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面临的一次巨大的灾难,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这场战争里,不知道有多少建筑被毁,多少财富化为灰烬。
战争,是最残酷的。
同时,为了赢得战争,各国都在集中全力,研发各种新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短短数年的时间,科学研究的进展,就相当于和平时期的上百年。无数的新技术,都是在二战中涌现出来的,比如说喷气式飞机,比如说雷达,再比如说,蘑菇弹。
需要集中一个国家的资源才能够研制出来的东西,如果在平时,根本就不可能搞出来,国家不能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来把庞大的资源投入到蘑菇弹的研发之中来,更不能把那样一个庞大的计划一直隐瞒起来,只有在战争之中,才能实现这些。一切都是为了打赢战争,其他的都能牺牲。
在这种条件下,美国人终于将蘑菇弹搞了出来,只是当时已经没法用在德国人身上了,美国人在岛国头顶上扔了两颗,被吓破胆的岛国人,直接就投降了。可见这种大杀器的威力究竟有多么的可怕。
德国人也在研究,但是,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搞出来,其中有很多的原因,比如德国人资源贫乏,原本弄来核弹的原料就不容易,结果还被英国特种部队炸掉了重水工厂,大大拖延了他们的计划,直至战争结束,也没有把蘑菇弹搞出来。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在路线上的错误,德国的科学精英们,错误地估算了一个前提条件,导致认为想要搞蘑菇弹,至少需要直径一米的铀块,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苏联呢?
很多说法,都是苏联并没有搞蘑菇弹,所以当美国人引爆蘑菇弹之后,苏联在蘑菇弹的压制之下,老实了好几年,一直到苏联也引爆了蘑菇弹,才又重新挺起腰杆来。
这样的说辞,是很粗陋的,毕竟,三四十年代的苏联,也是明星荟萃,有大批的杰出人才组成的专家团队的,要说苏联人对蘑菇弹不关心,那是不可能的。
苏联从1938年就开始重视起来了原子核中蕴含的庞大的能量,在苏联的科学院中,成立了由院士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担任主席的原子核常设委员会。甚至已经把他们的工作方向瞄准了“铀弹”。
只可惜,这种工作需要庞大的资源作为支撑,他们首先搞理论研究,还没有成果,战争就开始了。
在战争时期,苏维埃眼看就要灭国了,在这种时候,自然不可能把庞大的资源拿出来搞核弹,坦克飞机大炮的生产还不够呢,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这种虚无缥缈的蘑菇弹上,这个项目就只能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而不得不中断了。
再后来,贝利亚的间谍机构嗅到了德国研究铀弹的一些风声,为了不至于在这方面落入下风,斯大林亲自签署了研究草案,重启关于通过铀核裂变使用原子能可行性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也仅仅是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工作,也就是说,这种神奇的铀弹,究竟能否制造出来,还根本就不知道。
只有从原理上认为是可行的,才能继续研究蘑菇弹,否则的话,那走一条死胡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想要发生链式反应,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让上一次反应释放出来的中子,继续轰击到其他的原子核。”走在外面的草地上,吹着清凉的夜风,安德烈和瓦维洛夫一边走,一边说着。
安德烈一直在说,瓦维洛夫则一直都在听,毕竟,这些都是秘密,不能从瓦维洛夫的嘴里泄漏出去,虽然他对于安德烈知道这些东西越来越惊讶和新奇,但是依旧只是当一个听众。
“原子的内部,实在是太空旷了,想要打到其他的原子核上,太难了,哪怕是我们不断地提高铀的浓度,也依旧不行。”安德烈说道:“所以,必须要想其他的办法。”
当听到这里的时候,瓦维洛夫再也忍不住了,开口问道:“什么办法?”
如果举一个例子的话,整个原子比作地球,原子核只相当于地球上的一粒沙子,两者在尺度上相差了十的十次方的数量级,所以,只有在撞大运的情况下,中子才能成功地砸到原子核上。
一次裂变反应,哪怕生成十个中子,这些中子也只能在原子空旷的地方飞行,很难砸到其他的原子核上,链式反应就无法继续发生下去。
有关蘑菇弹的可行性的研究,就卡在这里,他们整天计算中子撞击铀原子核的概率,得到的结论是很悲观的,除非制造一米厚的纯铀块,才能保证中子成功地撞击到原子核上。
哪怕苏维埃的所有电力,全部用来提纯铀,那也得上百年才能做到,它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行性!
“瓦维洛夫同志,您在房间里踢过球吗?”安德烈问道。
在房间里踢球?这不是开玩笑吗?那皮球,会在房间里来回乱飞!来回乱撞!以他的脚力,一脚踢出去,说不定能够在墙壁上反弹十几次!
等等!
瓦维洛夫的脑子里,突然涌现出来了这样一个场景:那个始作俑者的中子,就变成了皮球,在一个房间里来回反弹!这个房间,是用反射中子材料做成的,虽然原子内部很空旷,但是,这个中子就如同皮球一样,在里面不停地反弹,来回地运动,所以,它总是会有机会撞到原子核的!
原子核分裂,出来的其他中子,继续来回运动,不断反弹,最终以撞到原子核上终结,再释放更多的中子,这样一来,链式反应,就能够在很小体积的铀块上持续下去了!
蘑菇弹,是完全可行的,只要用一个反射中子的容器包裹起来铀块就可以了!这一刻,巨大的喜悦冲击着瓦维洛夫的身体,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安德烈,你说的太好了,你的方法,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战争,是最残酷的。
同时,为了赢得战争,各国都在集中全力,研发各种新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短短数年的时间,科学研究的进展,就相当于和平时期的上百年。无数的新技术,都是在二战中涌现出来的,比如说喷气式飞机,比如说雷达,再比如说,蘑菇弹。
需要集中一个国家的资源才能够研制出来的东西,如果在平时,根本就不可能搞出来,国家不能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来把庞大的资源投入到蘑菇弹的研发之中来,更不能把那样一个庞大的计划一直隐瞒起来,只有在战争之中,才能实现这些。一切都是为了打赢战争,其他的都能牺牲。
在这种条件下,美国人终于将蘑菇弹搞了出来,只是当时已经没法用在德国人身上了,美国人在岛国头顶上扔了两颗,被吓破胆的岛国人,直接就投降了。可见这种大杀器的威力究竟有多么的可怕。
德国人也在研究,但是,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搞出来,其中有很多的原因,比如德国人资源贫乏,原本弄来核弹的原料就不容易,结果还被英国特种部队炸掉了重水工厂,大大拖延了他们的计划,直至战争结束,也没有把蘑菇弹搞出来。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在路线上的错误,德国的科学精英们,错误地估算了一个前提条件,导致认为想要搞蘑菇弹,至少需要直径一米的铀块,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苏联呢?
很多说法,都是苏联并没有搞蘑菇弹,所以当美国人引爆蘑菇弹之后,苏联在蘑菇弹的压制之下,老实了好几年,一直到苏联也引爆了蘑菇弹,才又重新挺起腰杆来。
这样的说辞,是很粗陋的,毕竟,三四十年代的苏联,也是明星荟萃,有大批的杰出人才组成的专家团队的,要说苏联人对蘑菇弹不关心,那是不可能的。
苏联从1938年就开始重视起来了原子核中蕴含的庞大的能量,在苏联的科学院中,成立了由院士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担任主席的原子核常设委员会。甚至已经把他们的工作方向瞄准了“铀弹”。
只可惜,这种工作需要庞大的资源作为支撑,他们首先搞理论研究,还没有成果,战争就开始了。
在战争时期,苏维埃眼看就要灭国了,在这种时候,自然不可能把庞大的资源拿出来搞核弹,坦克飞机大炮的生产还不够呢,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这种虚无缥缈的蘑菇弹上,这个项目就只能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而不得不中断了。
再后来,贝利亚的间谍机构嗅到了德国研究铀弹的一些风声,为了不至于在这方面落入下风,斯大林亲自签署了研究草案,重启关于通过铀核裂变使用原子能可行性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也仅仅是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工作,也就是说,这种神奇的铀弹,究竟能否制造出来,还根本就不知道。
只有从原理上认为是可行的,才能继续研究蘑菇弹,否则的话,那走一条死胡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想要发生链式反应,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让上一次反应释放出来的中子,继续轰击到其他的原子核。”走在外面的草地上,吹着清凉的夜风,安德烈和瓦维洛夫一边走,一边说着。
安德烈一直在说,瓦维洛夫则一直都在听,毕竟,这些都是秘密,不能从瓦维洛夫的嘴里泄漏出去,虽然他对于安德烈知道这些东西越来越惊讶和新奇,但是依旧只是当一个听众。
“原子的内部,实在是太空旷了,想要打到其他的原子核上,太难了,哪怕是我们不断地提高铀的浓度,也依旧不行。”安德烈说道:“所以,必须要想其他的办法。”
当听到这里的时候,瓦维洛夫再也忍不住了,开口问道:“什么办法?”
如果举一个例子的话,整个原子比作地球,原子核只相当于地球上的一粒沙子,两者在尺度上相差了十的十次方的数量级,所以,只有在撞大运的情况下,中子才能成功地砸到原子核上。
一次裂变反应,哪怕生成十个中子,这些中子也只能在原子空旷的地方飞行,很难砸到其他的原子核上,链式反应就无法继续发生下去。
有关蘑菇弹的可行性的研究,就卡在这里,他们整天计算中子撞击铀原子核的概率,得到的结论是很悲观的,除非制造一米厚的纯铀块,才能保证中子成功地撞击到原子核上。
哪怕苏维埃的所有电力,全部用来提纯铀,那也得上百年才能做到,它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行性!
“瓦维洛夫同志,您在房间里踢过球吗?”安德烈问道。
在房间里踢球?这不是开玩笑吗?那皮球,会在房间里来回乱飞!来回乱撞!以他的脚力,一脚踢出去,说不定能够在墙壁上反弹十几次!
等等!
瓦维洛夫的脑子里,突然涌现出来了这样一个场景:那个始作俑者的中子,就变成了皮球,在一个房间里来回反弹!这个房间,是用反射中子材料做成的,虽然原子内部很空旷,但是,这个中子就如同皮球一样,在里面不停地反弹,来回地运动,所以,它总是会有机会撞到原子核的!
原子核分裂,出来的其他中子,继续来回运动,不断反弹,最终以撞到原子核上终结,再释放更多的中子,这样一来,链式反应,就能够在很小体积的铀块上持续下去了!
蘑菇弹,是完全可行的,只要用一个反射中子的容器包裹起来铀块就可以了!这一刻,巨大的喜悦冲击着瓦维洛夫的身体,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安德烈,你说的太好了,你的方法,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