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的话是诛心之语,却也并非全是妄言。诸葛亮为刘禅所写的书都是帝王心术,特别是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子》,大讲法术势,这完全是站在帝王角度看问题的学术,在后世也是作为帝王术的代表作传世的。
这样的书,刘禅读当然没问题,而且名正言顺,可是魏霸读就不对了。当然不是说你不能读,你在家里读,没人会说你,可是诸葛亮教刘禅读的书,你拿过来读,这就很容易授人以柄。虽说没李丰说的那么严重,终究有些不妥。
再其次,李丰提出了一个看法:实践出真知。他说这句话一方面是为李严辩解,另一方面是贬低诸葛亮。李严不是以经学出仕,他是从做小吏开始的,也就是所谓的俗吏。诸葛亮也不以经学名世,但他没有经历过底层的磨炼,而是一下子就登了高位,很像是后世的空降干部,或者是从秘书出身的理论派,而不是李严这种从底层干部一步步升迁上来的实干派。
李严看不起这样的人,他对诸葛亮的不满已经不再掩饰了。对他魏霸的拉拢,不过是李严反击的一个部署而已。魏霸相信,李严绝对不会这么简单,李丰肯定还会在成都掀起更大的风浪。诸葛亮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相应的反击。自己夹在他们中间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李严是败了,他更没有道理去淌这个浑水。这也是他不想正面回应李丰的原因所在。可是李丰也给了他警告,如果魏霸不肯支持他们父子,很快就会有人弹劾他读帝王术,其心可诛。
政治斗争,果然是凶险得很啊。
魏霸有所警醒,却也没有因噎止渴。一是他很清楚,李丰的目的是想逼他就范,其实与读不读这些书关系并不大,二是他觉得这么好的机会白白放过实在太可惜了,过了这村没这店。实践出真知不假,可是如果有相应的理论指导,那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大量的时间。
抱着这样的想法,魏霸一如既往的来到御书房,开始又一天的学习。一到御书房,他就看到案上有一份厚厚的文稿,打开一看,不禁暗自欢喜。
这是诸葛亮对他所写心得的批改,就像后世的老师喜欢用红笔一样,诸葛亮用的是朱砂,朱墨粲然,而且字迹工整,是一篇难得的手稿。诸葛亮批改得很详细,不仅对魏霸有些认识模糊的地方做了提醒,更是做了大段的解释,他评点的文字几乎和魏霸写的心得字数差不多,或者还略多一些。
看着那厚厚的一叠文稿,魏霸感慨万千。他一字一字的认真阅读,仔细揣摩诸葛亮的意思,和自己领悟到的互相映证,像一个刻苦的学生,面对着高明的导师精僻的讲解,既景仰,又保持着自己的理性。
时间,在他的苦读中不知不觉的流逝。
……
武昌。
孙权勃然大怒,忽然站了起来,两步跨到费祎面前,将手中的文书扔到了费祎的脸上,大声喝道:“孔明他想干什么?当我孙家的女儿嫁不掉了,非要塞给你们?魏霸算什么东西,孤看得上他,是给孔明面子。他还推三阻四?我呸!我告诉你,这亲不和了,你们准备开战吧。”
费祎平静的看着孙权,不紧不慢的弯下腰,将散乱的文书一页页的捡起来,仔细的整理好,慢慢的收入袖子里,这才抬起头,一动不动的看着孙权:“大王,你已经决定了吗?”
孙权一愣,过了一会儿,才明白费祎说的什么。他原本说是的气话,可是被费祎这么一堵,他顿时火了:“孤会和你开玩笑么?当然决定了,你回去,让孔明准备开战!”他一边说着,一边大声叫道:“叫陆逊来,叫魏国使者来!”
胡综等人面面相觑,却又不能当着费祎的面劝孙权,只好让人出去叫,同时没忘了吩咐一句不要当真的话。
费祎无声的笑了一声:“既然大王心志已决,那我们之前的盟约就此作废。亲不和了,分割天下的事也算了,那些战马,到时候就和战船一起顺江而下,与大王交锋。大王,外臣就此拜别,将来在战场上再见。”
说完,他深施一礼,向后退了几步,扬长而去。
看着费祎的背影,孙权愕然,半晌无语,然后心火便像是浇了一瓢油似的,烧得更旺了。他纵声咆哮,声音在大殿里来回震荡,吓得胡综等人大惊失色。
“张温,你这次的任务完成得真好啊!”孙权吼了一阵,这才看到张温还站在一旁,不由得咬牙切齿的说道:“你说说看,孤应该怎么赏你?”
张温面色苍白,却没有乱了方寸,他缓缓上前,拜倒在地,沉声道:“大王,臣出使无功,连累大王受辱,万死不能辞其咎。请大王赐臣一死,以明赏罚。”
“哼!”孙权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什么也没说。他是真想杀了张温,可是他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杀了张温,那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上疏奏事,滥杀大臣这个罪名肯定是跑不掉的了。
“不过,在臣就斧钺之前,有一言相告,请大王三思。”
孙权没好气的说道:“你还有什么高见?”
“大王以为,我军攻蜀,有几分胜算?”
孙权愣了一下,发热的脑子慢慢的冷静下来。他虽然临阵指挥的水平一般,可是他对大势的了解却不亚于任何一个名将。襄阳之战,吴军损失在四万以上,最大的损失就是他的禁军。如果再次出兵,能依赖的只有诸将私兵,特别是陆逊,就算如此,兵力也不够,最多也就是三万到四万。
兵力不足以外,在军械上,吴军也没有任何优势。蜀军的战船技术远在吴军之上,更有居高临下的优势,想必一接战,吴军水师就会承受极大的压力。如果上了岸,蜀军在骑兵上同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占据了关中,在陇右也插进了一只脚,战马的来源比吴国更多。
最后还有一点,孙权不会相信曹睿的话。吴蜀交战,曹睿肯定会做渔翁,在他们杀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捅一刀。这一刀不太可能捅上蜀军的背上,只可能捅在他孙权的背上。
更不用说和蜀国的盟约一断,自己要称帝的愿望肯定要落空的事了。
此时和蜀国开战,有百害而无一利。
孙权求助的看了一眼胡综。胡综会意,立刻上前行礼道:“大王,臣以为张温所言甚是。魏霸可以不识抬举,大王却不能因小失大。”
孙权皱了皱眉,似乎有些犹豫。
胡综接着劝谏,大说与蜀国联盟的好处,与蜀国交恶的坏处,又夸了一通孙权,骂了一通魏霸。孙权这才松了口,让胡综与张温一起去驿馆,再和费祎交涉。
费祎当然不会真走,他来之前,诸葛亮就交待过,尽可能的和东吴保持联盟关系,为蜀国争取消化关中的时间。就以当前的情况来说,最大的敌人还是魏国,最急迫的要求还是拿下陇右,孙权偏居东南,仰攻是没什么机会的,大可以留到最后再解决。他这所以要和孙权硬顶,也是看准了孙权无力再战,为接下来的谈判争取优势罢了。
事情正如他的想象,孙权是嘴硬手软,不敢真的发动战事。不过,孙权对魏霸还是恶得牙痒痒,他不能逼魏霸来吊丧,心有不甘,这次又借着联姻的事提出,要魏霸作为迎亲队伍的一员,亲赴吴郡。
费祎沉思了很久,最后否决了。他的理由是魏霸这个人口无遮拦,又没读过什么书,说话很伤人。他的脾气又不好,一旦嘴上说不过人,他就会付之拳脚。别看他在战场上不能冲锋陷阵,可是要论私斗,他可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疯狗。万一到时候打伤了谁,岂不是大家面子上难看?我看还是算了吧,可以让他来迎亲,以示对东吴的友好,但是他人不能过境,最多只能到永安。当然了,为了表示对东吴的尊重,仅仅有魏霸是不够的,到时候丞相一定会安排身份更贵重的大臣来迎亲。
比如前将军李严,或者护军陈到。
一听这两个名字,胡综的脸色立刻变了。他从中听出了费祎的坚决。这是不同意就开打的意思啊,前将军李严,护军陈到,那都是统兵的大将,照这个趋势,那魏霸到永安来恐怕也不是迎亲这么简单,这是又一个襄阳之战的班底啊。
你们是来迎亲,还是来作战?
胡综沉下了脸,不甘示弱的问道:“费君是要威胁我们么?”
“这怎么叫威胁?”费祎笑嘻嘻的说道:“这是我们对东吴的敬重啊。我们大汉的鲁王迎接吴国的公主,这是多么盛大的亲事,没有这样的重臣,又如何镇得住场面。”
“果然是好大的面子。”胡综冷笑道:“不知道贵国迎亲的队伍,会是多少人啊?两万还是三万?”
费祎笑了起来,他从胡综看似不屈的话中听出了紧张。他淡淡的伸出了一只手:“哪用那么多,五千人足矣。不过,我们会派很多船,要不然,你们的嫁妆太多,我们装不下,那多不好啊。”
胡综眼神一缩,还在考虑着怎么说话,张温淡淡的说了一句:“前将军事务繁忙,我看就不要麻烦他了。能有后将军刘琰来迎亲,便也足够了。”
费祎好整以暇的看着胡综:“吴王能满意吗?”
胡综松了一口气:“惠恕所言甚是,能有后将军迎亲,便已经够了。”
“真够了?”
胡综苦笑着连连点头:“真够了。”
费祎抚掌而笑:“那好,就这么说定了。”(未完待续)【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这样的书,刘禅读当然没问题,而且名正言顺,可是魏霸读就不对了。当然不是说你不能读,你在家里读,没人会说你,可是诸葛亮教刘禅读的书,你拿过来读,这就很容易授人以柄。虽说没李丰说的那么严重,终究有些不妥。
再其次,李丰提出了一个看法:实践出真知。他说这句话一方面是为李严辩解,另一方面是贬低诸葛亮。李严不是以经学出仕,他是从做小吏开始的,也就是所谓的俗吏。诸葛亮也不以经学名世,但他没有经历过底层的磨炼,而是一下子就登了高位,很像是后世的空降干部,或者是从秘书出身的理论派,而不是李严这种从底层干部一步步升迁上来的实干派。
李严看不起这样的人,他对诸葛亮的不满已经不再掩饰了。对他魏霸的拉拢,不过是李严反击的一个部署而已。魏霸相信,李严绝对不会这么简单,李丰肯定还会在成都掀起更大的风浪。诸葛亮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相应的反击。自己夹在他们中间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李严是败了,他更没有道理去淌这个浑水。这也是他不想正面回应李丰的原因所在。可是李丰也给了他警告,如果魏霸不肯支持他们父子,很快就会有人弹劾他读帝王术,其心可诛。
政治斗争,果然是凶险得很啊。
魏霸有所警醒,却也没有因噎止渴。一是他很清楚,李丰的目的是想逼他就范,其实与读不读这些书关系并不大,二是他觉得这么好的机会白白放过实在太可惜了,过了这村没这店。实践出真知不假,可是如果有相应的理论指导,那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大量的时间。
抱着这样的想法,魏霸一如既往的来到御书房,开始又一天的学习。一到御书房,他就看到案上有一份厚厚的文稿,打开一看,不禁暗自欢喜。
这是诸葛亮对他所写心得的批改,就像后世的老师喜欢用红笔一样,诸葛亮用的是朱砂,朱墨粲然,而且字迹工整,是一篇难得的手稿。诸葛亮批改得很详细,不仅对魏霸有些认识模糊的地方做了提醒,更是做了大段的解释,他评点的文字几乎和魏霸写的心得字数差不多,或者还略多一些。
看着那厚厚的一叠文稿,魏霸感慨万千。他一字一字的认真阅读,仔细揣摩诸葛亮的意思,和自己领悟到的互相映证,像一个刻苦的学生,面对着高明的导师精僻的讲解,既景仰,又保持着自己的理性。
时间,在他的苦读中不知不觉的流逝。
……
武昌。
孙权勃然大怒,忽然站了起来,两步跨到费祎面前,将手中的文书扔到了费祎的脸上,大声喝道:“孔明他想干什么?当我孙家的女儿嫁不掉了,非要塞给你们?魏霸算什么东西,孤看得上他,是给孔明面子。他还推三阻四?我呸!我告诉你,这亲不和了,你们准备开战吧。”
费祎平静的看着孙权,不紧不慢的弯下腰,将散乱的文书一页页的捡起来,仔细的整理好,慢慢的收入袖子里,这才抬起头,一动不动的看着孙权:“大王,你已经决定了吗?”
孙权一愣,过了一会儿,才明白费祎说的什么。他原本说是的气话,可是被费祎这么一堵,他顿时火了:“孤会和你开玩笑么?当然决定了,你回去,让孔明准备开战!”他一边说着,一边大声叫道:“叫陆逊来,叫魏国使者来!”
胡综等人面面相觑,却又不能当着费祎的面劝孙权,只好让人出去叫,同时没忘了吩咐一句不要当真的话。
费祎无声的笑了一声:“既然大王心志已决,那我们之前的盟约就此作废。亲不和了,分割天下的事也算了,那些战马,到时候就和战船一起顺江而下,与大王交锋。大王,外臣就此拜别,将来在战场上再见。”
说完,他深施一礼,向后退了几步,扬长而去。
看着费祎的背影,孙权愕然,半晌无语,然后心火便像是浇了一瓢油似的,烧得更旺了。他纵声咆哮,声音在大殿里来回震荡,吓得胡综等人大惊失色。
“张温,你这次的任务完成得真好啊!”孙权吼了一阵,这才看到张温还站在一旁,不由得咬牙切齿的说道:“你说说看,孤应该怎么赏你?”
张温面色苍白,却没有乱了方寸,他缓缓上前,拜倒在地,沉声道:“大王,臣出使无功,连累大王受辱,万死不能辞其咎。请大王赐臣一死,以明赏罚。”
“哼!”孙权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什么也没说。他是真想杀了张温,可是他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杀了张温,那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上疏奏事,滥杀大臣这个罪名肯定是跑不掉的了。
“不过,在臣就斧钺之前,有一言相告,请大王三思。”
孙权没好气的说道:“你还有什么高见?”
“大王以为,我军攻蜀,有几分胜算?”
孙权愣了一下,发热的脑子慢慢的冷静下来。他虽然临阵指挥的水平一般,可是他对大势的了解却不亚于任何一个名将。襄阳之战,吴军损失在四万以上,最大的损失就是他的禁军。如果再次出兵,能依赖的只有诸将私兵,特别是陆逊,就算如此,兵力也不够,最多也就是三万到四万。
兵力不足以外,在军械上,吴军也没有任何优势。蜀军的战船技术远在吴军之上,更有居高临下的优势,想必一接战,吴军水师就会承受极大的压力。如果上了岸,蜀军在骑兵上同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占据了关中,在陇右也插进了一只脚,战马的来源比吴国更多。
最后还有一点,孙权不会相信曹睿的话。吴蜀交战,曹睿肯定会做渔翁,在他们杀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捅一刀。这一刀不太可能捅上蜀军的背上,只可能捅在他孙权的背上。
更不用说和蜀国的盟约一断,自己要称帝的愿望肯定要落空的事了。
此时和蜀国开战,有百害而无一利。
孙权求助的看了一眼胡综。胡综会意,立刻上前行礼道:“大王,臣以为张温所言甚是。魏霸可以不识抬举,大王却不能因小失大。”
孙权皱了皱眉,似乎有些犹豫。
胡综接着劝谏,大说与蜀国联盟的好处,与蜀国交恶的坏处,又夸了一通孙权,骂了一通魏霸。孙权这才松了口,让胡综与张温一起去驿馆,再和费祎交涉。
费祎当然不会真走,他来之前,诸葛亮就交待过,尽可能的和东吴保持联盟关系,为蜀国争取消化关中的时间。就以当前的情况来说,最大的敌人还是魏国,最急迫的要求还是拿下陇右,孙权偏居东南,仰攻是没什么机会的,大可以留到最后再解决。他这所以要和孙权硬顶,也是看准了孙权无力再战,为接下来的谈判争取优势罢了。
事情正如他的想象,孙权是嘴硬手软,不敢真的发动战事。不过,孙权对魏霸还是恶得牙痒痒,他不能逼魏霸来吊丧,心有不甘,这次又借着联姻的事提出,要魏霸作为迎亲队伍的一员,亲赴吴郡。
费祎沉思了很久,最后否决了。他的理由是魏霸这个人口无遮拦,又没读过什么书,说话很伤人。他的脾气又不好,一旦嘴上说不过人,他就会付之拳脚。别看他在战场上不能冲锋陷阵,可是要论私斗,他可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疯狗。万一到时候打伤了谁,岂不是大家面子上难看?我看还是算了吧,可以让他来迎亲,以示对东吴的友好,但是他人不能过境,最多只能到永安。当然了,为了表示对东吴的尊重,仅仅有魏霸是不够的,到时候丞相一定会安排身份更贵重的大臣来迎亲。
比如前将军李严,或者护军陈到。
一听这两个名字,胡综的脸色立刻变了。他从中听出了费祎的坚决。这是不同意就开打的意思啊,前将军李严,护军陈到,那都是统兵的大将,照这个趋势,那魏霸到永安来恐怕也不是迎亲这么简单,这是又一个襄阳之战的班底啊。
你们是来迎亲,还是来作战?
胡综沉下了脸,不甘示弱的问道:“费君是要威胁我们么?”
“这怎么叫威胁?”费祎笑嘻嘻的说道:“这是我们对东吴的敬重啊。我们大汉的鲁王迎接吴国的公主,这是多么盛大的亲事,没有这样的重臣,又如何镇得住场面。”
“果然是好大的面子。”胡综冷笑道:“不知道贵国迎亲的队伍,会是多少人啊?两万还是三万?”
费祎笑了起来,他从胡综看似不屈的话中听出了紧张。他淡淡的伸出了一只手:“哪用那么多,五千人足矣。不过,我们会派很多船,要不然,你们的嫁妆太多,我们装不下,那多不好啊。”
胡综眼神一缩,还在考虑着怎么说话,张温淡淡的说了一句:“前将军事务繁忙,我看就不要麻烦他了。能有后将军刘琰来迎亲,便也足够了。”
费祎好整以暇的看着胡综:“吴王能满意吗?”
胡综松了一口气:“惠恕所言甚是,能有后将军迎亲,便已经够了。”
“真够了?”
胡综苦笑着连连点头:“真够了。”
费祎抚掌而笑:“那好,就这么说定了。”(未完待续)【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