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知道的历史上忠臣都是通过影视剧,戏曲,戏剧,小说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
而且尤其以小说等艺术感染力最强,所以很多东西深入人心。
人人口口相传的东西,到底是真实历史,还是故事?到底与真实历史是否有细节上的出入呢?首发.. ..
当然这里不想提像韩信这样的例子,毕竟韩信能帮刘邦打败秦军,打败最强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又封侯爷,又有重兵和封地。如果韩信只要有封地,辞去将军的职务,那或许还好一点,或许刘邦也好,吕雉也罢,哪怕就是萧何怎么向刘邦和吕雉谗言,一个手里没有兵马的人是反不了刘邦的。
所以可以说,当然这得两说。一是无论如何,刘邦和吕雉都不会真正对韩信放心的,加上萧何妒忌韩信的封赏远远高于自己。还是他萧何向刘邦举荐了韩信的。这韩信是过河拆桥的意思,一点没有为他萧何争取点什么。那种恨到极致,妒忌到极致的威力有多大?必然会推波助澜。所以这个不能过于归咎于萧何。他只起到了不能叫奸臣的敲边鼓的作用。因为真正动了杀心的是皇帝和皇后。因为韩信是最大的心腹大患,他在军中又有。
注意:韩信曾经在项羽那里,明明有本事,可是项羽从来不用他,只让他当侍卫。而到了刘邦这里,所有的军事行动,一切都是听韩信的。韩信没来以前那可都是萧何和刘邦做主的。
第二是韩信太自信了。或许他错误地认为刘邦就是那种混混,所以后世刘备的儿子刘阿斗就颇具有刘邦的那种气质。可是韩信错了,以为刘邦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离开了他韩信,这朝代,国家是运转不起来的。而且也正是他认为自己的威望很高,刘邦吕雉萧何都不可能会对自己动手,也不敢动手。
当然我要说的不是岳飞,袁崇焕将军这样的人物,毕竟他们手里也是有兵的,并不是因为他们曾经猛烈抨击皇帝,骂皇帝是昏君。毕竟这里面牵涉到主战主和派的问题,这里面就更加复杂了。
所以我前面就推测因为皇帝和奸臣主和派跟敌方勾勾搭搭,秘密签订了什么出卖整个国家朝代的条约之类的。所以岳飞,袁崇焕将军就成了替罪羊,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有些忠臣,比如岳飞袁崇焕将军这样的,跟伍子胥,屈原等忠臣的情况又不一样。
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忠臣死了,那就是昏君,就是奸臣害死的,那就是昏君奸臣不好,忠臣没有问题。忠臣既不贪财,也不可能起兵造反,来夺皇帝的宝座龙椅。只是因为劝皇帝不要当昏君。
我不想说一个最不想说的话题。
那就是圣贤书,圣贤的教诲。
孔孟之道好不好?当然好。
可是这个好,要看怎么个好。臣子各个当君子,谦谦君子,仁人君子,或者百姓都学君子,礼仪等等都没有问题。
再说一个话题。
那就是我们通常被错误地教育说忠臣各个都是饱读诗书,或者勤奋想上的,而奸臣各个都是不学无术,或者都是一心拍皇帝马屁,不思进取,不为社稷安危考虑的,只想着对付忠臣,扳倒忠臣,然后自己的位子就保住了。皇帝高兴,自己也高兴等等。
忠臣和奸臣读过的书都是一样的,不要以为忠臣是对圣贤书,而奸臣都读杂七杂八的书的。
那为什么大家都读,读过圣贤书的,忠臣都是劝皇帝把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不要沉迷后宫,尤其不要沉迷敌方,敌对方送过来的美女。美人计是古代通常最常用的计策。
而古代的女子往往是牺牲品,就是帝王们的工具,棋子。就算是达成了目的,最后的结局都不是很美满,甚至是悲惨的。
所以这些女子是可怜的,她们根本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就是帝王们案板上的鱼肉。老百姓不是也是一样的吗?士绅,大臣也不是一样的吗?
其实帝王们乐此不彼地争夺王位,龙椅,最后不是被宿命,命运牵着鼻子走的,任命运宰割的鱼肉吗?
有谁能逃过命运的宰割呢?
而忠臣,历史上的忠臣多了去的,是不是每一个忠臣都是被皇帝和奸臣给害死的呢?
并不是每一个清官,忠臣都会被皇帝给杀死,赐死的。
比如包拯包公,包龙图,那也惩治了很多人,替百姓出头。比如海瑞那也是清官,力主严惩贪官污吏虽然被罢免甚至差点被杀掉。比如狄仁杰。
如是等等。
我只想说第一,如果没有碰触到皇帝的心理底线,就算是向皇帝谏言,如果言辞不是特别激烈,皇帝会杀掉忠臣吗?忠臣和奸臣的区别就是,奸臣会揣摩皇帝的心思,不会劝阻皇帝的任何事情。第二,忠臣忠君是不错的。但是别忘了官位是谁给的?不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也不要认为是我为了你们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是应得的。是你皇帝的老子,爷爷对我们家的赏赐。你要这么想,其实就已经触碰到了皇帝的心理底线。因为官位是皇帝给的。皇帝,皇家能给你,也能废除掉,让你一无所有。所以圣贤说的话不是不对,却恰恰忘了中国几千年的帝王史,一切都要围绕帝王的,而不是帝王应该遵守君子之道,亲君子远小人。这就是很多忠臣致死都没有想明白的道理,因为他们被圣贤书给害了,被错误地引导到了错误的地方去了,而忽略了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帝王才是一切,都必须围绕帝王来展开。一切都要以帝王的喜怒哀乐来开展。
这就是我反复要说的宿命,皇帝的宿命,朝代的宿命。
因为宿命是避不开的。
因为忠臣再忠,都无法改变皇帝和朝代的命运。
当然不是因为忠臣的死亡,朝代就立刻会灭亡。
明君还能看清现实和未来,昏君的目光就朝廷和后宫那点地方,甚至只有后宫那点地方。
但是帝王之术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忠臣死了,皇帝会为他追封谥号,封这个封那个。有可能是杀死他的皇帝,有可能是他的后人,有可能是替换的朝代。
甚至建立忠烈祠,忠义祠等等。
不要以为这是帝王们大发慈悲,恰恰错了,这是为了安抚民心,是愚弄人民百姓而已。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罢了。
而且尤其以小说等艺术感染力最强,所以很多东西深入人心。
人人口口相传的东西,到底是真实历史,还是故事?到底与真实历史是否有细节上的出入呢?首发.. ..
当然这里不想提像韩信这样的例子,毕竟韩信能帮刘邦打败秦军,打败最强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又封侯爷,又有重兵和封地。如果韩信只要有封地,辞去将军的职务,那或许还好一点,或许刘邦也好,吕雉也罢,哪怕就是萧何怎么向刘邦和吕雉谗言,一个手里没有兵马的人是反不了刘邦的。
所以可以说,当然这得两说。一是无论如何,刘邦和吕雉都不会真正对韩信放心的,加上萧何妒忌韩信的封赏远远高于自己。还是他萧何向刘邦举荐了韩信的。这韩信是过河拆桥的意思,一点没有为他萧何争取点什么。那种恨到极致,妒忌到极致的威力有多大?必然会推波助澜。所以这个不能过于归咎于萧何。他只起到了不能叫奸臣的敲边鼓的作用。因为真正动了杀心的是皇帝和皇后。因为韩信是最大的心腹大患,他在军中又有。
注意:韩信曾经在项羽那里,明明有本事,可是项羽从来不用他,只让他当侍卫。而到了刘邦这里,所有的军事行动,一切都是听韩信的。韩信没来以前那可都是萧何和刘邦做主的。
第二是韩信太自信了。或许他错误地认为刘邦就是那种混混,所以后世刘备的儿子刘阿斗就颇具有刘邦的那种气质。可是韩信错了,以为刘邦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离开了他韩信,这朝代,国家是运转不起来的。而且也正是他认为自己的威望很高,刘邦吕雉萧何都不可能会对自己动手,也不敢动手。
当然我要说的不是岳飞,袁崇焕将军这样的人物,毕竟他们手里也是有兵的,并不是因为他们曾经猛烈抨击皇帝,骂皇帝是昏君。毕竟这里面牵涉到主战主和派的问题,这里面就更加复杂了。
所以我前面就推测因为皇帝和奸臣主和派跟敌方勾勾搭搭,秘密签订了什么出卖整个国家朝代的条约之类的。所以岳飞,袁崇焕将军就成了替罪羊,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有些忠臣,比如岳飞袁崇焕将军这样的,跟伍子胥,屈原等忠臣的情况又不一样。
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忠臣死了,那就是昏君,就是奸臣害死的,那就是昏君奸臣不好,忠臣没有问题。忠臣既不贪财,也不可能起兵造反,来夺皇帝的宝座龙椅。只是因为劝皇帝不要当昏君。
我不想说一个最不想说的话题。
那就是圣贤书,圣贤的教诲。
孔孟之道好不好?当然好。
可是这个好,要看怎么个好。臣子各个当君子,谦谦君子,仁人君子,或者百姓都学君子,礼仪等等都没有问题。
再说一个话题。
那就是我们通常被错误地教育说忠臣各个都是饱读诗书,或者勤奋想上的,而奸臣各个都是不学无术,或者都是一心拍皇帝马屁,不思进取,不为社稷安危考虑的,只想着对付忠臣,扳倒忠臣,然后自己的位子就保住了。皇帝高兴,自己也高兴等等。
忠臣和奸臣读过的书都是一样的,不要以为忠臣是对圣贤书,而奸臣都读杂七杂八的书的。
那为什么大家都读,读过圣贤书的,忠臣都是劝皇帝把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不要沉迷后宫,尤其不要沉迷敌方,敌对方送过来的美女。美人计是古代通常最常用的计策。
而古代的女子往往是牺牲品,就是帝王们的工具,棋子。就算是达成了目的,最后的结局都不是很美满,甚至是悲惨的。
所以这些女子是可怜的,她们根本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就是帝王们案板上的鱼肉。老百姓不是也是一样的吗?士绅,大臣也不是一样的吗?
其实帝王们乐此不彼地争夺王位,龙椅,最后不是被宿命,命运牵着鼻子走的,任命运宰割的鱼肉吗?
有谁能逃过命运的宰割呢?
而忠臣,历史上的忠臣多了去的,是不是每一个忠臣都是被皇帝和奸臣给害死的呢?
并不是每一个清官,忠臣都会被皇帝给杀死,赐死的。
比如包拯包公,包龙图,那也惩治了很多人,替百姓出头。比如海瑞那也是清官,力主严惩贪官污吏虽然被罢免甚至差点被杀掉。比如狄仁杰。
如是等等。
我只想说第一,如果没有碰触到皇帝的心理底线,就算是向皇帝谏言,如果言辞不是特别激烈,皇帝会杀掉忠臣吗?忠臣和奸臣的区别就是,奸臣会揣摩皇帝的心思,不会劝阻皇帝的任何事情。第二,忠臣忠君是不错的。但是别忘了官位是谁给的?不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也不要认为是我为了你们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是应得的。是你皇帝的老子,爷爷对我们家的赏赐。你要这么想,其实就已经触碰到了皇帝的心理底线。因为官位是皇帝给的。皇帝,皇家能给你,也能废除掉,让你一无所有。所以圣贤说的话不是不对,却恰恰忘了中国几千年的帝王史,一切都要围绕帝王的,而不是帝王应该遵守君子之道,亲君子远小人。这就是很多忠臣致死都没有想明白的道理,因为他们被圣贤书给害了,被错误地引导到了错误的地方去了,而忽略了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帝王才是一切,都必须围绕帝王来展开。一切都要以帝王的喜怒哀乐来开展。
这就是我反复要说的宿命,皇帝的宿命,朝代的宿命。
因为宿命是避不开的。
因为忠臣再忠,都无法改变皇帝和朝代的命运。
当然不是因为忠臣的死亡,朝代就立刻会灭亡。
明君还能看清现实和未来,昏君的目光就朝廷和后宫那点地方,甚至只有后宫那点地方。
但是帝王之术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忠臣死了,皇帝会为他追封谥号,封这个封那个。有可能是杀死他的皇帝,有可能是他的后人,有可能是替换的朝代。
甚至建立忠烈祠,忠义祠等等。
不要以为这是帝王们大发慈悲,恰恰错了,这是为了安抚民心,是愚弄人民百姓而已。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