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天殿,朱慈烺端坐在正中御座上,诸皇子和诸大臣肃立在大殿两侧。
自朝会开始后,朱慈烺如同一尊金像,始终闭着双目,一言不发,脸上平静得看不出任何表示。
这可急坏了大臣们,暗道皇帝这么多天不上朝,一来就这样,给大家都整不会了!
太子谋逆,这么大的事,总得有个说法啊!
毕竟昨晚太子对所有王公大臣都做了人身威胁。
满殿一片寂静,众人紧张地等待皇帝启口表态。
内阁次辅方以智察言观色,似乎明白了一点:皇帝想保太子,却不知怎么开口。
通观历朝历代,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
这次轮到天武帝了,他没有表现出惊天动地的震怒,相反却是沉默。
责之切的,爱之深,太子逼宫谋反固然大错特错,让朱慈烺大感失望,但他终究还是爱着这个儿子,实在忍不下心来杀了他。
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带头违反国法纲纪,这该如何是好呢?
最终朱慈烺将这一棘手问题摆在了朝堂上,扔给诸位大臣。
缓缓睁开双目,朱慈烺扫了一眼众臣,说话了:“夜里的事情,尔等都看到了,太子不修德,受奸佞蒙蔽,做出诸多逾制之事,深负朕望,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置?”
几位内阁大臣没有料到,皇帝竟会这般处之淡然地看待这件轰动朝野的“太子逆案”,不觉对视了一眼。
汉王朱和墿更没料到父皇会如此轻描淡写,心里一时没了底,望着地面的眼睛瞪如牛眼。
显然一边在急剧地咀嚼皇帝的话外之音,一边急剧地思考自己应有的态度。
面对皇帝的询问,满殿无言,没有一个大臣敢回答,即使他们在此之前已经商量好废黜太子和清算太子党了,也没人敢跳出来说。
少顷,秦王朱和坤突然说话了,只听他大声道:“谋反之罪,无需商讨,按律当诛!太子交宗人府,从犯诸臣交三司会审治罪,公平公正,以正人心!维护国朝律令纲纪!”
此言一出,殿中诸臣更是一惊!
几位内阁大臣与军机大臣对视了一下目光,又同时向秦王望去。
只见二十岁出头的秦王朱和坤傲然而立,像是一位刚正不阿的铁判官!
博远侯杨其礼内心大急,暗道秦王殿下太过冲动了。
秦王虽一身正气,荡荡胸怀确能镇压百邪,但这是朝堂,是一个讲政治的地方,此时说出这种话,不乏让人觉得有夺嫡之念!
最可怕的是,万一让皇帝心生厌恶,那就完了!
殿中安静了片刻后,朱慈烺微微点头,然后望着朱和墿,问道:“汉王觉得呢?”
除了皇帝朱慈烺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于太子的处置有着极大的发言权,那个人便是汉王。
如今汉王朱和墿在朝中声望正隆,大有取代朱和陛入主东宫的趋势。
朱和墿早有准备,应声而出,回道:“儿臣以为,将叛逆交有司衙门治罪时,需仔细审查,对身受裹挟之人最好宽容为主,不宜扩大牵连,以免引起朝廷动荡。”
朱慈烺微微一笑:“汉王能有这个态度,足见襟怀磊落,宽厚仁德。”
似乎是听出了一些意思,汉王激动得双手微微颤动。
“还有人说说吗?”朱慈烺看向众臣,再度询问。
事实证明,天武朝的诸公谨慎居多,似乎不爱掺和皇家的事。
整个大殿又像死一般的沉寂。
就在这时,一个人走出班来,大声说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声音从殿门处传来的,大家都有些意外,一齐默默地望着他。
站在门口的官员,多是官阶极低的小吏,比如七品给事中,又如翰林院官员,官小事多。
朱慈烺抬眼看去,问:“你想说什么?”
那官员道:“于国,陛下乃圣君,于家,陛下乃君父,不失为慈父的形象,让太子享尽自然寿数,即为善矣!”
方以智眼皮抬了抬,颇为讶然的瞥了眼那翰林院七品小吏。
这家伙有点东西啊,简单的一句话直击要害,说了众臣不敢说的话!
朱慈烺的眼中闪出光来:“你叫什么名字?”
那官员连忙回道:“微臣翰林院编修李光地!”
朱慈烺微微点头,有点印象了。
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改从进士中选拔,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由榜眼、探花担任,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
李光地在三年前的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两年前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这也是他能站在奉天殿的原因。
因当时朱慈烺主持征俄战事,又御驾亲征在外两年,此前只在殿试中见过李光地一次,对其相貌印象不是很深。
说来也巧,在天武九年元宵节上,帝后携太子微服出巡时,太子在货郎车买玩具遇到一个民间玩伴,正是十岁时的李光地!
时隔二十多年,也不知道他们二人能否记得对方.......
李光地因为此事得到朱慈烺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从五品官职。
次年便升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都是极具资历的上等肥差!
此后,李光地的仕途一马平川,节节升高。
.......
最终,朱慈烺下旨将太子朱和陛圈禁凤阳高墙,太子党的文臣武将皆锁拿天牢,交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定罪,东厂监督。
谕旨发出当天,延平公朱成功提剑闯入天牢,大义灭亲,在狱中亲手杀了逆子郑经!
第二日,秦国公孙应元举家在承天门前请罪认错,跪了三天三夜。
众所周知,其子孙致远是家中独苗,早年成婚仍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杀了他等于秦国公家绝了后.......
朱慈烺不为所动,既没赦免孙致远,也没处置秦国公家。
凡涉事的诸多勋贵家族,无不紧张哀愁,也有行为过激者。
八十高龄忠武公李廷表,得知孙儿李征随太子反叛后,不食三日,声不能续。
他让家人扶着,向着紫禁城方向三跪九叩,自缢而死,并留下遗言:“家门不幸,臣死有余责!”
......
李廷表的死,让朱慈烺大为震惊,也让他为之动容。
让勋贵嫡子们给太子当伴读,这是当初他做出的决定,现在几乎要被一锅端了,于心何忍?
自朝会开始后,朱慈烺如同一尊金像,始终闭着双目,一言不发,脸上平静得看不出任何表示。
这可急坏了大臣们,暗道皇帝这么多天不上朝,一来就这样,给大家都整不会了!
太子谋逆,这么大的事,总得有个说法啊!
毕竟昨晚太子对所有王公大臣都做了人身威胁。
满殿一片寂静,众人紧张地等待皇帝启口表态。
内阁次辅方以智察言观色,似乎明白了一点:皇帝想保太子,却不知怎么开口。
通观历朝历代,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
这次轮到天武帝了,他没有表现出惊天动地的震怒,相反却是沉默。
责之切的,爱之深,太子逼宫谋反固然大错特错,让朱慈烺大感失望,但他终究还是爱着这个儿子,实在忍不下心来杀了他。
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带头违反国法纲纪,这该如何是好呢?
最终朱慈烺将这一棘手问题摆在了朝堂上,扔给诸位大臣。
缓缓睁开双目,朱慈烺扫了一眼众臣,说话了:“夜里的事情,尔等都看到了,太子不修德,受奸佞蒙蔽,做出诸多逾制之事,深负朕望,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置?”
几位内阁大臣没有料到,皇帝竟会这般处之淡然地看待这件轰动朝野的“太子逆案”,不觉对视了一眼。
汉王朱和墿更没料到父皇会如此轻描淡写,心里一时没了底,望着地面的眼睛瞪如牛眼。
显然一边在急剧地咀嚼皇帝的话外之音,一边急剧地思考自己应有的态度。
面对皇帝的询问,满殿无言,没有一个大臣敢回答,即使他们在此之前已经商量好废黜太子和清算太子党了,也没人敢跳出来说。
少顷,秦王朱和坤突然说话了,只听他大声道:“谋反之罪,无需商讨,按律当诛!太子交宗人府,从犯诸臣交三司会审治罪,公平公正,以正人心!维护国朝律令纲纪!”
此言一出,殿中诸臣更是一惊!
几位内阁大臣与军机大臣对视了一下目光,又同时向秦王望去。
只见二十岁出头的秦王朱和坤傲然而立,像是一位刚正不阿的铁判官!
博远侯杨其礼内心大急,暗道秦王殿下太过冲动了。
秦王虽一身正气,荡荡胸怀确能镇压百邪,但这是朝堂,是一个讲政治的地方,此时说出这种话,不乏让人觉得有夺嫡之念!
最可怕的是,万一让皇帝心生厌恶,那就完了!
殿中安静了片刻后,朱慈烺微微点头,然后望着朱和墿,问道:“汉王觉得呢?”
除了皇帝朱慈烺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于太子的处置有着极大的发言权,那个人便是汉王。
如今汉王朱和墿在朝中声望正隆,大有取代朱和陛入主东宫的趋势。
朱和墿早有准备,应声而出,回道:“儿臣以为,将叛逆交有司衙门治罪时,需仔细审查,对身受裹挟之人最好宽容为主,不宜扩大牵连,以免引起朝廷动荡。”
朱慈烺微微一笑:“汉王能有这个态度,足见襟怀磊落,宽厚仁德。”
似乎是听出了一些意思,汉王激动得双手微微颤动。
“还有人说说吗?”朱慈烺看向众臣,再度询问。
事实证明,天武朝的诸公谨慎居多,似乎不爱掺和皇家的事。
整个大殿又像死一般的沉寂。
就在这时,一个人走出班来,大声说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声音从殿门处传来的,大家都有些意外,一齐默默地望着他。
站在门口的官员,多是官阶极低的小吏,比如七品给事中,又如翰林院官员,官小事多。
朱慈烺抬眼看去,问:“你想说什么?”
那官员道:“于国,陛下乃圣君,于家,陛下乃君父,不失为慈父的形象,让太子享尽自然寿数,即为善矣!”
方以智眼皮抬了抬,颇为讶然的瞥了眼那翰林院七品小吏。
这家伙有点东西啊,简单的一句话直击要害,说了众臣不敢说的话!
朱慈烺的眼中闪出光来:“你叫什么名字?”
那官员连忙回道:“微臣翰林院编修李光地!”
朱慈烺微微点头,有点印象了。
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改从进士中选拔,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由榜眼、探花担任,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
李光地在三年前的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两年前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这也是他能站在奉天殿的原因。
因当时朱慈烺主持征俄战事,又御驾亲征在外两年,此前只在殿试中见过李光地一次,对其相貌印象不是很深。
说来也巧,在天武九年元宵节上,帝后携太子微服出巡时,太子在货郎车买玩具遇到一个民间玩伴,正是十岁时的李光地!
时隔二十多年,也不知道他们二人能否记得对方.......
李光地因为此事得到朱慈烺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从五品官职。
次年便升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都是极具资历的上等肥差!
此后,李光地的仕途一马平川,节节升高。
.......
最终,朱慈烺下旨将太子朱和陛圈禁凤阳高墙,太子党的文臣武将皆锁拿天牢,交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定罪,东厂监督。
谕旨发出当天,延平公朱成功提剑闯入天牢,大义灭亲,在狱中亲手杀了逆子郑经!
第二日,秦国公孙应元举家在承天门前请罪认错,跪了三天三夜。
众所周知,其子孙致远是家中独苗,早年成婚仍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杀了他等于秦国公家绝了后.......
朱慈烺不为所动,既没赦免孙致远,也没处置秦国公家。
凡涉事的诸多勋贵家族,无不紧张哀愁,也有行为过激者。
八十高龄忠武公李廷表,得知孙儿李征随太子反叛后,不食三日,声不能续。
他让家人扶着,向着紫禁城方向三跪九叩,自缢而死,并留下遗言:“家门不幸,臣死有余责!”
......
李廷表的死,让朱慈烺大为震惊,也让他为之动容。
让勋贵嫡子们给太子当伴读,这是当初他做出的决定,现在几乎要被一锅端了,于心何忍?