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珂让王曦现场阅读公文,并做个总结,颇有点考校王曦的味道。
王曦二话没说,取了笔墨纸砚,磨好墨,便将那一堆公文,全部抱了过来,一份份拆开阅读,一边看,一边做记录。
司马珂微微一笑,端着一卷兵书,坐在好整以暇的看着,等待着王曦的结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司马珂看了一会书,伸了伸懒腰,放下书卷,朝王曦望去。只见王曦正聚精会神的在看着公文,手里不停的在记录着。
此时虽然已是农历八月的时候,但是江南一带,还是较为炎热,正在忙碌的王曦,白皙而高挺的玉鼻之上,已经布满了密集的小汗珠,脸色也变得白里透红,显得十分的可爱。
大概过了一个多时辰,王曦终于放下了笔,仔细检查一遍之后,便将手中的纸递给了司马珂。
司马珂接过来,光一看那娟秀而又有力的字迹,便已觉得赏心悦目了,果然不愧是名门之大家闺秀,这书法的功底便是在那群名士之间,也算是佼佼者。
再仔细看那纸上记录的公文内容,果然是言简意赅,没有什么废话,寥寥几语就将一份公文的内容说的清清楚楚。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曦还在每份公文的内容之后,增加了她对这些公文如何回复的见解,而那些见解,基本都是司马珂所想。
司马珂还有点不放心,又随机抽取了几份他认为比较重要的公文出来,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王曦的记录果然半点不差,将公文中要表露的意思完全说得明明白白。
譬如,卞诞发来的公文,讲到合肥之地收留的北地来的流民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乃寒门士族,熟读经书,希望能够在合肥出仕,任个一官半职,卞诞自己不能做出决断,故此征求司马珂的意见。
王曦只用了十几个字概括卞诞的公文内容,“合肥流民日增,有士族求官,请示下”。
而在回复的建议之中,王曦是这么写的“右第八品及以下,即可先任命,再报朝廷。右第七品以上,报朝廷方可。”
又再抽了其他几份重要公文,内容描述都丝毫不差,只是回复的建议,有些小出入而已。
司马珂让王曦牛刀小试,结果十分满意。在王曦递过来的那张纸上,提笔在其中两三处修改了一下回复意见,便令王曦按照此份最新确定的回复意见,代他提笔回复。
………………
秋去冬来,江南之地寒风瑟瑟,但是京口之地却是一片火热朝天。
经过数万军民将近半年的建设,京口的互市也已经建成。
用砖石搭建的宽广的码头,足以停泊上数百艘商船。码头之后,是一个宽广的卸货区,足足有上千亩的区域。
在码头的边上,建造了置舶使署,占地数十亩,由李颜兼任置舶使,并设立各级胥吏,管理互市。
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范会也派快船提前来通知司马珂,第一批货船将于半个月之后抵达京口的互市。
接到消息之后,司马珂立即派人前往建康,请谢家、纪家、荀家、褚家、吴郡四姓等要好的士族进行宣传,并请其派人前来参加首次的互市交易。
有了司马珂的影响力,再加上诸士族之间的宣传,各建康城中的士族,早早便派人前来参加,一时间之间京口的栈住满了人。
等到扶南人的商船抵达的那一天,司马珂特意发动京口的军民数万人前来活跃气氛。
一大早,京口互市码头,便人山人海,司马珂亲率李颜和诸士族所派的族中代表,在码头上迎接。
远处的一片帆影,遮蔽大江而来,远在数里之外,便吹响了号角声,那悠扬的号角声连绵而起,响彻了整个江面。
随后,码头上锣鼓喧天,画角争鸣,与扶南人的号角声相呼应,一时间码头上的人群和商船上的扶南人,纷纷发出震天价的欢呼声。
在扶南人的船队的旗舰之上,挂着一面巨大的商旗,上面绣着几个大字。
“大晋西阳王商船”。
旗舰之上,扶南国镇南将军范会,高高的站在高高的甲板上,拼命的向司马珂挥着手,满脸的激动之色。
很显然,这大晋的西阳王给足了他的面子,也令他为日后的生意充满了希望。
不过范会,也没有令司马珂失望。
半年的时间,他利用手头的各方的关系,全力而为,真给司马珂带来了一千匹阿拉伯良驹。
除了阿拉伯良驹,还有十万斤的占城稻的稻种。占城此时属林邑,林邑的国王与扶南国的国王都姓范,两国又交好,往来密切,十万斤占城稻的稻种,对于范会来说,就是小事一桩。
首次的互市,在司马珂的巨大的影响力之下,极其圆满,扶南人的上百艘商船上的货物,全部被买空,而且又载满了扶南人想要的货物而去。
互市第一次的交易的成功,便开启了整个江南之地最大的贸易港口,此后扶南人的商船往来不断,将各种货物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口,又从京口满载而归。
扶南人的货物,不再限于奢侈品,还包括占城稻米、各种药材等,带走了东晋的丝绸、瓷器、茶叶。
………………
不得不说,范会为了促成这次互市的开通,还真是出了大力气。送过来的一千匹阿拉伯战马,并没有滥竽充数,都是高达一米五以上、重达一千多斤的雄健大马,而且普遍年龄在三四岁左右,最大的也没超过四岁,正是刚刚成年的阶段,使用寿命至少还有六年以上。
有了这批优质战马,加上一千副马铠也打造完毕,司马珂开始训练重甲骑兵。
马铠,又称马具装,由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以及竖在尾上的“寄生”六部分组成,使战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铠甲的保护。
司马珂打造的马铠,用甲叶以札甲方式相连而成,一副重约六十多斤,虽然防不住十石弩这样的强弩,但是对普通的弓箭的防御力极高。
一副明光铠重达五十斤,马上的精锐骑士体重一般在一百五十斤以上,也这样算起来,重甲铁骑的战马要驮着两百六十多斤去冲锋。而北地最精良的战马为蒙古马,体重通常在七百斤左右,让其去驮体重近四成的重量去冲锋,便会特别吃力,短途冲锋还行,若是长途便会马力不继。
而体重一千多斤的阿拉伯马,驮着两百六十斤的重量奔行,算起来跟蒙古马驮着轻骑的奔行的的感觉差不多。毕竟轻骑的负重也要达一百六七十斤。
当然蒙古马的优势是耐粗食、耐寒,耐力比阿拉伯战马更强,但是阿拉伯战马速度更快,体型更大,冲击力更强,在十公里之内,几乎可以和蒙古马的轻骑比拼速度。
况且不说别的,阿拉伯马平均比蒙古马高上一头,光那种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便要略胜半筹。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便是阿拉伯战马温顺,智商高,能够更好的领会主人的意图,作战起来更能做到人马合一,指哪打哪。
当然,阿拉伯也有他的劣势,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耐严寒,逐鹿中原问题不大,但是若是远征大漠,恐怕还要用蒙古马来改良,此乃后话。
他手里只有一千重甲铁骑,而石赵手里光最精锐的黑槊龙骧军就有五千,而且石虎手里还不止这一支铁骑,从重甲铁骑的数量上来看,他显然落了下风。但是假以时日,他的重甲铁骑,必将横扫中原之地,哪怕是遇上黑槊龙骧军,也胜算极大。
一千重甲铁骑组建之后,司马珂亲自带着他们每天进行训练。
先是从与战马培养感情开始,每日给战马喂草料和水,给战马洗澡,驱虫,做到战马能接受和认可自己的主人。然后渐渐的骑着战马出去溜达,再训练跋山涉水、冲火圈、跨越阻碍物等项目。
等到第一期训练结束完毕之后,人和马的配合已经到了娴熟的程度,这才给战马披上马铠,训练骑阵和冲锋,最后再训练各种战法。
这只重甲铁骑,也精选自京口北府兵,无一不是身强力壮,勇悍且不畏死的精锐之士。
重甲铁骑,独立成营,名为“背嵬营”。
王曦二话没说,取了笔墨纸砚,磨好墨,便将那一堆公文,全部抱了过来,一份份拆开阅读,一边看,一边做记录。
司马珂微微一笑,端着一卷兵书,坐在好整以暇的看着,等待着王曦的结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司马珂看了一会书,伸了伸懒腰,放下书卷,朝王曦望去。只见王曦正聚精会神的在看着公文,手里不停的在记录着。
此时虽然已是农历八月的时候,但是江南一带,还是较为炎热,正在忙碌的王曦,白皙而高挺的玉鼻之上,已经布满了密集的小汗珠,脸色也变得白里透红,显得十分的可爱。
大概过了一个多时辰,王曦终于放下了笔,仔细检查一遍之后,便将手中的纸递给了司马珂。
司马珂接过来,光一看那娟秀而又有力的字迹,便已觉得赏心悦目了,果然不愧是名门之大家闺秀,这书法的功底便是在那群名士之间,也算是佼佼者。
再仔细看那纸上记录的公文内容,果然是言简意赅,没有什么废话,寥寥几语就将一份公文的内容说的清清楚楚。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曦还在每份公文的内容之后,增加了她对这些公文如何回复的见解,而那些见解,基本都是司马珂所想。
司马珂还有点不放心,又随机抽取了几份他认为比较重要的公文出来,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王曦的记录果然半点不差,将公文中要表露的意思完全说得明明白白。
譬如,卞诞发来的公文,讲到合肥之地收留的北地来的流民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乃寒门士族,熟读经书,希望能够在合肥出仕,任个一官半职,卞诞自己不能做出决断,故此征求司马珂的意见。
王曦只用了十几个字概括卞诞的公文内容,“合肥流民日增,有士族求官,请示下”。
而在回复的建议之中,王曦是这么写的“右第八品及以下,即可先任命,再报朝廷。右第七品以上,报朝廷方可。”
又再抽了其他几份重要公文,内容描述都丝毫不差,只是回复的建议,有些小出入而已。
司马珂让王曦牛刀小试,结果十分满意。在王曦递过来的那张纸上,提笔在其中两三处修改了一下回复意见,便令王曦按照此份最新确定的回复意见,代他提笔回复。
………………
秋去冬来,江南之地寒风瑟瑟,但是京口之地却是一片火热朝天。
经过数万军民将近半年的建设,京口的互市也已经建成。
用砖石搭建的宽广的码头,足以停泊上数百艘商船。码头之后,是一个宽广的卸货区,足足有上千亩的区域。
在码头的边上,建造了置舶使署,占地数十亩,由李颜兼任置舶使,并设立各级胥吏,管理互市。
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范会也派快船提前来通知司马珂,第一批货船将于半个月之后抵达京口的互市。
接到消息之后,司马珂立即派人前往建康,请谢家、纪家、荀家、褚家、吴郡四姓等要好的士族进行宣传,并请其派人前来参加首次的互市交易。
有了司马珂的影响力,再加上诸士族之间的宣传,各建康城中的士族,早早便派人前来参加,一时间之间京口的栈住满了人。
等到扶南人的商船抵达的那一天,司马珂特意发动京口的军民数万人前来活跃气氛。
一大早,京口互市码头,便人山人海,司马珂亲率李颜和诸士族所派的族中代表,在码头上迎接。
远处的一片帆影,遮蔽大江而来,远在数里之外,便吹响了号角声,那悠扬的号角声连绵而起,响彻了整个江面。
随后,码头上锣鼓喧天,画角争鸣,与扶南人的号角声相呼应,一时间码头上的人群和商船上的扶南人,纷纷发出震天价的欢呼声。
在扶南人的船队的旗舰之上,挂着一面巨大的商旗,上面绣着几个大字。
“大晋西阳王商船”。
旗舰之上,扶南国镇南将军范会,高高的站在高高的甲板上,拼命的向司马珂挥着手,满脸的激动之色。
很显然,这大晋的西阳王给足了他的面子,也令他为日后的生意充满了希望。
不过范会,也没有令司马珂失望。
半年的时间,他利用手头的各方的关系,全力而为,真给司马珂带来了一千匹阿拉伯良驹。
除了阿拉伯良驹,还有十万斤的占城稻的稻种。占城此时属林邑,林邑的国王与扶南国的国王都姓范,两国又交好,往来密切,十万斤占城稻的稻种,对于范会来说,就是小事一桩。
首次的互市,在司马珂的巨大的影响力之下,极其圆满,扶南人的上百艘商船上的货物,全部被买空,而且又载满了扶南人想要的货物而去。
互市第一次的交易的成功,便开启了整个江南之地最大的贸易港口,此后扶南人的商船往来不断,将各种货物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口,又从京口满载而归。
扶南人的货物,不再限于奢侈品,还包括占城稻米、各种药材等,带走了东晋的丝绸、瓷器、茶叶。
………………
不得不说,范会为了促成这次互市的开通,还真是出了大力气。送过来的一千匹阿拉伯战马,并没有滥竽充数,都是高达一米五以上、重达一千多斤的雄健大马,而且普遍年龄在三四岁左右,最大的也没超过四岁,正是刚刚成年的阶段,使用寿命至少还有六年以上。
有了这批优质战马,加上一千副马铠也打造完毕,司马珂开始训练重甲骑兵。
马铠,又称马具装,由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以及竖在尾上的“寄生”六部分组成,使战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铠甲的保护。
司马珂打造的马铠,用甲叶以札甲方式相连而成,一副重约六十多斤,虽然防不住十石弩这样的强弩,但是对普通的弓箭的防御力极高。
一副明光铠重达五十斤,马上的精锐骑士体重一般在一百五十斤以上,也这样算起来,重甲铁骑的战马要驮着两百六十多斤去冲锋。而北地最精良的战马为蒙古马,体重通常在七百斤左右,让其去驮体重近四成的重量去冲锋,便会特别吃力,短途冲锋还行,若是长途便会马力不继。
而体重一千多斤的阿拉伯马,驮着两百六十斤的重量奔行,算起来跟蒙古马驮着轻骑的奔行的的感觉差不多。毕竟轻骑的负重也要达一百六七十斤。
当然蒙古马的优势是耐粗食、耐寒,耐力比阿拉伯战马更强,但是阿拉伯战马速度更快,体型更大,冲击力更强,在十公里之内,几乎可以和蒙古马的轻骑比拼速度。
况且不说别的,阿拉伯马平均比蒙古马高上一头,光那种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便要略胜半筹。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便是阿拉伯战马温顺,智商高,能够更好的领会主人的意图,作战起来更能做到人马合一,指哪打哪。
当然,阿拉伯也有他的劣势,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耐严寒,逐鹿中原问题不大,但是若是远征大漠,恐怕还要用蒙古马来改良,此乃后话。
他手里只有一千重甲铁骑,而石赵手里光最精锐的黑槊龙骧军就有五千,而且石虎手里还不止这一支铁骑,从重甲铁骑的数量上来看,他显然落了下风。但是假以时日,他的重甲铁骑,必将横扫中原之地,哪怕是遇上黑槊龙骧军,也胜算极大。
一千重甲铁骑组建之后,司马珂亲自带着他们每天进行训练。
先是从与战马培养感情开始,每日给战马喂草料和水,给战马洗澡,驱虫,做到战马能接受和认可自己的主人。然后渐渐的骑着战马出去溜达,再训练跋山涉水、冲火圈、跨越阻碍物等项目。
等到第一期训练结束完毕之后,人和马的配合已经到了娴熟的程度,这才给战马披上马铠,训练骑阵和冲锋,最后再训练各种战法。
这只重甲铁骑,也精选自京口北府兵,无一不是身强力壮,勇悍且不畏死的精锐之士。
重甲铁骑,独立成营,名为“背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