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小说文学网】
春风终于吹过了大秦岭,吹绿了关中的土地,绿开了六盘山上的冰雪,化作涓涓细流,穿山滴谷,汇入渭水,奔腾东流。
诸葛亮弯着腰,钻出了大帐,看着远处正在忙碌的士卒和农夫,嘴角露出一丝疲倦的笑容。一切顺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关中、陇右都已经入手,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心的经营关中,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了。
从第一次北伐算起,关中入手已经四年,正式屯田也有三年,三年的积累,在去年那一场大战中消耗殆尽,他只能停下脚步,耐心的等待。
人力有时而穷,他哪怕再聪明,也没办法一下子变出大量的粮食来。而没有粮食,任何行动都无法进行,纵有雄兵百万枕戈待旦,也只能耐心的等着。
看着眼前的春耕景象,诸葛亮裹紧了身上的冬衣。天气已经回暖,很多人都已经脱去了冬衣,换上了轻薄的春衫,他却还裹着一件旧冬衣,否则就容易受凉。
这身子骨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诸葛亮觉得嗓子眼有些痒,虚握着拳头挡在嘴边,轻轻咳嗽了两声。咳嗽牵动了肺,让他的整个胸膛都跟着振动起来,一阵阵刺痛。
“丞相,你怎么出来了?”姜维快步走了过来,见诸葛亮咳得脸色通红,连忙上前扶着他,劝道:“丞相,外面风大,还是进去吧。”
“不碍事。”诸葛亮摆摆手,喘息道:“里面呆得久了,我出来透透气。”
姜维回头看了一眼大帐,皱了皱眉。诸葛亮只要一睁眼,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办公。屋里的灯几乎是从来不熄,灯油味重得能薰死人,正常人都受不了,更何况诸葛亮是个病人。
“丞相,你不能再这么辛苦了。身体要紧。”
“没关系,天气再暖和些就好了。”诸葛亮疲惫的笑笑,瞥了姜维一眼:“魏延有消息来了?”
“嗯。”姜维低下头,看着手中的军报,舔了舔嘴唇:“镇西大将军已经收复了敦煌,整个凉州都已经入手。他现在在玉门关休整。询问下一步的动作。”
诸葛亮平静的听着,过了一会儿,他问道:“伯约,如果让你来做决定,你会怎么办?”
姜维沉吟了良久,最后有些不太情愿的说道:“西凉易乱难安。须得有镇西大将军这样的宿将镇守才行。再者,草原上的那些胡人不服教化,也需要镇西大将军来震慑他们。”
诸葛亮缓缓的点点头,欣慰的笑了。“让魏延留在凉州,除了震慑西凉人和草原上的胡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顿了顿:“我准备重开西域。”
“重开西域?”姜维愣了一下,随即若有所悟。
“重开西域。不是为了把魏延困在西域,而是我们要想尽快的恢复实力,积聚财富,就要从西域想办法。”诸葛亮淡淡的说道:“以前我们只有益州,蜀锦的产量毕竟有限,供不应求,可以提高价格,赚取高额利润。不管我们生产多少,魏国、吴国都能消耗得掉。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的土地增加了。又改进了织机,锦的产量必须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可魏国实力大减,他们的购买能力却在不断的下降。且大战在即,曹睿肯定会限制蜀锦的销售。以免钱的大量外流,如果不及时重新找到销路,蜀锦很快就会贬值……”
听着诸葛亮有些絮絮叨叨的讲述做生意的事,姜维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这难道是丞相最近考虑的大事?他每天起早带晚的,不是在考虑北伐的大业,只是在算账?怪不得杨仪父子经常出入丞相的大帐。
姜维欲言又止。他觉得诸葛亮不应该把这些事当成大事,交给杨仪父子办就可以了,何必自己如此辛苦。不过他看着滔滔不绝的诸葛亮,又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耐着性子听着。
诸葛亮说了一通,终于发现姜维有些心不在焉,暗自叹了一口气,闭上了嘴巴。他看着远处,出了一会儿神,忽然说道:“伯约,我听过一句话,叫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军事是政治的延伸,你怎么看?”
姜维愣了片刻,低下头,看着脚尖,脸色有些羞惭。他不用猜,也能知道这种怪怪的话肯定是魏霸说的,别人说不出这种生僻的字眼来。诸葛亮之所以不提魏霸的名字,只是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很显然,诸葛亮对他刚才敷衍的态度不怎么满意。
“丞相,我知错了。”
“伯约,真正的兵家绝不是只会行军打仗。《孙子十三篇》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用兵之道,而是治国之道,上兵伐谋,谋的不就是经济之道吗?”
姜维满面通红,无地自容。正在这时,杨仪父子走了过来,杨仪一脸怒容,还没走到诸葛亮的面前,就把手里的公文伸了过来,怒气冲冲的说道:“丞相,李严、魏霸越来越放肆了,他们居然要求减免关津税赋,还说什么让利于民,我看他们就是想中饱私囊。公琰、君嗣也真是,这种乱命也不知道拒绝,居然还送到关中来了。丞相,你还是赶紧回成都吧,再这么下去……”
诸葛亮眉头一皱,接过公文,自顾自的看了起来。杨仪见了,有些讪讪,却怒气不减,转过头,兀自生着闷气。
诸葛亮看完公文,沉吟良久,喃喃的说道:“魏霸又在搞什么,我真有些想不明白啊。威公,你推演一下看看,这么做是不是真的有利于经济恢复。”
“丞相,这还用推演吗?这是亡国之策啊。”杨仪忍不住叫了起来:“照他这个办法推行下去,丞相要想北伐,就必须做推行告缗的酷吏张汤。恩由他施,怨由丞相积,这还得了?”
诸葛亮眉头微蹙,面沉如水。
……
徐闻
魏霸赤着脚,背着手,在洁白的沙滩上缓缓而行。廖立穿着博袖广衫,紧紧的跟在后面。潮水浸湿了他的鞋袜和衣摆,他却浑然不觉,还是唾沫横飞,指手划脚的向魏霸解释着。
“将军,不能这么做,百姓得利则喜,失利则怨,易放难收。今天将军降低关津税赋,他们当然把将军夸到了天上去,可是等将军再向他们伸手要钱的时候,他们可记不得今天将军给他们的好处……”
“我又不是一降到底,只是降一点而已,有这么严重吗?”魏霸转过头,笑盈盈的看着激动的廖立:“你觉得少收这一成的税,就能摧毁我们的经济?”
“摧毁倒不至于,可是正当用钱之计,怎么能降赋?等天下太平,将军再想施恩,与民休息,那我绝不会拦着将军。”
“不然,我现在要降赋,正是希望能尽快的积累更多的财富,以供平定天下的那场大战。”魏霸停住了脚步,面向大海:“你应该知道,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们不仅要和对手赛跑,还要和自己赛跑。我降关税,就是要把南海道、南中道的商人都吸引过来,让他们从我们这里出海。说实话,我还担心一成不够吸引力呢。”
廖立捻着胡须。他从魏霸的话里听出了言外之意,魏霸不仅要抢吴国的财路,还要抢丞相的生意。目前在南中负责的李恢、马忠等人可都是丞相的亲信,南中道的收益大部分都归丞相府支配。
“将军,这……好么?”
魏霸笑着耸了耸肩:“有什么不好,我又不是明抢,我这是公平竞争。他们不服气,也可以降啊。”
廖立咂了咂嘴,没有再说什么。魏霸从南阳回来之后,行事风格大变,再也不顾忌诸葛亮丞相会怎么想了。对于廖立来说,这既可以看作魏霸渐趋成熟,不需要再跟在丞相后面亦步亦趋,又可以看作魏霸的野心膨胀,肆意妄为。
作为魏霸信任的人,他当然要提醒魏霸,可是如果魏霸坚持,那他也只好执行魏霸的决定,毕竟这里还是魏霸说了算。何况魏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重大失误,这次的决定虽然有些冒失,却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从远处看,恢复民生经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利于民,从近处看,要想尽快的聚敛更多的财富,巧取豪夺也是不可避免的。魏霸没有从治下的百姓身上的巧取豪夺,而是要与吴国和成都打商战,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廖立思索片刻,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将军,不如这样,我们不正式推行这个方案,只说是试行。先试行半年,如果效果好,朝廷也没有明确的反对意见,我们就继续推行。如果效果不理想,或者朝廷的反应强烈,我们到时候就取消这个方案,如何?”
魏霸想了想,点点头,赞赏的看着廖立。“公渊先生,还是你行事老成,这个试行的方案好,那就听你的,以半年为期,到时候看效果再定。”
廖立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笑容。
魏霸也笑了。廖立虽然有才,脾气也大,可是对诸葛亮的敬畏却是发自心底的,不管什么事,只要一涉及到要和诸葛亮对着干,廖立心里就有些虚。这个习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得过来。如果改不过来,那还要尽快挑选后备人选。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春风终于吹过了大秦岭,吹绿了关中的土地,绿开了六盘山上的冰雪,化作涓涓细流,穿山滴谷,汇入渭水,奔腾东流。
诸葛亮弯着腰,钻出了大帐,看着远处正在忙碌的士卒和农夫,嘴角露出一丝疲倦的笑容。一切顺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关中、陇右都已经入手,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心的经营关中,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了。
从第一次北伐算起,关中入手已经四年,正式屯田也有三年,三年的积累,在去年那一场大战中消耗殆尽,他只能停下脚步,耐心的等待。
人力有时而穷,他哪怕再聪明,也没办法一下子变出大量的粮食来。而没有粮食,任何行动都无法进行,纵有雄兵百万枕戈待旦,也只能耐心的等着。
看着眼前的春耕景象,诸葛亮裹紧了身上的冬衣。天气已经回暖,很多人都已经脱去了冬衣,换上了轻薄的春衫,他却还裹着一件旧冬衣,否则就容易受凉。
这身子骨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诸葛亮觉得嗓子眼有些痒,虚握着拳头挡在嘴边,轻轻咳嗽了两声。咳嗽牵动了肺,让他的整个胸膛都跟着振动起来,一阵阵刺痛。
“丞相,你怎么出来了?”姜维快步走了过来,见诸葛亮咳得脸色通红,连忙上前扶着他,劝道:“丞相,外面风大,还是进去吧。”
“不碍事。”诸葛亮摆摆手,喘息道:“里面呆得久了,我出来透透气。”
姜维回头看了一眼大帐,皱了皱眉。诸葛亮只要一睁眼,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办公。屋里的灯几乎是从来不熄,灯油味重得能薰死人,正常人都受不了,更何况诸葛亮是个病人。
“丞相,你不能再这么辛苦了。身体要紧。”
“没关系,天气再暖和些就好了。”诸葛亮疲惫的笑笑,瞥了姜维一眼:“魏延有消息来了?”
“嗯。”姜维低下头,看着手中的军报,舔了舔嘴唇:“镇西大将军已经收复了敦煌,整个凉州都已经入手。他现在在玉门关休整。询问下一步的动作。”
诸葛亮平静的听着,过了一会儿,他问道:“伯约,如果让你来做决定,你会怎么办?”
姜维沉吟了良久,最后有些不太情愿的说道:“西凉易乱难安。须得有镇西大将军这样的宿将镇守才行。再者,草原上的那些胡人不服教化,也需要镇西大将军来震慑他们。”
诸葛亮缓缓的点点头,欣慰的笑了。“让魏延留在凉州,除了震慑西凉人和草原上的胡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顿了顿:“我准备重开西域。”
“重开西域?”姜维愣了一下,随即若有所悟。
“重开西域。不是为了把魏延困在西域,而是我们要想尽快的恢复实力,积聚财富,就要从西域想办法。”诸葛亮淡淡的说道:“以前我们只有益州,蜀锦的产量毕竟有限,供不应求,可以提高价格,赚取高额利润。不管我们生产多少,魏国、吴国都能消耗得掉。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的土地增加了。又改进了织机,锦的产量必须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可魏国实力大减,他们的购买能力却在不断的下降。且大战在即,曹睿肯定会限制蜀锦的销售。以免钱的大量外流,如果不及时重新找到销路,蜀锦很快就会贬值……”
听着诸葛亮有些絮絮叨叨的讲述做生意的事,姜维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这难道是丞相最近考虑的大事?他每天起早带晚的,不是在考虑北伐的大业,只是在算账?怪不得杨仪父子经常出入丞相的大帐。
姜维欲言又止。他觉得诸葛亮不应该把这些事当成大事,交给杨仪父子办就可以了,何必自己如此辛苦。不过他看着滔滔不绝的诸葛亮,又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耐着性子听着。
诸葛亮说了一通,终于发现姜维有些心不在焉,暗自叹了一口气,闭上了嘴巴。他看着远处,出了一会儿神,忽然说道:“伯约,我听过一句话,叫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军事是政治的延伸,你怎么看?”
姜维愣了片刻,低下头,看着脚尖,脸色有些羞惭。他不用猜,也能知道这种怪怪的话肯定是魏霸说的,别人说不出这种生僻的字眼来。诸葛亮之所以不提魏霸的名字,只是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很显然,诸葛亮对他刚才敷衍的态度不怎么满意。
“丞相,我知错了。”
“伯约,真正的兵家绝不是只会行军打仗。《孙子十三篇》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用兵之道,而是治国之道,上兵伐谋,谋的不就是经济之道吗?”
姜维满面通红,无地自容。正在这时,杨仪父子走了过来,杨仪一脸怒容,还没走到诸葛亮的面前,就把手里的公文伸了过来,怒气冲冲的说道:“丞相,李严、魏霸越来越放肆了,他们居然要求减免关津税赋,还说什么让利于民,我看他们就是想中饱私囊。公琰、君嗣也真是,这种乱命也不知道拒绝,居然还送到关中来了。丞相,你还是赶紧回成都吧,再这么下去……”
诸葛亮眉头一皱,接过公文,自顾自的看了起来。杨仪见了,有些讪讪,却怒气不减,转过头,兀自生着闷气。
诸葛亮看完公文,沉吟良久,喃喃的说道:“魏霸又在搞什么,我真有些想不明白啊。威公,你推演一下看看,这么做是不是真的有利于经济恢复。”
“丞相,这还用推演吗?这是亡国之策啊。”杨仪忍不住叫了起来:“照他这个办法推行下去,丞相要想北伐,就必须做推行告缗的酷吏张汤。恩由他施,怨由丞相积,这还得了?”
诸葛亮眉头微蹙,面沉如水。
……
徐闻
魏霸赤着脚,背着手,在洁白的沙滩上缓缓而行。廖立穿着博袖广衫,紧紧的跟在后面。潮水浸湿了他的鞋袜和衣摆,他却浑然不觉,还是唾沫横飞,指手划脚的向魏霸解释着。
“将军,不能这么做,百姓得利则喜,失利则怨,易放难收。今天将军降低关津税赋,他们当然把将军夸到了天上去,可是等将军再向他们伸手要钱的时候,他们可记不得今天将军给他们的好处……”
“我又不是一降到底,只是降一点而已,有这么严重吗?”魏霸转过头,笑盈盈的看着激动的廖立:“你觉得少收这一成的税,就能摧毁我们的经济?”
“摧毁倒不至于,可是正当用钱之计,怎么能降赋?等天下太平,将军再想施恩,与民休息,那我绝不会拦着将军。”
“不然,我现在要降赋,正是希望能尽快的积累更多的财富,以供平定天下的那场大战。”魏霸停住了脚步,面向大海:“你应该知道,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们不仅要和对手赛跑,还要和自己赛跑。我降关税,就是要把南海道、南中道的商人都吸引过来,让他们从我们这里出海。说实话,我还担心一成不够吸引力呢。”
廖立捻着胡须。他从魏霸的话里听出了言外之意,魏霸不仅要抢吴国的财路,还要抢丞相的生意。目前在南中负责的李恢、马忠等人可都是丞相的亲信,南中道的收益大部分都归丞相府支配。
“将军,这……好么?”
魏霸笑着耸了耸肩:“有什么不好,我又不是明抢,我这是公平竞争。他们不服气,也可以降啊。”
廖立咂了咂嘴,没有再说什么。魏霸从南阳回来之后,行事风格大变,再也不顾忌诸葛亮丞相会怎么想了。对于廖立来说,这既可以看作魏霸渐趋成熟,不需要再跟在丞相后面亦步亦趋,又可以看作魏霸的野心膨胀,肆意妄为。
作为魏霸信任的人,他当然要提醒魏霸,可是如果魏霸坚持,那他也只好执行魏霸的决定,毕竟这里还是魏霸说了算。何况魏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重大失误,这次的决定虽然有些冒失,却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从远处看,恢复民生经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利于民,从近处看,要想尽快的聚敛更多的财富,巧取豪夺也是不可避免的。魏霸没有从治下的百姓身上的巧取豪夺,而是要与吴国和成都打商战,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廖立思索片刻,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将军,不如这样,我们不正式推行这个方案,只说是试行。先试行半年,如果效果好,朝廷也没有明确的反对意见,我们就继续推行。如果效果不理想,或者朝廷的反应强烈,我们到时候就取消这个方案,如何?”
魏霸想了想,点点头,赞赏的看着廖立。“公渊先生,还是你行事老成,这个试行的方案好,那就听你的,以半年为期,到时候看效果再定。”
廖立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笑容。
魏霸也笑了。廖立虽然有才,脾气也大,可是对诸葛亮的敬畏却是发自心底的,不管什么事,只要一涉及到要和诸葛亮对着干,廖立心里就有些虚。这个习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得过来。如果改不过来,那还要尽快挑选后备人选。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