书院,就是为了给这些孩子们谋生。”
书院里传来嬉笑声,原来是一群孩子上完了课都跑出来了。
张公瑾又带着李世民逛了一圈村子。
来到村口,这里是泾阳护卫队,还有一群六七岁的孩子们正在军训。
“这是村子里每个孩子入学之前都要进行的训练,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军训之后就可以进入书院学习。”张公瑾解释道:“让孩子们在这里军训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心性,这里的孩子学习站姿,坐姿,以及体能,纪律,养成更好的习惯。”
李世民瞧着一群孩子们在阳光下站得笔直说道:“确实,这样挺好的。”
在村子里逛了一圈,等到傍晚的时候,李世民来到李正家中。
小兕子见到李世民便跑来说道:“父皇,兕子已经会做几何题了。”
李世民瞧着小兕子,现在的小兕子看也有十岁了,“几何题是什么?”
“几何体就是几何运算,算的就是各种物体的面积,父皇你知道吗?原来各种长方体,三角形都有很有趣的规律。”
“是吗?”李世民尴尬一笑,“自己已经听不懂自己的女儿在说什么了。”
一天到晚处理着国事,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小兕子和稚奴竟然成长得这么快。
李治捧着书说道:“父皇,老师在做饭了,很快就可以用饭。”
李世民稍稍点头坐下,瞧着李治说道:“你在泾阳这么多年都学到了什么?”
李治收起书本说道:“儿臣最近一直在专研力学。”
李世民好奇问到:“什么叫做力学?”
“力学也算是科学中的一门,就像是村子里印书坊的流水线,就是力学的体现。”
“科学?”
李治接着说道:“其实力学的涉及方面有很多,所用到的方面也有很多。”
李世民想到村子里的孩子,在书院学了本事之后可以谋生,学习工匠本事,医术,这些都可以谋生问道:“朕问你,这个力学有什么用?”
李治想了一会儿说道:“父皇知道推力吗?”
“推力?”李世民皱眉越加不解。
“就比如说力量的转换,我们扔出去一块石头,石头会朝着目标而去,这是因为石头受力之后,离开手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可以让石头去更远处……”
李世民已经听得云里雾里,心思已经飘向了吐蕃,心中开始牵挂吐蕃的情况。
李治说完问道:“父皇听懂了吗?”
李世民回过神匆忙点了点头。
张公瑾回道:“之前也给国子监送去过,孔颖达也收下了,但是国子监的学子……”
李世民颔首道:“国子监的学子怎么了?”
张公瑾看了一眼窗外说道:“孔颖达老夫子见过这个乘法口诀表,也知道这个口诀表的用处,但是学子不同,泾阳的学子都是一些普通村民的孩子,这些孩子淳朴,干净得就像一张白纸,他们也好学。”
“但是国子监的孩子不同。”张公瑾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接着说道:“国子监的孩子都是权贵子弟,如今数术精通者甚少,更多的孩子喜欢看经义,史书,或者儒书。”
李世民皱眉说道:“不愿意学数术。”
张公瑾点头道:“数术一门,艰涩难懂,学起来非常的困难,想要精通更是难上加难,学着很吃力,而且学会了还不一定能够当官,权贵子弟在国子监读书只是为了做官而已,至于他们学了什么不重要,只是与入朝为官继承父辈的衣钵有关。”
“这样的孩子,想要他们真正精通数术,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听张公瑾这么一说,李世民也明白了原因,随即一想,其实数术的用处很多,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统筹计算,都需要数术水平。
张公瑾又说道:“数术一门对很多人来说不需要太精通,但泾阳的孩子不一样,泾阳的很多的孩子学数术并不是为了做官,大多数孩子之所以在这里读书也是为了学本事,好让她们将来可以有一门本事来谋生。”
李世民笑着说道:“这么好的本事就是为了谋生?”
张公瑾点头,“陛下有所不知道,如今泾阳十五岁左右的孩子,也就是李正教出来的第一批孩子,李淳风道长所带的孩子有七个其数术造诣已经到了数术大家的水平,甚至和李淳风相差无二,这也导致了李淳风需要一边学一边再教那些孩子,不然以那些孩子的成长速度,怕是以后李淳风会没有东西教。”
“褚遂良那边的好一些,书法需要靠积累和积累,还有孙思邈的医术也有一群孩子跟着学,孙思邈的医术更难学但孩子们只要学习一些皮毛就可以用行医谋生,学子最多的是阎立本,阎立本的工匠学习是最立竿见影的,学会之后就可以自己出去找活干,也算是一本谋生的本事,跟随学子最少的是臣。”
说到这里张公瑾长叹一口气,“有时候想想臣有什么可以教给这些孩子的,臣大多数教的都是一些礼仪和为人,可以让孩子们出去之后与人打交道可以懂一些人情世故,以及一些基本的礼仪。”
李世民稍稍点头。
“泾阳书院的存在意义是为了给孩子们的以后谋出路,是为了让孩子们有立足之本,但是国子监的孩子们,他们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一切与做官无关的事情他们都没有兴趣,若是国子监的孩子不能做官,他们出了国子监之后将会没有谋生的本事,而泾阳的孩子有谋生的本事,只要这些孩子学有所成,出去之后,只要有一个落脚之地,这些孩子就能自立根生,也不用靠着父辈种田谋生。”
李世民感慨着说道:“要说教书育人,国子监一直以来秉承的做法是不是错了?”
张公瑾低声说道:“国子监没错,只不过泾阳书院,更适合穷苦的孩子,泾阳这样的书院更适合寒门学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最缺的是什么,就是一门可以谋生的本事,并且可以读书认知,臣以为李正建立这座书院,就是为了给这些孩子们谋生。”
书院里传来嬉笑声,原来是一群孩子上完了课都跑出来了。
张公瑾又带着李世民逛了一圈村子。
来到村口,这里是泾阳护卫队,还有一群六七岁的孩子们正在军训。
“这是村子里每个孩子入学之前都要进行的训练,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军训之后就可以进入书院学习。”张公瑾解释道:“让孩子们在这里军训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心性,这里的孩子学习站姿,坐姿,以及体能,纪律,养成更好的习惯。”
李世民瞧着一群孩子们在阳光下站得笔直说道:“确实,这样挺好的。”
在村子里逛了一圈,等到傍晚的时候,李世民来到李正家中。
小兕子见到李世民便跑来说道:“父皇,兕子已经会做几何题了。”
李世民瞧着小兕子,现在的小兕子看也有十岁了,“几何题是什么?”
“几何体就是几何运算,算的就是各种物体的面积,父皇你知道吗?原来各种长方体,三角形都有很有趣的规律。”
“是吗?”李世民尴尬一笑,“自己已经听不懂自己的女儿在说什么了。”
一天到晚处理着国事,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小兕子和稚奴竟然成长得这么快。
李治捧着书说道:“父皇,老师在做饭了,很快就可以用饭。”
李世民稍稍点头坐下,瞧着李治说道:“你在泾阳这么多年都学到了什么?”
李治收起书本说道:“儿臣最近一直在专研力学。”
李世民好奇问到:“什么叫做力学?”
“力学也算是科学中的一门,就像是村子里印书坊的流水线,就是力学的体现。”
“科学?”
李治接着说道:“其实力学的涉及方面有很多,所用到的方面也有很多。”
李世民想到村子里的孩子,在书院学了本事之后可以谋生,学习工匠本事,医术,这些都可以谋生问道:“朕问你,这个力学有什么用?”
李治想了一会儿说道:“父皇知道推力吗?”
“推力?”李世民皱眉越加不解。
“就比如说力量的转换,我们扔出去一块石头,石头会朝着目标而去,这是因为石头受力之后,离开手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可以让石头去更远处……”
李世民已经听得云里雾里,心思已经飘向了吐蕃,心中开始牵挂吐蕃的情况。
李治说完问道:“父皇听懂了吗?”
李世民回过神匆忙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