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王珪也要用阳谋,保证金一日破百万,债券的火爆销售-大唐躺平太子却被老李
第332章 王珪也要用阳谋,保证金一日破百万,债券的火爆销售-大唐躺平太子却被老李-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笔趣阁
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作者:三月羲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而面对李世民的阳谋,王珪却也不愿意就此妥协。
债券这东西他要买,但是他却并不准备让这件事完全按照李世民的想法来进行。
在预感到战争国债必然供不应求之后,王珪心中顿生一计。
“明天一早,将于志宁、张玄素两位大人请过来。”
在王珪看来,既然战争国债供不应求,那么燕王李佑在分配国债时定然会出现偏颇。
只要过程中稍微有失公允出现,这便是他的机会。
于志宁、张玄素两人都是直言敢谏之人,只要自己无意中点明此次战争国债带来的重大利益和其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两个人定然会死死地盯着李佑。
只要有任何的问题,作为李世民阳谋执行人李佑定然讨不了好。
王珪现在虽然不敢直接忤逆李世民的意图,但是也不能任由李世民拿捏。
这一次,借用这些谏臣之手监督李佑,便是让李世民明白。
即便你的阳谋世家无法反抗,但是以后如果没有人帮你执行,那也是万万不行的。
第二天一大早,李佑还在吃早餐,刘基便急急忙忙地走了过来。
“伯温,什么事情如此着急啊?”
刘基行礼之后,才开口说道:“王爷,今天一大早,已经有七八拨人来户部要购买战争债券了。”
“虽然我以债券还在印刷为由先把他们打发回去的,但是这事情总得有个章程吧?”
“今天一大早,除了来认购的人以外,还来了几位御史,他们认为此乃国家大事,御史台需要全程监督。”
李佑虽然预计到了这第一次的战争债券肯定会非常火爆,但却没有想到火爆的程度让刘基都有些应付不过来,而御史的出现更是让他有些始料未及。
要知道,在贞观年间,这些御史胆量可是大的惊人。
尤其是现在的御史大夫魏征,更是一言不合连李世民都敢直接怼回去的猛人。
对于这些御史的要求,李佑也不敢不听。
他停下手中的筷子说道:“这样吧,你让人告诉御史台,这一次的债券发售一定会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欢迎他们全程监督。”
“然后告诉印刷工坊那边,这一次的债券面值定在一百贯一张,印刷的时候加上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从一到一万。”
“最后你以户部的名义出一个告示,告诉大家这一次债券认购的流程。”
“战争债券将于十日后开始正式销售,为了保证大军的后勤供给不受影响,这一次销售采取全额缴纳保证金,然后抽签的方式进行。”
接着,李佑便详细的将这个模式讲解了一番。
在正式开始销售前的十天里,所有想要购买的人,都可以先到户部下属证券部开设的预售点缴纳保证金。
保证金以一千贯为一份,可随意金额缴纳。
缴纳之后,认购者将会得到一张标有数字的保证金凭证。
正式开始销售之后,户部将在御史台的监督下,抽取一千个号码,这些被抽到的人便可以领到属于他们的债券。
而那些没有抽到的人,户部将退还之前的保证金。
告示一出,整个长安城沸腾了。
除了看过《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的王孝通和李安仁之外,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一次战争债券的销售方式竟会如此的神奇。
原本大家以为陛下能想出债券这样的东西就已经非常神奇的了,但这个销售的方式仔细思考却是更为神奇。
其中最为神奇的便是,虽然债券是在十天之后才开始销售但是对于大军辎重的准备却是从这一刻就开始了。
用这个方式,无论十天之后认购债券的金额能不能达到一百万贯,但前期收到的第一个一百万钱却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对于这些想要认购的人来说,提前十天付款一点问题都没有,反正债券的兑换期限是在两年之后,而他们更为关心的其实是能不能买到。
而十天之后的抽签,户部已经明确表示会在御史台的监督下进行,这样他们最为担心的事情也就立刻解决了。
一出,一些心声转得快的人立刻便意识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战争国债,最为保险的方式,便是缴纳更多的保证金。
于是乎,在战争国债开始接收保证金的第一天,王孝通的证券部便收到了超过百万贯钱。
这还是因为证券部刚刚成立人手有限,铜钱清点太满造成的。
基于这样的情况,在第二天,李佑又从户部抽调了近百人,才算是顺利完成了第二天的清点。
原本王孝通以为,五人过后,京城的世家基本上都已经缴纳了保证金,后面几天会轻松一点。
然而第六天,他却看到了几辆风尘仆仆的牛车。
除了长安城,附近州府的世家也来了。
看着源源不断赶来的认购之人,看着手中已经超过千万贯记载的账本,王孝通彻底的相信了李佑的话!
证券部或许才是算学最有价值的应用,而证券部或许才是未来掌控国家经济的关键。
随着十日之期临近,战争国债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
不仅大街小巷都是关于此事的议论,就连尚书省的班房内下了职也都是一片议论之声。
杜如晦刚刚走出书房,便听到外面两个小吏在交头接耳。
“你买了么?”
“当然买了啊,我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买了三万呢。你呢?”
“我就不如你了,朋友都在老家那边,只买了两万。”
“不过即便是两万,也把我老家那些听到消息的朋友给羡慕坏了。”
“你知道我有个族叔在南方当刺史,平日里都是我羡慕他的份。还经常让我外调,说是在外面机会更多。”
“但是这一次,他傻眼了吧,听到消息就开始往长安送钱,但是路途太远了,又哪来得及啊。”
“就是,就是,我老家那边也是这样的。”
“我哥还说了,如果我能中签,愿意花一倍的价钱把这些国债买过去!”
“我又不傻,这东突厥地方如此之大,随随便便分一些土地就够封个县男了。”
“这几万就能换个爵位的事情,谁会愿意放过啊。”
听到这些杜如晦心中又是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国债在这些中下层官员的眼中竟然如此值钱。
突然一阵不好的预感向他袭来。
“希望明天抽签仪式顺利吧。”
债券这东西他要买,但是他却并不准备让这件事完全按照李世民的想法来进行。
在预感到战争国债必然供不应求之后,王珪心中顿生一计。
“明天一早,将于志宁、张玄素两位大人请过来。”
在王珪看来,既然战争国债供不应求,那么燕王李佑在分配国债时定然会出现偏颇。
只要过程中稍微有失公允出现,这便是他的机会。
于志宁、张玄素两人都是直言敢谏之人,只要自己无意中点明此次战争国债带来的重大利益和其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两个人定然会死死地盯着李佑。
只要有任何的问题,作为李世民阳谋执行人李佑定然讨不了好。
王珪现在虽然不敢直接忤逆李世民的意图,但是也不能任由李世民拿捏。
这一次,借用这些谏臣之手监督李佑,便是让李世民明白。
即便你的阳谋世家无法反抗,但是以后如果没有人帮你执行,那也是万万不行的。
第二天一大早,李佑还在吃早餐,刘基便急急忙忙地走了过来。
“伯温,什么事情如此着急啊?”
刘基行礼之后,才开口说道:“王爷,今天一大早,已经有七八拨人来户部要购买战争债券了。”
“虽然我以债券还在印刷为由先把他们打发回去的,但是这事情总得有个章程吧?”
“今天一大早,除了来认购的人以外,还来了几位御史,他们认为此乃国家大事,御史台需要全程监督。”
李佑虽然预计到了这第一次的战争债券肯定会非常火爆,但却没有想到火爆的程度让刘基都有些应付不过来,而御史的出现更是让他有些始料未及。
要知道,在贞观年间,这些御史胆量可是大的惊人。
尤其是现在的御史大夫魏征,更是一言不合连李世民都敢直接怼回去的猛人。
对于这些御史的要求,李佑也不敢不听。
他停下手中的筷子说道:“这样吧,你让人告诉御史台,这一次的债券发售一定会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欢迎他们全程监督。”
“然后告诉印刷工坊那边,这一次的债券面值定在一百贯一张,印刷的时候加上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从一到一万。”
“最后你以户部的名义出一个告示,告诉大家这一次债券认购的流程。”
“战争债券将于十日后开始正式销售,为了保证大军的后勤供给不受影响,这一次销售采取全额缴纳保证金,然后抽签的方式进行。”
接着,李佑便详细的将这个模式讲解了一番。
在正式开始销售前的十天里,所有想要购买的人,都可以先到户部下属证券部开设的预售点缴纳保证金。
保证金以一千贯为一份,可随意金额缴纳。
缴纳之后,认购者将会得到一张标有数字的保证金凭证。
正式开始销售之后,户部将在御史台的监督下,抽取一千个号码,这些被抽到的人便可以领到属于他们的债券。
而那些没有抽到的人,户部将退还之前的保证金。
告示一出,整个长安城沸腾了。
除了看过《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的王孝通和李安仁之外,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一次战争债券的销售方式竟会如此的神奇。
原本大家以为陛下能想出债券这样的东西就已经非常神奇的了,但这个销售的方式仔细思考却是更为神奇。
其中最为神奇的便是,虽然债券是在十天之后才开始销售但是对于大军辎重的准备却是从这一刻就开始了。
用这个方式,无论十天之后认购债券的金额能不能达到一百万贯,但前期收到的第一个一百万钱却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对于这些想要认购的人来说,提前十天付款一点问题都没有,反正债券的兑换期限是在两年之后,而他们更为关心的其实是能不能买到。
而十天之后的抽签,户部已经明确表示会在御史台的监督下进行,这样他们最为担心的事情也就立刻解决了。
一出,一些心声转得快的人立刻便意识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战争国债,最为保险的方式,便是缴纳更多的保证金。
于是乎,在战争国债开始接收保证金的第一天,王孝通的证券部便收到了超过百万贯钱。
这还是因为证券部刚刚成立人手有限,铜钱清点太满造成的。
基于这样的情况,在第二天,李佑又从户部抽调了近百人,才算是顺利完成了第二天的清点。
原本王孝通以为,五人过后,京城的世家基本上都已经缴纳了保证金,后面几天会轻松一点。
然而第六天,他却看到了几辆风尘仆仆的牛车。
除了长安城,附近州府的世家也来了。
看着源源不断赶来的认购之人,看着手中已经超过千万贯记载的账本,王孝通彻底的相信了李佑的话!
证券部或许才是算学最有价值的应用,而证券部或许才是未来掌控国家经济的关键。
随着十日之期临近,战争国债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
不仅大街小巷都是关于此事的议论,就连尚书省的班房内下了职也都是一片议论之声。
杜如晦刚刚走出书房,便听到外面两个小吏在交头接耳。
“你买了么?”
“当然买了啊,我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买了三万呢。你呢?”
“我就不如你了,朋友都在老家那边,只买了两万。”
“不过即便是两万,也把我老家那些听到消息的朋友给羡慕坏了。”
“你知道我有个族叔在南方当刺史,平日里都是我羡慕他的份。还经常让我外调,说是在外面机会更多。”
“但是这一次,他傻眼了吧,听到消息就开始往长安送钱,但是路途太远了,又哪来得及啊。”
“就是,就是,我老家那边也是这样的。”
“我哥还说了,如果我能中签,愿意花一倍的价钱把这些国债买过去!”
“我又不傻,这东突厥地方如此之大,随随便便分一些土地就够封个县男了。”
“这几万就能换个爵位的事情,谁会愿意放过啊。”
听到这些杜如晦心中又是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国债在这些中下层官员的眼中竟然如此值钱。
突然一阵不好的预感向他袭来。
“希望明天抽签仪式顺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