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今段时间李显所定下的策略大多还是挺让人称道的,就比如为了繁荣长安城的商业,将宵禁时间延迟到子里开始,再比如以户部的名义筹办官方的钱庄,方便客商在不同城市通存通兑,这都是极受百姓欢迎,让世人称道的事。【文学网】
武则天不会白痴的拿这些事向李显开刀,何况这还是陈易所献的提议。
这些提议以往时候陈易曾经说过,只不过忙着事的武则天,觉得并不是非常急迫的事,也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李治驾崩后,要忙的事太多,北方接着起叛乱,武则天的心思转到其他方面去,再加上又不是年末年初。可以说给李显拣了个便宜,得了不少大臣所献之计,增加了政绩。
武则天只是挑那些李显非常果断施行,但在施行了短时间后被证明是不完善,甚至是漏洞、错误百出的政策,那些被紧急叫停的事项。
这些事项武则天可以大做文章,指责李显行事太浮躁,朝令夕改,置国家大计于何处!
武则天的意思自然马上就有人奉迎鼓噪,许多大臣接连在朝会上站出来,当殿指责李显的草率。
猝不及防的李显没想到自己的老妈会这么快就反击,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李显在承认自己行事上有些草率外,也直言他这样做,是想施展一下抱负,让大唐发展的更快,并直言大臣们若是有对他不满的地方,可以尽管指责,他会虚荣心纳谏的。他以往时候没太多监国处理事务的机会,希望大臣们给他机会,给他亲政处事的机会,他会尽量避免出错的。
李显的沉着“应战”挺让武则天意外。原本她以为。只要她一发威,李显马上就会和以前一样服软,对她这个当母亲的认错,并再次将权力上交,将处理朝政大事的权力交上来,继续当缩头乌龟去。却是没想到,李显这次不重复以前的表现了,表现的很沉稳,没冷静,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基础上。向大臣们表决心,他会将大唐治理的更好的。并放言,只要朝臣们出发点好,希望国家富强,百姓安乐。即使当殿指责他什么,他也不在意。知子莫若母。武则天从李显的举动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翅膀硬了,想单飞了,不希望她这个当母亲的再对他指手划脚。
武则天当然不会听之任之,她马上准备进一步的动作,在准备决定如何进一步打压李显的时候,她将陈易和贺兰敏之这两个她最为信任的人召进了宫问询事儿。
“敏之。子应,这段时间朝中的动静你们两个最清楚,这段时间本宫身体欠安,对朝事也没太多的关注了。皇帝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事先也没和我这个当母亲的商量,你们今日也与本宫说说,要不要任其如此为之?”倚着榻而坐的武则天看着面前正襟危坐的陈易和贺兰敏之问道。
武则天话刚说完,贺兰敏之就迫不急待地回答:“姨母,依臣所见,定不能如此听任皇帝胡作非为,前些日子他任命多位朝中官员,连政事堂上的宰相都动了好几个,事先竟然没和姨母你商量,皇帝他这是想抛开姨母你这个太后,完全自己处理事儿,这事你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警告一下皇帝!”
“子应你认为呢?”武则天对贺兰敏之急切的表示不置可否,转头问陈易。
陈易想了一下,模棱两可般地说道:“娘娘,臣觉得敏之舅兄所说有一些事,不过陛下这样做事,其实也没太多指责之处,毕竟他是皇帝,又是得娘娘你的授意处理国事的,这段时间娘娘生病不能理事,只能将朝事交给陛下,陛下这样做,也可以说合情合理的,只不过陛下行事太过于急躁,许多事没充分讨论,没经过详细的论证就仓促实行,让人对朝廷的政令严肃性产生了怀疑,这一点娘娘应该给予足够的教诲,其他的,臣觉得在明面上没太多可以指责的地方,即使是任命官员,也是陛下这个皇帝可以自主决断的……”
陈易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贺兰敏之打断了。
“哟,妹夫,你得任了新职,兼守尚书左仆射,在政事堂上的排位上升了许多,你的亲信魏玄同也位于政事堂,你当然不会对陛下的决定有什么非议的,你还会很感激他,没有陛下,你现在也不可能任这个尚书右仆射职!”贺兰敏之满是愤愤地说道:“还亏姨母这么多年如此信任你,今天你竟然敢在姨母面前替陛下说好话,你太让人失望了!”
武则天和陈易都意外于贺兰敏之会如此愤怒,不过武则天并没出言阻止,而是任贺兰敏之将忿忿之话说完,贺兰敏之话说完后,也没表示什么,只是以漠然的眼神看看陈易,再看看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当着武则天的面如此指责他,陈易心里也有怒意起来,但他还是强压住,语气淡淡地说道:“敏之舅兄你太激动了,我只是从娘娘的角度考虑问题,希望娘娘在决定如何质询皇帝前,将事儿想清楚,不要被大臣们理解成是娘娘刻意刁难,不希望陛下亲政!并不是说得了陛下晋职为尚书右仆射而对他所做的任何事都认可,并生了感激来!我所有一切都是娘娘给的,我所做的一切,所说的所有话,都是为娘娘好!”
“你……”贺兰敏之明显没想到陈易会如此回击他,心里的怒意再起,只是一下子想不到该用什么话指责。此时武则天也打圆场了:“敏之,你别这样,子应所说确实有一些理,这次本宫生了病,无法处事,所有朝事都只能由皇帝自己处置,皇帝所做这些,可以说名正言顺,在这方面不能指责他,要想让他收敛一点,必须要找其他方面指正他!今日本宫召你们两人来,也就想讨论一下这事!”
说着又冷眼瞪了一下两人,再道:“今日召你们来是商量事的,并不是相互指责,本宫不希望你们两人间起什么怨!”听武则天如此说,贺兰敏之也不敢再说什么,但看向陈易的目光依然有点忿忿。陈易心里叹了口气,只能当作无视。
在这之前,两人当面争执也是很少,在武则天面前公然表现这样,也是第一次。当然这是不寻常的第一次,在场的三个人都知道,一些矛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酝酿,已经包容不住,很容易就会暴发的。武则天当然不希望两个信任的人儿之间出现争斗,陈易也不希望与自己的舅兄起争执,只不过事情的发展很多时候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两人间利益方面的计较增多,冲突将不可避免。
何况这其中还有武则天刻意“挑逗”的成分在里面!
“姨母,敏之记住了!”贺兰敏之赶紧应声,看了陈易两眼,似乎咬牙做出了什么决定,站起身,对武则天恭敬行了一礼,道:“娘娘,臣觉得娘娘应该抓住皇帝所做的那些错事做文章,逼迫皇帝做出让步,继续让娘娘你处断军国大事才是上策!”
“娘娘,臣认可敏之舅兄所提建议,陛下这段时间推行新政很多,许多都是不完善的政策,太多的朝令夕改让朝廷的威望都下降了,娘娘应该抓住几件根本的事,逼迫皇帝屈服,依然听从你的建议,就比如商业领域税改方面的事,陛下没经过广泛讨论,光听了一名户部郎中的建议,就强制推行了,结果差点激起了民愤,还好赶紧中止,臣觉得娘娘在这些事上做足文章,完全可以逼迫皇帝做出让步!”
陈易说着,又将他的办法说了出来。陈易说完后,武则天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随即点点头,表示认可了陈易所提。
“子应所说甚有理,敏之你还有更好的提议吗?”
“姨母,敏之也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
武则天出招了,抓住李显这段时间急功近利的表现大做文章,在贺兰敏之、李敬玄、裴炎等人的配合下,在朝堂上掀起了一股针砭朝政的风波,最终李显不得不屈服,拱手让出了部分权力,许多事又交给身体情况慢慢康复的武则天负责处理了。原本以为又会闹起一场风波的大臣们,这才松了口气。
虽然说武则天和李显这对母子间的争斗缓和了一些让许多焦虑于朝中要起争斗的大臣缓了口气,但已经决心雄起的李显注定不会如以前那样继续蛰伏。他已经尝过真正权力的味道,享受于皇帝那种高高在上的荣耀,隐忍只是暂时的,肯定会选时机再表现的。
果不其然,李显也只是隐忍了几个月,又马上开始了动作。
起初只是一些小动作,就比如是许多事做出决定后再去问询武则天有没有做错,一些事做出决定后,再以认为这种事不是很重要为由,向武则天说明他决定前不禀报的原因。如此多次后,李显胆子又大了起来,最终在年前做出了一个突然、又非常重大的决定。
那就是,在当年最后一个朝会日上,主持朝会的李显宣布了立卫王李重润为太子,并宣布了东宫属官的人选的决定!(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武则天不会白痴的拿这些事向李显开刀,何况这还是陈易所献的提议。
这些提议以往时候陈易曾经说过,只不过忙着事的武则天,觉得并不是非常急迫的事,也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李治驾崩后,要忙的事太多,北方接着起叛乱,武则天的心思转到其他方面去,再加上又不是年末年初。可以说给李显拣了个便宜,得了不少大臣所献之计,增加了政绩。
武则天只是挑那些李显非常果断施行,但在施行了短时间后被证明是不完善,甚至是漏洞、错误百出的政策,那些被紧急叫停的事项。
这些事项武则天可以大做文章,指责李显行事太浮躁,朝令夕改,置国家大计于何处!
武则天的意思自然马上就有人奉迎鼓噪,许多大臣接连在朝会上站出来,当殿指责李显的草率。
猝不及防的李显没想到自己的老妈会这么快就反击,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李显在承认自己行事上有些草率外,也直言他这样做,是想施展一下抱负,让大唐发展的更快,并直言大臣们若是有对他不满的地方,可以尽管指责,他会虚荣心纳谏的。他以往时候没太多监国处理事务的机会,希望大臣们给他机会,给他亲政处事的机会,他会尽量避免出错的。
李显的沉着“应战”挺让武则天意外。原本她以为。只要她一发威,李显马上就会和以前一样服软,对她这个当母亲的认错,并再次将权力上交,将处理朝政大事的权力交上来,继续当缩头乌龟去。却是没想到,李显这次不重复以前的表现了,表现的很沉稳,没冷静,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基础上。向大臣们表决心,他会将大唐治理的更好的。并放言,只要朝臣们出发点好,希望国家富强,百姓安乐。即使当殿指责他什么,他也不在意。知子莫若母。武则天从李显的举动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翅膀硬了,想单飞了,不希望她这个当母亲的再对他指手划脚。
武则天当然不会听之任之,她马上准备进一步的动作,在准备决定如何进一步打压李显的时候,她将陈易和贺兰敏之这两个她最为信任的人召进了宫问询事儿。
“敏之。子应,这段时间朝中的动静你们两个最清楚,这段时间本宫身体欠安,对朝事也没太多的关注了。皇帝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事先也没和我这个当母亲的商量,你们今日也与本宫说说,要不要任其如此为之?”倚着榻而坐的武则天看着面前正襟危坐的陈易和贺兰敏之问道。
武则天话刚说完,贺兰敏之就迫不急待地回答:“姨母,依臣所见,定不能如此听任皇帝胡作非为,前些日子他任命多位朝中官员,连政事堂上的宰相都动了好几个,事先竟然没和姨母你商量,皇帝他这是想抛开姨母你这个太后,完全自己处理事儿,这事你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警告一下皇帝!”
“子应你认为呢?”武则天对贺兰敏之急切的表示不置可否,转头问陈易。
陈易想了一下,模棱两可般地说道:“娘娘,臣觉得敏之舅兄所说有一些事,不过陛下这样做事,其实也没太多指责之处,毕竟他是皇帝,又是得娘娘你的授意处理国事的,这段时间娘娘生病不能理事,只能将朝事交给陛下,陛下这样做,也可以说合情合理的,只不过陛下行事太过于急躁,许多事没充分讨论,没经过详细的论证就仓促实行,让人对朝廷的政令严肃性产生了怀疑,这一点娘娘应该给予足够的教诲,其他的,臣觉得在明面上没太多可以指责的地方,即使是任命官员,也是陛下这个皇帝可以自主决断的……”
陈易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贺兰敏之打断了。
“哟,妹夫,你得任了新职,兼守尚书左仆射,在政事堂上的排位上升了许多,你的亲信魏玄同也位于政事堂,你当然不会对陛下的决定有什么非议的,你还会很感激他,没有陛下,你现在也不可能任这个尚书右仆射职!”贺兰敏之满是愤愤地说道:“还亏姨母这么多年如此信任你,今天你竟然敢在姨母面前替陛下说好话,你太让人失望了!”
武则天和陈易都意外于贺兰敏之会如此愤怒,不过武则天并没出言阻止,而是任贺兰敏之将忿忿之话说完,贺兰敏之话说完后,也没表示什么,只是以漠然的眼神看看陈易,再看看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当着武则天的面如此指责他,陈易心里也有怒意起来,但他还是强压住,语气淡淡地说道:“敏之舅兄你太激动了,我只是从娘娘的角度考虑问题,希望娘娘在决定如何质询皇帝前,将事儿想清楚,不要被大臣们理解成是娘娘刻意刁难,不希望陛下亲政!并不是说得了陛下晋职为尚书右仆射而对他所做的任何事都认可,并生了感激来!我所有一切都是娘娘给的,我所做的一切,所说的所有话,都是为娘娘好!”
“你……”贺兰敏之明显没想到陈易会如此回击他,心里的怒意再起,只是一下子想不到该用什么话指责。此时武则天也打圆场了:“敏之,你别这样,子应所说确实有一些理,这次本宫生了病,无法处事,所有朝事都只能由皇帝自己处置,皇帝所做这些,可以说名正言顺,在这方面不能指责他,要想让他收敛一点,必须要找其他方面指正他!今日本宫召你们两人来,也就想讨论一下这事!”
说着又冷眼瞪了一下两人,再道:“今日召你们来是商量事的,并不是相互指责,本宫不希望你们两人间起什么怨!”听武则天如此说,贺兰敏之也不敢再说什么,但看向陈易的目光依然有点忿忿。陈易心里叹了口气,只能当作无视。
在这之前,两人当面争执也是很少,在武则天面前公然表现这样,也是第一次。当然这是不寻常的第一次,在场的三个人都知道,一些矛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酝酿,已经包容不住,很容易就会暴发的。武则天当然不希望两个信任的人儿之间出现争斗,陈易也不希望与自己的舅兄起争执,只不过事情的发展很多时候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两人间利益方面的计较增多,冲突将不可避免。
何况这其中还有武则天刻意“挑逗”的成分在里面!
“姨母,敏之记住了!”贺兰敏之赶紧应声,看了陈易两眼,似乎咬牙做出了什么决定,站起身,对武则天恭敬行了一礼,道:“娘娘,臣觉得娘娘应该抓住皇帝所做的那些错事做文章,逼迫皇帝做出让步,继续让娘娘你处断军国大事才是上策!”
“娘娘,臣认可敏之舅兄所提建议,陛下这段时间推行新政很多,许多都是不完善的政策,太多的朝令夕改让朝廷的威望都下降了,娘娘应该抓住几件根本的事,逼迫皇帝屈服,依然听从你的建议,就比如商业领域税改方面的事,陛下没经过广泛讨论,光听了一名户部郎中的建议,就强制推行了,结果差点激起了民愤,还好赶紧中止,臣觉得娘娘在这些事上做足文章,完全可以逼迫皇帝做出让步!”
陈易说着,又将他的办法说了出来。陈易说完后,武则天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随即点点头,表示认可了陈易所提。
“子应所说甚有理,敏之你还有更好的提议吗?”
“姨母,敏之也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
武则天出招了,抓住李显这段时间急功近利的表现大做文章,在贺兰敏之、李敬玄、裴炎等人的配合下,在朝堂上掀起了一股针砭朝政的风波,最终李显不得不屈服,拱手让出了部分权力,许多事又交给身体情况慢慢康复的武则天负责处理了。原本以为又会闹起一场风波的大臣们,这才松了口气。
虽然说武则天和李显这对母子间的争斗缓和了一些让许多焦虑于朝中要起争斗的大臣缓了口气,但已经决心雄起的李显注定不会如以前那样继续蛰伏。他已经尝过真正权力的味道,享受于皇帝那种高高在上的荣耀,隐忍只是暂时的,肯定会选时机再表现的。
果不其然,李显也只是隐忍了几个月,又马上开始了动作。
起初只是一些小动作,就比如是许多事做出决定后再去问询武则天有没有做错,一些事做出决定后,再以认为这种事不是很重要为由,向武则天说明他决定前不禀报的原因。如此多次后,李显胆子又大了起来,最终在年前做出了一个突然、又非常重大的决定。
那就是,在当年最后一个朝会日上,主持朝会的李显宣布了立卫王李重润为太子,并宣布了东宫属官的人选的决定!(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