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您今日在朝堂之上说的那些老朽还有些许不解,这儒家应该在什么时机才会发挥作用呢?”
先是小先生,之后更是用了您这个敬称,由此可见虞世南是有多着急了,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姜云志的认同。
“不敢。”姜云志先是自谦了一句,然后先问了虞世南一个问题。
“在此之前小子有一个问题,这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不知道伯施公读的是哪一版?”
“是左传?还是谷梁?亦或是公羊?”
“自然是左传,左传是孔圣都阅览过的,自然最是正统。”
对于姜云志的问题,虞世南不假思索的就给出了答案。
但换来的,却是姜云志的摇头轻笑。
这个时代对所谓圣人的崇拜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就从虞世南的角度上来说,哪怕是孔子阅览过的书籍都是香的。
你就没想过人家孔圣人有没有可能是带着批判的想法去看书的?
左传这书其实有两个出处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这也是虞世南为什么说左传是孔圣都阅览过的书籍。
这的确是事实,但也证明不了太多的东西。
“伯施公,您有没有想过,当初孔圣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这左传的?是赞赏?是批判?还是怀疑?”
姜云志这话直接把虞世南说蒙了,嘴唇连连翳动但却说不出话来。
历史这么久远,如何去考证?
你要说孔圣人是赞同左传这书没问题,但是你也没有证据去证明姜云志说的就不对啊。
“伯施公,小子不是不认同儒家思想,相反,小子认为儒家思想是很伟大也很正确的一种思想,但问题在于他不是在什么时候都适用的。”
“就好比我们吃饭,吃米饭的时候要用筷子,但喝汤呢?”
“说得粗俗一点,我认为这左传其实就是在教导君子怎么做君子,却没办法教导恶人成为君子。”
“咱们就以今日朝堂上所论的问题为基础来说,突厥人连书都不读,您如何去教导他们做一个君子?”
“他们习惯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天寒地冻无以为继的时候都是围成一个圈,老人在最外层,其次是妇孺、孩子,最中间的反倒是青壮。”
“根本的思想就不同,您如何去归化他们呢?”
姜云志侃侃而谈,但说了这么多虞世南大部分都没有听得进去,他的思想在姜云志说教导君子怎么做君子的时候就已经停滞了。
是啊,读书的都是士子,研究孔孟之道的也是士子,现在就连大唐的百姓都读不起书,你指望突厥那群蛮夷读书?你指望他们做得比大唐百姓更好?
眼看着虞世南陷入了沉思之中,姜云志也停了下来,把虞世南杯中已经凉透了的茶泼掉,重新倒了一杯热的。
“那请问小先生,依您之见,这最贴合孔圣人思想的儒道又在哪里?”
虞世南花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了过来,而他一清醒张口问的就是最贴合孔圣人的儒道。
虞世南的性格很好,人品也没得挑,但就是对于孔圣人太过于执着了。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姜云志无从反驳,也没有办法反驳。
“相比于左传和谷梁,小子反倒是更认同公羊。”姜云志开口给了虞世南一个没有想到过的答案。
在虞世南的想法中,左传既然太过优柔,那么姜云志怕是会更倾向于谷梁,但他没想到唯一被自己排除的公羊反倒是得到了姜云志的赞同。
“公羊?可是这公羊里有大量篇幅的……”
虞世南的话说了一半就没有再说下去,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不敢。
在历史上,公羊派其实是很受欢迎的,只不过后来没落了罢了。
原因无他,公羊派的思想中有打量的虚君、弱君思想,这种思想的起源不可追溯,但将其发扬光大的无疑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起源。
董仲舒。
公羊的全名其实应该叫《春秋·公羊传》,作者是战国时的齐人公羊高,所以说董仲舒其实不算是开宗立派级别的人物,只能说是西汉时期公羊派的领头羊。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正好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发展需要,符合汉武帝刘彻的胃口,这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只不过后来刘彻醒过味儿来了,发现把自己引为上天的儿子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为什么呢?
天降暴雨造成水灾,刘彻!你爹对你不满意了,这是惩罚,你要反省自己!
连续大旱颗粒无收,刘彻!你爹对你不满意了,这是惩罚,你要反省自己!
冬天大雪造成雪灾,刘彻!你爹对你不满意了,这是惩罚,你要反省自己!
诸如此类,再加上公羊派思想中夹杂着大量的虚君和弱君的思想,最终导致这一学派的没落。
现在左传流派大行其道,君王权力又不像西汉时期那样集中在丞相的手中,谁还敢宣扬虚君和弱君的思想?
“伯施公,小子感觉您似乎是想错了。”姜云志摇了摇头。
他不懂,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总是恪守前人的书籍,难道古人就一定不会犯错吗?天下真的有不会犯错的人吗?
还是说孔圣人以及儒学这个学说已经被神化了,到了无人敢质疑的地步?
姜云志觉得,还是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您有没有想过,孔圣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呢?”
“正如小子今日在朝堂上所说的,君子六艺中都有射和御这两项,或许孔圣人不赞同我们杀戮,但在我看来肯定是赞成我们自保的。”
“至于公羊派中的那些虚君和弱君的思想小子不敢苟同,就如同小子不认同左传的优柔一样,小子也不认同公羊的这些思想。”
“一个王朝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可能各自为政,这需要一个大家长来带领我们,而皇帝无疑就是这个角色。”
“这不是说小子更偏向于皇室更偏向于帝王,相信您应该清楚,家不可无主、军不可无将,国也不可无君。”
先是小先生,之后更是用了您这个敬称,由此可见虞世南是有多着急了,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姜云志的认同。
“不敢。”姜云志先是自谦了一句,然后先问了虞世南一个问题。
“在此之前小子有一个问题,这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不知道伯施公读的是哪一版?”
“是左传?还是谷梁?亦或是公羊?”
“自然是左传,左传是孔圣都阅览过的,自然最是正统。”
对于姜云志的问题,虞世南不假思索的就给出了答案。
但换来的,却是姜云志的摇头轻笑。
这个时代对所谓圣人的崇拜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就从虞世南的角度上来说,哪怕是孔子阅览过的书籍都是香的。
你就没想过人家孔圣人有没有可能是带着批判的想法去看书的?
左传这书其实有两个出处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这也是虞世南为什么说左传是孔圣都阅览过的书籍。
这的确是事实,但也证明不了太多的东西。
“伯施公,您有没有想过,当初孔圣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这左传的?是赞赏?是批判?还是怀疑?”
姜云志这话直接把虞世南说蒙了,嘴唇连连翳动但却说不出话来。
历史这么久远,如何去考证?
你要说孔圣人是赞同左传这书没问题,但是你也没有证据去证明姜云志说的就不对啊。
“伯施公,小子不是不认同儒家思想,相反,小子认为儒家思想是很伟大也很正确的一种思想,但问题在于他不是在什么时候都适用的。”
“就好比我们吃饭,吃米饭的时候要用筷子,但喝汤呢?”
“说得粗俗一点,我认为这左传其实就是在教导君子怎么做君子,却没办法教导恶人成为君子。”
“咱们就以今日朝堂上所论的问题为基础来说,突厥人连书都不读,您如何去教导他们做一个君子?”
“他们习惯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天寒地冻无以为继的时候都是围成一个圈,老人在最外层,其次是妇孺、孩子,最中间的反倒是青壮。”
“根本的思想就不同,您如何去归化他们呢?”
姜云志侃侃而谈,但说了这么多虞世南大部分都没有听得进去,他的思想在姜云志说教导君子怎么做君子的时候就已经停滞了。
是啊,读书的都是士子,研究孔孟之道的也是士子,现在就连大唐的百姓都读不起书,你指望突厥那群蛮夷读书?你指望他们做得比大唐百姓更好?
眼看着虞世南陷入了沉思之中,姜云志也停了下来,把虞世南杯中已经凉透了的茶泼掉,重新倒了一杯热的。
“那请问小先生,依您之见,这最贴合孔圣人思想的儒道又在哪里?”
虞世南花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了过来,而他一清醒张口问的就是最贴合孔圣人的儒道。
虞世南的性格很好,人品也没得挑,但就是对于孔圣人太过于执着了。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姜云志无从反驳,也没有办法反驳。
“相比于左传和谷梁,小子反倒是更认同公羊。”姜云志开口给了虞世南一个没有想到过的答案。
在虞世南的想法中,左传既然太过优柔,那么姜云志怕是会更倾向于谷梁,但他没想到唯一被自己排除的公羊反倒是得到了姜云志的赞同。
“公羊?可是这公羊里有大量篇幅的……”
虞世南的话说了一半就没有再说下去,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不敢。
在历史上,公羊派其实是很受欢迎的,只不过后来没落了罢了。
原因无他,公羊派的思想中有打量的虚君、弱君思想,这种思想的起源不可追溯,但将其发扬光大的无疑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起源。
董仲舒。
公羊的全名其实应该叫《春秋·公羊传》,作者是战国时的齐人公羊高,所以说董仲舒其实不算是开宗立派级别的人物,只能说是西汉时期公羊派的领头羊。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正好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发展需要,符合汉武帝刘彻的胃口,这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只不过后来刘彻醒过味儿来了,发现把自己引为上天的儿子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为什么呢?
天降暴雨造成水灾,刘彻!你爹对你不满意了,这是惩罚,你要反省自己!
连续大旱颗粒无收,刘彻!你爹对你不满意了,这是惩罚,你要反省自己!
冬天大雪造成雪灾,刘彻!你爹对你不满意了,这是惩罚,你要反省自己!
诸如此类,再加上公羊派思想中夹杂着大量的虚君和弱君的思想,最终导致这一学派的没落。
现在左传流派大行其道,君王权力又不像西汉时期那样集中在丞相的手中,谁还敢宣扬虚君和弱君的思想?
“伯施公,小子感觉您似乎是想错了。”姜云志摇了摇头。
他不懂,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总是恪守前人的书籍,难道古人就一定不会犯错吗?天下真的有不会犯错的人吗?
还是说孔圣人以及儒学这个学说已经被神化了,到了无人敢质疑的地步?
姜云志觉得,还是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您有没有想过,孔圣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呢?”
“正如小子今日在朝堂上所说的,君子六艺中都有射和御这两项,或许孔圣人不赞同我们杀戮,但在我看来肯定是赞成我们自保的。”
“至于公羊派中的那些虚君和弱君的思想小子不敢苟同,就如同小子不认同左传的优柔一样,小子也不认同公羊的这些思想。”
“一个王朝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可能各自为政,这需要一个大家长来带领我们,而皇帝无疑就是这个角色。”
“这不是说小子更偏向于皇室更偏向于帝王,相信您应该清楚,家不可无主、军不可无将,国也不可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