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秉中这才将视线从这书里移开,有些诧异的看了看秦会之,伸手一指,随意的说了一个字:“坐。”
然后他干脆拿着这书走去了书房角落的书桌旁,眉间紧蹙,继续看着。
秦会之在傅小官对面坐下,秦墨文煮上了一壶新茶。
傅小官对秦会之的印象不是很深,这人虽然身居政事堂参知政事之高位,可几乎很少在朝会上发言,而傅小官偏偏又很少去参加朝会,这便导致傅小官知道这么个人,却挂不上相。
此刻距离如此之近,他不禁便多看了两眼——
面容清瘦却显刚毅,眉稀疏却很平直,尤其是鼻翼两侧两条清晰的法令纹更是彰显出了这张脸的威严。
秦墨文显然是有些怕他的父亲,自秦会之进来之后,他便垂首默默的煮茶,表现得像一个乖宝宝一样,完全没有一丝封疆大吏的霸气。
傅小官打量着秦会之,秦会之却仅仅是看了他一眼。
“在你未曾回上京之前,燕相主张推行商农并进之策,本官曾经与燕相在金殿上据理力争……本官以为民以食为天,千年之农耕文明发扬至今,才有了这片土地上的亿万生民。而本官从未曾听说过有何种商业能够解决人之温饱,能够让人安稳的生息繁衍。
故而在朝堂之上,有人将以本官为首的重农之仕冠之以保守派,而以燕相为首的重商之人谓之曰改革派。”
秦会之抬起了眼,看向了傅小官,问道:“此国策若是溯源,自然是小官大人所倡议提起,所以本官今儿前来就是想问问小官大人,你之此举,莫非是为了断送虞朝之社稷江山?”
这话可就不是简单的问问了,这可是给傅小官扣上了一顶巨大的帽子!
就连秦墨文拧着茶壶的手都是一顿,他蹙眉抬起了头来,看向了他的父亲秦会之。
秦会之自然没有理他,那双精气神十足的眼依然盯着傅小官,似乎要从傅小官的眼神中,看出他内心藏着的卑劣来。
傅小官双眼平静无波,他和秦会之对视着,嘴角儿一翘,眉眼儿一弯,露出了一抹笑意。
“秦大人这番话应该在金殿去和陛下说,你和我说……”傅小官双手一摊,“真的什么用都没有。当然,本官官职虽然比你低了半级,这商业部说来也归政事堂管,可本官却绝不会承认大人的无端污蔑,甚至本官还想问问大人,大人您究竟有没有本事阻止这改革的进程?”
秦会之眉间一蹙,傅小官继续说道:“若是秦大人有本事阻止这场变革,那就更应该把力气用在金殿上去对付燕相。若是秦大人没有本事阻止这天下之势……天下人的眼睛可都是贼亮贼亮的,没有人瞎眼,功过自然会有人评说,还轮不到秦大人您先来下这么一个幼稚的定论。”
傅小官的言语间还是为秦会之留了一点脸面,这是因为秦墨文在此,他的朋友不多,可不想因为这破事失去了一个朋友。
但显然秦会之是有备而来,他听了这席话后并没有生气懊恼,反而也是一笑:
“你是武朝的人,是武朝的大皇子,而且按照人之常情,此刻的你本应该是武朝的皇帝。”
“《孝经、开宗明义》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身上流淌的文帝的血,承载的是武朝亿万百姓之期望。若是此策真善,你以一国之君之身份在武朝推行,岂不是事半功倍?可你为何要舍了武朝之皇位而来虞朝折腾这东西呢?”
秦会之探出了半个脑袋,死死的盯着傅小官,顿了三息,“因为你心里明白,这是祸国殃民之策!当天下人都去追逐商业之利,当虞朝之田地荒芜,当数以万计的村镇十户九空……到了那时候,虞朝的人吃土啊?吃银子啊?吃布帛啊?这些恐怕都有,唯独没有粮食,你之计策,当真能够绝户,可惜了燕相和陛下被你蒙蔽,不知虞朝已危在旦夕!”
“至于本官为何没有在金殿说起,本官是念在你为陛下之女婿,本官前来寻你,所愿便是你能自己出面,令陛下收回此国策,也或者……你就去武朝当你的皇帝,到时候本官来武朝,可是会在您的面前下跪,尊称一声陛下的。”
“你以为,如何?”
傅小官沉默数息,摇了摇头,“不如何!”
“秦大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千年农耕这没有错,可事实是现在的商业已经发展起来了。秦大人身上所穿的衣服可不是千年前的兽皮树叶,而是实实在在的锦棉,秦大人府上所用之一应事物,可也是商业作坊的产出。”
“本官不过是把这商业原本就势不可挡的趋势拔高了一点,提前了一点,倒没有料到在秦大人的眼里是为了谋这虞朝之国。”
傅小官笑了起来摇了摇头,“大人你可高看了我,我连武朝的皇帝都不想当,我就想当个安稳的临江小地主,所做这一切也不过是为了小地主的家境更加殷实,是为了小地主的家人能够衣食无忧罢了。”
秦会之直起了身子,捋了捋下巴的短须,“如此说来,小官大人是执意而为了?”
“本官却以为,秦大人是错判了形势。”
“天下无数国,为何你揪着这虞朝不放?”
“因为本官生在虞朝长在虞朝,自然是为了这虞朝的好。”
秦会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站了起来,背负着双手在这书房中走了两步,忽然回头:“既然小官大人定要将虞朝推入深渊,本官自然不会眼见而不闻不管,小官大人好自为之!”
秦会之抬脚向书房的门口走去,傅小官回头看着那背影却说了一嘴:“秦大人啊,可惜了你的那双眼睛。”
秦会之蹙眉回头,四目再次相对,“你看错了新政之远景这没什么关系,可你若是看错了这虞朝未来的东宫之人……可是会死很多很多人的!”
秦会之双目一凝,目光如剑,直射傅小官之心,而傅小官却端着茶盏遥遥一举:“道虽不同,但小官还是劝一句回头是岸!”
然后他干脆拿着这书走去了书房角落的书桌旁,眉间紧蹙,继续看着。
秦会之在傅小官对面坐下,秦墨文煮上了一壶新茶。
傅小官对秦会之的印象不是很深,这人虽然身居政事堂参知政事之高位,可几乎很少在朝会上发言,而傅小官偏偏又很少去参加朝会,这便导致傅小官知道这么个人,却挂不上相。
此刻距离如此之近,他不禁便多看了两眼——
面容清瘦却显刚毅,眉稀疏却很平直,尤其是鼻翼两侧两条清晰的法令纹更是彰显出了这张脸的威严。
秦墨文显然是有些怕他的父亲,自秦会之进来之后,他便垂首默默的煮茶,表现得像一个乖宝宝一样,完全没有一丝封疆大吏的霸气。
傅小官打量着秦会之,秦会之却仅仅是看了他一眼。
“在你未曾回上京之前,燕相主张推行商农并进之策,本官曾经与燕相在金殿上据理力争……本官以为民以食为天,千年之农耕文明发扬至今,才有了这片土地上的亿万生民。而本官从未曾听说过有何种商业能够解决人之温饱,能够让人安稳的生息繁衍。
故而在朝堂之上,有人将以本官为首的重农之仕冠之以保守派,而以燕相为首的重商之人谓之曰改革派。”
秦会之抬起了眼,看向了傅小官,问道:“此国策若是溯源,自然是小官大人所倡议提起,所以本官今儿前来就是想问问小官大人,你之此举,莫非是为了断送虞朝之社稷江山?”
这话可就不是简单的问问了,这可是给傅小官扣上了一顶巨大的帽子!
就连秦墨文拧着茶壶的手都是一顿,他蹙眉抬起了头来,看向了他的父亲秦会之。
秦会之自然没有理他,那双精气神十足的眼依然盯着傅小官,似乎要从傅小官的眼神中,看出他内心藏着的卑劣来。
傅小官双眼平静无波,他和秦会之对视着,嘴角儿一翘,眉眼儿一弯,露出了一抹笑意。
“秦大人这番话应该在金殿去和陛下说,你和我说……”傅小官双手一摊,“真的什么用都没有。当然,本官官职虽然比你低了半级,这商业部说来也归政事堂管,可本官却绝不会承认大人的无端污蔑,甚至本官还想问问大人,大人您究竟有没有本事阻止这改革的进程?”
秦会之眉间一蹙,傅小官继续说道:“若是秦大人有本事阻止这场变革,那就更应该把力气用在金殿上去对付燕相。若是秦大人没有本事阻止这天下之势……天下人的眼睛可都是贼亮贼亮的,没有人瞎眼,功过自然会有人评说,还轮不到秦大人您先来下这么一个幼稚的定论。”
傅小官的言语间还是为秦会之留了一点脸面,这是因为秦墨文在此,他的朋友不多,可不想因为这破事失去了一个朋友。
但显然秦会之是有备而来,他听了这席话后并没有生气懊恼,反而也是一笑:
“你是武朝的人,是武朝的大皇子,而且按照人之常情,此刻的你本应该是武朝的皇帝。”
“《孝经、开宗明义》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身上流淌的文帝的血,承载的是武朝亿万百姓之期望。若是此策真善,你以一国之君之身份在武朝推行,岂不是事半功倍?可你为何要舍了武朝之皇位而来虞朝折腾这东西呢?”
秦会之探出了半个脑袋,死死的盯着傅小官,顿了三息,“因为你心里明白,这是祸国殃民之策!当天下人都去追逐商业之利,当虞朝之田地荒芜,当数以万计的村镇十户九空……到了那时候,虞朝的人吃土啊?吃银子啊?吃布帛啊?这些恐怕都有,唯独没有粮食,你之计策,当真能够绝户,可惜了燕相和陛下被你蒙蔽,不知虞朝已危在旦夕!”
“至于本官为何没有在金殿说起,本官是念在你为陛下之女婿,本官前来寻你,所愿便是你能自己出面,令陛下收回此国策,也或者……你就去武朝当你的皇帝,到时候本官来武朝,可是会在您的面前下跪,尊称一声陛下的。”
“你以为,如何?”
傅小官沉默数息,摇了摇头,“不如何!”
“秦大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千年农耕这没有错,可事实是现在的商业已经发展起来了。秦大人身上所穿的衣服可不是千年前的兽皮树叶,而是实实在在的锦棉,秦大人府上所用之一应事物,可也是商业作坊的产出。”
“本官不过是把这商业原本就势不可挡的趋势拔高了一点,提前了一点,倒没有料到在秦大人的眼里是为了谋这虞朝之国。”
傅小官笑了起来摇了摇头,“大人你可高看了我,我连武朝的皇帝都不想当,我就想当个安稳的临江小地主,所做这一切也不过是为了小地主的家境更加殷实,是为了小地主的家人能够衣食无忧罢了。”
秦会之直起了身子,捋了捋下巴的短须,“如此说来,小官大人是执意而为了?”
“本官却以为,秦大人是错判了形势。”
“天下无数国,为何你揪着这虞朝不放?”
“因为本官生在虞朝长在虞朝,自然是为了这虞朝的好。”
秦会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站了起来,背负着双手在这书房中走了两步,忽然回头:“既然小官大人定要将虞朝推入深渊,本官自然不会眼见而不闻不管,小官大人好自为之!”
秦会之抬脚向书房的门口走去,傅小官回头看着那背影却说了一嘴:“秦大人啊,可惜了你的那双眼睛。”
秦会之蹙眉回头,四目再次相对,“你看错了新政之远景这没什么关系,可你若是看错了这虞朝未来的东宫之人……可是会死很多很多人的!”
秦会之双目一凝,目光如剑,直射傅小官之心,而傅小官却端着茶盏遥遥一举:“道虽不同,但小官还是劝一句回头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