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张 陛下,你这是想干啥啊!-穿越到大明风华世界的小说推荐女主
第三十五张 陛下,你这是想干啥啊!-穿越到大明风华世界的小说推荐女主-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笔趣阁
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作者:白云牛仔裤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行宫大殿内,此时此刻,气氛显得稍稍有点不对劲。
多数的文臣,都在左右互相攀谈,小声逼逼着。
多数的武勋呢,他们那不算灵透的小脑袋瓜儿,搞不明白总督于谦说完这句两头貌似都有点沾边的话语以后,文臣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至于王迪嘛,他本以为于谦在立下此等大功以后,为了避免来自朝堂同僚的万般诋毁,会选择韬光养晦先蛰伏一段时间,待过了这阵风头再另说呢。
没想到,这家伙竟然丝毫不在意,这极有可能会将其置于万劫不复之地的朝堂政治操作。
瞧他那样子,好像只要自己这个皇帝敢给他放权,他就真敢把寇虏给杀绝了。
至此,王迪也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做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脱脱不花部已经废了,借此良机彻底剿灭草原上的寇虏,在朕看来,的确不算很难。”
“不过,朕所想的是,待到几年或是十几年之后,以碾压性的实力,彻底收服草原诸部族,以其为先锋,看看能否重现蛮元时代的光辉。”
“我大明朝,虽自诩天国上朝,但是诸位爱卿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年以来,四方番邦小国,多有不臣之心,他们闹腾的,可是相当得很呐!”
“尔等这些文臣的教化没跟上,是一方面。但是……”
“朕以为,没有威压四方的强横武力,这些番邦小国,常年以来,都是在顶着臣服于大明朝的口号,私底下默默壮大时有反叛敌对之举。”
“这是一种试探!他们就像群狼那样,在试探大明朝的深浅,其不轨之心昭然若揭……”
“唐时的魏徵,不也说过嘛…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正因如此,朕当以十年养百姓,十年开拓天下,十年致太平,此生也就足矣了。”
言语落罢,大殿内所有人,一个个的,俱是瞠目结舌的样子。
别管是文臣还是武勋,他们没想到,这位仅是弱冠之年的正统皇帝,竟有如此之大的野心。
只不过,在许多人看来,古往今来有这等志向的帝王,哪一个不是好大喜功之辈?
甚至是说,因此而亡国丢了性命的帝王,那也不是没有啊!
“陛下,此番北狩结束之际,切不可再轻易言兵事啊!况且,祖训有云,我圣朝四周的番邦小国,皆为不征之国啊。”
“陛下怎可因个人一时间的猜测,便无端起了此等想法?番邦小国,皆是我大明朝的属臣,没有确凿证据,怎能随意兴兵征讨?”
“陛下,于蛮夷一事,还应当以教化为主啊。劳师兴兵,实属下策中的下策!”
“陛下,切不可学那二世而亡的隋炀帝啊!”
“陛下……”
当年的太宗文皇帝,五次征讨寇虏,再加上六次下西洋之举,这些已经是把大明朝给折腾了一大顿。
幸好后面有了仁宗和宣宗这两位皇帝,经过一系列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政策,现如今的大明朝才能恢复至此。
如若再碰到个像太宗文皇帝这样的帝王,那这大明朝岂不是有国本动摇乃至倾覆之灾?
此时若不能好好劝谏一番皇帝让其绝了这想法,那他们在坐的这些文臣,日后…岂不是会被天下人骂作昏庸腐朽之辈!
这还得了?
...
自己言语过后,文臣们会有何种反应,即便王迪心中已有了数,他还是有点低估了这些人针对自己所言,表现出来的强烈反应。
甚至是说,像泰宁候陈瀛这些试图争取更多军功的好战武勋,目前他们…一个个都是闭口不语的模样,生怕惹到这些像怒狮般的文臣的围攻。
毕竟文人历来多喷子,越是有文化的,喷人越凶。这一点,在坐的武勋也包括王迪,基本还是知晓的。
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就是,有人竟拿自己和暴君杨广作比较!
若不是今日这庆功晚宴不是鸿门宴,若不是自己脾气够好的话,王迪还真想弄死刚刚那个瞎逼逼的名唤包良佐的吏科给事中。
再说了,杨广又怎么了?
依王迪所见,从长远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话,这个背负了诸多骂名的暴君,其一生是非功过,可以总结为: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没有杨广那种魄力,等闲君主,谁敢大肆劳民伤财,开挖连通南北、贯穿黄河与长江的京杭大运河。
没了杨广这种急功近利般的操作,这条国家大动脉,往后能不能修通,需要多久才能修通,绝对是个未知数。
没了京杭大运河,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恐怕就没有后世那般为人津津乐道了。
所以呢,对于杨广的所作所为,王迪只能说……
操之过急,外加时运不济罢了。
不过那是隋炀帝杨广,他所做的一切,追根究底的话,是触犯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
否则死点屁民,还不至于搞得国破人亡。
现在不一样了,朱家的大明朝,连各地藩王都是皇室养的猪,哪特么还有可以威胁皇室的豪门集团。
只要不触及所有自耕农的利益,一切都好说。
当然了,王迪刚刚所讲之言,也不是他真正的想法。
至少,目前不是。
除了征讨东瀛岛国,周边那些番邦小国,二三十年内,他还真没想拿他们怎么样。
之所以蹦出那些话来,还是为了待到班师回朝之后,给自己真正想要图谋的一些事,提前做一些铺垫。
说白了,王迪刚刚那些话,就是在钓鱼。
他知道,为了断绝自己的想法,这些文臣定会拿出‘以苍生为重,休养生息’之类的言论。
而他想要的,正是这些言论。
毕竟此次御驾亲征,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是打了胜仗。
有了此番战功加身,朝堂上的文臣,可以在劳师兴兵大动干戈这一事上劝谏一次,也可以劝谏两次……
但为了照顾自己这位皇帝的面子,他们肯定不能次次劝谏次次驳回自己的提议。
更何况,自己将来图谋的事情,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又不是像方才所讲的那种兴兵征伐之举。
即便有悖祖制,即便有触犯乡绅士子的部门利益,王迪就不信了,这帮文人,不让自己打仗,还能不让自己改善民生?
他倒要看看,朝堂上下,这些满口仁义道德以苍生为重的文臣们,是真的一心为公呢,还是打着一心为公的口号,行沽名钓誉之举,在为自己和身后的家族谋私利呢?
“好了,此事回朝再议,今晚是庆功宴,不谈国事了。”
一言令下,看热闹的武勋们,心里乐开了花。
至于文臣们嘛,他们心中已经做好了准备,明日在第一时间内,便将此消息送回顺天府。
只要皇帝还敢就此事商议,到了那时,定要做好万全准备,由内阁大臣牵头上疏,集众人之力,彻底绝了皇帝这般荒唐想法。
多数的文臣,都在左右互相攀谈,小声逼逼着。
多数的武勋呢,他们那不算灵透的小脑袋瓜儿,搞不明白总督于谦说完这句两头貌似都有点沾边的话语以后,文臣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至于王迪嘛,他本以为于谦在立下此等大功以后,为了避免来自朝堂同僚的万般诋毁,会选择韬光养晦先蛰伏一段时间,待过了这阵风头再另说呢。
没想到,这家伙竟然丝毫不在意,这极有可能会将其置于万劫不复之地的朝堂政治操作。
瞧他那样子,好像只要自己这个皇帝敢给他放权,他就真敢把寇虏给杀绝了。
至此,王迪也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做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脱脱不花部已经废了,借此良机彻底剿灭草原上的寇虏,在朕看来,的确不算很难。”
“不过,朕所想的是,待到几年或是十几年之后,以碾压性的实力,彻底收服草原诸部族,以其为先锋,看看能否重现蛮元时代的光辉。”
“我大明朝,虽自诩天国上朝,但是诸位爱卿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年以来,四方番邦小国,多有不臣之心,他们闹腾的,可是相当得很呐!”
“尔等这些文臣的教化没跟上,是一方面。但是……”
“朕以为,没有威压四方的强横武力,这些番邦小国,常年以来,都是在顶着臣服于大明朝的口号,私底下默默壮大时有反叛敌对之举。”
“这是一种试探!他们就像群狼那样,在试探大明朝的深浅,其不轨之心昭然若揭……”
“唐时的魏徵,不也说过嘛…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正因如此,朕当以十年养百姓,十年开拓天下,十年致太平,此生也就足矣了。”
言语落罢,大殿内所有人,一个个的,俱是瞠目结舌的样子。
别管是文臣还是武勋,他们没想到,这位仅是弱冠之年的正统皇帝,竟有如此之大的野心。
只不过,在许多人看来,古往今来有这等志向的帝王,哪一个不是好大喜功之辈?
甚至是说,因此而亡国丢了性命的帝王,那也不是没有啊!
“陛下,此番北狩结束之际,切不可再轻易言兵事啊!况且,祖训有云,我圣朝四周的番邦小国,皆为不征之国啊。”
“陛下怎可因个人一时间的猜测,便无端起了此等想法?番邦小国,皆是我大明朝的属臣,没有确凿证据,怎能随意兴兵征讨?”
“陛下,于蛮夷一事,还应当以教化为主啊。劳师兴兵,实属下策中的下策!”
“陛下,切不可学那二世而亡的隋炀帝啊!”
“陛下……”
当年的太宗文皇帝,五次征讨寇虏,再加上六次下西洋之举,这些已经是把大明朝给折腾了一大顿。
幸好后面有了仁宗和宣宗这两位皇帝,经过一系列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政策,现如今的大明朝才能恢复至此。
如若再碰到个像太宗文皇帝这样的帝王,那这大明朝岂不是有国本动摇乃至倾覆之灾?
此时若不能好好劝谏一番皇帝让其绝了这想法,那他们在坐的这些文臣,日后…岂不是会被天下人骂作昏庸腐朽之辈!
这还得了?
...
自己言语过后,文臣们会有何种反应,即便王迪心中已有了数,他还是有点低估了这些人针对自己所言,表现出来的强烈反应。
甚至是说,像泰宁候陈瀛这些试图争取更多军功的好战武勋,目前他们…一个个都是闭口不语的模样,生怕惹到这些像怒狮般的文臣的围攻。
毕竟文人历来多喷子,越是有文化的,喷人越凶。这一点,在坐的武勋也包括王迪,基本还是知晓的。
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就是,有人竟拿自己和暴君杨广作比较!
若不是今日这庆功晚宴不是鸿门宴,若不是自己脾气够好的话,王迪还真想弄死刚刚那个瞎逼逼的名唤包良佐的吏科给事中。
再说了,杨广又怎么了?
依王迪所见,从长远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话,这个背负了诸多骂名的暴君,其一生是非功过,可以总结为: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没有杨广那种魄力,等闲君主,谁敢大肆劳民伤财,开挖连通南北、贯穿黄河与长江的京杭大运河。
没了杨广这种急功近利般的操作,这条国家大动脉,往后能不能修通,需要多久才能修通,绝对是个未知数。
没了京杭大运河,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恐怕就没有后世那般为人津津乐道了。
所以呢,对于杨广的所作所为,王迪只能说……
操之过急,外加时运不济罢了。
不过那是隋炀帝杨广,他所做的一切,追根究底的话,是触犯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
否则死点屁民,还不至于搞得国破人亡。
现在不一样了,朱家的大明朝,连各地藩王都是皇室养的猪,哪特么还有可以威胁皇室的豪门集团。
只要不触及所有自耕农的利益,一切都好说。
当然了,王迪刚刚所讲之言,也不是他真正的想法。
至少,目前不是。
除了征讨东瀛岛国,周边那些番邦小国,二三十年内,他还真没想拿他们怎么样。
之所以蹦出那些话来,还是为了待到班师回朝之后,给自己真正想要图谋的一些事,提前做一些铺垫。
说白了,王迪刚刚那些话,就是在钓鱼。
他知道,为了断绝自己的想法,这些文臣定会拿出‘以苍生为重,休养生息’之类的言论。
而他想要的,正是这些言论。
毕竟此次御驾亲征,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是打了胜仗。
有了此番战功加身,朝堂上的文臣,可以在劳师兴兵大动干戈这一事上劝谏一次,也可以劝谏两次……
但为了照顾自己这位皇帝的面子,他们肯定不能次次劝谏次次驳回自己的提议。
更何况,自己将来图谋的事情,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又不是像方才所讲的那种兴兵征伐之举。
即便有悖祖制,即便有触犯乡绅士子的部门利益,王迪就不信了,这帮文人,不让自己打仗,还能不让自己改善民生?
他倒要看看,朝堂上下,这些满口仁义道德以苍生为重的文臣们,是真的一心为公呢,还是打着一心为公的口号,行沽名钓誉之举,在为自己和身后的家族谋私利呢?
“好了,此事回朝再议,今晚是庆功宴,不谈国事了。”
一言令下,看热闹的武勋们,心里乐开了花。
至于文臣们嘛,他们心中已经做好了准备,明日在第一时间内,便将此消息送回顺天府。
只要皇帝还敢就此事商议,到了那时,定要做好万全准备,由内阁大臣牵头上疏,集众人之力,彻底绝了皇帝这般荒唐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