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吐槽狄老头-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123读
5. 吐槽狄老头-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123读-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笔趣阁
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作者:枯木总逢春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咱听说,皇上他最喜欢的儿子就是太子,找了有名的学者,花费不少心血。”狄老头继续辩解。
狄老头这么说,周乾并不觉得奇怪,朱元璋喜欢朱标,不仅天下人知道,后世的记载中也能捕捉到蛛丝马迹。
父爱肯定是有的,但会不会成为阻碍,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周乾摇摇头。
“朱皇帝对太子宠爱,这事不假。造反都有可能给兵力,父爱自然是真的。”
“但太子看起来是风寒,实际上心病最要命。”
“当今圣上是谁啊?那可是开局一个碗的开国皇帝。跟猛虎一样的。
整天待在老虎身边儿,没有压力也会有心理不正常。”
现代有些人因为精神压力,有跳崖的,抑郁的,加班猝死的,不在少数。
正是皇上的威严,导致太子朱标心力交瘁。
“对了,狄叔你名字里带了个彪,和太子的名相似,你怎么都不避讳?若是被当今皇上知道,肯定得收拾你们。”
朱标听的一愣一愣,周乾分析的太对了,忍不住直点头。
被朱元璋一瞪,三十七岁的朱标跟犯了错的孩子一样。
偷偷用眼神支持周乾。
真是自己的好儿子。
朱标多年的苦终于被周乾说出来了。
但还是小心观察着化身为狄老头的朱元璋。
“太子做事太好,不行。办的太差,百姓不佩服,皇帝老子不高兴。
如果办砸了,那后果一时半会儿我还想不出,但太子肯定愁闷烦躁又苦。
可这些事又不能跟其他的人去说,心情烦躁,心惊胆战,便化作毒液,侵入五脏六腑。”
“另外,听说太子巡西北,江南住惯了,水土不服,吃不好睡不好的,整日操劳,又得时刻遵守礼制。”
“又得在短暂的时间里,将秦王的致民死亡的事做好,百姓和皇帝得交代,自家兄弟情又不能不顾及,百姓把这事传的沸沸扬扬,回京途中折腾,他不病谁病。”
周乾刚说完,对面的狄子彪眼里都是感动,这孩子理解他的苦衷啊。
自从陕西回来,朱樉就偷偷找过朱标好几次,打听朱元璋的态度和心情。
可朱标自己心里也没谱,胡惟庸案牵连多少人,这里面好多都是朱标熟悉的。
韩国公李善长,御史大夫陈宁和御史中丞涂节,列候胡美,唐胜宗,陆仲亨,毛骧,朱亮祖……这些。
他们其中,朱亮祖害死番禺知县,鱼肉百姓,死的活该。
但更多的是,朱标觉得他捉摸不透自己的皇帝老子。
回忆结束,他看了看朱元璋。
父亲虽然爱他,但皇帝老子的脾气容易上头,尤其娘死后,当下有种心事被揭露的感觉。
“爹!”
对面的朱标突然起身,不由得咽了口唾沫,满头大汗,已经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爹,周小哥,我有些……有些头疼,先回去歇着了。”
周乾有些奇怪,这两天也没听他说头疼,怎么今晚狄老头一来就头疼。
看来,明朝的父亲都在学当今的皇上,狄叔的样子看起来不太好呀,应该扎几针。
听到这话,朱元璋默然,挥挥手同意朱标离开。
随后,他又怕周乾怀疑,解释道:“咱没啥文化,就给他乱起的名字,当今皇上没那么小心眼。”
“错了,你看那猪肉,如果改良下,绝对是百姓最能用的起的肉菜。
这个朱皇帝倒好,非得让人改了,不准叫猪,叫肥肥,叫些其他的名字。所以狄叔名字得注意。”
周乾又道:“还有前几日你带的黑纱冠,幸亏没有龙纹,否则那可就是杀头。”
明朝真正的冠是黑色的乌纱翼善冠,金翼冠只有皇帝驾崩时才会戴。
“咱怎么不能戴黑纱冠。”朱元璋今天能沉得住气,继续考问着周乾。
“大明开国时,马皇后和武将的妻眷,一同制作衣袍,最后定下来乌纱帽,因为皇后娘娘觉得乌纱相对于前朝,轻爽凉快,很适合。
洪武三年,朱皇帝就下诏规定新的服饰制度,乌纱类的帽子普通百姓不能戴。”
提到马皇后,朱元璋又想起来那个喊自己“重八”的女人,黯然伤神。
——
——
周乾去找周长平不久,屋内朱标才对朱元璋解释道:
“爹,儿臣从不敢怪罪您。”
虽然周乾不在,但对于自己喜爱的儿子,朱元璋怪罪不起来。
拍了拍身边的凳子:
“标儿,你坐下,二十五年前的正月初四,咱跟你坐在奉天殿的台阶上,你抢咱面里的肉,还记得吧,后来你就再也不敢跟咱一起用膳了。”
朱标点头,那一晚,他爹只是他爹。
天亮后,世上就只有大明皇帝朱元璋。
没有父子,只有君臣。
哪怕回到后宫,但朱标做太子那一刻起,就只能做个恪守礼制的储君太子。
君臣有别。
“你说,咱那大孙子说的有几分正确,你是不是这样想?”
“啊?”
朱标额头又开始冒汗了。
朱元璋目光微微一闪,带着慈爱说道:“别怕,咱心里最满意的就是你。若是真像咱大孙子说的那样,咱也该反省自己。你娘还常说咱犟驴。”
“爹,儿臣想多在这里留些日子。”朱标倒了杯茶,双手递给朱元璋。
刚寻到孩子,朱元璋正愁没办法让这孩子亲近呢,干爷爷这个身份毕竟有限。
朱标生怕自己要求不被答应。
这些年,听话听的成了习惯。
看到作为快不惑之年的儿子还这般小心翼翼,朱元璋心痛,他最重视的亲情成了这般小心,真是悲哀啊。
低头饮了口茶,再抬头时已经有了笑意,认真回答道:“咱答应了。”
随后从屋顶下来两个便衣锦衣卫,放下御医开的药,随后又翻出窗户离开。
朱标看到药,笑道:“爹,这几日跟着那孩子去山顶,心里轻松很多,睡得也很安稳。”
“安稳就好,咱看你这些日子面色不错,对了,寻到合适的借口后,给咱大孙子些宝钞。但不能被他怀疑,他聪明着呢。”朱元璋自豪的笑着。
他们父子很久没有这么笑过。
那年朱标陪着朱元璋在乾清宫商议事情,胡惟庸刚伏诛不久,因为李胡两家结过亲而受牵连。
外加李善长爱权,做事也有些过分,但朱标听马皇后说过李善长的好话,便向老爹劝诫。
说杀人太多,就不怕忠臣们寒心。
朱皇帝便取来一根荆棘,放到地上对他说:“这是什么,你捡起来给咱看看。”
朱标当然没有捡,他觉得荆棘刺太多。
朱元璋问他:“为啥不把它捡起来,是怕刺手吗?”
不等朱标回答,他意味深长的说了句话:“咱让你捡刺,你怕刺伤到手。如果刺没了,你不就不害怕了吗。咱帮你除刺,你难道不明白咱的良苦用心。”
当时朱标并不感激朱元璋的做法,凭着年轻气盛,和朱元璋争论起来。
说要用尧舜的方法,如果做皇帝非要除刺,那他宁愿不做这个大明太子。
也不愿意残忍。
朱元璋很生气,觉得朱标讽刺他是夏桀,随手就用手里的木如意向使劲向朱标头上砸去,木头断成两截。
这一件事,朱标开始畏惧。
到后来,因为朱元璋处置谭王朱梓,朱标又劝阻。说八弟是骨肉至亲,不能如此。
朱元璋怒了,他说朱梓只是大明的皇子,他岳父于显和妻弟于琥与胡惟庸来往,密谋造反。
之后召朱梓进京受审,朱梓自己恐惧,谁想到,朱梓愤恨,来了个破罐子破摔。
说朱元璋是贼王,便自己关闭宫门自焚。
从此,朱标更有了惧意。
烛火哔哔剥剥。
父子两人似乎是化解开了洪武十三年的隔阂。
朱标道:“那儿臣手头的那些事情?”
似乎想到什么,朱元璋拍了拍朱标肩膀:“朱樉打死百姓,只为抢夺人妻,此事咱必须给陕西的百姓一个交代。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好好养身子。”
朱元璋说了几句慰劳关怀的话后,便简单的询问了朱标在陕西的经过。
朱标字斟句酌,把早已经在心里背诵了好多遍的奏疏稿子,诵了一遍。
就在他松口气时,朱元璋摇摇头,朱标又紧张起来。
狄老头这么说,周乾并不觉得奇怪,朱元璋喜欢朱标,不仅天下人知道,后世的记载中也能捕捉到蛛丝马迹。
父爱肯定是有的,但会不会成为阻碍,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周乾摇摇头。
“朱皇帝对太子宠爱,这事不假。造反都有可能给兵力,父爱自然是真的。”
“但太子看起来是风寒,实际上心病最要命。”
“当今圣上是谁啊?那可是开局一个碗的开国皇帝。跟猛虎一样的。
整天待在老虎身边儿,没有压力也会有心理不正常。”
现代有些人因为精神压力,有跳崖的,抑郁的,加班猝死的,不在少数。
正是皇上的威严,导致太子朱标心力交瘁。
“对了,狄叔你名字里带了个彪,和太子的名相似,你怎么都不避讳?若是被当今皇上知道,肯定得收拾你们。”
朱标听的一愣一愣,周乾分析的太对了,忍不住直点头。
被朱元璋一瞪,三十七岁的朱标跟犯了错的孩子一样。
偷偷用眼神支持周乾。
真是自己的好儿子。
朱标多年的苦终于被周乾说出来了。
但还是小心观察着化身为狄老头的朱元璋。
“太子做事太好,不行。办的太差,百姓不佩服,皇帝老子不高兴。
如果办砸了,那后果一时半会儿我还想不出,但太子肯定愁闷烦躁又苦。
可这些事又不能跟其他的人去说,心情烦躁,心惊胆战,便化作毒液,侵入五脏六腑。”
“另外,听说太子巡西北,江南住惯了,水土不服,吃不好睡不好的,整日操劳,又得时刻遵守礼制。”
“又得在短暂的时间里,将秦王的致民死亡的事做好,百姓和皇帝得交代,自家兄弟情又不能不顾及,百姓把这事传的沸沸扬扬,回京途中折腾,他不病谁病。”
周乾刚说完,对面的狄子彪眼里都是感动,这孩子理解他的苦衷啊。
自从陕西回来,朱樉就偷偷找过朱标好几次,打听朱元璋的态度和心情。
可朱标自己心里也没谱,胡惟庸案牵连多少人,这里面好多都是朱标熟悉的。
韩国公李善长,御史大夫陈宁和御史中丞涂节,列候胡美,唐胜宗,陆仲亨,毛骧,朱亮祖……这些。
他们其中,朱亮祖害死番禺知县,鱼肉百姓,死的活该。
但更多的是,朱标觉得他捉摸不透自己的皇帝老子。
回忆结束,他看了看朱元璋。
父亲虽然爱他,但皇帝老子的脾气容易上头,尤其娘死后,当下有种心事被揭露的感觉。
“爹!”
对面的朱标突然起身,不由得咽了口唾沫,满头大汗,已经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爹,周小哥,我有些……有些头疼,先回去歇着了。”
周乾有些奇怪,这两天也没听他说头疼,怎么今晚狄老头一来就头疼。
看来,明朝的父亲都在学当今的皇上,狄叔的样子看起来不太好呀,应该扎几针。
听到这话,朱元璋默然,挥挥手同意朱标离开。
随后,他又怕周乾怀疑,解释道:“咱没啥文化,就给他乱起的名字,当今皇上没那么小心眼。”
“错了,你看那猪肉,如果改良下,绝对是百姓最能用的起的肉菜。
这个朱皇帝倒好,非得让人改了,不准叫猪,叫肥肥,叫些其他的名字。所以狄叔名字得注意。”
周乾又道:“还有前几日你带的黑纱冠,幸亏没有龙纹,否则那可就是杀头。”
明朝真正的冠是黑色的乌纱翼善冠,金翼冠只有皇帝驾崩时才会戴。
“咱怎么不能戴黑纱冠。”朱元璋今天能沉得住气,继续考问着周乾。
“大明开国时,马皇后和武将的妻眷,一同制作衣袍,最后定下来乌纱帽,因为皇后娘娘觉得乌纱相对于前朝,轻爽凉快,很适合。
洪武三年,朱皇帝就下诏规定新的服饰制度,乌纱类的帽子普通百姓不能戴。”
提到马皇后,朱元璋又想起来那个喊自己“重八”的女人,黯然伤神。
——
——
周乾去找周长平不久,屋内朱标才对朱元璋解释道:
“爹,儿臣从不敢怪罪您。”
虽然周乾不在,但对于自己喜爱的儿子,朱元璋怪罪不起来。
拍了拍身边的凳子:
“标儿,你坐下,二十五年前的正月初四,咱跟你坐在奉天殿的台阶上,你抢咱面里的肉,还记得吧,后来你就再也不敢跟咱一起用膳了。”
朱标点头,那一晚,他爹只是他爹。
天亮后,世上就只有大明皇帝朱元璋。
没有父子,只有君臣。
哪怕回到后宫,但朱标做太子那一刻起,就只能做个恪守礼制的储君太子。
君臣有别。
“你说,咱那大孙子说的有几分正确,你是不是这样想?”
“啊?”
朱标额头又开始冒汗了。
朱元璋目光微微一闪,带着慈爱说道:“别怕,咱心里最满意的就是你。若是真像咱大孙子说的那样,咱也该反省自己。你娘还常说咱犟驴。”
“爹,儿臣想多在这里留些日子。”朱标倒了杯茶,双手递给朱元璋。
刚寻到孩子,朱元璋正愁没办法让这孩子亲近呢,干爷爷这个身份毕竟有限。
朱标生怕自己要求不被答应。
这些年,听话听的成了习惯。
看到作为快不惑之年的儿子还这般小心翼翼,朱元璋心痛,他最重视的亲情成了这般小心,真是悲哀啊。
低头饮了口茶,再抬头时已经有了笑意,认真回答道:“咱答应了。”
随后从屋顶下来两个便衣锦衣卫,放下御医开的药,随后又翻出窗户离开。
朱标看到药,笑道:“爹,这几日跟着那孩子去山顶,心里轻松很多,睡得也很安稳。”
“安稳就好,咱看你这些日子面色不错,对了,寻到合适的借口后,给咱大孙子些宝钞。但不能被他怀疑,他聪明着呢。”朱元璋自豪的笑着。
他们父子很久没有这么笑过。
那年朱标陪着朱元璋在乾清宫商议事情,胡惟庸刚伏诛不久,因为李胡两家结过亲而受牵连。
外加李善长爱权,做事也有些过分,但朱标听马皇后说过李善长的好话,便向老爹劝诫。
说杀人太多,就不怕忠臣们寒心。
朱皇帝便取来一根荆棘,放到地上对他说:“这是什么,你捡起来给咱看看。”
朱标当然没有捡,他觉得荆棘刺太多。
朱元璋问他:“为啥不把它捡起来,是怕刺手吗?”
不等朱标回答,他意味深长的说了句话:“咱让你捡刺,你怕刺伤到手。如果刺没了,你不就不害怕了吗。咱帮你除刺,你难道不明白咱的良苦用心。”
当时朱标并不感激朱元璋的做法,凭着年轻气盛,和朱元璋争论起来。
说要用尧舜的方法,如果做皇帝非要除刺,那他宁愿不做这个大明太子。
也不愿意残忍。
朱元璋很生气,觉得朱标讽刺他是夏桀,随手就用手里的木如意向使劲向朱标头上砸去,木头断成两截。
这一件事,朱标开始畏惧。
到后来,因为朱元璋处置谭王朱梓,朱标又劝阻。说八弟是骨肉至亲,不能如此。
朱元璋怒了,他说朱梓只是大明的皇子,他岳父于显和妻弟于琥与胡惟庸来往,密谋造反。
之后召朱梓进京受审,朱梓自己恐惧,谁想到,朱梓愤恨,来了个破罐子破摔。
说朱元璋是贼王,便自己关闭宫门自焚。
从此,朱标更有了惧意。
烛火哔哔剥剥。
父子两人似乎是化解开了洪武十三年的隔阂。
朱标道:“那儿臣手头的那些事情?”
似乎想到什么,朱元璋拍了拍朱标肩膀:“朱樉打死百姓,只为抢夺人妻,此事咱必须给陕西的百姓一个交代。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好好养身子。”
朱元璋说了几句慰劳关怀的话后,便简单的询问了朱标在陕西的经过。
朱标字斟句酌,把早已经在心里背诵了好多遍的奏疏稿子,诵了一遍。
就在他松口气时,朱元璋摇摇头,朱标又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